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唐詩三百首,一天學一首——《夏日南亭懷辛大》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唐詩三百首,一天學一首——《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名詞解釋

1.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詳,疑即辛諤。

2.山光:傍山的日光。落:一作“發”。

3.池月:池邊的月色。東上:從東面升起。

4.散發:古人男子平時束髮戴帽,這裡表現的是作者放浪不羈的愜意。

5.開軒:開窗。臥閒敞:躺在幽靜寬敞的地方。

6.清響:極微細的聲響。

7.鳴琴:琴。用阮籍《詠懷》“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詩意。

8.恨:遺憾。

9.感此:有感於此。

10.中宵:中夜,半夜。勞:苦於。夢想:想念。


古詩新話

向西遠眺,山邊的夕陽慢慢墜落,抬頭望,池塘上的月亮漸漸東昇。我推開窗戶,風兒越窗而入,我披散著頭髮,悠閒地躺在榻上,盡情享受這如水般的清涼。這風兒格外善解人意,它吹拂著荷花送來怡人清香,側耳傾聽,竹葉上的露水滴滴落下,發出清脆聲響。我本想要取出心愛的木琴彈奏一曲,可惜沒有知音前來欣賞。此番美景讓我更加思念老友,半夜做夢都在想念著他。


整體賞析

孟浩然稟性孤高狷潔 ,雖始終抱有濟時用世之志,卻又不願折腰屈從。張九齡可舉薦王維,卻無法舉薦他。當他求仕無門,而且應舉落第後,就高吟“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放棄仕宦而走向山水,以示不同流合汙的清高。他的這首《夏日南亭懷辛大》抒發自己獨自乘涼時的感慨,一句“恨無知音賞”,表明了詩人清高自賞的寂寞心情。以山水自適的情懷,融入池月清光、荷風暗香和竹路清響的興象中,頓覺清曠爽朗。詩歌以淨化了的情思,用提純的景物表現其內涵,有一種單純明淨的美。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描畫出夕陽西下和夜月東昇的景象。作者用字巧妙,“忽”字賦予了山光一絲活潑跳脫的靈動之美,而“漸”字則帶有一絲沉穩,通過想象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作者抬頭凝望的神態。這二字既闡釋了景,同時也襯托出當時詩人安閒自在,快樂自足的心情。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描述詩人沐浴更衣後,靠窗而臥,微風吹來,頓生涼意,此乃消暑避世的絕佳去處。閒臥於亭,作者鼻嗅“荷風送香氣”,耳聞“竹露滴清響”,在這個夏日傍晚達到了人境合一的境界,悠哉,快哉。

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而美景佳音不得共賞實乃一大缺憾。詩人筆鋒斗轉,由“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平實自然地從水亭納涼過渡到懷念朋友。

鳴琴不彈,思緒遊走。作者此時感懷故人,夜間便與友人相見。“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詩人念友之心切可見一斑。閒話清談勝過對月思人,共度良宵勝過一人獨攬美景。詩以有情的夢境結束,與開篇的美景交相輝映,餘味無窮。

整首詩歌對景物的描寫細緻入微,動靜結合,聲色俱全,透露出一股盎然意趣,再融入自己一些閒適自得的情趣,兼帶點兒無知音的感慨,讓整個詩篇都靈動起來,也使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種悠然自得的心緒和獨攬美景的落寞。

詩人善於捕捉住生活中的細微感受,語言流暢自然,寄情於景,景中含情,表現恰到好處,讀來韻味十足,是可以不斷品閱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