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之下 寧波外貿如何危中求機

疫情之下 寧波外貿如何危中求機

政企合力助萬華寧波打通復工復產“最後一公里”。(馮瑄 何清 攝)

疫情之下 宁波外贸如何危中求机

霍建國

疫情之下 宁波外贸如何危中求机

方建新

疫情之下 宁波外贸如何危中求机

江錫軍

疫情之下 宁波外贸如何危中求机

孟祥龍

本期嘉賓

霍建國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江廈智庫特約研究員

方建新寧波市博士聯誼會秘書長

江錫軍長城智庫合夥人、寧波研究院院長

孟祥龍中國信保寧波分公司行業研究總監

2月24日召開的全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是與疫情作戰的另一個戰場,要用好窗口期,增創新優勢,走出危中求機、轉危為機的新路子。

疫情之下,寧波工業、投資、外貿、消費等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也經歷著一場意義深遠的變革。在“後疫情”時代,各級政府、企業如何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克時艱、逆勢而上,走出一條危中求機、轉危為機的新路子?今起,開放週刊推出危中求機怎麼“求”·智庫連線系列報道,約請專家支招,敬請關注。

本期採寫:記者 俞永均實習生楊 簫

全球外貿受衝擊扛過最困難階段

記者:日前,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由此前的“高”上調至“非常高”。隨著中國以外地區疫情突然加速擴散和惡化,將對寧波外貿產生怎樣的衝擊和影響?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霍建國:疫情對進出口都會產生影響,相對而言對出口的影響會更大一些。具體到中國,一是對價值鏈分工體系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二是會出現部分合同的違約現象,甚至帶來貿易摩擦,三是會影響中美經貿協議的執行。特別是第三點,中美協議承諾擴大進口,包括農產品、能源產品、製造產品和部分服務產品的進口,這四大類進口按照往年情況需求是有保證的,但現在受疫情影響需求會有一定的收縮,若處理不好會出現新的矛盾。

從國際市場看,不同市場有不同的反應。我國主要貿易伙伴可能會出現訂單不足的情況,因為目前處於一個恐慌狀態,很多客商不會增加訂貨,但是隨著經濟趨穩和恢復正常,未來訂單還會出現。從企業看,大家應對措施也不盡相同,有的會減緩業務節奏,有的會抓住機會調整結構。寧波外貿企業應該把握市場變化,研究自己產品的需求狀況,優化生產配置能力、提高人力資源水平,扛過最困難階段。

方建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寧波外貿的影響很大且十分深遠。有些外貿生產企業即使勉強復工,也面臨著諸多困難,難以真正復產。近期影響是生產企業因人員不能按時上班而影響生產進度,前期訂單因不能按期交付而信譽受損。即使勉強開工也會因勞動力、原材料、輔料、零配件等供應不上而無法正常生產。中期影響是因與客商無法直接見面而影響商務活動,這會導致外貿訂單減少,影響企業下一步生產。遠期影響是外商有可能把合作方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導致本地製造業空心化,這是最嚴重的後果,一定要高度警惕。

江錫軍:疫情在中國以外地區的加速擴散,增加了全球市場對於疫情防控物資的需求,有條件的寧波出口企業可以積極溝通海外客戶,增加疫情防控物資的訂單,為境外疫情控制貢獻一份力量。同時,要關注跨境物流風險。國外疫情暴發會給出口企業增加不確定因素,比如跨境物流有可能被切斷、海外倉成本有可能會上漲等。寧波出口企業要提前與各大物流公司、船公司溝通對接,合理安排航線船期,確保運輸需求與運力的匹配。從市場佈局來看,短期之內儘量減少與疫情加重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同時多元化佈局海外市場,減輕疫情影響。

孟祥龍:疫情對貿易特別是零售端的影響最直接。對於寧波外貿企業還沒有出的貨,建議開足馬力盡早完成訂單,其中季節性訂單一方面要抓緊兌現,另一方面要給海外客戶心理預期,與其充分溝通交單時間,這樣可以提前獲悉訂單是否取消。對於後續國際市場外需下滑的影響,企業間個體差異非常大。有些企業現在還在開發新產品,將樣品寄送到海外客戶手上,我覺得企業這種思路比較好,建議那些有3D打印技術或自己開模的企業,現在要多思考如何把新產品呈現給客戶,以提升客戶印象。

特殊時期,建議企業務必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以降低企業收匯風險,對高風險的國家和地區儘可能選擇預付款和信用證等比較穩妥的結算方式,拒絕DP(付款交單)和OA(貨到付款)等高風險結算方式。

“危機”有危也有機,把握市場新變化

記者: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要努力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等疫情過後,國際市場會有哪些新的變化?寧波外貿企業該如何把握新機遇?

霍建國:我們通常說“危機”並非一層含義,應理解為有危也有機,不能只看到困難,而看不到希望和機會。這次疫情是突發事件,雖然已經產生了一些破壞性影響,但疫情後的新變化是什麼,機會有哪些,這些問題大家應該認真思考,應對得好還可能加快發展。穩外貿是國家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從企業的角度講,關鍵還是要保證自己的經營效益,外貿如果短期內受阻,那麼企業有沒有轉內銷的能力。企業要做到未雨綢繆,努力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方建新:疫情過後,國際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都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既會給對外貿易帶來挑戰,也會帶來新的機遇。我簡單梳理了下,這些變化主要有:疫情過後,信息化和智能技術的發展會加快;國際資本流向可能出現變化,少數發達國家會藉故把製造業投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居民生活習慣和消費需求傾向會發生變化,智能製造產品未來會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國際貿易方式會加快轉型,電子商務的作用會越來越大;製造業產業鏈合作進一步加強,內部分工進一步細化;服務業生產方式會有所變化,今後智能化、無人化服務會成新熱點。

江錫軍:“後疫情”時代,國際市場面臨三個重要機遇:一是數字營銷的變革。線上獲客方式加速替代傳統獲客方式,線上平臺會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企業將增加數字化營銷;二是數字貿易等新業態迎來發展新機遇。疫情期間,有形的商品貨物貿易負面影響較大,以5G、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數字貿易卻加速發展;三是“雲上招商”模式興起。受疫情影響,招商推介會、展會招商、企業對接考察洽談等高交互、高聚集的傳統招商工作形式難以正常開展,網上洽談、視頻會議、在線簽約等“雲上招商”方式不斷興起。

孟祥龍:隨著疫情的發展,全球很多國家出現經濟下行趨勢已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就看誰能率先探底,中國在戰“疫”方面取得的成績受各國肯定,經濟探底也會更快一些。從資金避風港的角度來講,中國將成為全球資本加速流入的“安全地”。最近幾天外匯市場的走勢已經反映了這一點,人民幣兌美元重新回到了7以內,疫情給了出口企業一個緩衝期。同時,疫情也對海外市場銷售、出口商品結構產生了較大影響,諸如跨境電商、網上購物等新貿易方式蓬勃發展,針對性開發這些產品,是疫情後期的外貿新機遇。我們欣喜地看到,目前寧波已有一批外貿企業開通網絡展銷平臺和VR網上樣品間。當然,在互聯網營銷之下,企業也要做好隱私保護。

穩住外貿基本盤,政企要同舟共濟

記者:每一次危機來臨,不同企業的命運截然不同,有的抓住機遇實現了彎道超車,有的企業受危機打擊一蹶不振。穩住外貿基本盤,關鍵是穩住外貿企業,這需要政府部門鼎力為企業“護航”。下步,各級政府部門如何與企業同舟共濟?

霍建國:受疫情影響,前一段時間,我國不少外貿企業的履約能力受到衝擊和影響。估計隨著個別國家的疫情惡化,還有可能出現海外客戶違約情況,甚至個別訂單出現退貨,因為歐美貿易商比較務實,一旦他們的國內下游客戶不要貨了,或者商場不進貨了,他們就會提出終止合同的要求,這就有可能產生貿易糾紛問題。遇到這種情況,寧波外貿企業要與國外客戶協商,說服其繼續接貨,如果不能執行合同的話,還要保留索賠權利。當然,國外客戶也會強調突發事件的影響或引用不可抗力條款,因為他們在這方面比我們更嫻熟一些。

方建新:疫情發生以來,我市第一時間出臺了外貿版“惠企12條”,打通進出口鏈條梗阻,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運轉暢通。下步,各有關部門要繼續打好政策和服務牌,可在以下幾方面發力:一是積極落實下調社保費率、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提供融資、給予補貼等政策措施,幫助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外貿企業迅速恢復產能;二是研究制定金融服務實體企業的便利化措施,降低企業資金使用成本;三是引導並支持行業協會、社會團體聯合有實力的外貿企業搭建行業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專業化的技術、管理、人才、資金等服務;四是建立健全投資服務、人才引進、中介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加強政策的後期評估,儘可能地利用市場機制來傳導政府政策。

江錫軍:“後疫情”時代,政府首先要重點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自主開發線上業務撮合平臺,對有明顯成效的給予相應扶持,同時全面排摸目前國內外可以參展且契合我市外貿企業需求的展會,擴大重點支持展會目錄;第二,加大金融保險支持力度。設立快速申請貸款的端口,比如集中幾家大的銀行,針對受疫情影響大的企業形成一個約定貸款利率,建立在線的審批機制。成立疫情專項基金,遴選一些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進行定向的救助、投資。鼓勵商業性保險公司針對疫情影響和外貿企業需求,推出境外參展人身險、客戶來華健康險、訂單履約險等新產品,助力外貿企業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孟祥龍:從疫情期間寧波外貿製造企業的表現看,智能化程度高的企業復工復產速度快。同時,我們也發現,有些企業儘管部分生產線已經做到了智能化機檢,但是包裝、倉庫環節的智能化程度仍然不高,對勞動力的依賴性強。加快機械化、智能化升級,應是寧波外貿企業今年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政府方面,可以關注如何降低勞動力成本,鼓勵企業加大機器換人的力度。

危中求機,考驗的是企業家眼光

記者俞永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寧波外貿出口短期內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各界人士期盼能早日迎來恢復性增長。筆者認為,要想危中求機,外貿企業必須有超前眼光,挖掘危中之機,在合適時機果斷出手和佈局。

客觀地講,疫情對外貿的影響是階段性和暫時性的,但由於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特別是最近美國、日本、韓國、意大利等寧波外貿重要夥伴都出現疫情甚至惡化,很可能對未來外貿發展產生一定抑制作用。疫情之下逆勢而上,就要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善於把握別人尚未發現或利用的機遇。目前,寧波外貿出口面臨四大機遇:

一是供應鏈調整之“機”。中國是製造大國,疫情給部分產業的上下游、產供銷體系帶來了衝擊,間接影響了全球供應鏈。2月初,由於零部件供應短缺,韓國汽車生產線不得不調整產量。寧波外貿企業要用足用好早復工早復產的優勢,瞄準全球供應鏈上出現的缺口,及時跟進和對接,積極參與國際價值鏈供貨體系,提升相關產品的出口份額。

二是外需變化之“機”。受疫情影響,國際市場特別是疫情嚴重地區對日用消費品的總需求會下降,但對防疫物資的需求會持續增長,這帶來了新的出口增量。在出口商品結構變化的同時,外貿形式也將發生裂變,傳統外貿增長乏力,而以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有望快速增長。寧波要把握這一輪發展趨勢,趨利避害。

三是內外貿一體化之“機”。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國家層面已經釋放出擴大內需的強烈信號,寧波內外貿要有效貫通,加快培育民族品牌和自有品牌,政府要儘早出臺內銷引領的扶持計劃,給予增幅大的企業以資金獎勵。

四是外貿人才流動之“機”。受疫情影響,當前國際上出現了外貿人才流動新趨勢,即從疫情高發地區流向相對安全區域。寧波要藉機出臺外貿人才引進計劃,跨地區招引各類設計、研發、物流、會展、跨境電商等高端人才,為相關貿易新業態發展儲備人才,確保“後疫情”時代外貿增長有強勁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