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請問,IT技術在這次疫情中起到什麼作用?

AcE陳


IT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網絡和通訊技術、應用軟件開發工具等。在計算機技術告訴發展的今天,IT技術的應用可以說在這次疫情中無處不在,我想我們還是談談IT技術在這次疫情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先談談網絡技術的影響。

正是由於互聯網的告訴發達和5G技術的逐漸新奇,各類自媒體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自媒體的出現我覺得有幾點意義:(1)使普通老百姓有了發聲的機會,才能使知情者在第一時間能把疫情告知公眾;(2)使網民也能在第一時間瞭解疫情做好防範;(3)目前政府機關大都也有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例如“上海發佈”等,正式有了這些平臺,保證了政令傳達的及時性,同時也使謠言能很快不攻自破。(3)不但拉近了網民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網民與政府、與專家學者之間的距離。(4)使老百姓的吶喊聲更容易被聽到,同時一樣好的建議也更容易被採納。總之,自媒體可以說在這場戰役中居功至偉,正是自媒體的存在讓這場戰役成為一場全民的戰役。

另一方面,網購的發達是全民居家隔離能夠實現的關鍵因素,才能使老闆姓可以通過網購來採購生活物資,可以真正實現足不出戶買今天下。同時正由於網絡的發達,各類資源的豐富,才使大家有更多樂趣能夠堅守幾個月。

再一個就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從官方來說,一方面正是通過對各地數據的蒐集和篩選,才能實現精準決策,同時也能在第一時間向民眾通告準確的數據分析。另一方面,正是藉助例如公安、衛健、民政、物流等部門的大數據系統,才能保證各方能精準協調、及時反饋。另一個就是在人員篩查中的應用,據悉湖北電力部門積極配合當地防疫指揮部門,利用營銷大數據,協助社區拉網式排查工作的開展。專業人員通過採集系統導出用電量明細表,進行篩選和統計,建立算法規則,通過與歷史數據比對,建立“正常用戶”“當前不在家用戶”“春節不在家用戶”等六種監測場景,形成包含具體地址、用電量數據以及各小區零度戶比例等內容的數據,數據信息脫敏處理後提供給防疫指揮部門,有效減輕了防疫排查人員入戶的工作量,有效提升了摸排的整體效率。

還有一個就是計算機技術在專業技術領域的發展.

拿建築專業來說,正是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在火神山醫院建設中的應用,才能使建築設計各專業之間能做到遠程協調、精確配合,同時減少設計中的失誤。BIM還能在項目正式推進前進行施工模擬,使項目建設更加可控, BIM技術的應用很好保證了火神山醫院能夠如此高效精準的完成。另一方面正是BIM技術提供的數據模型和其他大數據模型的對接,才使火神山醫院在後期運營中能做到井井有條。

當然IT技術的作用遠不止這些。

我們不渴望瘟疫,同時也不懼怕瘟疫,即使有下一次瘟疫,我相信屆時如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會幫助我們留住更多白衣天使的生命,使我們更快取得勝利。


設計師之光


紅外

進入到1月下旬,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和中央與國家層面對於疫情的重視,公眾也開始高度關注對抗疫情工作的進展狀況。而在武漢,眾多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措施也同步展開,而其中值得注意的一項技術是利用紅外技術來測量體溫。

1月20日,來自武漢一家本土企業——高德紅外——的人體溫度快速篩查儀被緊急部署到武漢天河機場和武漢站、漢口站、武昌站等交通樞紐,武漢市各大醫院也利用篩查儀進行體溫檢測,發現體溫異常人員及時進行進一步檢測,防治疫情擴散。

僅僅在1月20日當天,在武漢地區就已安裝部署50多臺高德篩查儀。

在疫情防控一線,技術能發揮什麼作用?

高德紅外人體溫度快速篩查儀利用紅外技術,能夠對大規模移動人群進行快速體溫測定,通過篩查發熱人群幫助安檢及醫護人員提高疫情檢測與防護效率,築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而“非接觸式快速紅外測溫”、“異常目標跟蹤及自動報警”、“適用於大規模移動人群”等技術或特點,在突發疫情面前顯得尤為重要。

實際上,紅外技術在助力突發疫情防控、保障公共衛生安方面已經有所作為。早在2003年的SARS疫情中,高德紅外就已經研發出能夠有效提高疫情檢測效率的第一代紅外人體測溫設備,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貢獻。

而如今,在不斷的技術與突破中,高德紅外的人體溫度快速篩查儀也在不斷更新與升級。按照高德紅外民品技術總負責人王鵬的說法:

這已經是高德的第四代紅外測溫產品,經過多輪迭代後,最新的設備能實現人臉檢測,無需接觸即可實現採集旅客額溫,超出一定範圍才發出攔截警報,無發熱症狀的旅客快速通過時基本無感……依託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外核心芯片,搜索人群無延時。同時,視場角擴大後,兼顧的人群範圍也變大。

可以看到,在技術的改進和升級中,紅外技術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更加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5G

5G技術本質上是一種通信保障技術,在2G/3G/4G的基礎之上,為疫情工作提供低時延、高速率的通信保障——本次疫情防控,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5G成為三大運營商的重點部署工作。

1月23日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武漢分公司接到相關通知後,迅速開展蔡甸火神山醫院無線網4G、5G覆蓋工程建設。與此同時,華為湖北方面春節疫情保障項目組,安排約150人進行保障。從5G基站的調測開通,3天內完成從網絡規劃、勘測、設計施工,到光纖鋪設、架設基站、開通調測等整套建設流程。

在疫情防控一線,技術能發揮什麼作用?

從結果來看,三大運營商在此次通信保障中的表現堪稱高效:

中國聯通——1月26日,中國聯通在36小時內,已完成火神山醫院3G/4G/5G通信網絡全覆蓋。該緊急工程包括3G/4G/5G無線通信網,實現千兆網絡覆蓋。此次通信方案全部選用了最高配置,以滿足智慧醫療的遠程指揮。

中國移動——1月24日,中國移動通信網絡施工全面啟動。該緊急工程包括5G無線通信網和有線寬帶網,實現雙千兆網絡覆蓋,相關通信方案全部選用了最高配置,新增5G覆蓋結合高清視頻終端。同時,將原有4G網絡容量提升3倍以上,預計於3天內完成5G信號架設及基礎通信設施建設工作。1月26日,根據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佈局和實際用網需求,制定優化部署方案。據悉,後期將擴容和新建5G室分工作將與雷神山醫院建設同步開展,預計1天內可完成全部網絡建設施工工作,完工後雷神山醫院可保證超過2.5萬人同時在線通信。

中國電信——1月23日傍晚,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接到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通知,要求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3天內完成蔡甸火神山無線網4G、5G覆蓋工程建設。1月25日午間,中國電信開通火神山醫院5G網絡。此時距中國電信24日晚開通火神山第一個電信5G基站——張家渡5G基站,僅用時一天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2月初火山神正式交付使用之前,三大運營商的5G通信保障工作應該能夠得到充分保障。

機器人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利用機器人來完成某些替代性工作,可以有效防止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所可能造成的疫情擴散。

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案例的治療過程中,機器人已經派上用場。這名案例是美國首例新型肺炎病患,為了防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染,該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身處隔離室內,由機器人進行治療。

根據普羅維登斯地區醫療中心埃弗雷特傳染病科主任George Diaz的說法,病人是裝在一個隔離艙裡,由救護車從家裡帶到醫院,再直接帶到隔離的特殊病原體病房區。治療過程中,醫生負責在隔離窗外操作機器人,該機器人配備了攝像頭、麥克風和聽診器等設備,是這家醫院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的眾多方法之一。

在疫情面前,每一個參與救援的生命都至高無上。如何將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一個方向就是利用機器人來代替部分人類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機器人除了用來對病人進行治療,還可以承擔其他的一些非接觸性工作。

在疫情防控一線,技術能發揮什麼作用?

比如說,在春節前夕,杭州隔離了一大批從新加坡返航的武漢人,他們被隔離沒有人日常送餐。為此,擎朗智能在溝通了解情況之後,調配了十六臺送餐機器人免費去為隔離區人員日常送餐送物。只為保證“無接觸配送,避免交叉感染“。

此次派上用場的送餐機器人是擎朗智能推出的花生送餐機器人。在官方介紹中,它的主要用處是為餐飲業提高服務效率,減低人工成本,打造服務特色——但在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疫情中,這種機器人也能夠憑藉它自身的非接觸性和抗感染性發揮自己的作用。

當然,除了送餐,實際上這類機器人也可以在防控疫情中發揮類似的作用,比如說運送相關物資等。

總結

從整體來看,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個社會組織層面的系統性工作,而技術本身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依舊非常有限;實際上,除了上述技術,病毒提取、疫苗研發、疾病治療、藥物測試等工作,才是後續應對疫情發展更為重要的工作。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提醒:人們在持續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也要意識到技術本身在應對人類社會挑戰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時也要永懷對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laomei01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正在肆虐我國及周邊國家,嚴重影響了人民的健康,經濟的發展還有社會的進步。目前,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各行各業也在盡最大努力抗擊疫情,IT(信息技術)在次疫情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數據的採集和分析

  • 由於此次疫情感染地區廣,感染人員多,所以只有全面準確的採集各類人員的健康信息,出行信息,摸清各區域的人員流動,是掌握疫情數據的關鍵步驟,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現在各地都採取了交通管制的措施,人員出入都必須通過掃描二維碼或者問卷形式獲取人員信息,同時還可以採集居民的健康信息,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提升了信息採集的效率和精確度,減輕了工作者的工作負擔和接觸的風險。
  • 通過採集到的信息,可以有效識別感染人員流向,判斷疫情的傳播規律,可以更好的做好防範。比如之前上線的查詢系統,可以看到周邊小區或村莊的感染人員,自己及時做好防範,這都是大數據的支持。
  • 信息公開更及時,各大網絡平臺,通過採集到的信息及時更新感染的人數信息,大家在家能隨時關注疫情動態,避免社會恐慌。

人工智能助力相關醫療科研

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企業,充分利用AI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提供算法算力,幫助醫療科研機構快速破解病毒,研發藥物和疫苗。

支撐企業復工復產,實現學生遠程教育

  • 如何安全的生產復工,大多數企業採用遠程居家辦公的方式。目前,釘釘,飛書等都提供了遠程視頻會議,遠程協同辦公,這一系列新型的信息技術保障了企業居家能辦公,從而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 學生群體的教育是特別重要的。現在,通過新型的信息技術,實現了AI遠程智慧教育,老師居家教課,學生居家學習,實現了教育的在線化,做到了停課不停學。

5G技術,通信保障

快速發展的5G技術,為疫情工作提供了低延時和高速率的通信保障,5G也成為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建設中的重點工作。

機器人

利用機器人來完成某些替代性工作,可以有效防止人與人接觸的傳染。目前的機器人採用AI 和大數據的技術,做到了智慧服務,可以遠程診斷,智慧送餐,對病區進行消毒,這類機器人在防控疫情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總結

IT 技術在疫情中的作用體現在方方面面,信息技術推動了我們社會的進步。實踐證明:IT技術的深度應用,為我們的防控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智慧化的基礎設施和便捷的公共服務,給我們帶來許多的便利,也同時帶給我們更多的機會和機遇。


超趣科技


與2003年面對“SARS”時不同,如今我們已從2G步入5G時代。2020年這場突入其來的疫情,在AI、5G、RTC、大數據等科技技術的幫助下:

一方面,從技術和數據的維度對疫情期間的預警、防控、追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幫助信息透明,將正確信息、政策快速傳達,控制謠言的擴散和快速闢謠,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疫情擴散和得到控制之前,在線辦公、教育等平臺,也能夠有效的幫助人們讓工作、學習、生活儘量不偏離正常生活太多。恐慌和焦慮持續存在的情況下,社交直播、網絡遊戲等線上娛樂平臺也在某些方面幫助人們在緊張之餘不缺失娛樂生活和社交溝通,得以調節心情。

AI、5G、RTC、大數據——疫情期間的技術關鍵詞

在這個全民停工、停課的時刻,人們看到了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線上應用場景的價值。而支撐這些場景得以實現和良好體驗的基石則是實時音視頻(RTC)技術。一時間,RTC技術從“冷門”成為了一項與AI、5G、大數據齊名的技術,站上了風口。

AI 算法,縮短疑似病例基因分析至半小時

在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一度緊缺與檢測結果時間較長的情況下,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阿里達摩院,通過AI算法實現了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從而大幅縮短確診時間。除此之外,該AI算法還能夠精準檢測病毒變異情況進展。

AI快速體溫檢測儀,每秒15人高熱預警

隨著疫情的變化,火車站、機場等各類人員密集公共交通場所開始部署體溫檢測儀,據瞭解,AI測溫的解決方案在北京市海淀政務大廳和部分地鐵站展開了試點應用,它在篩查發熱人群的任務上可以實現“疑似高熱報警每秒15人”的超高速度,同時絲毫不影響通行效率,每分鐘精準測試300人。

△ AI 體溫檢測系統

AI疫情預警系統,提前告知疫情

2019年12月31日,加拿大健康監測公司BlueDot已向其客戶發出了疫情消息,早於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公開發布。據瞭解,BlueDot提供的AI驅動算法,可以搜索外語新聞報道、動植物疾病網絡和官方公告,通過每天分析65種語言的約10萬篇文章,來跟蹤100多種傳染病爆發情況,建立了一個早期預警系統,並將報告發送給相關客戶。

5G基站+雲網融合,技術速度助力火神山

2月4日上午9點,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強“雲監工”項目的火神山醫院在10天內火速落成。據瞭解,如果採用傳統方式部署安裝IT設備,火神山在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上最少需要10天時間。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則在3天內就交付了全覆蓋的5G基站+雲網融合等資源。

RTC支持線直播課,停課不停學

為應對疫情對教育行業帶來的影響,做到“停課不停學”,無論大中型教培機構、在線教育公司、公立學校,都紛紛以線上直播課的新模式對線下教育進行補位和升級。根據實時音視頻雲服務平臺聲網Agora公佈的數據,在疫情期間,其教育行業客戶的使用分鐘數峰值較以往增長了7倍。聲網服務的教育客戶包括新東方、好未來、VIPKID、滬江CCTALK、火花思維、學而思網校等。以及為教育行業提供直播解決方案的SaaS客戶,包括伯索、百家雲、保利威、奧鵬教育、歡拓、希沃雲課堂、學點雲等。

△ 新東方雲教室直播課堂

RTC支持視頻會議,遠程復工

RTC技術也同樣讓大部分企業更早、更高效的進行遠程復工成為現實。2月3日全民開啟“遠程復工”模式。大量的企業都選擇了視頻會議、語音會議開啟新一年的工作。RTC技術為企業、團隊的遠程實時溝通提供了有力保障。2月3日全國上千萬家企業、近兩億人在家辦公。同樣據聲網Agora公佈的數據,疫情期間其遠程辦公行業客戶的使用分鐘數峰值較以往增長了10倍。

RTC支持遠程醫療,減少感染風險

在線醫療在疫情中發揮的作用,一方面是通過醫學科普解決了健康醫療領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升人們在特殊時期對於醫療信息的辨別能力以及知道去哪些渠道獲取真正權威的醫療知識;另一方面,依託於RTC技術的遠程醫療凸顯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可以應用於政府機關遠程指揮疫情、醫療機構遠程協診等場景,在這個普通流感高發季,也為更多患普通感冒發燒又不想去醫院增加患病風險的人來說提供了更便捷的問診渠道,也包括在家隔離期間的心理諮詢。

△ 醫視圈支持醫院感染隔離區域多學科會診

大數據確診患者同行查詢工具

人民日報微信端發出了具有患者同行查詢工具的消息。只要輸入日期、車次和地區等信息,即可查詢到對應的行程,給同行者提供早預防、早隔離、早救治的條件。

大數據確診患者生活軌跡追蹤

在1月28日央視《新聞1+1》,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連線白巖松時表示,專家利用大數據技術梳理感染者的生活軌跡,追蹤人群接觸史,成功鎖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觸人群,為疫情防控提供寶貴信息。在用戶授權的前提下,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基於手機信令能夠有效定位用戶的手機位置,互聯網企業也可以通過APP授權調用用戶手機位置數據。

比肩AI、大數據的RTC技術為何“卡”住了?

這次全民大型線下轉線上的實踐,讓線上教育、辦公這些原本已有的價值被展現的更透徹。雖然這些價值本來就存在著,但是之前一直有其他可替代的選項,所以很多人並沒有明確意識到其中的意義。

然而,在這些價值背後,首次站在聚光燈下的RTC技術,其實來頭並不小。RTC即實時音視頻,在視頻會議、視頻電話、社交直播、遊戲連麥中都是至關重要、不可缺失的,但因為站在背後,所以不為人知。

與錄播的無時限不同,與IM的即時不同,與CDN5-10秒的延遲也不同——RTC延遲為毫秒級別,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實時互動,質量問題非常難以保證。

也因為技術難度非常高,RTC此次並非一出場就表現得非常完美。很多企業在復工的第一天,使用視頻會議都出現了數小時或數天不同程度的卡頓、限流和服務器宕機現象。

RTC技術是非常典型的高質量要求的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影響終端用戶體驗的幾大質量問題主要是:延時、流暢度、清晰度。在實時互動中,若延時高,用戶之間沒有辦法正常溝通。如果出現的卡頓,聲音雜音大、有回聲,視頻畫面模糊,用戶的體驗會非常糟糕。

教育直播平臺Classin 面臨卡頓情況,很多用戶不得不轉戰只能語音不能視頻且沒有課堂互動輔助功能的QQ,後續經過積極擴容,同時通過限制臨時排課的措施,控制容量,解決了卡頓的情況。

△ Classin官方公開信

不僅僅是在線教育平臺,即使是釘釘、微信這樣的大廠也同樣遇到類似的技術問題。各大企業線上遠程開工第一天,就有網友發現釘釘、企業微信視頻會議功能均已出現嚴重延遲、卡頓或無法進入等情況。

隨後,企業微信向媒體回應稱,企業微信會議功能訪問量激增,出現短暫限流情況。企業微信團隊已做緊急修復,並做了擴容保障,恢復該功能。

在多家平臺都出問題的時候,有一家RTC技術PaaS服務提供商不僅服務一直保持穩定,而且沒有降級、也沒有限流。這就是前文提到的聲網Agora,2月17日晚聲網創始人&CEO趙斌的一條朋友圈也證實了這一點。他提到,聲網在此次疫情中扛住了壓力,續寫了成立6年以來無全網事故的記錄。

△ 聲網Agora創始人&CEO趙斌發文

對於多個平臺出問題的情況,趙斌認為不必過多苛責,他向媒體表示過,“直接面向用戶的企業,需要同時承擔業務系統和實時音視頻系統的雙重壓力,確實負擔過重,出問題不必過多苛責,關鍵在於怎麼去把問題解決。

很多平臺的視頻會議、直播課出現卡頓,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平臺本身過載。不同大小的廠商提供的平臺併發能力、可用性都些差別,這和系統架構設計、運維能力都息息相關。

另一方面,是實時音視頻技術的高門檻。突出的難點可以總結成三點:

一是RTC實時音視頻對質量的要求近乎苛刻。拿聲網來說,平臺每天高峰期數百萬用戶同時使用音視頻服務,是全球範圍內(包括教育、社交等行業)最大的實時音視頻網絡。這其中,有教育行業的明星老師在上付費課程、有網紅明星在做直播、有醫療行業在做遠程會診、有金融保險行業在做視頻面籤/核損、有企業在開全員大會,只要出現不到秒級的延遲用戶都會有感受,百萬分之一的用戶或時間出現問題,都會帶來不小的影響。

無論視頻會議還是在線教學,絕大多數都是走公網的,只有少數是專線傳輸。可以將互聯網看做是機場的安檢大廳,每個人都是數據包,公網是大多數人日常通過的安檢口,專線則是僅為 VIP 開設的專屬通道。由於IP協議是無連接協議,Internet網絡中沒有服務質量的概念,不能保證有足夠的吞吐量和符合要求的傳送時延,只是盡最大努力(Best-effort)來滿足用戶的需要,所以如果不採取新的方法改善網絡環境,在遇到大規模業務發展的時候就很容易會出現問題。

二是互聯網中包括網絡、硬件、軟件在內的絕大多數組件都並不完全可靠:硬盤故障、服務器死機、交換機重啟、機架斷電、數據中心主幹網故障,這些問題司空見慣。尤其在一個包含數萬節點的大型分佈式系統中,幾乎每天都會有一批組件發生故障。基於不可靠的組件、在全球範圍內構建出一套極致可靠的大型分佈式系統,來滿足客戶、用戶實時音視頻通信需求,這是非常有挑戰的。

三是用戶的終端、操作系統、網絡環境千變萬化。可能最先進的5G終端正在與一個普通的3G終端進行視頻會議,也可能坐在高鐵上高速移動的用戶與在萬人演唱會現場的用戶兩人正在進行視頻通話。這面臨的是成堆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終端適配、網絡的最後一公里等等。

不崩、不限流,聲網Agora如何做到?

作為全球第一家將實時音視頻技術(RTC)作為專業能力提供給企業和開發者的雲服務平臺,聲網Agora截止到2019年末,日均服務的實時音視頻分鐘數超8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使用量級。服務客戶涵蓋社交直播、在線教育、遊戲、IoT、金融保險、醫療等10餘個行業,抖音、鬥魚、虎牙、新東方、好未來、小米、陌陌等巨頭、獨角獸互聯網公司都在使用聲網的服務。而SaaS平臺中不少企業也選擇在RTC這一極為專業的技術底層上選用聲網的服務,例如保利威、博索、WPS,等等。

△ 聲網Agora服務覆蓋社交直播、教育、遊戲、金融、IoT、醫療等行業客戶

在此次疫情期間,聲網日均通話分鐘數較平時增長近一倍,達15.6億分鐘/日。但聲網仍然扛住壓力,續寫了6年以來無全網事故的紀錄。面對如此大量級的用量,聲網為什麼仍然可以做到“不崩、不限流”?

首先,聲網在現有的公共互聯網基礎上構建了一層新的虛擬網絡。從成立之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建軟件定義實時網SD-RTN™,目前在全球擁有250多個核心節點,自定義並提供給客戶通訊級的SLA/QoS質量保證,可用性99.99%,而不是Best-effort網絡。因此在此次事件中,面臨教育、醫療、企業會議等行業中客戶們的突增高併發,目前皆運行良好。

其次,聲網在後臺架構設計上的高可靠、高可擴展、高可維護做的非常好。聲網的架構師團隊在做架構演進設計是要考慮10X以上負荷。比如,如果平臺在高峰期需要支持100W用戶同時在線時,那麼系統從架構設計上要有能力支撐1000W;高峰期請求QPS在1K時,系統要至少具備10K的處理能力。

第三,聲網面對的客戶眾多,其中大量的上市公司、流量平臺及爆紅黑馬,早就在此次疫情之前有豐富的經驗歷練,建立了用戶應急響應機制,使得響應足夠及時和有序。對於聲網而言,一家技術專業的公司是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時,而不需要在特殊時期臨時抱佛腳。

從線下到線上的模式轉變並非一朝一夕,不僅在技術上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用戶意識和習慣的普及也同樣需要時間。雖然目前大多數平臺還存在體驗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RTC技術在未來一定會賦能更多行業。

技術服務商在面對複雜且具有挑戰性的技術時需要意識到,只有工具、功能是不行的,要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投入到如何去保障質量和服務體驗上,正如聲網CEO趙斌所說,“RTC是一項服務,每一秒鐘的質量都需要得到保證,而不是功能。”

對C端企業來說,在經歷過此次事件之後,在選擇RTC這類技術專業性強、需要大量積累的基礎服務時,需要考慮的是選擇最專業的技術服務商,而不是隻看知名度。

至於普通用戶,這次疫情將會是一次大規模的用戶教育,他們會發現,“線下轉線上”這種可能性已經存在。在未來,隨著RTC等基礎技術的日益成熟,他們會慢慢習慣,並且有更強烈的意願去嘗試。


Echa攻城獅


這次疫情對於中國社會無異於是一次大考,那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假想:如果社會停轉會怎麼樣?就2019-2020年春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很輕鬆的實現了。對於IT技術在疫情中起到的作用,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1、信息傳播更加便捷   IT使信息傳播更為便捷,相比於2003年的非典,信息只能通過電視為主要傳播渠道,民眾的信息獲取度低,所以相對的也就不太重視,自然不利於疫情防控。現在的信息可能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通過微信、微博、頭條等新型網絡傳播工具快速到達人們的視野中,即便有的人不在意,也會在信息轟炸下,被動接受,加入抗疫大軍,為我們國家打贏整場抗疫戰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辦公效率大大提高   假期的延長,導致很多公司不得不通過線上辦公,之前轉換成本高的線上辦公,在短短几天內就得到了解決。這時很多公司發現,線上辦公效率大大提高,也有一些公司通過線上辦公發現了自己公司線下辦公的一些問題,促進了整體效率的提升。

3、教學模式被迫變革   由於停課停學,“十八線主播”逆勢崛起,傳統教育業迎來新變革,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基本全國中小學都通過釘釘在線授課,傳統教學模式一夜變革,雖然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有些學生效率低下,老師教學水平有一些浮動,但也有一些學生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學自己想學,老師也逐漸找到了教學節奏。各種問題的爆發使社會各界充滿了質疑,但因為教育變革已經開始,相信在未來幾年內一定會摸索出更好的教學模式。


狐鬼神仙風月無邊


不談其他,只講自己參與的兩件事情,告訴IT起到的作用

1:政府通過IT技術快速搭建疫情監測管理系統,用於全區居民與企事業單位填報本轄區內的疫情情況。全區80萬人口,統一使用同一收集信息程序,實現在同一平臺進行疫情的收集、排查、監督與管理,為區政府疫情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

注:這次疫情中,近距離接觸公務人員,他們真的辛苦,整個春節一直奮戰在一線,三班倒的工作,日復一日的堅持與堅守,真的很不容易,向他們致敬!

2:遠程辦公模式支持:疫情防控需要企業延遲復工,但企業停工停產不論是企業還是員工甚至財政都帶來傷害!如何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又能夠將企業開始運營,在家開啟遠程辦公,是個很好的選擇。這涉及到一系列的IT軟件與應用:網絡會議系統、網絡協同辦公平臺、統一協同文檔、遠程協助工具.....,可以說,正是由於有IT技術支持,才使得遠程辦公成為了可能!

IT技術或許不能成為解決疫情的關鍵,但可以做為重要工具,為解決疫情提供有效的幫助!


三王日月


首先我們可以從網上每天看到更新的疫情感染人數,各地區的情況,都是比較準確的,這當然跟it技術分不開。

其次阿里的雲計算平臺也加入到了病毒科研所裡邊,幫助他們進行復雜的科學運算攻克難關。

最後我注意到一些程序員自行組織開發了抗疫物質需求平臺,科學合理地對口罩,防護服等進行分配。

這些應該都可以算作it技術所做的貢獻吧。謝謝採納。



林夕adp


肆虐的新型肺炎疫情牽動人心,對於即將進入IT行業的新人來說,心中難免會存在一個疑問:此次疫情對IT行業就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實際上,防疫的過程對互聯網行業的影響可能是最小的,這也體現了信息社會網絡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在此次疫情期間,我們可以發現,物聯網、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醫療、娛樂等方方面面。從華為5G(welink)為武漢火神山提供技術支持,到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逐步發展,數字工廠正在逐步建立、前端技術日新月異。物聯網、Java(大數據)、數通網信、php(前端)等相關專業正在迅速發展。

人工智能註定是it發展的主要方向,IDC:2020年全球 IT 行業的十大預測中提到到2025年,至少90%的新企業應用程序將嵌入人工智能,使應用程序“更智能”和“更動態”。到2024年,超過50%的用戶界面交互將使用AI支持的計算機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NLP)和AR/VR(增強現實/虛擬現實)。

因為防疫的需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被重視,2B變得不可阻擋,無人駕駛、無人超市以及更多的人工智能優勢體現的淋漓盡致,而醫院、公交等場景會更多的得到推動。可以設想。等疫情結束以後,政府及企業都會掀起一波智慧應用建設浪潮,整合數據提高智能水平。

總得來說,新型肺炎疫情確實給整個互聯網行業帶來的更多是機遇,將會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鬼市老王


很高興與你分享這個問題,我本人就是從事IT行業,當然我只是在我們這邊幫助一些單位按裝了一些檢測設備,首先咱誇一下聯想,IT界大佬,火神山醫院全部的辦公配套(電腦,打印機)都是他們贊助的,再一個就是華為公司,承擔了所有的5G建議,讓全中國的人民都能實時瞭解武漢疫情的進展,最後就是海康,大華在紅外體感技術方面,檢測患者有沒有發燒,用途多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使醫護人員迅速的分析判斷,省了很大的麻煩。


惠通人和


首先,信息的發佈,從發佈到審核通過都是靠開發的系統來完成的,人們直接的交流,無論是微信還是QQ都是靠IT在支持;

其次,物品的購買,無論是外賣(餓了嗎還是美團),或者是每日優鮮,物美多點,這些都是基於IT在運行,減少了人們直接的接觸;

再有,工作的維持,釘釘上學生們在上課,企業微信上人們在開會,還有前幾天比較火的恆大的恆房通,都在維持基本的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