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秦檜的後人為什麼沒在宋滅亡後的元明清把秦檜跪像毀了而是一直留到現在?

夏有涼風61


毀了?

你毀一個試試!

中國自古忠孝治國,君子在家侍父母,做一個孝字。朝堂立足講一個忠字。

中國傳統文化觀念裡,是黑白分明的,非孝順即忤逆,非忠即奸。

不管什麼歷史上秦檜內心當時是怎樣的,嶽武穆又是怎樣的。

這兩個人從南宋以來已經成了一個符號:岳飛代表著忠,秦檜代表著奸。

這是民間信奉的,也是朝廷提倡的。

這是非常好的忠誠教育基地啊。

敢說拆掉,你看全國老百姓答應不答應,你看皇帝答應不答應。

岳飛是中國人心中的一道豐碑了,秦檜是對應的反面教材。

你把秦檜銅像毀掉,那就是在否定岳飛的形象啊。


其實秦檜再十惡不赦,也只是他自己的事,與後人無關。

實際上秦檜死後,就在南宋,他們家就出了一個愛國名將秦鉅。

當時已經是宋寧宗的時候了,金國人南犯。

朝廷任命秦鉅靳州通判負責守衛。

秦鉅攜家人上任,誓死守城,全家人忠烈殉國。

當時舉薦秦鉅,就有人反對,因為他是秦檜後人。

但秦鉅在城破之日,自焚殉國,有手下救他出來,他說:“你們自去逃生,我就要以死殉國。”

宋寧宗封他義烈侯。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位英雄,為他在蘄州城建了廟,寧宗御題“褒忠”二字。

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人各有心,心各有志。

不能拿一個人的醜事來抹黑全族。

這才是後人應該有的姿態。

清朝乾隆時候,秦家出了一位秦大士,他中了狀元,官也做得比較大。

有一次在杭州,他就被人領到岳飛廟前,還讓他題詞。

這位秦大士情商極高。

上來就題寫“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從宋朝以後大家取名不帶檜,我到墳前慚愧我姓秦。

說得多好,他既不否定歷史,也不為秦檜辯解,為自己贏得喝彩。

據說乾隆皇帝也問他:“聽說你是秦檜的後人?”

秦大士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這話回答的真實絕了,一方面告訴皇帝,歷史已經過去了,宋高宗的昏庸之主才會任用秦檜那樣的奸佞之臣,而聖明天子如您才會任用忠誠之人。

乾隆皇帝十分高興。

要知道當時是清朝,清朝原來叫後金,是金國人的後裔,這位秦大士面對外族的皇帝都不為先祖翻案。

因為他知道岳飛已經是一個代號,秦檜成了另一個代號。

否定秦檜就是否定岳飛,否定岳飛就是否定中國傳統的價值觀。

與其否定,那還不如放下歷史包袱活出自己的精彩。

同樣還有一個人叫嶽鍾琪,是岳飛的後人,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官,平西藏叛亂、鎮大小金川作亂,立功無數。

當時還有反清復明的人給他寫信,要他憑著一個嶽字舉兵反清。

嶽鍾琪當時就把信上繳了。

這也是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活法,拿一個姓來說事,太荒唐了。

秦大士是何等智慧,秦鉅又是何等英勇。

他們雖然都是秦檜後人,但一個秦字說明不了什麼。

古人尚且有這樣的智慧,為什麼現代的人卻犯這樣的糊塗。

誠然當今言論自由,中華民族大融合,不在有漢金之分。

但那個跪著的人雖然叫秦檜,跪下去的卻是奸佞之心,跪下去的是謀害忠良之徒,跪下去的是漢奸之輩,與他人無關,也與任何姓秦的無關。

你為他翻案,不就將自己放在和他同一個身份上。

還用秦大士一首詩做結尾吧,當年他和袁枚遊秦淮河,寫過一首詩:

“金粉飄零野草新,女嬙日日枕寒津。傷心慢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


關注我給您好看的


錦翼


所謂的秦檜後人,實際是美國第五縱隊的人馬。為什麼元明清三朝沒有所謂的秦檜後人為秦檜翻案?而在共和國成立近七十年後的今天,這樣的事竟然多起來?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戰略政策已將矛頭指向中國,分化、瓦解、分裂強大的中國,清除美帝稱霸世界的障礙,已成為美國人當務之急。如果中華民族仍然團結一致,鐵板一塊,美國的戰略目的能實現嗎?所以,除了經濟上以貿易戰打壓中國經濟,科技上打壓華為等中國高科技搞得好的企業,遲緩中國軍工的高速發展等手段外,搞亂中國人的思想,挑撥中華各民族間的團結,挑起內亂、內鬥,便成為美國人的第n種戰略手段。為叛徒翻案,把叛徒賣國賊樹為忠臣、民族英雄,把真正的民族英雄貶為民族罪人,以這種違反歷史真實,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手法搞亂中國人的思想,讓中國人在美國人的大舉進攻中喪失方向、喪失辯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不戰而敗、投降美帝,是美國人稱霸世界的謀略。不要以為為秦檜翻案的都是秦檜後人,那些人其實都是潛伏在國內外的美國的第五縱隊成員。希望中國的國家安全人員,善良的中國人民提高警惕!


古琴清韻


宋孝宗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岳飛在被殺二十年後終於得到平反,隨後岳飛被正是安葬在了西湖棲霞嶺。宋寧宗時期,岳飛被追封為鄂王。

儘管岳飛廟早就已經建成,但是秦檜等人的跪像一直到了明朝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才首次被鑄造。但是在當時來說,秦檜等人的跪像並沒有被大眾所接受,也許是因為很多人認為秦檜只是趙構的一把刀子,他奉皇帝之命行事,不應該跪在岳飛目前。也許是有人認為,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來說,主和比主戰更利於南宋立國。更或者說,秦檜的後人接受不了這些跪像。

最終結果就是,秦檜等人的跪像在出現不久之後就被人偷偷搬走,沉入了西湖之中。這一事件的發生讓人更加痛恨秦檜,並痛恨同情秦檜的人。所以後來秦檜的跪像在全國各地陸續出現,而西湖便的跪像更是頻繁遭人洩憤——雍正年間就曾經有人用木棒打砸跪像,直至把王氏的頭像砸了下來。

清朝中後期,海盜團伙“黑旗幫”在首領郭婆帶的率領下長期劫掠江浙沿海的船隻,在浙江巡撫阮元的打擊下,郭婆帶向清朝投降,同時獻出了刀劍兵器共計5600多件。阮元最終決定,把這些兵器鑄成秦檜等人的跪像放置在岳飛墓前。

但是,阮元用海盜兵器鑄成的秦檜跪像,也不是我們現在見到的這些——後來四個跪像曾經同時不翼而飛,嫌疑人是誰想必大家都比較清楚。我們目前看到的是三十多年前重新鑄造的跪像,這已經是明朝以來第十二次重鑄的跪像了。


國史通論


答:這個問題一共出現了四個錯誤。

錯誤一:秦檜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後人。秦檜的妻子王氏是出了名的妒婦,對秦檜的褲腰帶管得很嚴,而她自己又沒有生育能力,所以,秦檜是絕後的。秦檜有一個養子,名秦熺。這個秦熺,是王氏的大哥王(日奐)和婢女生下的私生子。王(日奐)的妻子也是個妒婦,王(日奐)不敢養這個私生子,轉手送給了秦檜。

順帶說一下,秦檜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賊,王家上上下下也難有一個好人。

秦檜的老丈人王仲山在北宋時期是出了名的大財主,極盡搜刮民脂民膏之事,在山東濟南置有偌大產業。

靖康奇禍後,金人佔據了淮河以北的廣大地盤,王家的產業就不姓王了。

但秦檜被擄入金營,給金人作奴作僕,得到金人喜歡,居然獲得了王家的一部分產業,以至於南歸時,有雄厚的資金“乘船艦全家厚載而歸”,成為了一大歷史“奇蹟”。

再說那王家人避開了靖康之禍,追隨宋高宗南渡,居然也混得風生水起,當上了高官。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攻打江西、湖南,大軍剛到撫州,撫州守臣是秦檜的老丈人王仲山。王仲山的表現非常果斷、堅決,按照《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9上的記載,那是“王仲山以城降拜”。

金人看到老東西是如此乖巧懂事,而且又是老熟人秦檜的岳父,非常開心,沒有為難他,反而讓他的兒子王(日奐)“權知州事,令括管內金銀赴洪州送納”。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同卷書還載,當金兵進犯袁州(今江西宜春)時,袁州守臣為王仲山的哥哥王仲嶷,王仲嶷的表現更乾脆:“王仲嶷亦降”。

所以說,蛇對蛇來蝦對蝦,烏龜王八對親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吶。

清嘉慶年間,清朝大學者阮元出任浙江巡撫時,曾將嶽王廟修葺一新,並因秦檜等跪像已被遊人撻擊毀壞,重鑄了四具新跪像。當時,有好事者戲撰一聯,製成兩塊小牌,一塊掛在秦檜頸上,上面寫:“咳!僕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另一塊掛在王氏頸上,寫:“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饒是阮元平日不苟言笑,看了這副戲聯,也忍俊不禁,失聲大笑。

錯誤二:秦檜跪像並不是秦檜一死就有的,也不是宋朝政府明令鑄造的,而是民間自發鑄造的,並且,最早的一具秦檜跪像是在明成化十一年(公元 1475 年)才出現的。所以,問“秦檜後人”為什麼不在宋滅亡後就把秦檜像毀去,是非常可笑的。

錯誤三:世間自有秦檜像後,“秦檜後人”並非不想毀去,而是不敢毀、不能毀。

話說,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 年),右副都御史王汝訓巡撫浙江,此人其實也算不上什麼“秦檜後人”,他只是與秦檜老婆王氏同宗,認為王氏像的存在有損王氏家門的體面,仗著位高權重,指使心腹在黑夜裡偷偷把這些跪像沉入西湖。結果,第二天的杭州城像發生了大地震、大爆炸一樣,成千成萬百姓湧到官府衙門,要求追查沉像的罪魁禍首。王汝訓嚇傻了,狼狽不堪地逃離了杭州城。

錯誤四:自明成化十一年(公元 1475 年)秦檜像出現後,並非沒有毀壞過,試想想,如此陰險狠毒、罪惡滔天的大漢奸、大壞蛋,誰見了不想啐幾口,再踢上幾腳?!這麼著,遊客來來去去,你打一棍子,我踢一腳板,天長日久,鐵都被捶平。

所以,杭州嶽王廟前的秦檜像,已不是最初由明成化年間任浙江布政使常熟名士周木所鑄的那一具了,有史可查,毀壞又重鑄、重鑄又毀壞的秦檜像,已經有十二具之多!

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白鐵太無辜了。

大收藏家張伯駒編著有《素月樓聯語》,其中卷一《故事》中記載了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乾隆年間出了一個名叫秦大士的狀元,“人以為檜後”,有人因為秦大士姓秦,而且來自秦檜的家鄉江寧,就認為他是秦檜的後人,其實不是。那人請其瞻拜岳墳並題聯,秦大士當即題:“人從宋後無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是啊,秦檜把老秦家的臉都丟了!

近年來,網絡上突然出現了許多自稱是“秦檜後人”的人,那是為博眼球,亂認祖宗了。

這些人,如果能有秦大士的一點點羞恥之心就好了。

清同治四年(公元 1865 年),浙江布政使蔣益澧在任上發現西湖跪像毀壞嚴重,再次重鑄。晚清名臣彭玉麟專門揮毫撰聯,雲:

史筆炳丹書,真耶偽耶?莫問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更何等悲歌泣血;

墓門悽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雙頑鐵億萬世奸臣,受幾多惡報陰誅!

彭玉麟的對聯直抒胸臆,淋漓暢快,廣大民眾讀了,無不鼓掌叫好。

秦檜這億萬世奸臣,還要多受幾千年的惡報陰誅,所謂“秦檜後人”,就不要老在打毀像的主意了。


覃仕勇說史


現在沒人格底線,顛覆祖宗傳承,譁眾取寵為搏人眼球顛倒黑白欺宗滅族的人比比皆是,我就懷疑你怎麼就這麼不要臉,為出名連祖宗都要出賣,為利益不知自己是何品種了嗎?懷疑一切,打倒一切,讓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支柱一個個推翻,幫助外族打壓我們的文化,搞垮我們傳統文化對你們有什麼好處。別給我說因為對歷史真實的尊重,即使歷史有所偏差,但是歷代祖宗給我們樹立正能量的英雄榜樣只會激歷我們民族不斷向前,有何不可?外國很多沒有古文明的國家創造神話。虛構英雄都能成為他們民族的信仰,他們民族可以用生命去維護自己的信仰,而我們國民只喜歡毀滅自己的民族英雄,打壓曾經為自己民族做過貢獻,流過血丟過命的先烈,不可悲可恨嗎?


陳超48412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人們心中的忠義豈能是改朝換代能夠改變的。即便是宋朝滅亡。元明清更替,人民心中的潮流也是向著忠義邁進。國家社會也是因為忠義才能長存。



秦檜跪像共有5人,分別是秦檜 , 王氏 ,張俊 , 万俟禼 ,王俊。這五人因為害死岳飛受到了世人的千古唾罵。



明朝時期,巡撫浙江的右副都御史王汝訓,與奸相秦檜之妻王氏同宗,看到王氏的像和秦檜的一同跪在岳飛像前,有失王氏家門的體面,如是他竟喪盡天良地讓人偷偷地把王氏和爪牙張俊的跪像沉進了西湖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杭州人民的憤怒,無數人走上街頭,遊行抗議,包圍了府衙。嚇得王汝訓連夜逃出了杭州城,最後有人重新鑄造了兩具跪像,事情才得以平息。



這件事表現了中華民族心中忠義長存不休。對於精忠報國的維護和瞻仰。現在還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提議從教科書上去掉岳飛。豈不聞忠義長存人心,怎麼可能做的到。

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祖宗所做的錯事,也不會牽連後代。秦檜後人也只是平常人,也不是大奸大惡之人。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去為了去除跪像而毀壞人們心中的忠義。


我是越關


跪像能毀,但秦檜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會因此改變嗎?

秦檜的後人不應做這樣的無用功,而是應該做有助於國家、民族的事來洗刷秦家的奇恥大辱。

秦檜的曾孫就用實際行動來洗刷了秦家的奇恥大辱,在岳飛被害75年後,金兵大舉南侵,面對氣勢洶洶的金兵,秦檜曾孫秦矩被派往前線。


秦矩達到前線,決心要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他在蘄州城加緊修築防禦工事和練兵,不久,金兵便到了蘄州城下,秦矩親自登城督戰,誓於城共存亡。

最後因寡不敵眾,蘄州城破,金兵湧至城內,秦矩拼死殺敵,拒絕逃出城,最後帶著兒子秦浚等家人衝向火海,壯烈捐軀,當地百姓後臺為了紀念他,為他修了廟,宋寧宗親自為其賜額,御題“褒忠”二字。

秦矩和他兒子秦浚以他們的高風亮節和英雄壯舉,贏得了後人的敬仰!


司馬長史


秦檜似乎只有一個養子,沒有直系後人。另外我們假設秦檜真有後人存在,也未必有能力把秦檜從地上拉起來,秦檜的後人要想讓秦檜站起來需要滿足不少的條件。

第一:需要有權和輿論影響力,再加上要有錢,秦檜的後人需要做到至少和祖先秦檜差不多的位置或者說成為極有影響力的大儒,只有佔據高位或能影響到輿論的走向才有可能達到目的。你要洗白秦檜是要花錢和人脈的,還要僱傭大把的有影響力的文人幫助吹捧,沒錢沒權是辦不到的。

第二:南宋晚期和以後的朝代,除了清朝出於政治目的沒大肆宣傳岳飛外,其餘朝代都把岳飛看成是英雄,要想和國家意志抗衡,秦檜的後人也得成為國家統治者才行。

簡單的說,就是要有顛覆輿論來影響人們認知的絕對實力和金錢,否則秦檜想要站起來難度大於天。


孤寡老人講歷史


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這是清朝乾隆年間的進士,秦檜後裔秦大士在遊西湖畔的嶽王墓的時候,提筆寫下的對聯,後來掛在了他位於南京秦淮河畔的府邸前.當年秦大士在殿試的時候,乾隆對他生長於秦淮河畔產生了興趣,於是問他是不是秦檜後裔.秦大士即長跪不起,也不做答.直到乾隆恕其無罪.秦大士方才巧妙的回答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得到了乾隆的賞識,並獲點當科狀元.

這時候都已經是清朝的乾隆年間了.秦檜的後人還是如此忌諱"秦檜後人"這個標籤.可見.當時社會是如何痛恨秦檜了.以及秦檜的後人如何無奈和隱忍了.

原因跟華夏民族的信仰有關.這個信仰其實也是解釋為什麼史學界把"元朝"和"清朝"劃歸中國歷史的理由.這個信仰就是以"道德"為基礎的倫理崇拜.這也是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得已傳承至今的原因.三國時期的關羽.打過敗仗,當過俘虜,最後還給人砍了腦袋,諸葛亮雖位極人臣,但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均已失敗告終,且自己也病逝于軍營之中.但這不妨礙兩個人封神成仙.相反的,劉備貴為皇叔,曹操殺伐天下.最終也不過是歷史上的一筆帶過.究其原因,就是關羽,諸葛亮二人都是"道德"的楷模,"權臣"的典範.這種特質與華夏民族的信仰非常吻合,他們能被後人祭祀和敬仰,也就在清理之中了.

元朝雖然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但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帝下詔來昭告天下其國名和出處的."大元"引用自<>裡的乾卦裡的一句:"大哉,乾元".就是"大"的意思.而元朝也只是後人的習慣性簡稱.與"大唐""大宋"這樣用"大"來表示"偉大"的尊稱不同,"大元"裡的"大"是國名裡自帶的.類似的還有"大明"和"大清".我們習慣的明朝和清朝,都是簡稱,而非全稱.我這麼解釋,是想說明,元朝建立時,是用漢制,習漢禮的.換句話說,大元朝雖然是蒙古族建立的.但它尊重並沿用了華夏民族的傳統信仰.儘管蒙古族入主中原以後,其行事方式雖然在漢化的外殼下大量保留了蒙古習俗,但因為其主流思想並不違背華夏民族的傳統信仰.所以,作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元朝被寫進中國歷史中,是可以被接受的.

清朝的情況和元朝類似.只是他們漢化的進程比元朝要慢,但漢化的比元朝要徹底得多.因此,清朝縱使有很多讓廣大網友痛心疾首的地方,但作為中國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可以被接受的.

因為民族"信仰"始終未變,所以,秦檜無論在民間還是在官方的形象,都不會發生改變的.這就使得秦檜的後人對"秦檜後人"這四個字充滿了忌諱和無奈.只能選擇一再隱忍.無論是否是漢族在當皇帝.畢竟,民族信仰涉關乎一個王朝的統治基礎.

換句話說,即使是秦檜的後人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搗毀了秦檜的跪像,但只要他在民間和官方的形象沒有變化,那麼他是無論如何都站不起來的.

儘管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了,當初是趙構的意思,秦檜最多算個執行者.但趙構作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是不可能被否定的,因為後來的皇帝也擔心自己的所作所為被後人詬病.而且中國曆來有"避仙(先)人諱"的傳統.所以,這個鍋就只能秦檜來背了.

無論秦檜冤不冤."害死岳飛"這個鍋,他是背定了,而且會一直背下去.


陌上雲白


岳飛是名將是忠於大宋的,也是忠於國家的,不管他是否政治上存在問題(迎回欽徽二帝這是趙構最害怕的,也是金人為什麼一直把欽徽二帝養在手中的重要原因),得到趙構和秦檜的合謀殺害,他的愛國精神,尚武精神,文人不愛財,武將不惜命的精神都是值得任何朝代永遠頌揚和懷念的!

趙構是皇帝,在君權神授的時代,在帝制時代,在皇帝就是一切就是天就是聖人就是天子就是國家的時代,無論如何這個罪名都不可能放在皇帝的頭上,不管是趙構還是繪畫皇帝的宋徽宗都是如此,在臣子眼裡在其後代的眼裡,那都是聖明的,是不能罵的,那麼能罵的是誰,必然是秦檜,而且秦檜一點也不虧,他就是按照趙構的意思,也幫助趙構殺害了忠臣,殺害了大宋(國家的)脊樑,這不管在任何朝代任何時期都是奸佞/奸臣的代表,任何一個朝代的皇帝都要把他作為反面教材的!這是必須要打壓的!

而岳飛的忠義,岳飛的愛國精神也是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皇帝最想要的,想要他的臣子想岳飛一樣精忠報國!

如此情形之下,他的後代怎麼敢給這樣的一個遺臭萬年的奸臣鳴冤呢,難道敢說是皇帝的不對嗎,不想活了,所有鳴冤的可能全部都要被殺害,被滅族!

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秦檜為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秦家後人絕對不能學習秦檜這樣殘害忠良,要跟岳飛學習,精忠報國,保衛國家!

即使現在同樣如此,我們都希望有岳飛這樣的英雄保衛國家,精忠報國,而絕對不願意有秦檜這樣的奸臣殘害忠良!這樣的人絕對是人人見而唾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