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國第一大墓,考古隊花19年沒找到,農民大喊:我知道在哪裡

中國第一大墓,考古隊花19年沒找到,農民大喊:我知道在哪裡


大家好,我是小編小宋,眾所周知,秦朝的兵馬俑發現後被譽為世界奇蹟,但是那兵馬俑只是一個陪葬坑,並不是秦王朝的古墓,秦王朝的古墓至今沒有發現過,為了尋找秦墓,一支考古隊花了19年的時間去尋找,我們今天所聊的話題就是這個?

中國第一大墓,考古隊花19年沒找到,農民大喊:我知道在哪裡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1974年,在陝西臨潼驪山腳下,幾位農民打井時意外發現了秦始皇兵馬俑,隨後的發掘震驚中外,兵馬俑的發掘也讓沉寂了幾十年的陝西考古再次火熱起來。為了配合研究兵馬俑,找尋秦國祖先的起源,陝西考古隊再次來到鳳翔,希望能夠尋找到秦國的帝王陵墓,可是一連發掘幾年,考古隊幾乎走遍了鳳翔的每個角落,依然一無所獲。

就在考古隊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鳳翔的農民突然找到考古隊,說他知道哪裡有一座古代的大墓。原來在1976年,家住鳳翔縣南指揮村的一位村民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在村外的一塊荒地上取土時,意外挖出了很多帶有顏色的土塊,並且像是被人夯實過非常堅硬。此事傳出來後,一些村裡的老人告訴他,村外的這塊荒地“很瓷實,寸草不生”,幾十年來,就算是風調雨順,這塊地上的莊稼也長不好,久而久之就荒廢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國第一大墓,考古隊花19年沒找到,農民大喊:我知道在哪裡

五十年代時候,考古隊發掘雍城遺址時,這位村民多次在考古隊進行幫工,久而久之瞭解了一些考古、墓葬方面的知識,認為這塊不尋常的地下很可能有古墓,於是才找到考古隊上報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傳到考古隊之後,立刻引起了注意,因為在考古界流傳著找墓要看“草色泥痕”的說法,古代在修建大型陵墓時,都會對填土和封土進行特殊的處理,在進行夯實,考古隊將這種土壤稱為“五花土”,如果某處發現了這種“五花土”,那下面很可能埋著有墓葬。

中國第一大墓,考古隊花19年沒找到,農民大喊:我知道在哪裡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一支考古隊很快來到了南指揮村,在對村外的荒地進行勘探之後,果然發現了一座帶有兩條墓道和大型墓室的“中”字形大墓。在接下來的鑽探中,洛陽鏟還帶上來了大量的青膏泥,以及木頭碎屑,據此考古隊判斷下面的大墓應該使用了“黃腸題湊”,在古代的鳳翔,能夠修建如此奢華大墓的,只有秦國的國君。那麼這座大墓下面,埋葬的到底是哪一位秦國國君呢?

經過發掘,考古人員發現這座大墓歷史上多次被盜,光是發現的盜洞就有200多處,墓中隨葬品幾乎被盜一空。在先秦時期,記載墓主人身份的銘文一般都刻在青銅器上,但這座墓中的青銅器全部被盜墓賊盜走,這給接下來確認墓主人身份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不過在清理墓主人的內棺時,考古隊發現了幾件石磬殘片,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些石磬上竟然刻有銘文。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國第一大墓,考古隊花19年沒找到,農民大喊:我知道在哪裡

經過仔細清理,考古人員發現石磬上一共有銘文290多個,內容說的是一次秦國宮廷的盛大宴會,而這座墓的主人正是這次宴會的主人。通過銘文中“共桓是嗣”幾個字,歷史專家破解了墓主人的身份。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專家解釋說,“共桓”指的是秦共公和秦桓公,“是嗣”的意思是指繼承人。根據《史記》等史料記載,秦共公和秦桓公之後的繼承人是秦景公。至此,這座中國迄今為止發掘的最大墓葬的墓主人身份終於真相大白,他就是秦國第十四任國君,秦始皇第十八代祖先秦景公。

好了,看來,不論古墓埋藏的多久,都有一些蛛絲馬跡,希望盜墓賊沒有專家這樣的技術。要不這個世界就太瘋狂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