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唐肅宗比唐玄宗晚死半個月,那麼假如沒有馬嵬兵變,唐肅宗還有沒有機會做皇帝?

尚宮女史


唐肅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他的上位可謂是崎嶇坎坷,沒有很多突發事件的發生,他這輩子想要做皇帝不能說全無機會,但一定是渺茫至極,為什麼這麼說了,從他還沒出生時就註定他這一生命運坎坷。

差點胎死腹中的陝王李亨

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李亨出生了,彼時他的父親唐玄宗李隆基才是太子,在李亨還在他娘肚子裡時(710年),李隆基剛被冊立太子,由於根基不穩,怕太平公主借題發揮,說太子耽於女色難當大任而行廢立,命人弄了墮胎藥,打算把李亨扼殺在母胎中,思來想去終不忍,李亨撿了條命。

李亨出生後沒能與生母楊氏一起生活,楊氏只是小妾,不敢獨享這種喜悅,而此時的太子妃王氏一直沒有生育,為了討好王氏也為了李亨好,楊氏把孩子寄養在王氏身邊,王氏也特別喜歡李亨,對他百般呵護,如同親生的一樣,在李亨2歲時被封為陝王。

撿來的太子之位

開元三年(715年),李隆基次子李瑛被冊立太子,後李瑛生母去世,李隆基專寵武惠妃,導致惠妃有了野心,想讓自己的兒子李瑁上位,逐陷害太子李瑛,同時被陷害的還有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被處死後,太子之位空虛,雖李林莆極力推薦李瑁,但李隆基最終立李亨為太子,可能是怕武氏專權以及各方面的勢力均衡才立了李亨。

李享雖被立為太子,但日子卻過的艱難,李林莆一直與他暗中作對,任何事只要對李亨不利,他都要往他身上牽涉,兩次大案,都牽扯到李亨的兩任老婆,韋氏,杜良娣,為了摘清自己,不得不與她們離婚,李亨身心由此蒙受巨大的創傷,精神受到極大刺激,後來玄宗又給他續娶了位有背景的女子張良娣。

馬嵬坡兵變李亨有了反擊機會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起兵造反,天寶十五年(756),安史叛軍破潼關,李隆基帶領楊玉環她們出逃,途徑馬嵬坡時,發生兵變,將士們要求處死楊貴妃說她紅顏禍水,沒有她,大唐不會像現在這麼狼狽,玄宗沒法忍痛割愛,用愛妃的命換取自己的自由。自此楊氏一族被誅殺,李亨本想趁這次機會上位,可作為禁軍首領的陳玄禮要保玄宗入四川,李亨沒法只得跟玄宗分開自謀出路。

天寶十五年(756)李亨帶領大軍抵達朔方軍大本營靈武,在那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儀式,奉李隆基為"太上皇”,這是大唐史上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京師的皇帝。抵達長安城後,李亨怕老子李隆基重新奪權,於是把李隆基身邊的得力干將流放的流放,辭職的辭職,監視幽禁李隆基,長期戰戰兢兢的生活,導致李亨命短,只比自己的父親李隆基晚半個月去世。


綜上所述,唐肅宗李亨如果沒有馬嵬坡兵變,能不能當上皇帝還真懸,本來馬嵬坡兵變就是李亨有心策劃的,要不然以李隆基的壽命,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和馬嵬坡兵變,李亨估計都活不過他老爹,單就這一點就能把李亨熬死。李亨上位也只做了短短六年的皇帝就跟自己的父親一同駕鶴西去。


史料未及爾


在逼著老爹做太上皇的人物中,唐肅宗李亨無疑是比較失敗的一位:即便他擅自稱帝,將唐玄宗李隆基甩在了一旁,自己卻差點死在老爺子前頭。正因如此,不少人打趣說:事實證明,李亨的身子骨沒有李隆基禁折騰。

此話誠然不虛。唐玄宗的驕奢淫逸,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后妃一大把,兒女成群,晚年還能把楊玉環詔入宮中,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當然,身子骨這事兒,也僅僅是一個方面,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和馬嵬驛兵變,李亨能不能順利登上皇位,同樣十分玄乎。

唐玄宗的猜疑心很重,第一任太子李瑛原本也沒有什麼過錯,竟然在武惠妃等人的讒言和設計下被廢,半月後又被賜死。而且,連同李瑛一起被賜死的,還有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這三人可是李隆基的親骨肉啊!此事便是震驚朝野的“三庶人事件”和“一日殺三子”。

由於前任太子被殺,李亨算是撿了個便宜。不過,即便坐上太子,他心裡也不踏實。畢竟,有這麼個生性多疑的老爹,而且身邊那麼多兄弟覬覦儲君之位,沒準兒什麼時候也就如同李瑛一樣,被一擼到底,然後來個恩賜自盡。

但李亨的幸運並未在此止步,誰也沒有想到,安祿山有一次“幫”了李亨。由於眼見唐玄宗昏庸無道,加之自恃手握重兵,安祿山突然發難,掀起了安史之亂。在評叛過程中,唐玄宗瞎指揮,先是斬了封常清、高仙芝,之後又逼哥舒翰出潼關與安祿山決戰,結果痛失潼關,長安失去門戶。

潼關失守的消息傳來,唐玄宗嚇得連夜逃竄,帶著楊貴妃、楊國忠等人向西南狂奔。結果,禁軍怨聲載道,在馬嵬驛發動譁變,殺死楊國忠,縊死楊貴妃,唐玄宗老淚縱橫卻連個屁都沒敢多放。

馬嵬驛事變後,唐玄宗執意繼續逃竄,但百姓苦苦哀求。無奈之下,李隆基封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留下主持平叛。也正是這一決策,使得李亨徹底擁有了掌控李唐政權的資本。數月之後,太子李亨宣佈登基,把唐玄宗隆基晾在了一邊。

李亨登基後,李隆基心不甘情不願地做了太上皇,卻也是敢怒不敢言,過得十分憋屈,身邊僅有老太監高力士還算忠心,一直陪伴左右。然而即便如此,李隆基的身子骨已經十分結實,在極度鬱悶的情況下,硬是活到了公元762年夏天,而唐肅宗李亨則在不久後也離世。

所以說,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和馬嵬驛兵變,太子李亨登上皇位的希望極其渺茫:

  1. 以唐玄宗的猜忌心和諸皇子之間的鬥爭來看,李亨的太子之位不一定能長久;

  2. 李隆基和李亨的身子骨來看,如果李隆基舒舒服服地繼續做皇帝,沒住李亨還真不一定能熬過自己老子。


史海爛柯人


馬嵬兵變,並不是唐玄宗失去權力的核心因素。在很多人印象中,唐玄宗逃離長安,是因為安祿山的叛軍已攻破潼關,隨時將席捲整個西北。但問題是,在唐玄宗逃離長安後,安祿山僅僅是來長安走了一圈,然後又迅速退回潼關一線。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安祿山實際上是缺乏佔據西北的能力。事實上,唐玄宗決定逃離長安城,絕不是因為大唐帝國在西北已山窮水盡,相反,是大唐帝國在西北的軍事實力實在太強大,而且隱隱呈現失控的狀態。

當然,這種失控,並不是指西北的軍事力量想要脫離大唐中央政府的控制,而是在當時西北軍中,要求唐玄宗給大家一個交代的呼聲越來越大。換而言之,天下被弄成這樣,是誰的責任?

當時,唐玄宗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西北軍追究他失職的責任,然後趁機支持太子上位,所以他才趕緊逃離長安到蜀中。因為,當時的川蜀和江南,仍然站在大唐中央政府一邊。這也意味著,大唐帝國擁有著壓倒性的物質基礎。

在當時的背景下,西北的軍事力量之所以無法脫離大唐中央政府,主要是因為西北軍的對手太過強大。在西邊,他的對手是強大的土蕃、回紇;在東邊,他的對手是強大的安祿山叛軍。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沒有鞏固的大後方給西北軍持續供血,西北軍隨時可能崩盤的。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唐玄宗能夠進入蜀中,他就可以通過把控川蜀和江南的經濟物資,繼續控制西北軍;接著他再派遣文官或親王回到西北來節制西北軍各級將領進行平叛工作,至於他本人則不用受到西北軍的威脅,可謂一舉兩得。

但是,當唐玄宗一夥人逃到馬嵬驛時,軍隊突然失控。

總而言之,我們大唐帝國有今天的慘狀,到底是誰弄出來的?大家沒敢把矛頭指向唐玄宗,卻齊刷刷的指向了楊國忠,於是憤怒的士兵將楊國忠給殺死。

當唐玄宗聽到楊國忠被殺的消息後,那是驚呆了,因為該來的,終究會來。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處理隨後的事情。三軍將士的態度很簡單,那就是楊貴妃也必須死。

雖然唐玄宗一再想保住貴妃的性命,但大家的態度也很堅決。因為,現在將士們已經殺了楊國忠,如果楊貴妃還活著,保不準她以後會藉機報復。所以,為了讓大家能夠安心繼續追隨您,只能希望您會忍痛割愛。

事情到了這一步,唐玄宗只能下令處死楊貴妃,而這也就是所謂的馬嵬兵變。雖然說,馬嵬兵變對唐玄宗來說,打擊非常大,因為憤怒的軍人先斬後奏殺了宰相楊國忠,又逼迫皇帝下令殺死自己心愛的女人。

但問題是,這只是意味唐玄宗的權威受到了空前的挑戰,卻並不代表唐玄宗由此失去了權力。事實上,如果僅僅只有馬嵬兵變,唐玄宗還不至於失去權力。但是,在後面的向西南轉移過程中,太子竟然拒絕和皇帝一塊南行,而是獨自北上到了靈武,西北軍駐紮的軍事重鎮。

表面上看,太子這樣做是要指揮西北軍將叛軍趕出西北,但基於隱秘的權力博弈,顯然是太子想趁亂奪權。如果僅僅於此,唐玄宗依然還不會失去權力,因為西北軍如果不買太子的賬,太子即便到了靈武,也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搞不好還會被西北將領將他抓起來送還給唐玄宗。

但很遺憾,太子抵達靈武后,西北軍的兩個傭兵大佬郭子儀和李光弼都第一時間表示支持太子,這也就意味著唐玄宗徹底失去了軍方力量的支持。此時的唐玄宗,相當於成為了光桿司令,但他的權力依然沒有完全失去,因為川蜀和江南的還在他手上。

如果唐玄宗不服輸,他還可以依靠川蜀和江南強大的經濟資源,再和太子鬥上一鬥,勝敗也是未可知的。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只能白白便宜安祿山。

在這種背景下,唐玄宗終於恢復了一個大政治家應該有的胸懷和格局。所以當他聽到太子在西北繼位的消息後,非但沒有追究太子的責任,相反馬上追認它的合法性。這也就意味著,唐玄宗正式將自己剩下的權力全部移交給了太子,從此大唐帝國的合法皇帝,只有唐肅宗李亨。


我是趙帥鍋


唐朝寶應元年(西曆762年),唐肅宗駕崩。此前半個月,已經成為多年太上皇的唐玄宗也離開人世。那麼,倘若歷史上,馬嵬之變沒有發生過,唐肅宗是否有機會做皇帝?

這一切,要從唐玄宗的天寶時代說起

玄宗的高壽與太子的不易

唐玄宗堪稱一位文藝天子,戲曲、樂理都較為精通。有說法認為,音律書畫,有助於陶冶情操,從而益壽延年。唐玄宗得享高壽,想必也與此有關。



唐玄宗的長壽,導致作為皇位繼承人太子陷入痛苦狀態:因為作為太子,能否繼承皇位,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第一是皇帝的壽命問題。比如後世洪武帝高壽,導致太子沒活過洪武帝,洪武帝死後,皇位由太孫繼承;第二則是皇帝的態度問題。雖然中國歷史上,歷代王朝都奉行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卻有大半的皇帝,不是出於嫡長子身份,其原因在於太子在位期間,或者不討皇帝喜悅被皇帝廢黜,或者遭到陷害喪失太子地位。

唐玄宗原本的太子李瑛,就是因為遭到別人陷害,而被唐玄宗處決的。唐肅宗為太子的時候,也面臨政敵的打壓:比如李林甫、楊國忠,就都對唐肅宗很不友好。

馬嵬之變

楊國忠掌權期間,將唐朝朝政處理的極為混亂,同時有對外發動戰爭,最終,導致唐朝內政混亂,精銳喪失,為安祿山造反創造了條件。

事實上對於楊國忠的打壓,還是太子的唐肅宗也一直尋找應對的機會,只不過沒找到罷了。

安祿山大軍攻入長安前夕,深知長安守不住的唐玄宗帶著宗室、貴族倉皇逃亡蜀地,在逃到馬嵬坡的時候,唐朝禁軍發動了著名的“馬嵬之變”——即先誅殺楊國忠,而後要求唐玄宗處死楊貴妃。


陷入無奈的唐玄宗也害怕這時候激怒禁軍士兵,只好命人處決楊貴妃。之後唐肅宗和唐玄宗分道揚鑣,並且,唐肅宗利用這個機會,在靈武登基,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唐肅宗的皇位由此而來。

沒有馬嵬之變的唐肅宗會如何?

可以說,因為馬嵬之變,唐肅宗做了皇帝。倘若沒有馬嵬之變,唐肅宗是否有機會做皇帝?

小編認為,歷史沒有假如。並且,有部分歷史學者認為,馬嵬之變並非一個偶發事件,而是唐肅宗有過預謀的一次對楊國忠集團的一次反擊。如果這一說法成立,那麼,唐肅宗等於是通過變相篡位的手段,獲得了皇位,並且馬嵬之變可以定性為一場較為特殊、較為另類的政變。政變後的結果,對於唐肅宗來說是一種付出後的收穫,而非被動的接受。


不過,如果唐玄宗時代,沒有發生過安史之亂,沒有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出逃,或許,唐肅宗真的沒機會做皇帝——或者被政敵害死,或者,被長壽的唐玄宗熬死。


藤樹先生


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沒有馬嵬兵變,唐肅宗是沒有機會做皇帝的。在太平年間,一位皇子想要繼位就必須等皇帝駕崩才有機會,而題主也說道,唐肅宗只比唐玄宗晚死半個月,而且是在唐玄宗折騰了這麼久的情況下。所以綜合來看,如果沒有馬嵬兵變,唐肅宗很有可能會在唐玄宗之前離世,這樣也不存在唐肅宗繼位的情況了。況且在太平年代中,宮廷權謀鬥爭激烈,皇子能否活下去都是個未知數。



【唐肅宗李亨生平】

李亨在李隆基還是太子時就已經被他的母親楊氏懷孕在肚中,但是他的母親只是李隆基的妾室而非太子妃,再加上此時宮廷關係緊張,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氣氛微妙。而李隆基為了防止出現如太宗時期李承乾被廢的狀況,便試圖將還未出生的李亨墮胎。但是幸好沒有實施。而後,太子妃王氏多年沒有生育,李亨的母親為了保護母子的性命,便將李亨帶往王氏交予撫養長大。



長大後的李亨也命運多舛。先是太子被廢殺,後來又經歷諸位兄弟被遺棄,此時的李亨心驚膽顫。但是李亨最終被冊立為太子。因為當時的宰相李林甫主張立李瑁為太子,所以李亨便從一開始就與李林甫結下了仇怨。之後的政治生涯中,李亨的太子不斷承受著來自宰相等文官集團的衝擊。而唐玄宗也不願意看見太子勢力壯大擴張,便也默許了李林甫的舉動。李亨在太子之位過得頗為不順。



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玄宗出逃長安,給了李亨對宰相楊國忠的反擊機會。在拉攏了禁軍首領陳玄禮之後,李亨將楊國忠極其夫人、兒子殺掉,藉著又逼楊貴妃自殺。但是在進一步動作之前,陳玄禮反水,保護了玄宗的性命。之後李亨前往玄武,玄宗前往蜀地。李亨稱帝之後承擔起了玄宗造成的艱難局面,而唐朝也開始走向衰敗之路。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太平時期的皇子想要繼位就得憑藉一副好身板以及誰活得更久。而唐肅宗李亨如果沒有馬嵬兵變的話,應該是輪不到他做皇帝的。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沒有馬嵬兵變,唐肅宗安安生生的等著接唐玄宗的班,還是有可能的,前提就是唐肅宗要比唐玄宗多活幾年,要是真的唐玄宗駕崩的時候,唐肅宗也已經臥床不起了,那估計可能給個追諡啥的,皇位就落到別人手裡了。

不過對於唐肅宗李亨來說,一定程度上還真得感謝安史之亂,不然的話,他這個太子的位置真的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啊。唐朝皇室算是內部傾軋最嚴重的的皇室了。

話說最開始呢,李亨也不是太子,李亨只是唐玄宗的第三個兒子。前兩個兒子是誰呢,首先是長子李琮,這個兒子呢李隆基也並不是不滿意,但是有可能是命中註定吧,在苑中打獵時面部為豽所傷,像李隆基這種自傲的性子,怎麼會允許帝國的繼任者面部有瑕呢?

然後是次子李瑛,也就是李隆基最開始冊封的皇太子,這個太子又是怎麼被廢最後又被殺的呢?

這就關係到了後宮的爭鬥,李瑛生母趙麗妃在唐玄宗後期漸漸不被寵愛,與之代替的是武惠妃,而趙麗妃於開元十四年(726年)時就過世了,年三十四。太子李瑛在母親過世後,由於玄宗寵幸武惠妃,且惠妃又生有數名子女的關係,其太子地位時常遭到威脅。

史書上記載: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召喚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兄弟與薛鏽入宮,說是宮禁有盜賊。三兄弟與薛鏽披甲入宮時,武惠妃卻對玄宗說三兄弟兵變,已經殺入宮內,玄宗大怒,立刻將三兄弟逮捕,薛鏽被處死。在武惠妃和駙馬楊洄的構陷下,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一起被廢為庶人並被賜死。至於這事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反正史書上是這麼說的。但無論如何都可以看出,在唐玄宗心裡是沒有父子親情的,一日殺三子之事,歷史上也就唐玄宗做出來了。

李亨算是見了個漏,於開元二十六年被立為儲君,幸運的是當初構陷李瑛的武惠妃因驚懼過度死了,後宮的威脅消除了,但是朝廷上的威脅卻還存在著,自從李亨當上太子之後,當時的權相李林甫就與李亨一直不對付,而唐玄宗出於限制太子的考慮,也一直在平衡兩者之間的勢力,李亨這個太子當得那是相當憋屈。


所以說呢,要是沒有安史之亂馬嵬之變,李亨要想安穩登基,一個就是活得要比唐玄宗久,還有一個就是要小心翼翼,不要被陷害被殺。


楓葉0829


歷史上逼著皇帝做太上皇的皇子有很多,唐朝就有好幾個,不過雖然都是讓自己的父皇退位自己當皇帝,但方法有所不同。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屬於逼宮,李淵不得不傳位給李世民,不然自己的性命都難保。但唐肅宗李亨卻是在唐玄宗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眾大臣擁護稱帝,唐玄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迫”成為了太上皇。而眾多皇帝基本上都比太上皇多活那麼幾年,可李亨就不行了,他只比他爹唐玄宗多活了十三天,唐玄宗在762年5月3日駕崩,而唐肅宗於同年同月的16日駕崩。那麼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玄宗依舊當他的盛世天子直到駕崩,作為太子的李亨還能順利登基嗎?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要了解一下唐肅宗是怎麼登基的。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馬上就要攻破長安城了,唐玄宗立刻帶著楊貴妃逃跑了,但是他沒有帶著太子一起,而是任命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兵抵抗叛軍,這可是給了李亨一個天大的機會。李亨也知道唐玄宗年老糊塗,治國能力已經不行了,而且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都擁護自己,於是他就在靈武登基稱帝了,這也是唐朝唯一一位不在京城登基的皇帝,不過此時的唐玄宗並不知情,所以說是李亨篡位也不為過。

反觀此時的唐玄宗,他在馬嵬坡遇到士兵譁變,逼她賜死了楊貴妃,他悲痛欲絕。在唐肅宗至德二年安祿山被殺,唐玄宗回到長安,又得知自己此時已經不是大唐的皇帝了,這對他勢必又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回宮後唐玄宗被張皇后軟禁在甘露殿,自己的生活水平相較於當皇帝時肯定是有所下降,加上被軟禁難免會鬱鬱寡歡,寶應元年就駕崩了。

唐肅宗在位僅僅七年,唐玄宗也就當了七年的太上皇。可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玄宗就不會經歷愛妃之死和皇位被奪得雙重打擊,生活質量也會提高,多活幾年應該不成問題。而唐玄宗素來多疑,之前的太子李瑛沒犯什麼大錯就被廢了,就是因為唐玄宗聽信武惠妃的讒言。所以說如果唐玄宗一直在位,那麼李亨這個太子能做多久也是個問題,可能唐玄宗沒駕崩呢就把李亨廢了。

不過好在幸運之神站在李亨這邊,讓他能在安史之亂的亂世中稱帝。也讓他比自己的老爹多活了十三天。


風塵講歷史


號稱美女殺手的唐玄宗李隆基是雄才大略心狠手辣的一代雄主,他為了奪取最高權力,先後發動唐隆政變先天政變殺死伯母韋香兒、上官婉兒、堂姐安樂公主、姑母太平公主等絕色美女,在位43年,開創了開元盛世,使唐朝發展到巔峰。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及馬嵬驛兵變,霸佔兒媳楊玉環龍馬精神的唐玄宗李隆基肯定還要當很長時間皇帝,而苦大仇深身體不佳的唐肅宗李亨基本沒有機會熬到父親唐玄宗死後做皇帝。

李亨生於公元711年,是李隆基的三兒子,他能夠登上皇太子的寶座,可謂是天上掉餡餅,他能夠活著坐上皇帝的寶座則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李亨有兩個哥哥,即大哥李琮,二哥李瑛。 李琮雖然是李隆基的長子,但因為身體有殘疾卻沒有被立為皇太子,也許這也是他的幸運,因為沒有機會當皇太子,反倒讓他能夠平平安安地活著,病死之後還被追封為靖德太子。

李瑛生於公元706年,公元715年9歲的李瑛被李隆基冊立為皇太子。 李瑛雖然當了皇太子,可卻不意味著他可以穩穩當當地等父親李隆基一死,他便可以即位當皇帝了。 他想從皇太子變成皇帝,還得熬漫長的時間,得熬死李隆基他才能當皇帝。

皇太子李瑛好不容易熬了22年,從9歲熬到了31歲,卻沒有機會繼續往下熬了,因為致命的危險已經在向他走來了。

李瑛的危險來自於後宮。 當時,李隆基最為寵愛的妃子是武惠妃,武惠妃在後宮的權力相當於皇后,她給李隆基生了四個兒子,除了兩個兒子夭折之外,餘下二子壽王李瑁和盛王李琦活了下來。 武惠妃既然有兒子,也得李隆基寵愛,當然也有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太子、將來當皇帝的心思,所以她想方設法陷害皇太子李瑛。


公元737年,武惠妃召喚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兄弟入宮,說是宮禁有盜賊。

李瑛三兄弟不知道是武惠妃的陰謀,他們立即披甲入宮抓捕盜賊,沒想到武惠妃卻對李隆基誣陷三兄弟發動兵變,已經殺入宮內,李隆基大怒,立刻將皇太子李瑛三兄弟逮捕並賜死。

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殺三子”的暴行,在當時也引起了天下震動。 皇太子李瑛被賜死的這一年,武惠妃因為經常夢見李瑛三兄弟的鬼魂討債,也心力交瘁病死了。

如果武惠妃沒死的話,憑她相當於皇后的權力,估計只要給李隆基吹吹枕邊風,皇太子之位肯定落到壽王李瑁的頭上,只可惜她一死,大太監高力士建議李隆基立長子,便宜了老三李亨,讓李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坐上了皇太子的位置。

李亨成為了皇太子,心裡雖然很激動,可是卻如履薄冰,不敢有一絲疏忽大意,因為宰相李林甫是武惠妃的親信,他仍然支持壽王李瑁做皇太子,李林甫想方設法試圖扳倒皇太子李亨。

在宰相李林甫與皇太子李亨之間的較量與鬥爭中,李隆基幾乎不出面阻攔宰相李林甫對皇太子李亨的輪番衝擊,因此皇太子李亨面臨危機四伏岌岌可危的局面。

在宰相李林甫的窮追猛打之下,皇太子李亨捉襟見肘,被迫斷臂求生,先後與妻妾韋妃以及杜良娣離婚。好在李隆基接受了“一日殺三子”的教訓,自始至終不忍心對皇太子李亨痛下殺手。

公元753年,李亨做皇太子熬了15年終於看到了一線曙光,因為對皇太子李亨威脅最大的宰相李林甫終於被他熬死了。

李林甫死後,唐玄宗李隆基最寵愛的貴妃楊玉環的堂兄楊國忠當上宰相,花花公子楊國忠對皇太子李亨的威脅比老謀深算的李林甫小多了,與世無爭的絕代佳人楊玉環也沒有武惠妃那樣陰險毒辣。





而且楊國忠與楊玉環的乾兒子安祿山斗得你死我活,讓皇太子李亨漁翁得利,趁機發展勢力。

公元755年,掌握兵權的節度使安祿山與宰相楊國忠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安祿山鋌而走險發動安史之亂,皇太子李亨等待已久登上皇位的機會終於來了。

公元756年,安祿山叛軍攻佔潼關,李隆基被迫放棄長安,帶著楊國忠楊玉環兄妹等王公貴族逃亡四川。

皇太子李亨與妻子張妃、親信太監李輔國等人密謀,勾結禁衛軍將領陳玄禮等人發動馬嵬驛兵變,殺死宰相楊國忠等人,逼迫唐玄宗李隆基處死貴妃楊玉環。

李亨一手策劃馬嵬兵變,誅殺楊國忠楊玉環兄妹,矛頭已指向了李隆基。李隆基入蜀不可逆轉,父子分道揚鑣也已勢在必行。

李亨決定分兵,另謀發展。李亨分兵後的境況也極其窘促,一路之上,倉皇顛沛,驚魂難定。直到順利抵達朔方軍治所靈武,狼狽不堪的皇太子李亨一行才得以喘息。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城的南門城樓,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儀式,改年號為至德,推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在四川的李隆基自從心愛的絕代佳人楊玉環被殺以後心灰意冷,再也沒有精力爭權奪利,他聽說皇太子李亨擅自稱帝,並且尊自己為太上皇之後,面色鐵青,但也充滿了無奈,他可不想當什麼太上皇,這麼被自己的兒子奪位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但是不管李隆基願不願意,不管他有多不滿,他也沒辦法改變,他只能接受李亨給他的安排,因為李亨已經掌控了軍權,李隆基沒了軍權,拿什麼去反對李亨?

李亨在公元756年即位當皇帝,可是也沒當多久,到了公元762年,51歲的唐肅宗李亨便一命嗚呼了。

唐肅宗李亨據說是被氣死的,李亨病重的時候,張皇后謀劃廢太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張皇后選擇在唐肅宗即將病死時發動政變,召皇太子李豫進宮,準備與越王李系除掉皇太子李豫。

大太監李輔國勾結皇太子李豫發動宮廷政變,當做唐肅宗李亨的面殺死他寵愛的張皇后。李亨被活活氣死。

更巧合的是,77歲的太上皇李隆基也是在這一年死的,李隆基死後僅僅過了12天,唐肅宗李亨也緊跟著死了,這一點頗耐人尋味,這也是有人說李亨死前下手殺死李隆基的原因,事實上,李隆基是被張皇后與李輔國等人折磨死的,李隆基的親信高力士陳玄禮等人都被李亨李輔國等人趕走,李隆基孤孤單單被囚禁而死。

可見,如果沒有安史之亂與馬嵬驛兵變的發生,李亨只能老老實實地等父親李隆基老死的話,他絕對熬不過李隆基,所以根本沒有機會當皇帝。


厚德載物49847


唐肅宗李亨,是在安史之亂的非常時期,在靈武被擁立為皇帝的,其間還發生了馬嵬驛兵變,楊國忠、楊玉環兄妹被殺,玄宗西逃長安。那麼假如沒有馬嵬驛兵變,唐肅宗還有機會當皇帝嗎?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當時處在什麼樣一個位置。



李亨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被立為皇太子,在這之前,他的大哥太子李瑛因事被廢殺,當時,壽王李瑁的生母武惠妃正當得寵,這個李瑁,正是楊貴妃的前夫。武惠妃極力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加上權相李林甫的大力推薦,李瑁差點就成了太子。不過,隨著武惠妃的失寵,玄宗最終又棄李瑁而改立李亨。

不過,李亨的太子之位當的並不平靜,首先就是之前極力推薦壽王李瑁為太子的權相李林甫,李林甫對李亨當太子早就心存不滿。從李亨當太子起,到李林甫病死前,長達七八年時間,李亨在儲君的位子上都是戰戰慄慄如履薄冰,李林甫通過個人手腕,逼得李亨兩次廢妃,在皇太子受到李林甫倍極打壓的過程中,身為皇父的玄宗皇帝,不僅沒有出面制止,反而也在懷疑太子羽翼豐滿、勢力擴張危及他的皇權,在皇太子最危險的時候,朝野上下甚至傳言玄宗有廢立太子之意,可見,李亨在當太子的頭幾年並不輕鬆,相反的,時刻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迎接任何一個意想不到的政治挑戰。

天寶十一年(752年),一代奸相李林甫病死。但前虎才去,後狼又至。繼任的宰相楊國忠,一邊忙著清算李林甫,一邊繼續死磕皇太子李亨。李亨與楊國忠,明爭暗鬥好幾年,幾次險象環生又都化險為夷,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後,李亨才終於找到反擊的機會。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攜楊貴妃匆匆逃出長安要往成都避難。太子李亨被玄宗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朔方、河東、平盧節度使,全權負責平叛。這一任命,等同於監國之實,李亨有了調遣兵馬,掌握兵權的條件,為後來發動馬嵬驛兵變提供了權利基礎。

馬嵬驛兵變乃太子李亨一手製造,他先派遣心腹宦官李輔國拉攏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玄宗的車隊行至馬嵬驛時,兵疲馬乏,將士飢疲勞頓之際,迅速點燃不滿情緒,楊國忠楊暄父子並韓國夫人被亂刀砍死,陳玄禮帶領部分禁軍將士在玄宗行轅前請求交出楊貴妃,玄宗無奈,含淚與楊貴妃告別,宦官高力士,一條白綾於當夜勒死楊貴妃。



馬嵬驛兵變,太子李亨的計劃是把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推到漩渦中,通過兵變迫使玄宗退位,但陳玄禮並沒有這麼做,在處死楊國忠、楊玉環兄妹後,依然表示忠於玄宗,繼續護佑皇帝入蜀。隨著叛亂的愈演愈烈,玄宗只能繼續前進,而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太子李亨,身負平叛大任,他與玄宗註定要分道揚鑣。天寶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在朔方軍所在靈武城登基稱帝,改年號為至德,玄宗被遙尊為太上皇,稱帝當日,李亨即派人前往成都向太上皇告知此事。




李亨當上皇帝,而且是在非常時期當上皇帝,馬嵬驛兵變可以被認為是助他當皇帝的重要事件。但是,即便沒有馬嵬驛兵變,李亨作為當了十幾年的大唐儲君,他的根基已經相當深厚。更何況當時手握地方兵權的兩員大將郭子儀、李光弼都明確表示支持太子。身在四川的玄宗,因為對安史之亂的爆發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來就要給全天下寫“罪己詔”,現在太子繼位了,他連“罪己詔”都不用寫了。

安史之亂,讓太子李亨的太子系勢力大大增強,他在儲君位十餘年,早已是朝野上下公認的未來的大唐天子。沒有馬嵬驛兵變,即便玄宗順利逃往成都,身在前線的李亨,負有監國之實,也隨時都有可能被擁立為皇帝。


大國布衣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或者僅僅只是沒有馬嵬兵變的話,李亨十有八九沒有機會當皇帝。

李亨生於71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兒子,他能夠坐上皇太子的寶座,可謂是運氣使然,他能夠活著坐上皇帝的寶座則是局勢和陰謀使然。

李亨有兩個哥哥,一個是李琮,一個是李瑛。

李琮雖然是李隆基的長子,但是卻沒有被立為皇太子,也許這也是他的幸運,因為沒有機會當皇太子,反倒讓他能夠好好地活著,病死之後還被追封為靖德太子,雖然沒什麼用,可好歹也得了一個身後名。

李瑛生於706年,後於開元三年,即715年,時年9歲的李瑛被李隆基冊立為皇太子。

不過,李瑛雖然當了太子,可卻不意味著他可以高枕無憂了,他可以穩穩當當地等李隆基一死,他便可以即位當皇帝了。

他想從太子變成皇帝,還得繼續熬呀,得熬死了李隆基他才能當皇帝。

李瑛熬了22歲,從9歲熬到了31歲,卻沒有機會繼續往下熬了,因為危機已經在向他走來了。

皇帝的後宮實際上是皇權爭鬥最為激烈的地方,哪個給皇帝生了兒子的妃嬪不想讓皇帝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然後當皇帝的接班人?恐怕除了少數幾個難得看得開、看得明白的人之外,沒有人不想。

所以,李瑛的危機也來自於後宮。

當時,李隆基最為寵愛的妃子是武惠妃,武惠妃作為後宮最得寵的女人,她給李隆基生了四個兒子,除了李一和李敏不幸夭折之外,餘下二子安然無恙地活了下來,即壽王李瑁和盛王李琦。

武惠妃既然有兒子,也得李隆基寵愛,自然也有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將來當皇帝的心思,所以自然會出手對付李瑛。

她的手段也很直接,跑去找李隆基哭哭啼啼地說,太子結黨,想要害我們母子三人,還說皇上您的壞話,您可得給我作主呀。

李隆基一聽,瞬間怒了,直接便說要廢了李瑛這個太子,連同李瑤、李琚一起貶為庶人,好在當時被張九齡給勸住了。

只是,李瑛、李瑤和李琚三人最後也沒能逃過武惠妃的構陷,最終被貶為庶人,開始還說是流放,可還沒走幾步便被賜死了。

李隆基“一日棄三子”之事,在當時也引起了朝堂震動。

李瑛被廢,李隆基是不是又得重新冊立太子了?應該立誰為太子呢?李瑛被廢,然後被賜死的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事——武惠妃也在這一年病死了。

如果武惠妃沒死的話,憑她受寵的程度,估計只要給李隆基吹吹枕邊風,太子之位便會落到壽王李瑁的頭上,只可惜她一死,她所作的努力便付諸東流了。

這才便宜了老三李亨,讓李亨撿了個漏,坐上了太子的位置,真可謂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李亨成為了太子,心裡雖然很激動,可是卻如坐針氈呀,不敢有一絲疏忽大意,李隆基“一日棄三子”給他留下了很深很負面的心理陰影,當上了太子又如何?李隆基一不高興,還不是一句話便能夠廢了他,一句話便能夠讓他死?

當太子最痛苦的便是熬,最怕的便是有一個命長的皇帝老爹,熬不過皇帝老爹。

李亨在738年被立為太子,這一熬,便熬了18年,熬到了755年,他心裡慌呀,眼見著沒了武惠妃,卻又出了一個楊貴妃,更讓他害怕的是楊貴妃的受寵程度比起武惠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好不容易熬了18年,如果楊貴妃突然給李隆基生了個兒子,然後學武惠妃構陷李瑛一樣構陷他的話,他能躲得過去嗎?

李隆基晚年行事全憑喜好,對楊貴妃的寵愛更是到了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步,所以楊貴妃如果真學武惠妃的話,李亨可以說是隻有死沒有生。

恰好這一年又發生了一件事——安祿山造反了!

737年,李瑛被賜死後,武惠妃病死,讓李亨逆襲當上了太子。

755年,當李亨危機感越來越強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再一次給了他一個擺脫桎梏的時機,不得不說他的運氣確實很好。

他要以安史之亂作為契機,撇開李隆基,先斬後奏地自行稱帝,讓自己當皇帝成為一個天下皆知的既定事實。

這麼一來,李隆基便幾乎沒有機會再威脅到他的生命,也不能廢了他的太子之位,剝奪他繼承皇位的權力了。

李亨所要走的第一步是削弱李隆基的政治影響力和威望,這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因為他要等一個最好的時機,這個時機可能會有,也可能沒有。

李隆基的出逃,顯然給了李亨這樣一個機會,於是,他在背後推動了一場讓李隆基徹底顏面掃地的事——馬嵬兵變。

馬嵬兵變之後,李隆基的威望降到了最低點,這也成了李亨利用自己在軍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威望取代李隆基的最好時機!

所以,李亨撇開了李隆基,也沒有和李隆基商量,直接便向天下人宣佈:我李亨從這一天開始正是即位當皇帝了。

李隆基聽說李亨稱帝,並且尊自己為太上皇之後,面色鐵青,但也充滿了無奈,他可不想當什麼太上皇,這麼被自己的兒子奪位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但是不管他願不願意,不管他有多委屈,他也沒辦法改變,他只能接受李亨給他的安排,因為李亨已經掌控了軍權,他沒了軍權,拿什麼去反對李亨?

李亨在756年即位當皇帝,可是也沒當多久,到了762年便一命嗚呼了。

更有趣的是,李隆基也是在這一年死的,雖然李隆基死在了李亨的前頭,可是李隆基死後僅僅過了12天,李亨也緊跟著死了,這一點頗耐人尋味,這也是有人說李亨死前下手殺死李隆基的原因。

可見,如果沒有馬嵬兵變,李亨老老實實地等李隆基老死的話,他很可能熬不過李隆基,所以幾乎沒有機會當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