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戰爭史上,有哪些運氣逆天的存在?

左明雪


當然有。解放戰爭時期,韓先楚指揮四野3縱下屬1個營端掉國民黨廖耀湘兵團指揮部,活捉廖耀湘,除了我軍的英勇無比外,運氣也是逆天的。

1948年10月25日,遼寧錦州北鎮縣閭陽鎮。

韓先楚正在率領3縱將士向北疾行,剛剛參加完錦州戰役的眾將士,顧不上休整,便在林彪的指揮下,投入對廖耀湘兵團的作戰中。

錦州戰役結束後,蔣介石不甘失敗,下令廖耀湘兵團向黑山、大虎山一帶進發,準備趁我軍大戰之後的疲憊,一舉奪回錦州。

廖耀湘兵團一共有7個軍,全部美械化武器裝備,其中包括新1軍、新6軍兩個“五大王牌主力軍”,且未經大戰,兵強馬壯,精力充沛,對錦州志在必得。

但廖耀湘想不到我軍的戰鬥力異常強大,他集中兵力,猛烈攻打黑山5天,竟然沒能拿下,而我軍則在東野司令林彪指揮下,抓住戰機,派出3個縱隊,準備包圍廖耀湘兵團。

廖耀湘得到情報,大驚失色,只得放棄原計劃,準備向瀋陽撤退。

但他先輸一手,還沒來得及撤退,就發現自己的退路被我軍切斷了。

廖耀湘兵團有十幾萬人馬,硬攻還真沒有勝算,林彪決定“亂戰一番”,命令各縱隊趁廖耀湘兵團撤退時行軍混亂的戰機,迅速出擊,各自為戰,以亂打亂。

3縱就是“以亂打亂”的主力縱隊,縱隊司令韓先楚更是“以亂打亂”的高手。

韓先楚,湖北紅安人,開國上將,“四野五虎將”之一,時任四野3縱司令員,他率領的3縱一向以行軍迅疾、攻勢猛烈著稱,被國民黨軍隊高級將領譽為“旋風部隊”,戰鬥力可見一斑。這次對遼西廖耀湘兵團的攻勢中,韓先楚和他的“旋風部隊”當仁不讓,繼續充當急先鋒和主力軍。

25日夜,3縱趕到北鎮,韓先楚聽到了黑山方向傳來的炮聲,他知道自己已經主戰場了。
作戰參謀攤開地圖,韓先楚用手一筆畫,眼睛盯在了一個叫胡家窩棚的地方。

胡家窩棚只是一個普通村莊,但它位於黑山通往瀋陽的公路上,而且地勢較高,是一個戰略制高點。韓先楚判斷,這裡不是敵軍一個指揮部就是重要補給點,控制它就掌握了主動權。

韓先楚先是給麾下各師劃定了攻擊區域,要求各部大膽穿插,分割敵人,製造混亂,趁亂進攻。

韓先楚親自打電話給距胡家窩棚最近的7師21團,命令團長毛世昌立即組織一個加強營,必須在次日拂曉前趕到胡家窩棚,奪取制高點,保障大部隊行動。

21團立即行動,副團長徐銳率3營主力和1個炮連迅速出發,很快達到黑山縣四間房鄉。

路上,3營遇到從黑山撤下來的國軍71軍一部,雙方一陣亂戰。

黑燈瞎火中,國軍摸不透我軍有多少人馬,人困馬乏,無心戀戰,趕緊向胡家窩棚方向退去。

徐銳見狀,立即率軍尾隨,又遇到3個百姓,問了幾句,徐銳覺得自己可能碰到大魚了。

據百姓說,他們剛才給國軍帶路,發現胡家窩棚裡擠滿了軍隊,而且個個帶著手槍,看起來像當官的,莊裡還停了很多卡車、小汽車,到處都是電纜電線,還豎著一根大長杆子。

徐銳一聽這陣勢,當官的多、小汽車多、電話線多,還有一個像電臺天線的,這肯定是敵軍的一個指揮部,而且還是一個高級指揮部,至少是軍一級的。

韓先楚真沒看錯徐銳,這個副團長壓根不知道怕字怎麼寫,他明知胡家窩棚有一個高級指揮部,自己1個營不夠打,卻堅決執行韓先楚“以亂打亂”部署,大膽發動進攻!

徐銳一聲令下,3營下屬7、8、9三個連分頭進攻,直撲胡家窩棚。

激戰中,8連2排攻勢最猛,他們向東猛插,沒想到一下子竟插到廖耀湘兵團通訊部裡。

這可真是天上掉餡餅,百年難得一遇的良機,豈能輕易放過?8連2排毫不猶豫,一頓猛烈進攻後,廖耀湘兵團的整個通訊部被全部幹掉!

這下徹底亂套了,原本就各自混戰的部隊,突然失去兵團總部的聯繫,連往哪裡逃跑都不知道,頓時變成了一堆無頭蒼蠅,戰鬥?投降?逃跑?反正沒人管。

這出意外讓東野指揮部也驚詫不已,林彪直接打電話給各縱隊問:“敵臺訊號完全失蹤,這是怎麼回事?趕緊查一下!廖耀湘在玩什麼花招!”

廖耀湘差點崩潰,無奈之下,他只得使用明碼電臺聯絡各部隊,但這樣無疑是給我軍指明目標,讓我軍有的放矢,精準打擊,對廖耀湘亂軍又是一頓猛揍。

無奈之下,廖耀湘只能放下各路部隊,組織突圍,但終於沒能突破我軍包圍圈。

無路可逃的廖耀湘又出花招,他化妝成一個農民,混進潰散的軍隊裡,想渾水摸魚,逃出生天,結果又被我警惕的解放軍戰士識破,當了俘虜。

這位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曾參加抗戰期間多次大型會戰,並率中國遠征軍征戰緬甸的國軍名將,不得不低下自己驕傲的頭顱。

面對自己的對手韓先楚,廖耀湘徹底服氣了,他發自內心地對韓先楚說:“韓先生,我很欽佩你的指揮!我來東北後,多次告誡我的部下,一定要小心你的‘旋風部隊’。沒想到最後還是旋到了我的頭上。能敗在你的手下,我無話可說!”

這次我軍“運氣”逆天、敵軍“運氣”極差的戰役給廖耀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後來在《遼西戰役紀實》中寫道:“解放軍第三縱隊及其以北鄰近部隊第一棒就打碎了國民黨遼西兵團的腦袋即兵團前進指揮所,同時打碎了3個司令部,即新三軍、新一軍及新六軍司令部”。

遼西戰役後,立下奇功的徐銳及其3營榮立大功1次,被授予“擊中要害”錦旗一面,消滅廖耀湘兵團通訊部的8連2排更被授予“戰鬥英雄排”稱號。

需要指出的是,戰爭中的運氣固然重要,但運氣也要以英勇的戰鬥力為保證。這次突襲廖耀湘兵團通訊部,可說是我軍英勇善戰“拼出來”的運氣。試想,如果敵我雙方轉變角色,國民黨軍恐怕無法把握住這“天賜良機”吧?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最引人注目的肯定是東北戰場,國共兩黨的精銳在黑土地上殺得難解難分,雙方的指揮官也鬥智鬥勇,給大家呈現了一場高水平,高技術含量的對抗。其中,第二次四平保衛戰最為精彩,雙方的謀略和戰力都發揮到了極點。當然,運氣也是對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山海關戰役結束後,國軍主將杜聿明去北京養病,國軍主力在鄭洞國的指揮下,步步緊逼,沿著中長路大踏步向前推進。東北我軍則在林彪的指揮下,盡力避免與國軍硬碰硬,步步後撤。歷史的拐點就出現在了四平。

根據當時國共和談的需要,必須在四平打一仗,挫敗一下國軍的銳氣,為和談打下一個好的基礎。軍事為政治服務,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要求林彪不能再退了,必須在四平和國軍幹一仗,要有化四平街為馬德里的勇氣,堅決阻敵前進。

按照林彪的本意,不想在四平和國軍硬碰,因為各個解放區支援東北的部隊都剛到,來不及休整,人困馬乏,這個時候與國軍決戰,未必對我軍有利。但戰爭永遠是政治的延續,必須為政治服務,不管林彪願意還是不願意,中央既然下了決心要打,林彪就必須去打,並打好這一仗。

1946年4月4日,國軍新編第1軍進佔昌圖,第71軍(欠第88師)攻佔法庫,爾後繼續向四平街方向推進。林彪命令東北民主聯軍以第1、第2師,第3師(轄4個旅另3個團)和第7縱隊等部在昌圖以北、四平街以南地區實施運動防禦,阻敵進攻。4月17日,國軍新編第1軍和第71軍主力逼近四平街以東、以南地區,東北民主聯軍部隊即轉入四平市郊實施防禦作戰。

國軍的進攻遇到了民主聯軍頑強阻擊,一時之間攻擊受挫,停滯不前。東北民主聯軍為保障四平街翼側安全,逐步向四平街東西兩側延伸防線,在東起火石嶺、西到八面城百里戰線上部署了6個師(旅)的兵力。27日以後,雙方都無法取得進展,戰局處於僵持階段。

這時候,在北京養病的杜聿明坐不住了。他明顯感到戰局不太有利,於是親自趕到前線。根據戰局的發展,他制訂了先攻破南邊本溪,再圍攻四平的戰略部署。為了實現這個計劃,他採取了一連串的欺騙手段,先是讓北京的報紙爆出自己要去上海開刀手術的消息,另一方面又偷偷傳出小道消息說自己其實已經到了四平前線督戰。其實,他本人偷偷來到本溪前線,指揮新6軍和第52軍進攻本溪。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咱們這邊被杜聿明的小花招給欺騙了。黨中央致電東北局,要求“南滿部隊速調一部北上,交林彪直接指揮作戰。“收到電報後,林彪從本溪前線抽調了3縱的兩個旅到昌圖廟一帶,準備阻擊增援四平的新6軍。這樣一來,無形中削弱了本溪守軍的力量,為杜聿明大舉進攻本溪開了方便之門。杜聿明的運氣真是好翻天,5月3日,被嚴重削弱的本溪守軍擋不住新6軍進攻,宣告失守。

5月13日,杜聿明命令佔領本溪的新6軍和第52軍北上攻擊四平,而3縱則奉了林彪的命令,一定要擋住新6軍,不讓其北上。新6軍和3縱在威遠堡附近遭遇,展開激戰。3縱主力雖然戰鬥力不如新6軍,但擋住新6軍一段時間也是沒問題的,但我軍經驗不足的毛病暴露出來了。3縱主力被新6軍先頭團給牽制住了,而廖耀湘則率新6軍主力,分乘600輛卡車快速通過3縱防區。等到3縱反應過來的時候,新6軍主力早就絕塵而去。國軍又一次憑藉優良的戰術和絕好的運氣取得先機。

3縱沒能完成阻擊任務,導致四平前線全線動搖。新6軍和新1軍圍攻民主聯軍塔子山陣地時,林彪知道大勢已去,四平保衛戰其實已經失敗了。如果再不撤退,一旦後路被斷,民主聯軍主力將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為擺脫被動,保存實力,林彪下令各部隊於5月18日夜撤出戰鬥。也就是說,四平保衛戰失敗了。

面對失敗的我軍,國軍步步緊逼。這也是東北戰場上我軍最危險的時刻,林彪幾乎幾天幾夜都沒閤眼,他要做的已經不是擊敗國軍,而是把我軍主力完整撤過鬆花江,從而保持和國軍的對峙。但是,追殺過來的國軍又怎麼會給他這個機會呢?

要說,老天爺也是公平的,運氣之神兩次青睞了杜聿明後,終於在最後時刻也青睞了林彪一次,而且是非常關鍵的一次。5月30日,國軍第60軍184師師長潘朔端率部在遼寧海城發動武裝起義,加入我軍序列,這給四平獲勝的國軍當頭一棒。新1軍不得不從前線調回,火速增援海城。隨著國軍精銳新1軍離開,正面的國軍自然沒有力量再對撤退中的民主聯軍窮追猛打。於是,林彪順利把部隊撤回了松花江北岸,並在隨後的拉法戰鬥中吃掉國軍一個加強營,徹底穩住了局面,使得戰局回到了他盼望中的國共兩軍沿著松花江對峙的局面,終於解除了危機,保全了主力。

海城起義來得非常及時,也非常關鍵。運氣之神終於在最後時刻倒向了林彪,倒向了我軍,使得我軍渡過了東北戰場最危險的時刻,保全了實力,為之後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可以說,沒有海城起義就難有之後轟轟烈烈的大練兵運動,更不可能有遼瀋戰役的輝煌。海城起義不僅僅是運氣,更是東北戰場我軍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的展示。

1. 張正隆:《血紅雪白》

2. 唐洪森:《國共征戰大東北》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在經典抗戰劇《亮劍》中,李雲龍殺鬼子軍官最多的一場戰鬥就是伏擊日軍華北觀摩團:擊斃日軍1個少將旅團長,6個大佐聯隊長。

而這場戰鬥的原型,就是王近山指揮的“韓略伏擊戰”。這場戰鬥中,王近山運氣爆棚,一次就擊殺了日軍中隊長以上軍官180多名!其中,少將旅團長1名,大佐聯隊長6名!

先說說此戰的背景。

1943年10月,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抽調2萬人,對我根據地進行掃蕩。岡村寧次在此戰中使用“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法”:鐵壁合圍、鐵滾掃蕩、梳篦清掃。為了宣傳新戰法,日軍還組織了一支180餘人的佔地觀摩團。

同時,國民黨也發動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胡宗南計劃閃擊陝甘寧邊區。於是,八路軍調386旅旅長兼太嶽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王近山率領16團支援延安。當王近山走到洪洞縣的韓略村附近時,當地偵查員報告,有一隊日軍汽車要經過此地。

王近山把伏擊地點選在韓略村西的一條溝,這條溝的兩邊都是幾丈高的土崖。而此地距離日軍崗樓只有500米,日軍也比較容易忽略此地。但是,日軍崗樓被村裡的風口垣牆阻擋,卻看不到這個伏擊地。

選好伏擊地點以後,王近山帶著4個連負責伏擊。16團政委常祥考率領5個連護送部隊幹部和家屬先走;代團長袁學凱帶1個排和當地民兵,負責阻擊崗樓日軍。

10月24日凌晨,王近山先進入伏擊地。等到8時多,日軍3輛小汽車和10輛卡車進入伏擊圈。王近山知道小汽車裡肯定是軍官,於是先讓九連部隊猛打日軍小汽車。同時,炸燬日軍後面的兩輛卡車,將日軍堵在溝裡。

之後,我軍依仗地形猛打日軍。只用了半小時,就結束了戰鬥。此戰,16團以傷亡50餘人的代價,殲敵180餘人,只有3名日軍僥倖逃脫。讓王近山吃驚的是,他這一網下去,都是大魚!

1個少將旅團長(服部直臣),6個大佐聯隊長,剩下的都是中隊長起步。而且,裡面還有一名軍官是日本天皇的侄兒。

岡村寧次知道此事後,大發雷霆,馬上派出飛機追蹤王近山部。不過,王近山早就打掃完戰場,率領部隊轉移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說起運氣逆天,漢光武帝劉秀真的是當仁不讓!

劉秀的事蹟,與其說是運氣,更不如說是開掛,這是為什麼呢?

當年王莽帶著40萬精銳軍隊浩浩蕩蕩殺向劉秀那兩萬土包子起義軍時,劉秀陣營中的所有人幾乎認為這是一場必敗的戰局,而王莽也是勝券在握,洋洋得意。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在兩軍對陣的時候,突然

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環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的,吏士皆厭伏

突然就天降隕石,彷彿有人在施法一般,無數大石頭砸向王莽的軍隊,把這40萬人砸的可是人仰馬翻,陣腳大亂。

不僅如此,在降大石頭的同時,天空中居然還黑壓壓的出現了一大片蘑菇雲這樣的奇觀,並且一直壓嚮往王莽軍隊。



到了這裡,王莽軍隊的士氣就已經跌到了谷底。而劉秀等人則是愈戰愈勇,硬是靠著這兩萬人將20倍於自己的軍隊殺的大敗。

此戰過後,劉秀一戰成名,為日後稱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是和你一樣愛好歷史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我喲~


簿君


我來說一個運氣逆天的日本人:肉身硬抗世界僅有兩次實戰核蛋的--山口疆!



山口疆可以說是世界上運氣最差的人,也可以說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人。

說他運氣差,是因為他趕上了廣島長崎兩次核爆。說他運氣好,是因為他肉身硬抗兩次核爆後依然活著!最終2010年去世時,活到了93歲。



1945年,當時29歲的山口疆是日本長崎市三菱重工業公司造船部的年輕技師,負責為日本海軍制造軍艦等船舶。

1945年8月,山口疆和兩名同事被公司派遣在廣島出差,就在這裡,他們趕上了第一次核武器實戰攻擊。

山口疆回憶說,8月6日上午8點16分,他和同事正要去上班,在路上見到美軍空投下兩個巨大的降落傘,其後就看到巨大的光芒閃起。他們被強大的爆炸氣體捲起,然後重重拋落在農田的小路上。

等山口疆反應過來,發現上半身左側遭到嚴重灼傷,皮膚潰爛,頭髮也被燒光,左耳也失聰。

原本繁華的商業都市廣島一下子就被夷為平地,造成14萬人死亡,但是日本為了保證士氣,沒有公開此次爆炸。

1945年8月6日晚上,倖存的山口疆等人在廣島市中心留宿一夜,第二天搭乘政府提供的避難列車返回長崎。

但是山口疆非常敬業,第二天就出院去公司報道。告訴同事廣島已經被一顆炸彈炸燬。

但是山口疆的同事都覺得山口疆是瘋了,他上司說:“不過區區一枚炸彈,就能讓廣島這樣的大城市全部摧毀?我不相信。你是不是被炸壞了頭?”

結果上司的話剛一說完,窗外突然發出一陣巨大的閃光,巨大的氣浪一下子將大家都衝飛!


8月9日上午11點2分,美國向長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彈。這次爆炸造成長崎7萬人死亡。

山口疆這次核爆後又倖存下來,後來日本戰敗後,做過翻譯、教師、後來又回到三菱重工。

2005年,日本為了表示自己也是戰爭受害者,專門找到山口疆等8名受到雙重核爆的人員做採訪。

2006年7月,已經90歲高齡的山口疆主演了紀實電影《雙重被爆》。《雙重被爆》共收錄8名經受兩次原子彈爆炸的日本老人的證言。為日本標榜自己是戰爭受害者身份做出了貢獻,這個紀錄片甚至在聯合國播出。

其實頭條號以史為鑑認為:山口疆作為個人,憑藉肉身硬抗兩次核爆的經歷可以說是特別傳奇,運氣逆天!但是原子彈下無冤魂,別忘了山口疆在三菱重工又替日本軍國主義造了多少武器?這些武器又殺害了多少百姓?

日本人說自己是戰爭的受害者,你們問過南京死難的30萬英魂嗎?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全師覆滅的一個主因,是崮上沒有水源,不僅官兵渴得不行,重機槍也因此打不響了,直到整編74師灰飛煙滅才大雨傾盆,這就是命。而“南麻戰役”整編第11師的最後關頭,一場大雨挽救了胡璉的危局,跟同期同學張靈甫相比,胡璉的運氣可謂逆天。



(範漢傑)

胡璉的運氣一向不錯,抗戰時期的石牌保衛戰,日軍因鄂西會戰全局被動,猛攻二日後反轉,胡璉一戰成名晉升第十八軍副軍長;淮海戰役兩次飛進雙堆集包圍圈,最終卻能坐坦克逃出;金門之戰解放軍船隻被毀等等,而南麻戰役,本來可以要了整編第11師和胡璉的性命。

1947年5月孟良崮之戰後,湯恩伯撤職查辦,李天霞軍法審判,“徐州綏靖公署”被摘牌。國軍重新成立了“陸軍總司令部徐州指揮所”,以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坐鎮指揮,副總司令範漢傑擔任前線指揮官,率領九個整編師進攻沂蒙山區,試圖報孟良崮一箭之仇。

(胡璉)

範漢傑是黃埔一期年齡最大的學員,入學前已經是粵軍上校,資歷深厚,老謀深算,是《人間正道是滄桑》裡範希亮的人物原型。南麻地區,是山東解放軍沂蒙山根據地的首府,徐州之敵《魯中會戰》的攻略要點,雙方均志在必得,惡戰在所難免。

1947年6月28日,範漢傑運用各師交替掩護的“滾筒戰法”侵入南麻,即以胡璉整編第11師為固守部隊,然後其它各師故意遠離南麻地區,範漢傑這位黃埔第一個當師長的學員,擺出了第二次“孟良崮”的造型,試圖引誘華野來攻,居然想給粟裕挖個陷阱,也算是異想天開。



(範漢傑)

為配合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以及調動範漢傑的部隊分散,華東野戰軍出動五個縱隊襲向魯西南,四個縱隊留在魯中內線作戰,這就是著名的華野“七月分兵”。顧祝同手忙腳亂同樣調走了範漢傑五個整編師回救,作為“誘餌”的整編11師一下子孤立和危險起來。

胡璉作戰極為謹慎狡猾,佔領南麻後立即督促部隊構建工事以求自保,到7月17日晚華野發起進攻前,整11師已修築大大小小“子母堡”數百個,陣地前面500米內所有樹木和莊稼全被砍光,防禦體系基本完備。



(粟裕將軍)

即便如此,在華野三個縱隊的猛烈攻擊下,整11師陣地仍被逐漸壓縮,經三天三夜激戰,胡璉所部彈盡糧絕,幾乎就要重蹈張靈甫的覆轍。

1947年7月19日下午三時,華野對整11師的核心陣地發動第一次總攻,受挫;7月21日凌晨重新組織第二次總攻,胡璉兩翼屏障陣地皆失,整11師覆滅在即。然而就在此時,天降暴雨,因缺乏意外準備,華野準備攻堅用的炸藥包全部淋溼,炮兵部隊也因道路泥濘無法前移,胡璉靠天得到喘息之機。



此前,蔣介石給黃百韜和邱清泉發去了措辭嚴厲的救援電文,想想生死未卜的李天霞,整編第25師和整編第5師開始賣力增援,而華野負責打援的只有一個第7縱隊,粟裕手中已無兵可調,鑑於黃百韜已突破7縱第一道防線,為避免全軍被動,7月21日黃昏,粟裕當機立斷下令撤出戰鬥。

胡璉的整編11師由此延遲兩年覆滅,直到淮海戰役的雙堆集才徹底被殲,而挽救他們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南麻戰役,整11師被消滅骨幹5000餘人元氣大傷,救援部隊也傷亡4000餘人,華東野戰軍因兵力不足又逢暴雨,功虧一簣,讓這隻狐狸首次脫逃。


度度狼gg


戰爭史上運氣逆天的案例其實非常的多,這裡就舉一個20世紀的例子。

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美日雙方打了世界上第一場航母艦隊對決。結果是雙方平分秋色,兵力處於劣勢的美軍還損失更大。但日軍在此戰中的運氣逆天,否認可能在中途島戰役前就遭到一場大敗。

珊瑚海海戰是日本建立國土防衛圈概念下,發動一次針對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海上攻擊。其目的在於掩護陸軍進攻新幾內亞,並圖謀威脅南方的澳大利亞。美國當然不希望日軍成功的只配整個西南太平洋,在戰略上減除一個側翼威脅。雙方就在澳洲大陸東北方的珊瑚海,爆發激戰。

當時的日軍在很多方面是佔據優勢的。除了兵力優勢外,還有技術上的老練。不僅是因為零式戰鬥機的巨大成功,還因為他們擁有著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資深海航飛行員隊伍。縱觀全世界的海軍部隊,有豐富作戰履歷的海航飛行員國家,除了日本就是英國。但日軍在數量上佔據巨大優勢。美軍則在數量勉強不落下風,但個人作戰經驗嚴重缺失。


但美軍不是沒有自己的優勢,他們的科技水平其實已經完全在日本之上。雷達作為一種新式的電子偵測手段,已經廣泛的運用到美軍艦艇上去。而日本方面則根本沒有這種武器。這讓他們在後來的中途島戰役中吃了大虧。類似的問題,在珊瑚海之戰中也有體現。

在第一天的交鋒結束後,兩支艦隊曾經在海上非常接近。美軍的雷達發現,有日軍飛機在某個方位上盤旋,然後信號消失。雷達觀測員判定,這其實就是日軍航母的所在位置。他們在天黑之際,收攏了全部在外的飛機。如果美軍在夜裡發起突襲,或是在黎明時分進行伏擊,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但美軍指揮官弗萊徹少將卻否定了這個大膽的計劃。因為他一直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對於決策沒有很大的魄力。美軍的兵力劣勢也讓顯得縮手縮腳。美軍也就因此失去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戰鬥的第二天,雙方同時出動機群攻擊對手的艦隊。雙方的航母都有中彈。而日本的航母則在受損後,非常幸運的進行躲避機動,進入了附近的暴風雨區。這樣美軍飛機就無法發動進一步的追擊,連偵察機都很難進行追蹤和探測。否則,在之後的戰鬥中,日本極有可能損失1艘艦隊航母。這是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收的事情。

所以說,珊瑚海之戰中的日軍,大量透支了自己的運氣。以至於在後來的中途島之戰中,又把好運全都吐了出來。


米南德王問道


在中國戰爭史上,確實有一些是靠著運氣才取勝的,那都有哪些戰役是這種情況呢,我們來列舉一二。

白溝河之戰,白溝河之戰是發生在明朝建文二年四月,公元1400年,建文帝派大將軍李景隆率六十萬大軍到達白溝河,用來征討燕王朱棣,朱棣率二十萬大軍前往迎戰,燕軍前進至蘇家橋的時候。

遭到明軍大將平安一萬多人的埋伏,燕軍損失慘重,立即往後撤。第二天,朱棣再次渡河出戰,並且率數千精銳直入敵陣,但是被李景隆率軍從後路包抄,朱棣被前後夾擊,換了三次馬匹作戰,差點被明將瞿能所抓獲。

傍晚的時候,明將瞿能、俞通淵等人再次攻打燕軍,燕軍有點膽怯,朱棣形勢極為不妙,就在這個時候,突然颳起了一場大風,明軍大將軍李景隆的帥旗竟然被刮斷了,明軍士氣大減。

燕軍趁機用精銳騎兵繞到明軍後方放火,明軍大亂,明將瞿能父子、俞通淵等人被斬殺,平安也被燕將朱能所打敗,明軍潰敗,死傷十幾萬人,燕軍繼續追擊,再次前明軍打敗,又死傷數萬人,最後李景隆就帶著殘兵敗將逃到了濟南。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突然來的這場大風把李景隆的帥旗給刮斷了,那麼朱棣只有被擒的份了,就不會有明成祖朱棣。

彭城之戰,我們知道彭城之戰是項羽除了鉅鹿之戰的得意之戰,劉邦率著五十六萬大軍被項羽的三萬精銳所打敗,怪不得韓信說劉邦只能帶十萬大軍,多了劉邦根本就指揮不過來。

所以劉邦在最後的垓下之戰就交給了韓信來指揮,最終才打敗了項羽。而在彭城之戰裡面,劉邦殘部已被項羽軍裡裡外外包了三層,眼看著劉邦要被圍殲了,就在這個時候,突然颳起了西北風。

風勢很大,飛沙走石,有一些樹竟然被連根給拔起了,天昏地暗的,項羽軍也被吹散了,陷入了混亂之中,劉邦就趁著這個機會,帶著十幾個騎兵跑了,所以劉邦的運氣實在太好,如果沒有這場大風,劉邦早被抓了。


歷史簡單說


說到逆天的運氣,非七年戰爭中的普魯士莫屬了。一個國家獨自面對四國聯軍群毆,首都幾乎被攻陷,國王幾度想服毒自盡。結果最後居然發生神轉折,普魯士人莫名其妙的打贏了戰爭。



歐洲七年戰爭,被有些人稱為十八世紀的世界大戰。開戰之前的歐洲形勢非常複雜:

英國:想奪取法國的殖民地,並壟斷全世界的制海權;

普魯士:企圖吞併奧地利扶持的薩克森,變波蘭為自己的附屬國;

奧地利:主要是想收復被普魯士侵佔的西里西亞地區;

瑞典:主要是想收復想被普魯士人侵佔的波美拉尼亞;

俄國:力圖阻止普魯士東擴,並擴大自己在波蘭的領地。

法國:想法最多的國家,它是既想吞併英國在德意志的世襲領地漢諾威,又想保住自己在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同時還想遏制普魯士的擴張。

這麼說可能有點亂。簡單的說,就是普魯士太囂張了,得罪了俄國、奧地利、瑞典三國。然後普魯士為了自保,選擇跟英國人結盟。這一下又把法國得罪了,於是法國人也加入了反普魯士聯盟。最後的結果就是:英國和普魯士結盟;而奧地利、法國、瑞典、沙俄四國結盟。


單從賬面上看,兩國打四國,普魯士和英國這是要撲街的節奏啊!但如果再進一步分析,英國是個島國,歐洲大陸與它不接壤。而普魯士處於歐洲中部,四個國家都能上去削它,並且英國人的人品呀,一貫又是靠不住的。由此來看,這不是四打二,這是四打一!普魯士就算不被打死,估計也會被打個半死。

事實也證明,普魯士真的被削的很慘。儘管普魯士擁有當時歐洲最精銳的陸軍,國王腓特烈二世同樣也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並且腓特烈國王都已經看出來了,四國聯軍已經準備對他動手。於是普魯士先下手為強,發兵痛打奧地利的小弟薩克森,並且成功佔領了薩克森。但是這並沒有卵用,畢竟雙拳難敵四手啊!



戰爭開始之初,腓特烈二世的計劃進行的很順利,薩克森很快就被普魯士征服。而且普魯士在進攻薩克森的過程中,還打敗了奧地利派出的援軍。腓特烈高興壞了,一群垃圾玩意,什麼東西?豈不料,奧地利會搖人啊!隨手就叫來了法國、俄國和所有基督教國家,呼籲大家幫它共同抵抗普魯士。這些國家早特麼看普魯士不爽了,所以一致派兵對普魯士宣戰。

在當時,除了英國、丹麥、荷蘭、瑞士、奧斯曼帝國外,其他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派兵群毆了普魯士。


腓特烈二世心想,你能搖人?我就不能搖人來幫忙?結果,一個人都沒有搖來,包括了已經是盟友的英國。當時的英國人,還是一如既往的狡詐,每次都要等到普魯士被錘的半死了才幫幫小忙。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英國只向普魯士提供了兩次幫助。七年的戰爭啊,提供兩次幫助???然後英國佬就選擇了作壁上觀。普魯士成為整個歐洲的公敵,腓特烈二世的腸子都悔青了。

眼看俄、奧聯軍的步步逼近,腓特烈二世絕望了,他甚至想要用自殺來逃避失敗。但誰都沒有想到,奇蹟出現了。俄國主戰的女沙皇伊麗莎白一世去世,親普魯士的大坑貨彼得三世繼位。彼得三世繼位後,立即宣佈停止進攻普魯士,而且還和腓特烈二世訂立攻守同盟,出兵援助普魯士,因為他是腓特烈的粉絲。一個天大的反轉出現了……



俄國人退出了戰爭,瑞典人立馬跟普魯士簽訂了合約。對不起啊,別記仇;奧地利被氣的咬牙切齒,但也無可奈何,它打不贏普魯士,也不得不罷兵休戰。被打的半死不活的普魯士就這麼撿了一條命。最後各國互相簽訂了和平條約。一場持續了七年,波及整個歐洲的戰爭就此結束。

戰爭中,損失最大的是普魯士,因為這場戰爭幾乎都是在普魯士境內打的,僅老百姓就死了五十萬以上。但是,普魯士卻因為這場戰爭一躍為歐洲五大列強之一,與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並列。腓特烈二世也因此功業,被後世譽為腓特烈大帝。


坦白的說,腓特烈大帝能起死回生,除了實力之外(換別人早死透了),運氣是至關重要的原因。但是,這也給德國人創造了一個不好的模範。後來一戰和二戰,威廉二世和希特勒就迷之自信,總覺得自己也能夠再現腓特烈大帝當年創造的奇蹟,能夠起死回生。結果奇蹟沒看見,德國算是徹底死透了。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也有類似於普魯士在七年戰爭中的神轉折,只不過名氣沒有那麼大罷了。比如東晉時期的桓溫滅蜀,就是運氣決定戰爭成敗的典型案例。當時桓溫率領一萬精兵逆長江而上,試圖收復被氐族人佔據了四十多年的益州。

起初晉軍三戰三捷,殺到成都郊外。但是晉軍畢竟兵少,在成都城下的決戰中吃了大虧。晉軍的前鋒被挫,參軍龔護戰死,成漢的箭矢甚至射到了桓溫的馬前。所有人都認為不應該再戰,準備退兵。豈料這個時候擊鼓鳴金的士兵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本來要敲鳴金收兵令,結果敲成了擂鼓助威令。聽到鼓聲後,晉軍瞬間就跟打了激素似的,全軍奮勇進攻,大敗成漢軍隊,桓溫也趁勝率一隊精兵攻入成都。



其實這個時候如果能重整士氣,成漢還是有機會的。但是成漢皇帝李勢見勢不妙,跑的比兔子還快,連跑了九十里,晉軍也因此在後方一路狂追。成漢的地方官見皇帝都跑了,也紛紛向晉軍投降。於是,成漢就這麼戲劇化的被滅掉了。桓溫因為率軍攻滅成漢的功績,一躍而起,進入了東晉的權力核心圈。

勢於是悉眾與溫戰於笮橋,參軍龔護戰沒,眾懼欲退,而鼓吏誤鳴進鼓,於是攻之,勢眾大潰。溫乘勝直進,焚其小城,勢遂夜遁九十里。



東晉也因為滅了成漢,統一南方。在後來與北方胡人政權之間的拉鋸戰中,始終保持了可以三線出擊的優勢。


Mer86


在戰爭史上,總有一些運氣逆天的存在,簡直就是運氣吊炸天,令人匪夷所思。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次運氣逆天的存在,並不是站在我們這一方,而是敵人一方,可謂遺患無窮。如果敵人沒有運氣逆天的話,我們就可能不會有了幾百年後的一場大災難,天不佑我們呀!



這一切都要回到很久很久之前,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遠征海外,他將目光盯上了東方的島國日本。在忽必烈眼中當時的日本就是一個不堪一擊的弱國,於是決定派使者依靠自己的王霸之氣令日本俯首稱臣,但卻遭到了日本的斷然拒絕。忽必烈認為自己的蒙古鐵騎世界無敵,才不會慣日本,於是決定武力征服日本。

說幹就幹,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大將率領4萬蒙漢軍隊以及高麗的水手,乘坐由高麗人制造的900艘戰艦遠征日本。東征軍迅速的攻下了對馬海峽中的對馬島以及一岐島,隨後與日軍激戰,日軍在強大的蒙漢軍隊面前不堪一擊,節節敗退。但由於東征軍的糧草輜重沒有跟上,登陸的東征軍無法繼續深入,擴大戰果,不得不返回海上的戰艦。但就在當夜,海上颳起了颶風,停在海上的戰船被颶風破壞或者觸礁沉沒,東征軍幾乎損失殆盡。第一次東征“文永之役”以失敗撤軍而告終,這一次失敗主要原因日本運氣逆天,有颶風神助,當然還有豬隊友高麗人的“豆腐渣”工程了。

文永之役之後,元軍撤軍,日本國內上下一片歡欣鼓舞,認為是神靈在庇佑日本。而忽必烈則認為是因為自己運氣不好,遇到了颶風,但也不虛此行,畢竟在登陸作戰時,元軍表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應該已經令日本人顫抖了。他天真地認為日本會就此屈服,就又派使者去招降,沒想到膽大的日本人這次直接斬殺了使者,這一下子就徹底地激怒了忽必烈,決定派大軍必須要滅了日本。

公元1281年,第二次東征“弘安之役”,忽必烈派大將率領14餘萬蒙、漢、高麗聯軍乘坐3500艘戰船兵分兩路開始了第二次東征日本。但這次元軍更悲催,14萬大軍尚未登陸,就在日本鷹島遇颶風,戰船多壞,將士溺死者無數,後又遭到日軍掩殺,幾乎全軍覆沒。這次日本人的運氣真是逆天了,不費吹灰之力,又一次憑藉著颶風完勝了14萬的元軍,這簡直就是令人難以置信。



正是由於這兩次颶風給了元軍的毀滅性打擊,使日本避免了滅國,因此他們更加地認為是上天庇護,並且將颶風視為“神風”頂禮膜拜。這兩次元軍東征日本如果不是日本運氣逆天,有颶風相助,日本很有可能就滅國了,也可能就沒有幾百年後日軍侵華的災難了。然並卵用,最終還是天不佑我們,恨、恨、恨呀!各位,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