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唐肅宗之前,洛陽頻繁被稱為“上都”?

國寶會說話


煙愁雨嘯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京。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北宋·司馬光

▲魏洛陽故城圖


洛陽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在歷史鉤沉中,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可考的有15個王朝定都洛陽,對外宣傳13個), 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餘年建都史。洛陽是“河圖洛書”的故鄉,在黃帝時期產生了原始歌舞,夏商時期產生了繪畫、微雕、青銅工藝。周公在這裡制禮作樂,奠定了儒家學說的基礎。老子在這裡整理典籍,梳理出道家思想的精髓。洛陽是東漢經學、魏晉玄學和宋明理學的故鄉,無數的文豪巨匠在這裡留下了千古名作,“漢魏文章半洛陽”“洛陽紙貴”“洛神賦”等被傳為千古佳話。

▲河洛之根——《河圖洛書》


▲洛陽,絲綢之路的起點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是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和洛陽)中建都年代最早、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據文獻記載與專家考古發掘詮釋,在唐肅宗之前,並沒有頻繁把洛陽稱為“上都”,只有大周王朝有過這種稱謂。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共傳國君30代37王,享國祚共計791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西周由周武王創建,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東周敬王時成周和王城分庭抗禮,有“東西都”或者“上下都”之稱。(詳見下表)

▲西周時期定都表

▲東周時期定都表


以上拙見妥否,敬請方家正之。


三羽鳥


1、唐朝一直設兩京,即兩個都城:首都為長安,東都為洛陽。兩京各有兩班文武官員,皇帝也經常在兩地居住和辦公。但是,長安是唐朝的第一首都。

2、“上都”稱呼出現在《河洛上都龍門山之陽大盧舍那像龕記》。

3、洛陽在唐代曾被稱為“上都”,其禮制甚至超過首都長安。

4、究其原因,是因為武則天稱帝之後定都在洛陽,所以洛陽的政治地位在此期間高於長安。

5、《冊府元龜》及《全唐文》皆載:

二十年二月壬午制曰:行慶施惠,所以奉天時。緩刑恤獄,所以愛人命。。。及與百姓怨讎者,並不須令卻上。其上都委中書門下疏理,京城委留守,天下諸州長官當日處理,其責保停務之類並宜准此。

說明到唐玄宗時期,“上都”仍指的是洛陽,而“留守”指的是長安。

6、安史之亂期間,洛陽被叛軍攻破,安祿山以洛陽為都城。故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唐朝皇帝有避嫌之心,洛陽的地位逐漸衰落。從唐肅宗開始,“上都”改指長安,而洛陽改稱“留守”。


我愛寶葫蘆


提起上都,其實更多想起的是元上都,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這在歷史上還是非常有名的,而至於洛陽,在歷史上更加出名的別稱是東都。


隋唐兩個朝代都曾經在長安和洛陽兩個地方定都,不過在不同的時期一個為主一個為輔而已,具體哪個為主就要看皇帝在哪裡了。


比如隋朝的時候是隋煬帝遷都洛陽的,洛陽為主,長安為輔,隋文帝時候則相反,而到了唐朝也是如此,唐朝大部分時間是在長安的,但在武周時期遷都洛陽,因為洛陽在長安以東,因此經常有東都洛陽或者東京洛陽的稱呼,而長安則被成為西京,在武則天在位時期,洛陽被稱之為神都。



洛陽被稱為上都的時候其實很少,正如題主所說唐肅宗之前被稱之為上都,唐朝洛陽被稱為“上都”,都是禮制超過長安,其實記載也挺少,除了題主所說詩,其他地方的記載也比較少。


《河洛上都龍門山之陽大盧舍那像龕記》是研究龍門石窟奉先寺造像的唯一文字史料。《像龕記》鐫刻於龍門大盧舍那佛座北側,高107釐米,寬65釐米,四周繞以半破之蓮花紋。很多史籍都有收錄此文,全篇出題目外,都沒提到上都洛陽。


《全唐文》中的《寬宥天下囚徒制》: 二十年二月壬午制曰:行慶施惠,所以奉天時。緩刑恤獄,所以愛人命。。。及與百姓怨讎者,並不須令卻上。其上都委中書門下疏理,京城委留守,天下諸州長官當日處理,其責保停務之類並宜准此。


這說明當時的皇帝在洛陽,而京城則是長安,一定程度上說唐朝實行的是兩京制,雖然並沒有下詔,但實際如此,而洛陽的規制超過長安的死後,洛陽被稱為上都,但除武則天外並沒有定洛陽為京,所以稱呼洛陽大多數時候都以“都”稱呼。


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曾經以洛陽為都,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唐朝皇帝有避嫌之心,洛陽的地位逐漸衰落。從唐肅宗開始,洛陽就不再被稱之為上都了


歷史百家爭鳴


洛陽自古以來是封建王朝的都城,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西靠秦嶺,東臨嵩山,北邊是太行山,南邊是伏牛山,又位於關中與華北平原要衝,著名的險關——“函谷關”、“虎牢關”,在東西兩側守護。

到了隋朝時,洛陽的地位是更上一層樓。隋煬帝讓人重建洛陽城,取名東京,建的極為奢華;修建大運河,通濟渠和永濟渠的起點,都是洛陽。大運河的修建,算是給洛陽增添了許多的交通便利,

唐朝時,雖然建都長安稱為京,洛陽為都,但在中後期,每當長安缺糧,皇帝就會拖家帶口的來洛陽,此時的洛陽,在君王的心裡,地位依然很高。對隋唐而言,稱 “都”級別更高一些,事實上也是如此,盛唐及之前,隋唐皇帝將洛陽冠名“都”的時期,洛陽大都是政治中心或者當時人心中的第一都城,如武皇去世後,唐中宗雖移居長安,但經歷了幾十年首都,但在當時大多人的心中,洛陽此時地位是高於長安的,朝廷終究還是要回洛陽,所以洛陽被冠名為“東都”。

公元690年,武則天建立武周王朝,定都洛陽。從此大興土木,對洛陽進行了一系列建設,使之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度。公元684年,武則天改東都洛陽為神都,意為“君權神授”。武則天以神都洛陽為統治中心將近50年,至此,神都才正式進入歷史,成為一個名號。

唐玄宗天寶初年移居長安,為降低洛陽地位,提高長安地位,隨將洛陽“東都”改為“東京”、長安“京師”改為“西京”。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朝廷都於長安,也將長安也冠以都稱,洛陽也由“東京”改為“東都”。綜上所述洛陽才會頻繁被稱為上都。








葫蘆文化


唐肅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璵、李紹,出生於長安,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756年-762年在位)。

安史之亂起,他領朔方、河東、平盧節度使,負責平叛。756年,李亨即位後,命郭子儀與李光弼等討安史,先後於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復長安、洛陽兩京。

而洛陽興起在唐朝武則天時代也就是武周朝代,武則天遷都洛陽其實是將唐初的興盛延續到洛陽,武則天遷都洛陽有各種原因,這裡不表,遷都洛陽後,在軍事地理位置上其實優於長安,險要的地理位置使洛陽具有制內御外的優越軍事條件。在經濟上洛陽所在的關東地區的經濟條件要優於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關東地區的主體部分是黃河下游的華北平原,其西端的三河(河南、河內、河東)地區為伊、洛、河、濟四水交匯處,自古以來農業就很發達。隋煬帝時期長安只存京師之名,洛陽已成為實際上的都城。

在武則天的周朝時期,唐朝武周時期的繁榮和昌盛,全部集中於洛陽之上,所以稱之為“上都或神都”武則天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而且在前期開明理政,也創造了武周的繁榮和昌盛,同時藉助於唐朝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武周的洛陽也同樣得到了世界的認可,讓世界上又一次認識了上都洛陽。





素心聽書


拿出唐代稱洛陽為上都的歷史資料,來佐證你所謂的上都。你們偽造,篡改,發明歷史可真是肆無忌憚啊!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菸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老彭148815995


洛陽城的發展在隋唐達到鼎盛,但也正因為如此,也是受戰火摧殘最猛烈的城市,歷代建都的城市到目前都可見眾多的古蹟,唯獨洛陽古蹟都在地下,地上留住的風毛菱角。

因為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緣故,使洛陽成為連接北方中原南方的一個重要中心節點,所以歷任皇帝都非常重視這個中心城市的建設與發展,畢竟全國的稅收和物質大部分都要由洛陽集中轉運至長安或由洛陽分至地方。

雖然唐朝以長安為國都,但是長安更多的是充當政治中心的角色,洛陽是經濟與文化中心,其地位並不比長安低。

尤其是武則天時期洛陽更得到了空前的重視與發展,所以後事經常稱洛陽是上都或神都。


憤怒的小豬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洛陽在唐肅宗之前有著特殊的地位,才導致洛陽有著上都的稱號。

唐朝建立時,定都長安,長安作為首都,人口眾多,但是長安有個重要缺陷,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長安比較容易缺糧。唐高宗時期經常帶著皇室和文武百官到洛陽去吃“白食”,隨後高宗正式將洛陽定為東都並修建宮殿。

到了武則天時期,更是將洛陽定為首都,直接住在洛陽並在洛陽處理朝政,大部分的政府機構都搬過去了,長安便作為留守而存在了。唐玄宗時期,在其執政的期間,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洛陽度過,所以洛陽在那段時間的地位是超過長安的。《冊府元龜》與《全唐文》有記載,洛陽為上都,京城作為留守。

自從安史之亂時期洛陽做過反賊的首都,因此唐肅宗極為不喜歡洛陽,長安的地位因此重新得到提升並超過洛陽。


汗青長綿


洛陽位於黃河中游南岸的易洛河盆地。古代洛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伊、洛、瀍、澗四條河流蜿蜒其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宋李格非說:“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澠之嚴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清人顧祖禹也認為洛陽“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因而洛陽成為帝王建都的首選之地,“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裡。”

歷代統治者都把山川作為國運的象徵,有利的山川形勝,充足的城市供水是選擇都址的必備因素。河洛地區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夏商故都居伊洛兩河匯流處不遠,地勢較低,山川形勝稍遜周都,且易被洪水之患。而周都山川形勝優越,又居洛北高地,既保證了充足的城市用水又可免於水患。


俊哥說談


無論怎麼稱呼,大唐的國都始終是京師長安,洛陽只是他四個陪都中的一個陪都。既就是武媚娘篡奪大唐皇位的十來年,雖稱大唐陪都洛陽為武周“神都”,但也不敢太造次,依然尊長安為京師,她死後不葬洛陽而葬在長安就是力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