02.17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开封府北门门口有好几个三轮车夫,看我出来,都凑过来问我去哪。我说去大相国寺,几个车夫都蔫退了。我刚走出去不到50米,一位骑着没棚三轮车的中年车妇追了上来,说她愿意拉我去大相国寺,车费10元。看她很面善,态度也诚恳,我就上了车。为了给乘客解决太阳暴晒的问题,车妇准备了一把大阳伞,只是需要乘客自己撑着。看着车妇被汗水打湿的后背,我下意识地把大阳伞往前举了举。就是这个小举动,让车妇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问我去大相国寺是许愿还是还愿。我说既不许愿也不还愿,是去看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地方。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后因战火而毁,据信其原址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的故宅。唐初,在庙宇遗址上建有歙州司马郑景的住宅和花园。唐长安元年(701年),僧人慧云来到汴州,称此处有灵气,遂募银购地重建寺庙,仍称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为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建国寺为大相国寺。此后,大相国寺多次毁于火灾和水患,现存建筑多为清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以来重建和新建。北宋年间,大相国寺成为京城最大的汉传佛教寺院和“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全国佛教中心,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海外僧侣来华,皇帝多诏令大相国寺接待;四方各国使节抵京,皇帝也必定安排入寺巡礼观光。

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除了《水浒传》里提到大相国寺外,《西游记》在第十回和第十一回也有唐太宗在阴曹地府向开封府人士相良借钱,并在还阳后派尉迟敬德还钱遭拒,以寺抵债,敕建大相国寺的故事。小说里的故事未必是真,但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大相国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大相国寺南北狭长,主要建筑严格按中轴线排列,布局严紧,殿楼样式富于变化。大相国寺原来的山门在1948年开封解放时毁于炮火;解放后,人民政府一度修建了一座砖砌牌楼做山门。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现在的三楹单檐歇山顶门殿式山门,为1998年心广大和尚晋住后修建,是大相国寺“南建北扩”计划的一部分。山门檐下的黑底金字匾额为赵朴初居士题写,门联“国泰民安门前龙象来临;佛法利生堂下天人雍集”由开封籍著名书法家张本逊撰书。初读这副对联,我想当然地认为联语中的“象”,是指宋太祖时,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为僧后来到大相国寺居住多年的史实,因为现在一般会以“龙象”来借指中国和印度。后来才知道,这里的“龙象”其实就是指高僧。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山门北面的匾额“护国佑民”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山门内的第一进院落宽敞规整,应该是大相国寺“南建”的主要成果。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钟鼓两楼重建于1992年,均为两层重檐歇山顶。钟楼内的铜钟是清代遗物,重达五吨,上铸“法轮常转,皇图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辉 ”十六字铭。该钟在秋冬季节声音格外清越,全城可闻,故有“相国霜钟”之誉,与铁塔行云、金池夜雨、州桥明月、梁园雪霁、繁台春色、汴水秋声、隋堤烟柳合称“汴京八景”。钟鼓两楼的对联都是纸质,应该是临时的。看年初一位网友的游记,对联就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临时的时间可够长的。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鼓楼南侧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铜像,面部造型还算生动,身形姿态也不差,就是整座塑像的着力点两只手表现欠佳,不像是在“拔”,感觉只是在“摸”。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传奇故事,才让大相国寺在海内外享有了极高的知名度。我本以为大相国寺会利用这一故事大做文章,却不想这尊铜像是像我这种慕鲁智深之名而来的游客在大相国寺所能看到的和鲁智深唯一有关的东西。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在山门和天王殿之间,搭有一座四柱三门草雕牌坊。坊联“千年古刹佛日增辉;国运兴隆万民齐欢”除了上下联都是8个字外,几乎不具备对联的任何要素,不知道是何方神圣在此现眼。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天王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建,殿额亦为赵朴初居士所题。殿联“慈颜常开度化群生当来;怒目降魔护国佑民扬善”同样不够工整,让人对大相国寺管理者的文字水平存疑。

殿内主尊弥勒佛像为上海玉佛寺所赠,两山四大金刚塑于1983年。联语为弥勒殿中通用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一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弥勒佛像背后是横拿金刚杵的韦陀,体现出皇家寺院的好客和大气。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天王殿东侧有一个悬山顶垂花门楼,门联“是是非非不信来看因果;真真假假要知报在轮回”出自当代著名谜语作家刘子萌之手,在安徽九华山十王殿等寺庙也可以看到。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垂花门东侧有一通立于清光绪二十年的石碑,碑文是“相国寺方丈豫升和尚小记”。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垂花门西侧也有一通石碑,是由赵朴初居士在1994年题写的中国开封大相国寺和日本京都府相国寺“友好纪念碑”,两寺于1992年11月6日正式结为友好寺院。

大相国寺与日本佛教界的友好交往由来已久。唐代,日本高僧空海赴长安学习佛法路过汴州,曾寄居在大相国寺。宋神宗时,日本僧人成寻也曾在在大相国寺传习天台宗密法。出于对大相国寺的仰慕,日本在京都府建立了同名寺庙,成为中日佛教界的一段佳话。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天王殿两侧廊庑中的佛教宣传画。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延生堂,不知道是个什么去处。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这就是有佛教圣树之誉的菩提树。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在比较沉闷的佛寺中看到盛开的鲜花,总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天王殿后是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放生池。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放生池中怡然自得的乌龟。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放生池为东西略长的方形,中间有南北横跨的三孔石拱桥将池水分成两半。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过石桥,可见一放置在石砌须弥座上的铸铁宝鼎及东西对峙的两座汉白玉“千佛塔”。铸铁宝鼎上部凌空三层,自下而上第一层为永镇山门,第二层为戒香芬郁,第三层为天地同流。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千佛塔上盘绕的龙非常像毛毛虫,让我这个最怕这类小动物的人感觉非常不舒服。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主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顶覆绿色琉璃瓦。该殿现存建筑建于清顺治年间,后代多有修缮。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二层檐下金字匾额由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书画院名誉院长牛光甫书写;一层檐下的“佛日增辉”匾额由上海佛学院院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大和尚赠送。殿联“佛教参修振兴古刹人群仰;梵音听澈留得禅房花木深”也属很平淡的联,没有耐人寻味的效果。

大相国寺多数原匾额、楹联不存的情况与山陕甘会馆非常相似,令人非常痛心。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殿前月台周边58个望柱上都雕有姿态各异的小狮子,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为大殿增色不少。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殿后门门楣上的匾额“度一切苦厄”源自《心经》,意思是解脱一切纠缠于生死的烦恼。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中最奇伟的建筑是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罗汉殿,也就是俗称的“八角琉璃殿”。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罗汉殿的主体是一座八角回廊式建筑,回廊殿内环绕着群塑“释迦牟尼讲经会”,听经的五百罗汉姿态各异,造型生动,堪称艺术杰作。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罗汉殿中间,是一座八角攒尖顶亭,内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木雕像。这尊观音像用一棵白果树雕成,高达6.6米,共有大手和小手1048只,且每只手的手心都有一只慧眼,故称“千手千眼佛”。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八角罗汉殿和八角攒尖顶亭实分意聚、珠联璧合,实为建筑史上的奇谲巧作。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八角罗汉殿的八个方向上均悬有匾额,多为各知名寺庙所赠与。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罗汉殿北是一小片园林,个中绿树成荫、碑亭兀立,确有“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东西两座碑亭同款,均为六角重檐攒尖顶石亭。东亭碑阳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抱柱联为“如来如见见如来;即佛即心心即佛”。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碑阴绘“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抱柱联为“二碑亭叙说兴衰因缘事;双迹图昭示福慧两足尊”。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西亭碑阳刻“大相国寺中兴碑记”,抱柱联为“寺仰千秋诗传海宇;钟鼓夜半声播扶桑”。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碑阴镌现任大相国寺方丈心广大师的题字“续佛慧命 正法久住”,抱柱联为“相国重兴光辉法界;道场成就普度众生”。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藏经楼重修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面阔五间,两层重檐歇山顶。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二层檐下篆书“藏经楼”匾额为清代著名书法家、藏书家孙星衍手迹。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一层檐下有三块匾额,明间的匾额为“法轮常转”,东西次间的匾额分别为“法轮五转”和“香光庄严”。明间门联“古寺庆重光千年来水火兵灾屡经宝坏而成住;法云期广荫四海内闻思修众愿同护念更昌隆”为赵朴初居士书写。

纵观大相国寺中的楹联,总体感觉叙事重于悟理,似乎总是在说眼前的事,不太看重过往,给人以与大相国寺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太相称的印象。

藏经楼作为大相国寺的藏经之所,曾经保存有大量经卷和文物,但连绵不绝的灾祸让这些经卷和文物大多散失,“相国寺传法手卷八帧”是仅存的硕果,现收藏在开封博物馆。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藏经楼东西的方丈堂和大师堂,均为小三间硬山顶样式,灰筒瓦覆顶。方丈堂是方丈的起居处,大师堂则是为纪念日本高僧空海所设。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堂前立有两通石碑,东侧碑为“空海像寄付者氏名碑”。“寄付”和“氏名”都是日文,分别是“捐献”和“姓名”的意思;西侧碑上刻有“弘法大师空海像落成记”。

空海是日本真言宗的开山祖师,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曾客居于大相国寺,研修佛法。空海精通汉文,以中国草书偏旁为参考,创造了日文中的“平假名”。大师堂内的空海铜像为1992年日本爱媛县赠与。

游走开封——大相国寺

藏经楼背后是正在重建中的资圣阁。据介绍,重建的资圣阁为明五层暗七层,将高达58米。历史上,“资圣熏风”曾为“汴京八景”之一。

在开封转悠了两天,已经看到了拂云阁、清心楼和资圣阁三座楼阁。这些古典楼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高耸入云,确实夺人眼目、引人入胜,但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以各种理由争先建设这种仿古楼阁,是不是有一窝蜂、赶时髦之嫌?

大相国寺的建筑虽然多为古建,但碑刻、匾额与古建多不配套,就像一首诗缺少诗眼,无形中降低了这些古建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