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苏联在远东的最后一战为什么不是朱可夫指挥?

白杨树下谈历史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朱可夫是二战时期苏联最著名的军事统帅,从苏德战争爆发伊始就承担起重要的作战指挥职责,参与指挥了苏德战争时期大部分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战役,比如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和柏林战役等,被誉为“斯大林的消防队员”和“苏联战神”,四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与苏沃洛夫、库图佐夫齐名的伟大统帅。但是,朱可夫屡经大战,却错过了苏军在二战中的最后一战,即1945年8月击败日本关东军的远东战役。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作为斯大林最信任的军事统帅,朱可夫与斯大林并肩站在红场检阅台上。

首先,从1944年底开始,作为苏军最强大的重兵集团——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司令员,朱可夫一直在前线作战,全力以赴地指挥雄兵劲旅与德军展开最后的决战,他当时唯一的目标就是夺取占领柏林的荣耀,为此还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元帅进行了一场竞争。所以,在1945年初朱可夫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考虑对日作战问题,而远东战役的筹划和准备早在1944年就开始了,朱可夫并未参与相关工作,实际上他直到德国投降后的1945年5月中旬才了解到苏联高层正在研究对日作战问题。

1945年春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朱可夫元帅,他当时担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

其次,在德国投降后,朱可夫被任命为驻德苏军部队的最高军事长官,执行对德国的占领任务,同时他还被任命为对德管制委员会的苏联代表,与英美法代表共同接管和行使德国的最高权力,参与战后德国的处理工作,确保苏联在东欧的既得利益,这无疑是当时莫斯科最关心的事务,这要比在远东打赢一场战役重要得多,毕竟苏联的核心利益在欧洲。

1945年6月对德管制委员会的四大战胜国代表并肩合影,其中苏联代表就是朱可夫元帅。

再次,没有让朱可夫前往远东也是出于隐蔽远东战役作战企图的需要。在欧洲战事结束之际,朱可夫无疑是苏联军队中最为耀眼的将星,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终日聚焦于闪光灯下,频频亮相于各种活动,是各路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人物。朱可夫的行踪不可能不引起日军情报机关的注意,假如他此时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于情于理都是非常不正常的,就算秘密地前往远东任职,也同样会引起日军的猜测和警觉,从而削弱战役发起的突然性。

作为苏联阵营中最耀眼的将星,朱可夫在战争胜利后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

实际上,早在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苏美英三国首脑就已经商定,在击败德国后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而指挥远东战役的人选则在1944年夏季就已经确定了。根据华西列夫斯基的回忆录,他是在白俄罗斯战役结束后从斯大林口中得知自己将去远东指挥对日作战。与此同时,由华西列夫斯基领导的苏军总参谋部也开始研究和筹划远东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明确将在德国投降后两到三个月内开始对日作战,同时加紧远东战役的准备,在1945年2~3月开始向远东调派新的武器装备的作战物资。在远东战役的筹划准备时期,正值苏军在东线战场上全面反攻,正是朱可夫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直捣黄龙的关键时期,他的主要任务是击败法西斯德国,实在没有必要再让他为对日作战分散精力。


崎峻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5年,随着德国投降,日本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受,但其国内的好战分子依旧叫嚣着战争,负隅顽抗,甚至对《波茨坦宣言》不理不睬。日本人的“死硬”让美国决心用原子弹解决问题。

苏联的战争重心也由柏林转向远东,大批的作战部队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调往远东地区,对日本关东军的最后一战就要开始了。同时,随之而去还有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他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负责指挥远东战役。

有好奇的朋友会问为什么不是朱可夫呢?

这还要从朱可夫被重用说起。1939年日本关东军趁着苏联内乱,军队实力虚弱,为实现“北攻苏联”的战略,在张鼓峰和诺门罕地区挑起战争。为了遏制日军的妄想,曾担任过首任坦克团团长朱可夫脱颖而出,负责指挥诺门罕战役。

这这里,朱可夫的坦克装甲集群战术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将关东军打的落花流水,充分显示出他卓越的战术指挥才能。战后,他得到斯大林的信任和赏识,担任苏军总参谋长,但朱可夫并不喜欢这个职务,他更希望能冲锋陷阵。

很快,随着德国闪击苏联,斯大林不但不接受朱可夫的建议,反而将其降为方面军司令,致使损失66万苏军。尽管斯大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他并不认为朱可夫的脾气、性格适合在参谋部工作,接任朱可夫工作的就是华西利夫斯基。

华西列夫斯基也是一名从一战走出来了一名战将,苏德战争前一直从事司令部的参谋工作。与朱可夫的豪爽果敢、直言不讳相反,他老练稳重、待人友善,常常事先议好的战略,由斯大林决策,自己装聋作哑不抢功,深得斯大林的重用。

尽管他指挥过莫斯科保卫战,白俄罗斯战役等等,但与朱可夫相比更显得低调和不为人知。尤其是德国投降后,朱可夫俨然就是西方国家心目中苏军的“象征”,成为万人瞩目的英雄,风头盖过了斯大林,这自然引起了斯大林的不满。

在他看来,朱可夫的“功劳”太多了,不用再创辉煌了,同时作为德国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很多事情等着他处理。对于唾手可得的远东战役,还是交给自己喜欢的华西列夫斯基,这也是对他的“奖赏”。

更为重要的是,远东战役的准备工作是秘密进行的,所有前往远东的高级将领隐姓埋名,甚至军衔也要被降一格,就是不想引起关东军的注意。而朱可夫的“光芒四射”,他到哪里,哪里就是战略进攻的重点。

尤其是苦苦支撑的日本,更是将朱可夫的行踪,作为判断苏军下一步行动的“方向标”。更何况,日苏中立条约没有到期,苏联没有在《波茨坦宣言》上签字,日本误认为远东的战事不会那么快。所以,华西列夫斯基到远东是最合适人选。

华西列夫斯基的战术指挥。

现在的远东苏军可以说是今非昔比,153万的精锐部队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云集远东。而对面的日本关东军虽说号称百万,但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和无战斗力的伪军,有一定实力的不过8个师团,苏军有压倒性的优势,但华西列夫斯基仍不敢掉以轻心。

首先,隐真示假,达成战役突然性。尽管德国战败后苏联一直保持中立,未对日本宣战,但百万部队的调动还是逃不过日本的“眼睛”。华西列夫斯基要做的就是让日军误认为苏军在年底前不会发起进攻。因此,他进行了一系列战术“欺骗”。

在开战前,他下达长达3个月的训练计划,士兵们正常的操练,在前沿的部队照常休假,附近的居民也没有被转移;同时,物资的囤积点远离日军视线,让对方误以为所有的军需物资准备就绪要到秋天以后。

其次,“闪击”战术。华西列夫斯基在苏德战争期间早已形成自己的战术特点,他十分善于整合各军兵种形成最大战斗力,以强大的炮兵火力和轰炸机火力为坦克、步兵开路,在进攻时,强调快速、果断地将对手合围是最佳的进攻样式。

同时,153万的苏军被分为外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从三个战略方向上实施向心突击。考虑到关东军的空军实力不弱,苏军又集中了3个航空集团军以及太平洋舰队的海基飞机,共计5300架,是日军战机总数的3倍。

所有参战部队被赋予了具体目标和任务。同时,对所属任务进行实战演练,尤其是坦克装甲集群如何快速通过沼泽地、森林、高山等复杂地形。演练不合格的部队被要求重新来过,直到合格为止。现在的苏军士气高涨、兵强马壮。

“八月风暴行动”。

尽管根据情报得知,关东军的增兵行动一直在进行,但对方并没有在前沿有什么异常情况。这让华西列夫斯基松了一口气,他确信日本没有做好应战的准备,战役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苏军手里。

1945年8月9日战役开始,负责“清扫”任务的航空兵分别对长春、牡丹江等地的日军飞机场、仓库、铁路枢纽实施轰炸。但让航空兵们想不通的是,炸了一天未见一架日军飞机,关东军的1800架飞机在哪里?难道有什么阴谋吗?

原来,日本为了防卫本土,与美军进行本土决战,将远东部署的几乎所有的飞机都调回国内。也就是说在“满洲国”已没有任何日军飞机,这让雄心满满的苏军飞行员们因为没有对手而沮丧,但不管怎么说,苏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

地面上,3大方面军同时展开进攻,一改过去“平推”的做法,各自为战并保持快速突击,不给对手任何回旋的余地,将关东军进行分割包围并歼灭。同时,保证东、西两个方向的相向进攻,设法切断关东军与后方的联系。

这种进攻样式在苏军中还是第一次。这样做,既给了方面军更多的自主权,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看谁有本事突击的快、远,包围的日军多。由于进攻突然,防守日军几乎没有什么抵抗,第一天就推进了150公里。

反应过来的关东军,面对三个方向上苏军大规模的进攻,不知所措、仓促应战。当然,同样不知所措的还有日军大本营,他们命令放弃“满洲国”,撤往朝鲜进行坚守。这就意味着靠“满洲国”起家的关东军将铩羽而归。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做为最高副统帅的朱可夫去指挥远东战役实在有些浪费了。

对于苏联来说,它的战略重心永远是在欧洲,所以从1944年开始,做为最高副统帅的朱可夫先后担任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指挥部队歼灭或重创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最后直接攻入柏林,宣告德国法西斯的覆灭。

随着德国的战败,冷战的阴影开始逐渐笼罩在昔日的身上。而朱可夫此时又担任了苏联驻德国最高军政长官,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不可能有空闲时间。

再说,从攻克柏林到对日作战期间,朱可夫还需要准备和参与胜利大阅兵、波茨坦会议、陪同艾森豪威尔访问苏联等等事宜。

而从苏联最高统帅部来说,自从德黑兰会议之后已经开始考虑对日作战的问题了。1944年斯大林已经明确告诉时任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未来对日作战将由他统一指挥。从1945年初开始,苏联开始制定具体的对日作战计划,而朱可夫根本就没有参与,因为这不是他需要考虑到事情。何况对于苏联来说,日本与德国相比,这个对手实力实力有限,并不值得调动像朱可夫这样的统帅前去。

最后从苏联对日作战的将领、兵力与部队也可以看出,苏联当时在欧洲的主要部队都没有调动,只是将一些基本没有作战任务的部队抽调去了远东。而像之前负责芬兰方向作战的梅利茨科夫由于芬兰宣布停战,他有了空闲,因而最后前往远东担任远东第1方面军司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