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阿里京東身後,被忽視的電商巨頭:年營收930億,連續29季度盈利

阿里京東身後,被忽視的電商巨頭:年營收930億,連續29季度盈利

毋庸置疑,網購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06324億元,同比增長16.5%。光是去年"雙11"當天,網絡支付業務高達17.79億筆、金額14820.7億元。算下來相當於全國每人下單超過1筆,人均消費1000元。

現在一提起電商平臺,很多人想到的是阿里、京東、拼多多。曾經紅極一時的唯品會,似乎被人們所遺忘和忽視。不過事實上,它已經連續第29個季度實現盈利,市值超過110億美元。

3月5日下午,唯品會公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公司Q4淨營收293.2億元,同比增長12.4%;淨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111.4%。全年淨營收總額同比增長10%至930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88.7%至40億元。

阿里京東身後,被忽視的電商巨頭:年營收930億,連續29季度盈利

公開資料顯示:唯品會成立已有12年時間,作為"特賣商品"電商,一直以"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的定位深入人心。目前累計合作品牌超過3萬家,擁有3.4億註冊會員。去年平臺成交總額達1482億元,總訂單量5.663億筆。

08年的時候,各類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沈亞和洪曉波也決定投身其中,並以"特賣"切入市場,唯品會由此誕生。其實這種模式並不稀奇,商場促銷、尾貨甩賣就是典型的"特賣"。

唯品會以女性用戶為目標群體,主要聚焦於服裝、鞋帽等品類。通過買斷庫存商品的自營模式,既能為上游的品牌商處理尾貨、加快庫存週轉,也能為下游的消費者提供低價的品牌商品。在服裝行業需要大量去庫存的2011年前後,這一模式大受歡迎,唯品會也因此實現爆炸式增長、

阿里京東身後,被忽視的電商巨頭:年營收930億,連續29季度盈利

然而,隨著近幾年流量紅利的迅速消退,以及阿里、京東、拼多多等綜合電商向特賣等垂直領域縱深切入的加大,唯品會面臨著增長的極大壓力。為了突破困境,他們做了不少嘗試——擴充品類、轉型平臺型電商,涉足社交電商等。

然而積極進行業務拓展,反而陷入定位混亂的複雜局面。不僅造成老用戶流失,營收更是持續下滑。當時就有業內人士指出,轉型平臺型電商,讓唯品會失去了差異化競爭的優勢。陣痛過後,他們前年才把核心戰略目標迴歸到特賣業務上。

與此同時,唯品會還開啟了線下渠道的佈局,試圖通過打通線上線下特賣生態體系,來推動收入的增長。去年7月,他們花了29 億元拿下杉杉商業(旗下有5家奧特萊斯)。此外還在購物中心、社區裡開出線下店,截至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佈局上百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下旬,唯品會全面關停旗下品駿快遞,並委託順豐提供配送服務。此舉既能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又能降低履約費用(即從用戶下單到完成訂單所需要的全部成本,以物流成本為主),縮減運營成本以提升淨利潤。

目前來看,這些舉措收效顯著。而受市場環境影響,公司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的營收會出現同比下降。但考慮到這段時間品牌商積累的庫存尾貨增加,專做特賣的唯品會或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並從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