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學排行榜這麼多,中國最好的十所大學究竟是哪些?

李子遲到了


據教育部公佈,我國有2879所高等院校(截至2018年3月),其中2595所普通高等院校(含266所獨立學院),284所成人高等教育機構。

那麼排在前十位的是哪些高校呢?關於大學排名,研究機構側重點不同,並且高校處於動態發展中,出現了國內(均是民間版本,官方從未發佈高校排行榜)、國際諸多版本,我們一起看一看前十強花落誰家!

先看國內大學排行榜(武書連版、校友會版、網大版)

在這三個排行榜中


清華、北大、浙大、南大、交大、復旦六校都是固定出現的,吉林大學(2次)、中國人民大學(2次)、武漢大學(2次)、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均1次。

再看下國際排行榜

清華、北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六校均出現4次;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均出現3次,可見這些高校國際知名度比較高。

國內、國際排行榜綜合評價前十強分別是

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一般來說‘’九校聯盟(C9)+人大‘’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十大名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1.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第一個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1912年5月3日,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嚴復為首任校長。[2] 1916年,蔡元培出任校長,“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幷包之義”,把北大辦成全國的學術和思想中心,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不久遷往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10月在北平復學。1952年院系調整,校園從內城沙灘紅樓遷至西北郊燕園。
北京大學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九校聯盟(C9)及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重要成員。
北京大學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聚集了許多學者專家,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創造了大批重大科學成果,影響和推動了中國近現代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2.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1] 、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
清華大學誕生於1911年,依託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初稱“清華學堂”,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翌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52年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先後恢復或新建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併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
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在長達百年的辦學歷史中,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餘名院士從這裡走出,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一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恰如清華園工字殿內對聯所書——“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



3.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簡稱“復旦”,位於上海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21世紀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全國重點大學。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並於1941年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併成新的復旦大學。
復旦師生謹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嚴守“文明、健康、團結、奮發”的校風,力行“刻苦、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發揚“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復旦精神,以服務國家為己任,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4.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全國重點大學,也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
上海交通大學創建於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多個源頭之一;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5年,學校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兩部分獨立建制,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併入學校;2005年,學校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為新的上海交通大學。
截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七寶、浦東等6個校區,總佔地面積300餘萬平方米;共有28個學院/直屬系,21個研究院,13家附屬醫院,2個附屬醫學研究所,12個直屬單位;有全日制本科生(國內)16195人、研究生(國內)30270人,學位留學生2401人;有專任教師2835名,其中教授891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6名(含雙聘);有本科專業64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38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56個。


5.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坐落於“人間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迎來了浙大百年曆史中最輝煌的時期。竺可楨老校長因其歷史貢獻,成為了浙大校史中最偉大的人,併為浙大確立了“求是”校訓和文言文《浙江大學校歌》。
浙江大學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中國著名頂級學府之一,是中國“學科最齊全”、“學生創業率最高”的大學,是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是九校聯盟、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1-3] ,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4]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5]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6-7]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7個校區,佔地面積4265678㎡,校舍總建築面積2575983㎡,圖書館藏量693.5萬冊。學校有7個學部,36個專業學院(系),2箇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8762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5092人,博士研究生9537人;留學生6237人,其中學位生3498人。



6.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簡稱“南大”[1] ,是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計劃”實施高校,也是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
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的現代大學 ,其學脈可追溯自孫吳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先後歷經多次變遷。1920年在中國國立高等學府中首開“女禁”,引領男女同校之風。[6] 最早在中國開展現代學術研究,建立中國最早的現代科學研究實驗室,成為中國最早的以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文理為基本兼有農工商等專門應用科、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為特徵的現代大學。《學衡》月刊的創辦,使得南京大學成為中西學術文化交流的中心,被譽為“東方教育的中心”。1949年由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徑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 ,是哈佛大學白碧德主義影響下的中國“學衡派”的雅集地,被譽為“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和科學發展的主要基地”,被楊振寧稱讚為“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也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學中唯一未合併其他院校的高校,堅持“內涵發展”,保持“原汁原味”辦學優勢與特色,贏得社會“中國最溫和的大學”之美譽。


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中國科大”,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她的創辦被稱為“中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後,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方針,彙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後,學校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新舉措;20世紀90年代起,學校成為國家首批實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學之一,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
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校園佔地面積145萬平方米,有教學與科研人員1812人,在校學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1900多人,碩士生62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有15個學院、30個系,開辦37個本科專業,設有研究生院,以及蘇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



8.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由教育部直屬,[1] 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為世界大學聯盟成員、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創始成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2-4]
中國人民大學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過了《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開學,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1954年,被確定為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大學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2001年,入選“985工程”。[5]

據2017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中國人民大學佔地面積230餘萬平方米,設有中關村校區、通州校區(東校區,在建)、蘇州校區、深圳研究院、深圳校區(在建);[5-8]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7.44億元;[9] 館藏紙質圖書392萬冊、電子圖書297萬種;下設5個學部、26個教學單位、81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1846人、全日制在校生24778人。

10.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哈工大(HIT),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主要成員,設有研究生院,擁有研究生自主劃線資格,享有“工程師的搖籃”之美譽。
哈爾濱工業大學始建於1920年,當時校名為“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其創建與帝俄在中國建設中東鐵路(抗日戰爭勝利後,改稱“中長鐵路”)有直接關係,建校的宗旨是為中東鐵路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學校按俄國的教育模式辦學;1938年1月1日起,學校改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並一直沿用至今;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哈爾濱工業大學由中長鐵路局領導,屬中蘇兩國政府共同管理;1950年6月,哈工大回到新中國懷抱並進入全面改造和擴建的新階段;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據2016年9月哈工大官網信息顯示,哈工大擁有校本部、威海校區和深圳校區(籌),形成了“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其中校本部校園面積347.49公頃,建築面積203.86萬平方米 ;專任教師總數為3695人,其中正高職1122人,佔教師總數的30.4%,副高職1534人,佔教師總數的41.5%,專任教師博士化率為75.7%;下轄20個學院,開辦87個本科專業。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請您點個贊,謝謝~~


北極熊看不見北


《201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公佈最新2017中國大學排行榜700強、2017中國最佳大學排行榜和2017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行榜等榜單,至今已連續15年發佈中國大學排行榜。

北京大學連續10年蟬聯全國冠軍,雄居2017中國大學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第2,武漢大學第3;復旦大學第4,浙江大學第5,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挺進全國10強。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和臺灣大學榮膺2017中國八星級大學,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臺灣清華大學等6所高校榮膺2017中國七星級大學,躋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中國頂尖大學行列。

2003-2017年全國有130多所高校躋身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66所挺進前50,23所排名前20,14所躋身前10,8所挺進前5,6所贏得前3。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排行榜發佈15年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始終領跑全國高校,北大11次、清華4次奪得全國第1,雄居2017中國最佳大學排行榜冠亞軍,堪稱2017中國最佳大學。

中國大學第3名爭奪主要在4所大學之間展開,復旦大學表現最牛,11次贏得全國第3名;浙江大學2次,武漢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各1次。

自2003年起,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已連續15年發佈中國大學排行榜,《201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對中國兩岸四地高校的綜合實力、教學質量、一級學科、本科專業、研究生教育和國際化水平等進行了綜合評價和星級評價,旨在為2017年全國高考及考研考生、外國來華留學生填報志願提供權威報考指南。

報告負責人、艾瑞深研究院院長趙德國指出,2017中國大學排行榜評價對象為教育部2016年度批准的具有招生資格的普通高校,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12月。

由於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軍事等院校未納入今年大學評價,藝體類高校沒有納入中國大學綜合評價,僅參加2017中國大學星級排名。




泰晤士評選16/17



















犄角大王


不敢妄加評論。就拿各個世界排名的數據說話吧!

1、2017USNEWS世界大學排名


USNEWS是U.S. NEWS & World Report的簡寫,中文名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曾是一本與《時代》和《新聞週刊》齊名的新聞雜誌,現在專注於為學生提供高等教育信息。USNEWS從1983年開始發佈美國大學和高中的排名,1985年開始每年更新一次。

看看各個中國大學的表現

一共有87所中國大陸高校進入圍全球最佳1000所大學總排行榜,佔比8.7%。排名大多分佈在800-900名的範圍內。

中國大陸共有7所大學進入榜單前200,分別是


北京大學(第53位)
清華大學(第57位)
復旦大學(第121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136位)
上海交通大學(第138位)
浙江大學(第138位)
南京大學(第187位)

2、世界大學排行(CWUR版)

CWUR是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的簡寫,總部在沙特阿拉伯的Jeddah。CWUR稱該排名是世界上唯一不依賴調查和各大學提供數據,而是通過教學質量、畢業生就業率以及教師素質在內的8個指標評定出2016年世界上最好的1000所大學的排行榜單。

中國在2016年度CWUR世界大學排行榜中表現不俗,共有117所學府進入世界前1000,其中中國大陸90所,中國香港6所,中國臺灣21所,入選數量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

最厲害的前15所如下:

2、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

這個排行榜是世界範圍內首個綜合性的全球大學排名,自2003年首次發佈以來,至今已連續發佈了十四版啦!

再看看咱們國內大學的排行位置:

清華大學58

北京大學71

復旦大學101-150

上海交通大學101-15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01-150

浙江大學101-150

3、2017QS世界大學排名


清華大學24,

北京大學39,

復旦43

上海交通61,

浙江大學110,

南京大學115!

泰晤士報2016-17年世界大學排行榜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是世界三大高校排行榜之一(其餘兩個分別是QS全球大學排行榜和世界學術大學排行榜)。

北大由去年的42衝進了世界大學排名前30,位列29

清華也由去年的47前進到35

復旦大學 155

中國科技大學153


綜合這些世界大學的排名來看,

第一陣營:清華北大的確難分伯仲,算是國內最好大學!

第二陣營:復旦、上海交通、中國科技

第三陣營:浙大、南京大學

武大、中山、廈大算是第四陣營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哦~


指南針Jason


既然有網友邀請我回答,那我再回答一次。全國前十的大學寫過類似回答,可能大家也比較喜歡看這種排行榜,瞭解一下高等教育吧。

廢話不多說,先說前兩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兩所金字塔頂端的名校,無論是田間老農或是吃糖稚童都聽說過。各大榜單對於清北二校位居前二,也沒有爭議。

1.清華大學

2.北京大學

至於為什麼把清華放在第一,個人更看重清華的學習氛圍和敢為人先的精神。

3.浙江大學

4.復旦大學

5.上海交通大學

6.南京大學

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上面五所大學是“華東五校”;即華東地區的五所頂尖名校。

有人會把復旦和交大放在浙大之前,個人覺得不妥。浙大雖然名氣稍遜二校,但實力確是超過了;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大的A類學科全國第一,優秀率全國第二,A+學科全國第三。這個成績足以讓浙大坐穩第三名。

人要與時俱進,而不是故步自封。不能只看過去,而不看現在和未來。

8.中國人民大學

9.武漢大學

10.華中科技大學

人大是與華五並列的名校,不過人大的學科有所侷限,專注於人文社科這一類。

武大和華科是武漢的兩所頂尖名校,同時也是華中地區的最高學府。二校實力不相上下,學科各有側重,各大排名也都在十名上下浮動。

有網友說: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這些學校怎麼進不了前十?

只能說作為前十的守門員武大華科的實力不在這些學校之下,而且是超過。武漢的區位優勢也很強,九省通衢。

歡迎各位讀者提出意見,共同進步!


老馬談社會


如今大學排行榜那麼多,中國最好的十所大學究竟是哪些?

你在眼花繚亂的各種排名中,居然找出了北大、清華、復旦、上交、人大、南大、中科大、浙大、武大、中山,你真是慧眼識珠啊!你在學科評估前提出的問題,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竟與學科評估後,眾多排名綜合分析的結果差別不大,故本人從內心佩服你的評判能力!

凡是不用事實說話的都是亂嚷嚷,瞎胡鬧!有的是吹鼓手,有的是黑嘴巴,叫得再響又有何用!

大學學科評估,是教育部組織的專家意見的綜合表達。


大學國際一流學科排名

有世界第一學科的大學名單



大學文科排名十強



大學理學排名十強


大學工學排名三十強



大學醫學排名30強


大學培養高端人才排行



有學位自主權的大學G20



哪些大學在以上各表中出現頻率高,又排名靠前,就是品牌中的名牌大學!

國內國際排名那麼多,相信誰呢?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只選眾多排名中的一、兩個排名說話,有吹牛或噴黑的嫌疑,所以取各排名平均值甚為恰當!

中國大學國內平均排名



中國大學國外機構平均排名



綜上所述,中國大學在事實面前排前十的學校應該是:

北清華五武(大)中(山)華(科)

清北華五武(大)中(山)哈(工大)

至於華五內部誰老大,在兩表中,你相信誰都無妨,無關大局,讓它們去爭吧!


亭亭玉立104648451


2015校友會排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4-2015QS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

2015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

2015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

說實話大學排名一直也沒有絕對的公正與權威,評判標準各異難以服眾,超過30個不同類型的大學排名全是民間機構弄的,教育部官方從未發佈過此類排名。由於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大學排行榜的公信力不高,甚至成為某些組織的牟利手段,天津大學校長龔克就說過曾有大學排行榜製作機構找上門來索要“贊助”,遭到學校拒絕。

大學排名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只能造成大學、大學生的浮躁攀比心態,因為排名高低不同學校學生互相攻訐的消息時常成為新聞。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王德滋就說過各式各樣的“大學排行榜”只能造成學術環境急功近利,急於求成,青年人學風浮躁只注重論文數量,不重視質量,不重視貢獻。

說白了沒有最好的大學,只有最適合的大學。與其關心大學排名,不如想想自己將來想幹什麼。


當狗容易做人難


排行榜是很多,但是有說服力的卻只有四大排名和教育部學科評估,

四大排名

學科評估排名(以A+學科數量為例):

綜合考慮排名前十的高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位居前二最沒有疑問,華東五校(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加中國人民大學爭取第三,另外兩所進入前十的爭議比較大,中山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最有可能,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也有希望。


寧夏就業考試中心


2011年中國大學排名前50
名次 學校名稱 所在省市 類型 總分 科學研究 人才培養 綜合聲譽
1 北京大學 北京 綜合 100 95.61 100 98.32


2 清華大學 北京 理工 96.18 100 86.55 100


3 浙江大學 浙江 綜合 56.10 53.46 52.40 74.86


4 復旦大學 上海 綜合 55.57 53.60 55.69 51.54


5 南京大學 江蘇 綜合 42.90 40.67 42.63 45.36


6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綜合 42.52 48.01 35.59 37.39


7 武漢大學 湖北 綜合 39.37 41.14 35.53 39.41


8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綜合 36.61 28.11 36.52 73.38


9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 理工 34.56 37.57 29.47 35.49


10 中山大學 廣東 綜合 33.77 34.47 29.60 42.61


11 吉林大學 吉林 綜合 33.68 32.57 33.82 30.43


12 四川大學 四川 綜合 32.23 33.82 28.57 34.11


13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 師範 27.95 28.32 23.87 39.58


14 南開大學 天津 綜合 27.84 28.17 24.60 35.45


15 中南大學 湖南 綜合 27.62 27.90 24.66 34.14


16 山東大學 山東 綜合 27.49 26.07 26.77 31.81


17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 理工 27.27 26.27 26.43 29.94


18 中國科技大學 安徽 理工 27.20 27.87 24.53 30.26


19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 綜合 26.43 25.65 25.06 30.83


20 廈門大學 福建 綜合 25.42 24.34 22.69 38.54


21 天津大學 天津 理工 22.17 21.91 19.10 33.47


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 理工 21.85 24.62 16.35 29.30


23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 師範 21.25 20.79 18.70 31.17


24 同濟大學 上海 理工 21.10 19.51 18.92 35.26


25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 農林 19.60 21.33 14.46 31.39


26 東南大學 江蘇 綜合 19.22 16.90 18.40 30.94


27 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 理工 17.34 17.15 14.74 27.08


28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理工 16.73 15.36 14.10 33.21


29 西北工業大學 陝西 理工 15.62 15.36 12.85 27.08


30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 理工 15.14 13.35 13.24 30.47


31 東北大學 遼寧 理工 14.97 12.60 14.26 27.51


32 重慶大學 重慶 綜合 14.47 12.30 12.98 29.93


33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 理工 13.97 12.36 11.99 29.07


34 湖南大學 湖南 綜合 13.92 11.37 12.86 29.44


35 蘭州大學 甘肅 綜合 13.82 11.06 13.06 28.91


36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 理工 12.54 12.51 9.07 27.09


37 中國礦業大學 江蘇 理工 12.25 11.44 9.41 27.89


38 華中師範大學 湖北 師範 11.86 11.60 9.81 20.61


39 中國地質大學 湖北 理工 11.85 10.24 9.79 27.93


40 西北大學 陝西 綜合 11.59 10.80 10.25 19.69


41 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 理工 11.26 10.62 7.95 28.55


42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 綜合 11.11 11.58 7.68 23.12


43 東北師範大學 吉林 師範 11.08 9.78 9.60 22.76


44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 農林 10.73 10.72 7.75 23.12


45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 理工 10.66 9.64 7.58 28.94


46 西南大學 重慶 綜合 10.52 9.01 8.89 24.19


47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 理工 10.42 8.91 7.78 29.19


48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 理工 10.33 8.07 8.86 27.22


49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 理工 9.85 8.58 7.30 27.10

50 長安大學 陝西 理工 9.48 9.36 8.06 14.89


數碼趣分享


不要去看各種排行榜,那些只可看看,會心一笑而已。我結合個人在黨政軍民學多個領域的不太長時間的經驗,給一個比較籠統的大體排序。申明一點,我排的是學校整體,包括社會影響力,包括學生情況,包括師資,包括所在地域等等,也就是說,我給出的是用人單位和社會大眾綜合認識的結果。如果有人跳出來說,你提到的排名靠後的某校的某些專業,要比你提到的排名最前的那個學校的同樣專業好得多,那麼,我不予反駁。另外,歷史上的影響很重要,但那是歷史。我們只看近10年中的情況。

第一梯隊:清北。不分伯仲。

第二梯隊:復旦、人大。

第三梯隊:上交、浙大、科大、南大(南京大學,非南開,勿噴)、武大、中山

為啥這樣排?首先,清北毋庸置疑。國家全力發展的世界一流大學。

人大排第二梯隊大概會招來很多人的反駁。尤其是來自理工類一流高校的反駁。不評價。等這些人進入職場後就大概明瞭了。因為這是工作性質工作環境工作前景工作關係決定的。

復旦綜合實力絕不比人大差,而且,因為他的理工醫學建設,明顯要高出人大一頭。但是中國的高校影響力,存在一個地域差別。復旦的影響力核心在長三角。因為那個地方實在是太好了,復旦的主要生源來自這個地方,畢業去向也大致在這個範圍。這就限制了他在全國的影響力。如果復旦也在北京的話,恐怕會有兩種可能,一是與清北平齊,可能還要比清華好些,因為復旦的人文社科實力不知道要比近10年中的清華(儘管近10年清華已經很努力地發展文科和社科了)好到那裡去了。大概只有北大能夠與復旦並論。二是復旦淪落到北師大或者南開的地步,不死不活,尷尬之極。換言之,可能人大現在顯得能夠與復旦平齊,恐怕有較大的成分也是與坐落在北京中關村有關。假如人大遷到上海,恐怕最多也就像北師大那樣了。

三梯隊的各個高校在本身的實力上大體相當,各有側重,南武中三校之所以被認為不如上浙科,乃是因為後者突出理工類建設,而在理工為王的現在,他們的影響看起來壓倒前三者就顯得理所當然。但實際上,這些高校都一個水平。假如論綜合,可能南武中還要壓倒上浙科。

大概會有很多人反對將三梯隊中的高校排在人大之後。這絲毫不奇怪。但是,請注意,我提供的是綜合影響。10年前有一位教育部官員出身的高校校長說過一句話,印象深刻,與大家共勉:

中國的高校,前兩名是不爭的,都在爭第3.但是如果說有真正的全國性的影響的話,除了清北人,恐怕其他都只能算是地域性高校。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長三角的家長們,恐怕絕大多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選擇復旦而寧可放棄清北。有意專攻法學社會學的學子們,大概很清楚選擇人大要比清華好很多。都是一個道理。不過今後10年這些高校會怎麼變,那就要等後人來論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