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佈的LPR對個人有什麼好處和風險?

楊哥在俄羅斯Y


對個人來講,主要就是房貸,房貸利率會有所下降,但由於銀行存在加點,始終保持房貸利率穩定,目前是LPR越降,銀行為了維持5.88的利率不變,加點就越高,央行也沒設置上限,而這個加點是貸款週期不變的,雖然長期LPR屬於下降,但萬一扯瘋,LPR上漲的話,把加點加上就嚇人了,所以LPR下調對存量貸款很好,對新貸款有好和不好角度。


菠蘿菠蘿蜜不膩


lpr即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也就是由指定的18家銀行在每個交易日進行報價,然後根據各銀行的報價,除去其中的最高、最低報價,再對剩餘報價進行算術平均計算後得出的貸款基礎利率。而其他的貸款利率可以在此基礎上加減點生成。

lpr對個人貸款的影響主要就是:可能會帶來貸款利率的降低。不過大體上還是保持基本穩定,尤其是房貸利率。可以說,個人貸款受lpr的影響是比較小的。畢竟以個人名義申請貸款,體量一般比較小,所以所受影響比較緩慢和間接。

不過lpr因為會加深貸款利率的市場化程度,所以會讓銀行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而銀行的息差也可能會趨於收縮,還會給銀行的定價能力帶來不小挑戰,也可能會讓銀行對客戶進行精準的分層。lpr還可能會降低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


小懂理財記


先說下LPR的背景知識,以方便閱讀。熟悉的朋友可以略過。

LPR是Loan Prime Rate(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簡稱,由各報價行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由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計算得出,為銀行貸款提供定價參考。目前,LPR包括1年期和5年期以上兩個品種。LPR報價行目前包括18家銀行,每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9時前,各報價行以0.05個百分點為步長,向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提交報價,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算術平均,並向0.05%的整數倍就近取整計算得出LPR,於當日9時30分公佈,公眾可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和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查詢。

一、為什麼要改革LPR形成機制,或者說LPR形成機制改革的目的。

2019年8月17日,央行宣佈為提高利率傳導效率,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把銀行貸款利率與新的LPR(而不是以往的貸款基準利率)掛鉤。

需要提示的是,LPR這個概念並非本次新出,LPR在以前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貸款基準利率——具體可以參考人行公佈的存貸款基準利率。

在利率市場不完善的情況下,各種利率其實代表了各自割裂市場的價格。割裂意味著市場的不成熟。另一方面,利率政策意圖從人行出來,要經歷政策利率、貨幣市場利率,甚至還要經過存款利率才能傳導到貸款利率這裡,鏈條越長,政策意圖被衰減的越多。新的LPR形成機制改革在兩個問題上前進了一步,一是有助於形成統一的金融市場,二是縮短了利率政策的傳導機制。

二、LPR形成機制改革的意義。

近年來,中國金融業在GDP中的佔比持續維持在8%左右,這個數字甚至比英美等金融強國還要高。這個比例顯然不正常。當然解決行業發展不平衡的辦法不是靠降低銀行為首的金融行業的利潤,而是要靠改革。通過改革,來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提高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本次LPR形成機制改革就是其中一環。

1、以改革代替降息。

當前中國經濟內有三期疊加,外有貿易戰挑戰,壓力重重。但我們也不應該過高估計這些壓力。改開40年,我們都是以市場化改革來解決所有的問題,今後也應該是一樣。以金融市場為例,把市場化做實有助於資本要素在更廣闊的範圍以有效的方式進行配置。換言之,在各領域市場化完善之前,以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發展問題仍是未來最有效的手段。

2、以改革促降息。

新的LPR形成機制由於降低了傳導成本,提高了傳遞效率,自然而然的起到了降息的作用。“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人民銀行既保住了工具箱裡利率工具的力度,又提高了政策傳導效率,一石二鳥。

3、支持實業。

在A股,2019年上半年金融行業淨利潤佔比54%,而其中四大國有銀行又佔了金融業利潤的一半。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就是存貸利差。如果能夠通過LPR形成機制改革壓縮銀行利潤,或者說把壓縮下來的銀行利潤反哺到實業中,對實業的幫助是巨大的。

三、總結

綜上,LPR的實施對個人有利,可以降低利息支出,不存在風險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