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行人慾斷魂表現出了什麼樣子?怎麼理解?

手機用戶59014402942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這首《清明》可以說是描寫清明時節最有名的詩了,這首詩通俗易懂,生動形象,一直被世人廣為流傳。

原文如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首句就交代清楚了時間是清明,也說明了當時的天氣,是下著小雨的,紛紛這兩個字不僅是對那天綿綿細雨的描述,其實也是下一句行人的真實寫照。

第二句就是“路上行人慾斷魂”,這一句中“行人”並不是我們現代漢字中行人的意思,這裡的“行人”是指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也並非指那些遊玩賞景之人。這一句的點睛之筆就是在於“欲斷魂”三個字,一般古詩詞中魂是精神和情緒方面的象徵,斷魂則是一種強烈的情感狀態,一般是形容惆悵失意或者濃烈的相思的情緒,此句中描寫的的狀態就是那些在雨中行走神情低落惆悵的行人,這裡的行人也是作者的自比,因為清明時節是古代祭祀先祖的節日,本該是和家人團聚一起去掃墓或者踏青的日子,而作者此時正在池州當刺史,恰巧這天又下起了小雨,更讓孤身一人在他鄉的作者觸景生情,才會有“斷魂”這種狀態。

第三局轉而寫了自己想到的一個解決這種憂愁狀態的辦法,那就是借酒消愁,因此向人詢問哪裡有酒家。進而引出最後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這裡交代了詢問的對象是牧童,這裡的“遙”用的十分寫意,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似乎杏花村很遠,但實際或許又不是很遠,這也是這首詩給讀者留下的無盡的想象空間。


總的來說,“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句很寫實的描寫。把清明時節恰逢綿綿細雨,路上匆匆的行人惆悵失意的樣子細膩的刻畫出來了,通過這種描寫不僅能讓讀者有一個很強的畫面感,更能讓讀者體會到那種複雜而又惆悵的心情。


識海泛舟


表現了行人被雨淋時狼狽不堪急於找到避雨處的樣子。


金龍道學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唐代的清明節這個節日。

古代的清明節,不禁是祭奠逝者,還有的是為萬眾踏青、郊遊、狂歡等等各種歡樂的活動。

據史書記載,唐代的人很喜歡過清明節,從二十四節氣來說,清明節是春遊的好時節,一方面掃墓,另一方面還可以欣賞春天的美景。所以,清明節這樣的節日在古代廣受歡迎,當時的人競相外出,或吟詩作對,或高歌一曲。

“路上行人慾斷魂”意思是說:清明這天,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斷魂”,是極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消極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