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唐肅宗為什麼一定要迎回玄宗,而不是留玄宗在蜀中養老?

嚴文吉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15萬人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起兵造反,這便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之前,唐玄宗開創了“開元之治”的盛世,大唐帝國的經濟和國力也在天寶初期達到了鼎盛。天下承平日久,唐軍的戰鬥力在長時間的安定之中大幅度下降,以至於叛軍高歌猛進,短短一個月就攻陷了東都洛陽。

洛陽失守之後,唐玄宗又聽信宦官讒言,斬殺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起用哥舒翰率軍20萬鎮守潼關。後來自視甚高的唐玄宗又不顧戰場實際形勢,對哥舒翰瞎指揮,最終逼得他戰敗身亡,叛軍逼近長安。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緊急整編六軍,保護皇帝和眾皇室貴族出逃。行至馬嵬坡時,六軍將士發動兵變殺死奸相楊國忠,高力士等人縊殺楊貴妃。不久后皇太子李亨在靈武宣佈即位,是為唐肅宗,遙尊玄宗李隆基為太上皇。

肅宗登基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平定叛軍,他起用郭子儀和李光弼二人平叛。他吸取了玄宗遠程瞎指揮的教訓,放開手腳讓郭、李二人去做,很快便收復了河北一帶。至德二年(757年)六月長安光復,十月洛陽光復,肅宗返回長安。在此之前,肅宗之子廣平王李豫立下了大功,老百姓和胡人都說:“廣平王真不愧漢夷各族的主人!”肅宗聞訊後也說:“朕不如廣平王!”併為這個優秀的兒子感到驕傲。

長安收復之後,肅宗迎玄宗由成都返回長安,遷居興慶宮。此時的太上皇李隆基早已無法干涉政事,但依舊有陳玄禮與高力士伺候。至於為什麼肅宗不留玄宗在蜀地養老而非要接他回來,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其一:唐玄宗雖然已經被架空,但依舊是唐肅宗的父親,將他留在蜀地於理不合;

其二:唐肅宗本就是自行登基的,此前並沒有得到玄宗的許可,皇位來源不具備絕對的合法性;

其三:將唐玄宗留在蜀地,可能會給有心之人以可趁之機。也就是傭立唐玄宗復辟、推翻肅宗的皇位;

其四:肅宗身體狀況不好,不排除走在玄宗前面的可能性,為了避免自己死後玄宗復辟廢除自己的帝位,他必須將玄宗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才能安心。

上元元年(760年),宦官李輔國曾欲殺害唐玄宗,幸虧高力士挺身而出才讓其不至於遇害。但肅宗聞訊後並沒有責怪李輔國,由此也可以看出,肅宗只是把玄宗當做一枚政治棋子。為了杜絕他復辟的可能性,肅宗早就在乾元元年(758年)就立廣平王為皇太子。所以說將玄宗接回長安,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養老問題,而是一個複雜並且充滿危機的政治鬥爭問題。許多在民間看似普通的問題,一旦到了帝王之家,往往就不再簡單。







閒說青史


唐肅宗把唐玄宗從蜀中迎回長安,心情是很複雜的。有幾種原因,一,他必須這樣做,二,他又不想這樣,三,他不得不這樣做。

一,唐肅宗必須這樣做。雖然,唐肅宗明面上己經是大唐的皇帝,但是,有些事他要向天下人說明白,要讓天下人明白。這一切都需要唐玄宗這個招牌。

安史之亂爆發,由其是潼關的失守,讓唐玄宗方寸大亂,在楊國忠的鼓動下,唐玄宗和太子,楊貴妃,楊國忠等人一路西行,向蜀逃去。

到了陝西馬嵬坡後,禁軍兵變殺死了楊貴妃,楊國忠等人,準備繼續西行入蜀。這時,發生了眾百姓把他們圍起來,要求他們留下來。太子李亨在他的長子李俶和宧官李輔國的力爭下,趁此機會,和唐玄宗分開北上。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也就是在李亨和唐玄宗分開一個月後,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

雖然,在八月十六日,唐玄宗在蜀中宣稱承認了李亨登基的明正言順,並且派人帶傳國玉璽和傳位詔書前往靈武,正式冊封李亨為皇帝。但是,畢竟,李亨即位在先,這一點,無論怎樣都不能自圓其說。

如果,在大局安定下來時,不盡快把唐玄宗從蜀中接回來,就更顯得有點尷尬了。所以,李亨必須把這個招牌拿回來,以顯的他得位的合法性。

二,其實,唐肅宗打心理不願見到唐玄宗。他們父子間己經談不上什麼感情了。

安史之亂爆發這一年,太子李亨己經四十六歲了,當太子己經十八年了。

這十八年的太子,李亨當的是膽顫心驚,如履薄冰。唐玄宗並不欣賞李亨,如果,前太子李瑛不是因謀反罪和其它兩個王子一日之間被廢被殺,如果,不是在各方勢力爭執不下時,高力士進言:立年長者為太子。恐怕,李亨到死也就是一個王爺的身份了。

其後,在李林甫掀起的針對他的兩起謀反案中,李亨明智地廢掉了兩位妃子。李亨也恐怕會步前太子李瑛的後塵了。

安史之亂爆發時,七十多歲的唐玄宗準備御駕親征,讓李亨監國,又被楊國忠攪皇了。沒有馬嵬坡之變這個突如其來的事變,李亨的太子之位何時是個頭還真是未可知。

所以,唐肅宗真的不願見這個人,但是,又不得不見,至少,從孝道上來講,他也的把他從蜀地接回來,以堵天下人的嘴。畢競,唐玄宗是他的父親。

三,從大局勢來看,唐肅宗不得不把唐玄宗接回來。

唐玄宗不是一個輕言放棄權力的皇帝,而且,他又極具魄力,很難說,將來有一天大局安定了,從混亂中安定下來的唐玄宗是否還會想以前那樣熱衷於權力。

到那時,唐肅宗能否有把握和他抗衡,心裡還真沒有個底。

再一個,永王李璘的叛亂,更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這說明,他的這些親王弟弟們並沒有從心底裡把他認做皇帝。也說明,他的位子並不穩固。

萬全之計,就是把唐玄宗從蜀地接回來,放到長安,放到自己的眼皮之下。

雖然,唐肅宗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但這件事的處理還是非常明智的。


一葉小舟168521774


從歷史書籍的記錄來看,唐玄宗自從他和太子在馬嵬坡分離之後,他從未忘記本屬於他的皇帝地位。逃離途中他平穩地解決了叛亂問題;在知道太子登基以後,他立即發出詔令。在詔中他強調,雖然他已經太上皇了,但肅宗處理軍政事務時必須跟他彙報,直到能夠收復長安;他還保留了“誥旨”的方式來處理全國軍政事務的權力,並通過詔令的方式將其常規化與合法化。

就在唐肅宗進入長安的那天,唐玄宗率領高力士、陳玄禮和600多禁軍也開始向北返回長安。剛到達鳳翔,遠在長安的唐肅宗就立刻派遣了3000精銳騎兵到鳳翔的“迎駕”。然而,當這些精銳騎兵到達後,他們就把唐玄宗的禁軍給繳了械。

唐玄宗無奈地說道:“都快到長安城了,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於是命令手下的禁軍將自己的武器裝備全部防置在鳳翔的武器庫中。

此時,高達75歲的唐玄宗已經沒有任何政治野心了。但是,玄宗的政治影響仍然存在。唐肅宗對玄宗的懷疑日益明顯,李輔國不斷挑起兩人的關係,唐玄宗被安排在甘露殿內,身邊的高力士、陳玄禮等人也都被流放了。自此之後,唐玄宗再也沒有走出這座宮殿,在悲傷、淒涼中度過了他的晚年生活。




黃河口異客


唐肅宗必須迎回唐玄宗,主要有以下原因:

防止唐玄宗東山再起或者另立他人

唐玄宗被迫退位,不是提前讓位。唐肅宗“擅自”即位後,唐玄宗見大勢已去,頒佈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所謂“命”已是徒有虛名,只不過是為自己被迫讓位爭取面子,詔中要求肅宗在處理軍國事務後必須向他奏報,為自己保留了以“誥旨”形式處理國家事務的權力。唐玄宗雖然很老了但身體健康,完全可以繼續做皇帝,實際上唐玄宗與三兒子唐肅宗同一年駕崩。唐玄宗政變出身,兩度政變才當上皇帝,不排除再次政變的可能性。此外,安史之亂前後,唐朝開始藩鎮割據,藩鎮、藩王可能犯上作亂,存在擁護唐玄宗復位的可能性。唐肅宗為迎接唐玄宗回長安,派出3000精兵將護送唐玄宗的600精兵全部繳械、就地解散,唐肅宗目的就是為了保住手上的皇權,防止老爹東山再起。唐玄宗被唐肅宗安排住進長安城南的興慶宮裡,唐肅宗還是不放心他,又連哄帶騙把他轉移到太極宮,以便監視,還把跟隨他幾十年的貼身宦官高力士流放。

唐肅宗需要唐玄宗幫助完成登基儀式

古代皇帝登基是大事情,順天意應民心,即使實際上掌握了最高權力,形式也得做足才能登基,否則會有人認為是謀反,對政權不吉利。雖然唐肅宗是太子,但是他登基是單方面的,並非唐玄宗事前決定並批准的,形式上存在問題。唐玄宗在咸陽見到等候多時的唐肅宗後,準備把黃袍披在跪在地上的唐肅宗身上(當時已經換上象徵臣子的紫袍),唐肅宗卻百般推脫,想要唐玄宗做皇帝。這類似於古代三揖三讓的把戲,曹丕、司馬炎、楊堅、李淵都玩過。唐玄宗對影帝唐肅宗說,安祿山是你打跑的,長安是你收復的,你當這個皇帝是理所當然的。這樣一番儀式性的表演結束後,唐肅宗才穿上了夢寐以求的黃袍。父子熱淚盈眶,百官齊聲歡呼。隨後唐玄宗登上宣政殿,把傳國玉璽授予唐肅宗,父子權力才正式交接完成,唐肅宗成了名正言順的皇帝。

弘揚孝道的需要

古代封建禮教非常重視三綱五常,子女應該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文化,作為天下表率的皇帝更要帶頭弘揚孝道美德。蜀中畢竟是臨時的逃難地,生活條件與京城相比相差甚遠,唐玄宗從小養尊處優,在蜀中養老多少有點不習慣。唐肅宗不迎回唐玄宗,就很難堵住悠悠眾口。唐玄宗從咸陽回長安時,唐肅宗把唐玄宗扶上馬後,一直為唐玄宗在前面牽著馬,唐玄宗讓他上馬後,他又騎著馬去唐玄宗的左前方為唐玄宗領路,可謂做足了表演。可是史書記載,李輔國在唐肅宗授意下將唐玄宗幽禁於西內,直至最終幽憤而死。但是,天下人並不知道內情,只知道唐肅宗排除萬難迎回父皇。史書可能有些誇張成分,唐玄宗活了78歲,已經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比唐肅宗壽命長了二十多年。


尋找歷史的truth


馬嵬坡事變後,唐玄宗父子倆分道揚鑣,一個被嚇破了膽遠走成都避難,另一個北上靈武稱帝,率領士兵收復失地。東西二京收復後,唐肅宗連續給父親李隆基寫了兩封信,希望他回長安。李亨這樣做的目的有三:

01:名正言順

在靈武稱帝,是唐肅宗李亨自己封自己的皇位,雖說後來也徵得了唐玄宗的認可,但畢竟只是以書信形式,天下官吏、百姓知道內情的不多,在多數人看來,李亨就是篡位,這在任何時代都是大忌。

孔夫子就說了“名不正則言不順”,倘若父親唐玄宗光明正大的將皇位禪讓給自己,以後天下百姓就沒有閒話了,就輕易不敢違背皇家命令。這樣做既可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在史書上也能留個好名聲(總不能讓子孫後代寫自己是篡位者吧)。

02:防止節外生枝

唐玄宗在成都還是有一定實力的,另外散落在其他各地的皇子也都有一定實力。倘若他們任何一個也像他當年那樣稱帝,那可就麻煩了。

征討吧,剛剛打完仗,沒那個實力;不征討問題更嚴重,帝國就會分裂。其他皇子稱帝還好解決,只是費點功夫罷了,要是父親唐玄宗也不甘寂寞,也在成都稱帝,那可怎麼辦?打吧,攻打自己父親,讓天下人怎麼看?再說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成都那麼偏遠,還真不一定能取勝。

讓唐玄宗回來,在自己眼皮下生活,就安全多了。

03:博取孝道

中國曆代帝王都很推崇孝道,以孝治國。普遍認為,倘若一個人對自己父母都不好,對君王、對國家也不可能忠誠到哪裡去。漢代時,要想當官,首先要被舉“孝廉”,孝排在第一,倘若不孝,連當官的資格也沒有;雖說隋唐有了科舉制,但對孝的重視程度一點也沒削減,仍是考察一個人人品的重要標準。

70多歲的父親還在成都避難,自己卻在長安城裡享受榮華,讓天下人怎麼看?皇帝不孝,臣子就會不忠,百姓就會唾罵。倘若把父親接回來,哪怕把他安排在潮溼冰冷的甘露殿,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呢?

綜上所述,唐肅宗李亨把李隆基迎回長安,自己的皇位就名正言順了,既可以防止節外生枝,也能為自己博取孝順的好名聲,真是個一石三鳥的好主意啊。


小楊品史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戰爭打到第二年,在接連犯錯使得安祿山大軍攻陷潼關天險之後,長安已經危在旦夕。唐玄宗攜太子李亨、楊貴妃、楊國忠等少數親信在禁軍的保護下一路向西逃亡。當太子李亨與禁軍龍武軍統領陳玄禮的授意下,行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禁軍發動兵變殺楊國忠及楊氏姐妹,並逼唐玄宗李隆基縊死了楊貴妃。

在此之後,唐玄宗不敢再北行前往朔方召集軍隊平叛,選擇南下前往四川避難,任命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前往朔方主持平叛。太子李亨在崔圓、李泌等人的支持下,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西南)即位,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李亨在即皇帝后,沒有采納李泌的“挫其銳,解其紛"剿賊戰略,李泌建議讓叛軍能通關中,使他們北守范陽,西救長安,奔命數千裡,勞損其精兵。而唐軍常以逸待勞,剪除其弱卒,最終一舉獲勝。應該說這一建議戰略上是正確的,卻是不夠講政治,因為這一戰略耗時較長。

唐肅宗之所以急於收復兩京,主要是因為他自立為皇帝,急需在短期內證明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威望,而兩京極具政治意義,儘快收復兩京可以大大鞏固自身的政治地位。因此,在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出兵的同時,還向回紇借兵,收復了兩京。

在收復兩京之後,唐肅宗面臨著繼續鞏固自身地位的挑戰,一方面,要派遣郭子儀等將領繼續圍剿安慶緒和史思明等叛軍餘部,在軍事上儘快結束戰爭;另一方面,要在李唐皇室內部確立自己不可動搖的正統地位。此時將遠在巴蜀之地的父親唐玄宗迎回長安就成為當務之急。之所以一定迎回唐玄宗回京,主要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

一是將唐玄宗迎回長安可以彰顯自身政治地位的正統性。唐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後,在西北諸鎮的支持下先後收復兩京,顯示了自己的能力,積累了比較雄厚的政治威望和資本,但是,唐肅宗畢竟是在靈武自行登基,遙尊父親唐玄宗為太上皇,事先沒有得到唐玄宗的認可,連同象徵皇權的傳國玉璽也還在唐玄宗手中,這就使得唐肅宗皇位的正統性略顯不足,因此,在時局穩定之後,將父親唐玄宗迎回長安,由老皇帝來為新皇帝作政治方面的背書,可以使得唐肅宗的政治地位更加合法。

二是為了防止唐玄宗被其他宗室成員利用,再次冊立新君。關於這一方面,唐肅宗可是有深刻教訓的。在唐玄宗逃往四川途中,聽聞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登基為帝,唐玄宗採取了分封諸子統領各地兵馬的策略,一方面可以由自己信任的兒子組織兵馬儘快平叛,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其它兒子來牽制唐肅宗,避免自己被完全架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從小被唐肅宗撫養的永王李璘利用自己統帥江淮地區軍隊的權力,試圖劃江而治,最終被唐肅宗的軍隊擊敗。雖然唐玄宗失去了最高權力,但多年來的政治威望猶在,如果讓其留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外,難免被野心家利用,再次出現永王李璘那樣的自立鬧劇。因此,將唐玄宗迎回長安,安置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才是最妥當的。

事實上,唐玄宗回到長安後,立刻被唐肅宗控制下來,移居興慶宮,並嚴格控制唐玄宗的一舉一動,將唐玄宗信任的高力士流放,使得唐玄宗孤立無援,最終鬱鬱而終。


滄海拾遺錄


蜀中富沃之地,關隘複雜,易守難攻,如不迎回,就唐明皇的威望和影響力是完全有能力另立朝廷,豈不危險⚠️


魏生476


唐肅宗為什麼一定要派兵迎回唐玄宗,而不留他在蜀地養老?在我看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保住和鞏固自己的皇位。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絲孝道吧。

為保皇位必須讓唐玄宗在自己身邊

  • 01.肅宗的皇位需要玄宗的認可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李隆基

並沒有直接把皇位禪讓給兒子李亨。而李亨在當時國家危亡之際挺身而出,帶領將士討伐安祿山,並自立為王,號唐肅宗

李隆基在自己大勢所去,情非得已的情況下 才寫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唐肅宗李亨想要自己的皇位更順理成章就必須把唐玄宗接回來,不僅是為了得到玄宗的認可,也是為了民心所向。

圖.唐肅宗李亨


  • 02.防止唐玄宗李隆基爭回皇位

當時的唐肅宗李亨已經平定安史之亂,深得民心,而年老的李隆基歷經楊貴妃之痛後、鬱鬱寡歡。要說李隆基還想從兒子手中把皇位爭回來應該可能性不大,但是對李亨來說要杜絕父親要回皇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回來留在自己身邊看管。所以唐肅宗才會派兵去接李隆基回來,而且還要把李隆基的士兵的武器全都給卸了。

圖.唐玄宗李隆基


  • 03.防止番邦借唐玄宗之名挑戰肅宗皇權

都知道安史之亂後唐朝藩鎮割據十分嚴重,各個藩王表面上忠於大唐,實際上都想建立起自己的政權。如果把唐玄宗留在蜀地,有的藩王挾天子以令諸侯,挑戰唐肅宗。到時候天下恐怕又是一場大戰。考慮到這一點還是把唐玄宗接回來比較安心。

為父親養老是兒子應盡的孝道

據歷史記載安史之亂時為了平復軍心,唐玄宗李隆基忍痛割愛,把自己生平最愛的楊貴妃殺死於馬嵬坡。此後的唐玄宗也是一直悶悶不樂、鬱鬱寡歡。

圖.唐玄宗愛妃——楊玉環


而李亨作為李隆基的兒子,大唐的天子,怎麼忍心看見父親遠在他鄉,過著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日子。從一個兒子應盡的孝道來看,他也得把唐玄宗接回來。

結語:唐玄宗被唐肅宗李亨接回來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為了保證和鞏固自己的皇位;二是盡一個兒子應有的孝道。

除此之外,你覺得還有什麼原因導致唐肅宗要把唐玄宗接回自己身邊嗎?歡迎留言討論!


唐宋秘史小偵探


中國講究正統,也就是傳承合法性問題,有時梟雄有實力了,不能撕開這層窗戶紙,還要找冠冕堂皇的天授神權的理由,唐肅宗在當時迎回玄宗,一個是中國孝義的講究,哪有兒子登基後留老子在外受苦,還一個就是怕老子留在外被其他人(包括其他皇族)利用!


忘天闕


他怕有人擁戴父親再次掌權,那麼天下就會出現兩個唐朝皇帝。他對父親不相任,只有將父親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禁錮起來,他才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