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冰火兩重天!持倉額突破1300億 大宗商品全線暴漲 股市淨流出百億

冰火兩重天!持倉額突破1300億 大宗商品全線暴漲 股市淨流出百億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葉青 北京報道

繼A股在節後首日暴跌後,10月9日,三大股指早盤一度衝高,但後繼乏力,調整走弱。截至收盤,滬指報2721.01點,漲幅0.17%;深成指報8046.39點,跌幅0.18%;創指報1345.95點,跌幅0.57%。北上資金延續淨流出29.15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淨流出22.27億元,深股通資金淨流出6.88億元。

在經歷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國內金融市場冰火兩重天,滬指重挫3.72%跌逾百點,北向資金流出96億,海外市場下跌引發空頭情緒宣洩,權重股集體殺跌,多重因素衝擊地產暴跌;而商品市場風景獨好。

10月9日,期市再次全線上漲,燃油漲停黑色系全面崛起。截至收盤,期貨市場除金銀微跌之外,所有品種全部大漲,延續昨日火爆行情。原油板塊今日瘋狂拉昇,燃油漲停收盤,原油也逼近漲停;鋼鐵、煤炭、能化、農產品,全部掀起大行情。30個品種漲幅超過1%,14個品種漲幅超過2%。黑色系反彈勢頭強勁,延續昨日的領漲態勢。

期貨持倉額突破1300億

公開數據顯示,如果按照最低保證金計算,9月份商品期貨市場持倉淨流入規模則達119.34億元,年內僅次於5月份規模,表明資金仍在積極進入商品期貨市場。

截至9月末,國內商品期貨市場持倉規模已達1296.81億元(按最低保證金計算)。其中,9月豆粕淨流入規模44.53億元,此外,滬銅、黃金、豆油、菜粕、原油持倉淨流入規模分別達25.25億元、14.62億元、13.44億元、13.11億元、10.69億元;部分熱門品種出現明顯淨流出,焦炭、橡膠、鐵礦石、PTA、蘋果、焦煤等淨流出規模均超億元。

四季度第一個交易日,按最低保證金計算,商品期貨市場持倉淨流入規模攀升明顯達59.45億元,其中滬鋅、滬鋁淨流入超6億元,豆粕、焦炭淨流入額也在4億元以上。

據記者瞭解,國慶後首個交易日,國內鋼材市場價格多數上漲。主要品種中,建築鋼材價格多數走高;大中型材、冷軋板卷價格穩定為主;中厚板市場價格穩中小幅波動;熱軋板卷市場小幅漲跌。鋼之家(中國)鋼材基準價格指數(SHCNSI)為108.19點(4680元),較上一交易日上漲0.12點(5元);國內28個主要市場螺紋鋼和熱卷平均價格為4520元/噸和4285元/噸,分別較上一交易日上漲18元/噸和上漲2元/噸。

“各地秋冬季環保攻堅戰方案陸續出臺,推動鋼鐵及焦化行業健康和高質量發展;地方專項債加速發行,有效助力基建補短板,對鋼市形成支撐。同時多地大型煉焦煤企四季度長協價格上漲,提振雙焦市場。焦炭價格雖然處於跌勢,但產業鏈總庫存並沒有累積,仍然處於低位,節後鋼廠訂貨增加,焦企平均庫存下降,貿易商伺機囤貨。”鋼之家高級分析師杜洪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同時,在國際原油價格不斷向上突破的背景下,國內燃料油、PP、甲醇、原油、LLDPE期貨主力合約價格昨日漲幅均超過了2.5%。光大期貨研究所能源化工部研究總監鍾美燕認為,當前大宗商品的交易邏輯不在宏觀,而在產業的矛盾或政策,包括原油市場的供應、對進口煤的限令、環保限產等。

近日,山西省印發《山西省焦化產業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方案提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市和汾渭平原地區4市加大現有焦化園區整合力度,鼓勵焦化企業通過產能置換、股權置換、產權流轉和合資合作等方式實施併購重組;鼓勵鋼鐵企業併購重組焦化企業。

方案要求全省焦化企業在2019年10月1日之前達到環保特別排放限值標準,力爭全省焦炭年總產量較上年度只減不增。嚴格實施產能減量置換,支持焦化企業“上大關小”。對此,鍾美燕表示,現在市場將更多目光聚焦於商品供應上。四季度大宗商品方面的產業政策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大體會體現在供應下滑與需求下滑的平衡上,因而價格將會呈現寬幅波動的特徵。

人民幣貶值助推國內原油創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受供應擔憂影響,我國原油期貨續創新高。10月9日,上期能源原油期貨主力合約1812盤中大幅上漲,一度漲逾4.45%,報598元/桶。同時這也是我國原油期貨連續第6個交易日上漲。截至收盤,原油期貨1812合約報592.9元/桶,漲4.05%。

易龍智投資深分析師劉玉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由於臨近11月美國即將對伊朗石油出口實施制裁,導致市場開始擔心原油市場出現供應短缺。雖然俄羅斯和沙特表態會增產,填補原油的空缺,但是短期來看難以奏效,只能釋放一些言論來影響油價,難以真正緩解目前油市供應緊張的局面。

劉玉帥表示,市場預計,在沒有解決油市供應問題之前,未來油價將呈高位震盪走勢。此外,由於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更是原油的進口大國,通過數據統計來看,2017年和2018年中國原油產量持續下滑,但是原油的需求卻在持續的增長,中國未來的幾年時間內主要還是通過進口來滿足國內原油的需求,並且我國戰略儲備庫的填充需求仍會是拉動我國原油進口的重要增量。

北京時間10月8日早盤,7點50分左右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逾200點,跌破6.91關口。然而,在16點30分,在岸人民幣日間官方收盤價報6.9135,創去年3月10日以來新低,較9月28日官方收盤價跌321點;離岸人民幣跌破6.93關口。截至10月9日16點30分,離岸人民幣收盤6.9212,在岸人民幣報收6.9217。

劉玉帥表示,今日國內原油期貨主力1812合約再創新高,主要受人民幣持續貶值提振。隔夜歐美原油小幅下跌,主要因美國政府對進口伊朗原油的國家態度有所軟化,給予更多時間尋找替代買家。

整體來看,沙特提出增加產量以及美國對伊朗態度有所鬆動,使得市場對於供給憂慮有所減輕,歐美原油率先回落。不過,國慶長假後,內盤原油存在補漲需要,加之人民幣貶值支撐,利好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和燃料油期貨,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漲了這兩個品種的期貨價格。預計短期價格將維持偏強運行,多頭注意保護利潤。

此外,一德期貨分析師陳通表示,今年1-8月,中國原油產量同比下降1.8%,加之國內需求穩步增加,導致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攀升至70%,進口量同比增長6.5%。與此同時,燃料油主要是保稅船用油需求,跟國內供需關係不大,與國際航運狀況關係密切。

陳通指出,受美國製裁影響,伊朗原油出口實質性減少帶動基本面走強。油價上漲的驅動主要來自供應端已經出現的中斷,集中在伊朗、委內瑞拉等國約150萬桶/日的產能缺失,且預期沙特、俄羅斯等國的剩餘產能釋放不足以彌補供應缺口。在伊朗出口減少趨勢不變情況下,上半年行情有望重演,中線繼續看漲原油和燃料油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