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鬼谷子大智慧:老實人不懂得這條處世規則,很容易走彎路

​★本文由鬼穀道、鬼谷子智囊團原創出品,版權所有,違者必究!點擊【關注】中華鬼谷子智囊團頭條號,私信回覆“鬼谷秘籍”,贈送您道藏鬼谷子智慧內參秘籍。

鬼谷子大智慧:老實人不懂得這條處世規則,很容易走彎路

鬼谷子大智慧:老實人不懂得這條處世規則,很容易走彎路

公元219年,是個悲傷的年份,醫聖張仲景、武聖關雲長相繼隕落了。但是相比這些大人物而言,有個被後世當成笑話的男人也走完了最後的人生。

臨行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我早就料到自己會死了。”

成王敗寇的遊戲規則,誰也逃不過,他叫楊修。

若問您楊修是怎麼死的,或許您會脫口而出,因為曹操“忌才”,所以殺了楊修。若是如此的話,那可就真冤枉曹阿瞞了,他手下人傑那麼多,還不至於嫉妒楊修。

若是這樣的胸襟,還能作甚大事業?

關於楊修的死因,《三國志》記載: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這句話看來,曹操殺楊修主要原因是因為楊修有才智謀略,而且又自己死對頭袁紹的外甥,所以要殺楊修。

但實際上,恐怕這些都是次要原因,理由實在不夠充分。楊修捲入“終始之變”或許才是真正原因。

楊修,何許人也?

弘農楊氏一才子。如果沒啥感覺的話,可以對比琅琊諸葛氏,河內司馬氏、汝南袁氏、潁川荀氏。這些家族出現的人傑,想必就不需要阿信一一列舉了吧。

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上看,弘農楊氏才是最牛批的存在。

不知道您看出來沒有?歷史書上大多數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其實大多數是有顯赫背景的。在隋唐之前,尤其如此,“英雄要問出處”。

說來也巧,正是自稱是弘農楊氏的楊堅父子開創的科舉。

楊修那時候還沒科舉呢,但是他是出身名門,含著金湯勺出身世家公子哥。比如他爹楊彪,便是大儒楊彪。如果這麼介紹就沒意思了。

楊彪娶了袁安的曾孫女,也就是楊修他媽,所以楊修是袁紹和袁術的外甥。門當戶對嘛,世家大族也是相互通婚的。

如果這樣介紹楊彪也沒啥意思。

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定都許昌的時候,楊彪是尚書令,也就是相當於丞相的角色,他跟羅貫中一樣,看曹操恨不順眼。但是曹操不得不看楊彪的臉色。

比如有一次開會,曹操見楊彪臉色不高興,於是乎,他怎麼做呢?

“報告老闆,我肚子疼。”

這可不是阿信杜撰的,史料記載:託疾如廁,因出還營。居然藉故上廁所,溜號了。

注意,看歷史,尤其是看歷史人物要看細節,從這一點看,曹操確實是個能做大事的人。何出此言呢?

彼時的曹阿瞞早已經不是當年的曹阿瞞了,他已經有了逐鹿中原的資本了,迎取漢獻帝不過是為了“挾天子以令不臣”罷了,皇帝只是他的棋子。

按理說,他完全可以不把楊彪放眼裡。

但是他沒有,因為他知道,他要籠絡天下豪傑,這個楊彪還有用。所以他的腸胃便很乖巧的疼了起來。

大丈夫,能屈能伸。

鬼谷子大智慧:老實人不懂得這條處世規則,很容易走彎路

楊修,官N代,有錢有權還有才,自然性格會比較囂張,比起國民老公,有過之而無不及。

妥妥的人生贏家。

可是他的人生卻遇上了一個窮屌絲,這個人或許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他叫吳質。史料記者他出身“單家”,啥意思呢?出身寒門。沒有一個牛逼閃閃的爹,房子、車子都是要自己賺的。

妥妥的輸在起跑線上,畢竟他那點追求,在公子哥楊修看來,簡直是“信手捏來”,根本不是事。是啊,出身是門技術活。很多人的人生終點,不過某些人的起點罷了。

但是,“終始之變”,公子哥楊修和窮屌絲吳質成了博弈對手。吳質的運氣好,他遇上了曹操。曹操的用人風格是“英雄不問出處”,於是乎,趁著這趟東風,吳質攀上了曹丕,成了他的智囊團中的一員,其他人是司馬懿、陳群、朱鑠,合稱曹丕智囊“四友”。

而楊修選擇扶植曹植,精明的他洞察了一切,本來曹丕應該是當太子的,可是曹操突然覺得小兒子曹植更像自己,所以猶豫了起來。曹操確實疼愛曹植勝於曹丕。按理說曹植的贏面更大。雙方隊形展開,這就是所謂的“終始之變”的開端。

是的,又是兩個兒子爭繼承權的破事,也是宮斗的常見劇情。

既然是鬥,你以為只是兩個王子鬥嗎?其實不是,是兩個派系的爭鬥。更是兩個智囊團的明爭暗鬥。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曹植是文人,所以他喜歡用文人,丁儀是文人,楊修也是文人。這些人最大的特點便是讀書多,文采好,理論豐富,做人也是光明磊落。

但是,在鬥爭博弈,又不是寫文章,講的是陰謀陽謀。

這一點曹丕要務實的多,他的智囊團陣營裡的吳質、司馬懿等人都是以謀略見長的,後來更是有“毒士”賈詡暗中相助。

有沒有發現司馬懿,賈詡,以及默默無聞的吳質,這些人身上都帶有一股“陰氣”?

所謂的陰氣就是,你一眼看不到邊,不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鬼谷子大智慧:老實人不懂得這條處世規則,很容易走彎路

​五

曹丕其實並不是天生博弈高手,很多事情都要找智囊團商量。可是這無疑是作弊行為。這就好比是在考試,看見別的同學都在信心十足的答卷,而你的試卷裡只有兩道題不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抓耳撈腮之餘,你打算抄一下作業。曹丕也是一樣,他偷偷的命人用破竹簍把智囊團成員吳質運到宮裡,幫忙出主意。

不巧,這讓楊修發現了。於是他站起來說:“報告老闆,曹丕作弊。”

本來這事,偷偷摸摸做就行了,可是楊修非要光明磊落,結果讓曹丕知道了。

曹丕害怕了,他就跟吳質說:“這可如何是好?”

吳質回答:“沒什麼大不了的,明天你再叫人用裝了綢絹的破竹簍放在車裡面進宮,用以迷惑楊修。

楊修看見後,肯定會又會向你父親告密。有人重複告密,你父親肯定會派人查究。但證明告錯密了,那麼楊修就有得罪受了。

世子曹丕聽從了吳質的計謀,楊修果然乖乖的去告密了。等曹操派人查究證明車內,根本沒有人。“真相大白了”,曹操從此就對楊修開始懷疑起來了。覺得楊修這人喜歡栽贓陷害。

好一招,將計就計。

可是你有沒有看出什麼不尋常的地方?為什麼吳質非要躲在破竹簍裡?

是因為他是素人,他不像司馬懿、陳群那樣,有一個顯赫的身份。可以光明正大的走進太子的宮中。而他吳質始終是見不得光的,即便出謀劃策也只能躲在破竹簍裡。

因為他本就是不該存在的角色,因為在世人看來,他只是烏合之眾中的一員。

楊修是無法體會小人物的苦澀的,他對自己充滿著自信,就像所有富家子弟一樣。他們從未輸過,更不可能被一個窮屌絲忽悠。

但是吳質知道,楊修,很聰明,但他錯在太聰明,錯在對自己的聰明太自信,更是錯在他恨不得讓全世界人都知道自己的聰明。

就像你們班上又帥,又有錢,成績有好的那個“討厭鬼”一樣。

這一年,楊修當了隨軍主簿,跟曹操出征。彼時曹操與劉備對壘於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

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楊修那裡,這傢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

士兵詢問原因。楊修說: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於是大家都相信了。

請計算一道數學題:曹操知道後,內心到底有多少頭草泥馬奔騰呼嘯而過?

憤怒之後,是恐懼。曹操的做人信條是“老子的心思你別猜”,結果楊修這小子居然猜中了。更要命的是,猜中了還不止一次,是的,

楊修猜謎是個高手,不管是“闊字謎”還是“合字謎”。但是你會發現,這哥們主要是文采好,讀書多。但是對人心的揣摩,卻並不那麼專業。

比如,吳質跟他又槓上了。曹操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南征北戰,這不,他又要出征了。但是他做了一件事:命曹植看家,守衛鄴城。聽聞老爹的安排,曹植激動的眉開眼笑,彼時他正在構思如何寫一首好詩。

是啊,按理說這就是昭告天下,曹植是接班人,看起來他贏定了。既然如此,故事就結束了嗎?小人物吳質不答應,他要曹丕演戲,而且是哭戲。

於是我們見到了一場動人肺腑的情感大戲。曹操要去前線打仗了,一邊是小兒子曹植眉開眼笑說了句:此情此景,我想吟詩一首。另一邊是大兒子曹丕哭的梨花帶雨,痛哭流涕。

這當然不是阿信杜撰的,史料記載:吳質耳曰:“王當行,流涕可也。”及辭,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鹹歔欷。

請問,這時候智囊楊修去哪裡了?我估計他也正在構思,如何寫一首好文歌頌一下未來的BOSS呢。

楊修之死,一定不只是自作自受,他的老闆曹植也親手送了他一程。曹植是個文人,骨子裡更是狂士。所謂狂士,就是目中無人。坦白說,這樣的人就讓他舞文弄墨算了,確實也不是做老闆的料。

就比如這哥們嗜酒無度,喝完了喜歡飆車,典型的富二代作風。雖然曹操是偏心的,但是曹植太心急了,認為自己大局已定。老爹前腳剛走,他便如今天的很多富二代一般,跳起了《野狼disco》,坐著他爹的御用專車到處玩漂移。

有人提醒曹植,低調些,曹植說:我這是在抒情,你懂什麼?做人難道不應該心裡想什麼,言行就表現什麼嗎?

曹操是老狐狸,他一直在試探兩個兒子。當曹植玩的正high的時候,老曹探出頭來,嘆了口氣,直奔賈詡家去了。

如果你是曹操,你會選哪一個繼承人?

因為高調,冥冥中,兩個人的命運已經註定。

這一局,陳群贏了、朱鑠贏了、曹丕贏了,司馬懿贏了。

吳質呢?雖然居功甚偉,但是因為他是個窮屌絲,所以在封賞排到了最後,比如甚至沒幾個人知道三國時代有個叫吳質的人是曹丕的智囊團成員。

但是即便如此,作為小人物的他還是成功了,以一己之力在風雲詭譎的博弈中笑到了最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至少對於楊修而言,他是成功的。

“夾著尾巴做人”意思就是低調,而楊修、曹植都是比較高調的人,他們有才華,卻又太過張揚,恃才傲物,心直口快。因此在生活中很吃虧。

智‌者深藏不露,愚‌者高‌調張‌揚。所以智者能做成就事‌業,名利雙收。而愚者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管是誰,違‌背了這‌條生‌存法‌則都可以稱‌為“愚‌人”,就如鬼谷‌子說的:

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