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都是壽星,之前認為“七十古來稀”,是因為算錯一數據

古代人都是壽星,之前認為“七十古來稀”,是因為算錯一數據

我們有一種錯覺,想當然地認為過去人類生存環境惡劣,醫療水平不發達,男女老少的死亡率都很高,壽命比現代人類短得多。事實上,歐洲上古及中古時期可能是個十足的“老齡化”社會,古人比我們想象中更長壽。

古代人都是壽星,之前認為“七十古來稀”,是因為算錯一數據

雖然我們判斷錯了古代人類壽命的長短,但那時嬰兒死亡率高是毋庸置疑的,大量考古資料證明長大成人對剛出生的嬰兒是極具挑戰的事情,而這正是影響我們判斷的重要因素之一。

考古學家對墓葬資料的研究表明,在經歷了高死亡率的嬰兒期後,人類會進入相對穩定的成長時期,除去戰爭和暴力導致的死亡,大多數我們的祖先能夠在年過60後保持健康與活力,他們的平均年齡大約在70歲左右。

古代人都是壽星,之前認為“七十古來稀”,是因為算錯一數據

人類學家在現代非洲原始部落的觀察結果也證明了這一結結論,在坦桑尼亞和安哥拉的一些部落,人們的死亡年齡遠遠高出我們所認為的壽命。為什麼我們會形成古人“英年早逝”的印象呢?

古代人都是壽星,之前認為“七十古來稀”,是因為算錯一數據

首先,要搞清楚年齡和年齡段。通常情況下,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會根據墓葬出土的人類骨骼,尤其是頭骨和盆骨來判斷性別、年齡,比如通過下頜角的角度、骨盆的大小判斷男女,根據恥骨的形態斷定年齡段。

古代人都是壽星,之前認為“七十古來稀”,是因為算錯一數據

在這樣的推測和判斷中,人類壽命被劃分為兒童期、青春期到中年、中年到老年,研究者可以根據骨骼增長、牙齒萌出情況,相對準確地推算出25歲以前的生長階段。

但是,一旦達到30、40、50歲,對於年齡的判斷就會從精確的歲數變為模糊的年齡段,這種開放式的年齡估計,讓我們的認識出現偏差,畢竟30歲以上可以使40歲,也同樣可以是60歲。

古代人都是壽星,之前認為“七十古來稀”,是因為算錯一數據

其次,被拉低的平均壽命。在計算平均年齡時,極高的嬰兒死亡率讓數據變得不再準確。一端是出生不久就死去的0-1歲兒童,一端是30+的年齡,這樣計算出來平均壽命可能連15歲都不到。被“忽視”的老年人和夭折的嬰兒,讓平均年齡不再正確。

古代人都是壽星,之前認為“七十古來稀”,是因為算錯一數據

為了證明古代人類確實比我們想象中活得久,英國考古學家奧克斯納姆在英格蘭東南部一個距今1500年的墓葬群採集了牙齒樣本,並測量了這些牙齒的磨損情況。

他認為,同一個群體的飲食結構相同,牙齒受損情況的唯一影響因素就是年齡。他將這些牙齒按照磨損最嚴重到最輕微進行了排列,然後建立起了這個墓葬人群的年齡序列。結果證明,這個部落的老年群體年齡大都在75歲以上。

古代人都是壽星,之前認為“七十古來稀”,是因為算錯一數據

事實上,現在在計算世界各地人類壽命的時候,會將嬰兒死亡率排除在外。根據2018年的數據,全球人類的平均壽命約在70-80歲,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的壽命其實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我們的祖先也曾高齡,也曾安享晚年。

你對古代人能活多久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