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原來沒家譜的在修譜時怎麼算輩數?

老任19654922


家譜中輩份的編排,一般都是從始祖開始往下排的。

現在創立家譜,首先要確定從什麼時候開始立譜,立哪位先祖為始祖。

尊立始祖,一般多尊崇首位遷徏該地的那位先祖為始祖。

安土重遷, 故土難捨。遷徏異地,多有或戰亂,或災荒,或有不可抗拒的其它歷史原因。遷徏之舉多為無奈,劈荊棘,創家業,其中的艱辛酸苦可想而知。後代人感激懷念,便尊崇其為開山始祖。

另一種情況便是首遷者立譜,為懷念原籍的先人,尊崇其父其祖為新遷地的始祖。

遷徏日久,先祖無考者,多奉"X氏列祖列宗之神位”,然後尊近代有考之先祖為首世,往下排列。

始祖確立,輩份便可依次按行字順排。

輩份 行字,一般可根據本族傳統的文化特點,選擇繼承、光大、祈望,祝福之字,組成四言、五言或七言之詩,琅琅上口,便於傳承。





王兆林0309


每一個家族都有自己家譜,如果修家譜一定要多走訪家族年紀大老人家多聽下他們建議和意見,畢竟修家譜事情不是一兩天可以完成,我家譜2015年以及開始倡議,歷經5年時間到現在一直沒完成,排好版,做出樣本發給各房宗親代表審核,研究確定沒有錯漏才能開始出版,至於字輩方面每一個字用完了,只能夠請家族最老德高望重宗長一起研究,再續字輩,反正修譜非常麻煩工程。


自由作家水草


如果以前沒有家譜,需要新修家譜,首先需要做的採訪,所以家譜目錄中一般都會列採訪的名單,或者在序言中會說明修譜的過程,表達修譜的艱辛。採訪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往往需要多方走訪。採訪對象一般有多種,這裡簡要提及和輩數相關的兩類人:

一是宗族的老人,尤其是上了年數的,或者宗族的知識分子,如果一個人同時具備兩個身份,很可能就會大收穫。採訪這些人一方面是他們能夠知道之前的一些事情, 比如父、祖、曾祖等的名字當然也就包含字輩,記得祖上的名字越多,收穫也就越大。另一方面是有可能發現墨譜,也就是未刊的家譜,有些人自己念著宗族情分,會私下記下祖先的事蹟,但是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刻出來,這些墨譜就是很寶貴的財富。

二是當地或者其他地區的其他支系,畢竟一般宗族隨著時間越來越壯大,就不免有人遷出,可能自己支系沒有保存族譜但是其他支系保存了下來,這樣就有很好的參考。

家譜中關於“乩”的記載

如果採訪沒有任何結果,族譜一般也會以其他方式來確立輩數,這裡說一種方式,就是乩(ji 四聲),通俗的說,就是占卜。一般先要明確始遷祖,然後大概按照三十年為一代的原則來推測,比如明末從其他地區遷過來,1900年修譜,那麼中間大概就是260年左右,三十年為一代,也就八九代,然後再詳細占卜不知道的那些祖先的姓名等情況。


楚邾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這是我們國家幾千年文化綿延不絕源遠流長的根本保障。


中國人最注重傳承有序和尊老愛幼,我們把家庭以及家庭所在的家族看作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關係。而家族的概念則是根據居住在同一地區且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為紐帶建立起來!

一個姓氏一旦搬遷到某一個地區繁衍數代之後,往往家族龐大。為了方便家族的後輩們能夠記住歷代祖先宗親和各分支傳承的次序,更是為了後代子孫明白親疏遠近的關係。修編一部家族族譜顯得十分重要。

每一個家族族譜都是一本歷史史料,家族族譜的修編過程要求嚴謹負責。對於嚴謹負責的要求絲毫不亞於古代封建王朝的史官編寫史書的要求。畢竟史書可以出現偶爾的差錯或者遺漏缺失,甚至是篡改史書記載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家族的族譜一點不允許。(相傳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經要求史官在史書中美化關於自己的歷史功績和所作所為的記載)。

因此一個家族要再沒有家譜的情況下重新建立和修邊一部家譜。首先要做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而且為了修建家譜需要家族裡的成員們集資,或者家族裡的成功人士慷慨解囊。



在有了修著家譜的費用之後,就要成立家族修建家譜委員會。一般都有家族裡面德高望重的老人和知識淵博的年輕人組成。家族為了修建家譜會先去祖祠裡祭告祖先後人有意傳承家風家訓,然後通過德高望重的老人回憶家族裡面各分支的傳承次序,然後再由這些知識淵博的年輕人記錄在冊並且通過家族內部成員入戶調查核實信息。

一般通過以上工作便可以將那些連續傳承的家族傳承統計並核實清楚。這樣一部家譜的草稿便基本宣告完成。



有一個值得注意的事情,那就是一定要幫助那些已經失去傳承的分支(也就是絕戶)建立起正確的傳承信息,這些特殊的人主要依賴於哪些家族裡面德高望重的老人們回憶和口述。

當一個家族已經把自己家族內部的信息資料整理完畢之後,可能會委託社會上專門修建家譜的機構和個人,也可以由自己家族內部的知識文化水平較高的成員負責這件事情,將這些信息資料整理完成一套完善的家譜。


至此一個完整的家族家譜便正式建立,從此以後這個家族便有了完整詳細的家族傳承信息。


珞珈山的貓


上面王兆林先生說的對!

原來沒有家譜的在修訂家譜時一定要有一個瞭解家族歷史德高望重的族人來主修,萬不可以盲目從事。

修訂家譜,要從始祖開始,如從得姓始祖或者是始遷祖開始,以此為第一代(輩)擬定家人行輩,一代人為一世,依次類推,延續不斷!


善國如強


現在修家譜,我不知道怎麼修,但是我看幾本老譜,發現修譜是非常講究的,首先要在原事譜中找出始祖,按貫例應該派本宗人到始祖的出生地找出他老人家的出處,然後敘述記之,如果i詳細更妥。這就作為敘述最先寫的。笫二是分門進行分解,使每份都要立出前輩,統計後輩,就似寶塔式的數字排列,以其類推,如果發現缺失就要想法補充,過去說過繼。這就能子孫下傳明顯的查出來。

關於字輩問題,不是幾個人定的,而是以己前輩分的排列,對後來輩分進行重組,要求於前輩的不能重合。如有重合,就是欺祖。所以一定要注意。第二是要有興旺之意。表示子孫興望,

修譜的目的就是要尊重老人,教育後者,不忘祖,講孝順,族內更容易團結而已。


安徽巢湖記憶


有些家族在歷次遷徙的過程中,又沒有家譜或家譜遺失,就難以確定輩數了。在實踐中看你重新編纂家譜時能追溯到哪一代始遷祖,即使能知道一世祖名字,但中間隔代肯定難以確定,在此時只能根據有限的碑文和始遷祖遷入時間,看看截止編纂時間多少年,然後拿這個年數除以25(筆者根據多方面資料計算,平均每25年左右一代人),這樣就能推斷出斷代遺失的輩數,但他們在家譜中只能記做某某某了。以上僅供參考。


秦楚風—漢唐韻


原來沒族譜現在想立家譜留給後人想法很好。只要把家族所有人員詳情逐門統計出來,以現在的輩份向上排,一般能排五代,再向上就只能聽健在的長輩們的傳說了。

電腦上有排家譜軟件,添上人名就成了!


悠悠小龍龍


每個家族根據情況自己擬訂


中華有力量


應按老祖墳排輩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