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爆紅網絡的殺魚弟如今服毒自殺,你認爲究竟是什麼造成的悲劇?

富春一凡


實話實說,八年前的網絡紅人“殺魚弟”,我不知道。剛才認真看了一下事件的來龍去脈,不禁心生感慨。除對17歲的小孟表示同情外,想從生命教育的角度談一下看法:

2010年,十來歲的小孟以其嫻熟的殺魚本領獲得網友關注,也讓輟學在家的他重回校園。可以想象一下,小孟父母在城市裡先後生養六個孩子,在沒有放開二胎的時代承受了很多社會撫養費用;他們在城市賣魚為生,生活條件非常一般;10歲的孩子就跟著父親出攤宰魚,可能甚至更早他就已經脫離了校園生活;父母除了生育孩子、忙於生計,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並不是十分關注。這對父母只想著生孩子,忙生存,並沒有想教育孩子、培養成才。

小孟的童年缺少關愛和關心,突如其來的網絡關注讓這個家庭發生了變化:小孟得以回到學校,回到學校的他能夠適應校園生活嗎?除了短時間的網絡關注,他能夠獲得持久的認可和關愛嗎?如果不能,他在校園裡快樂嗎?小孟的父親將魚攤更名為“殺魚第”,生意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增加的工作量在少了一個幫手的情況下,將由誰承擔呢?不懂教育、性格急躁的父親,是否讓孩子們繼續充當下手,在放學以後繼續從事這些體力勞動呢?小孟的成績並不理想,輟學回家後,在經歷了網紅曝光後,對父親、對家人的態度已經不是原來的順從,青春期的叛逆和家長的無知共同將一個青年人推向了人生的絕境。

小孟為什麼要服用毒藥自殺?那就是徹底的絕望,對家人失去情感,對未來失去信心,不願承受生活的重壓,也不想突破自我的侷限。小孟的悲劇在於,他的人生曾經轉彎,再次回到原點時,既不能接受現實的殘酷,有無法創造未來的美好。

假如小孟未曾當過網紅,受過關注,他可能就是販魚市場裡最普通的一個人。可是,命運轉彎,當思想、學識、眼界都無法跟上的時候,這個轉彎就成了命運玩笑了。


入青0601


聽聞這一起悲劇,為發生這樣一起事件深感痛惜!這是一個敏感而又沉重的話題。

但無論怎樣我都覺著需要正視和麵對它。自殺行為不但危及自身生命,也痛苦到家人和朋友。

十七歲,正是每個年輕人的花季時節,而"殺魚弟"卻以一服百草枯妄圖匆匆結束自己短暫的生命,那麼,在他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一個青春大男孩寧願選擇死亡也

不願意面對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我們無法瞭解他身上有著怎樣的創痛,但我們卻不難從他的生活經歷去回顧他的個人成長。

在我看來,在他還沒有走完的三分之一的人生裡完全是一個悲劇故事,當所有學齡孩童都在就學的時候,他已經擔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他的世界是灰暗的,無光的。

我無法想象他用怎樣的沉默和耐性去完成每一天在他心理上極其壓抑的工作。對比其它入學的身邊同伴,我不知道他內心是否像平靜的湖水那樣不起漣漪。

他應該很渴望上學,那樣才是他的快樂。可是,他是沒有快樂的。我不知道,他一個人靜默的時候,那種不快樂會不會時常傳染到他。作為父母怎麼可以拋棄自己的責任。

我是一個在外工作的人,儘管每天極其辛苦,但我心裡面從來不會抱怨,因為我有女兒等待我的撫養,我不可能讓她從小就缺失受教育的權利。她應該和正常的同齡人一樣享受屬於她的年齡的生活。

我不知道"殺魚弟"的父母有沒有一絲半點的愧疚心理,既然沒有能力供自己的孩子上學,為何還要讓孩子遭遇來自身體上的傷害?

我不知道十七歲的"殺魚弟"連這個社會正常的年輕人應當享有的天賦權利都沒有的時候,他的生命裡還有哪些是值得留戀的?

一個經常對孩子拳打腳踢的父親,沒有按這個國家正常法定的要求將孩子送學的父親,一個按照正常的成年人勞動參與家庭活動的自食其力的孩子。

我不知道這個家庭到底給了他哪些溫暖?或者,在他記憶裡從來沒有過溫暖。

他還有一個極其殘暴的父親,這個父親的暴脾氣甚至能夠差點將孩子的眼球打爛。這究竟是一個怎樣兇狠的人?

換是我,遇到這樣的父親,我會憤恨不已,等我漸漸長大了,我會和他對著幹,我已經能夠自食其力了,為什麼我還要遭受暴打和毒打?

我沒有就學的權利,家庭本身已經很對不起我。我個人的言行還要遭受嚴厲的監管,他們憑什麼管我?

我自己能夠掙錢養活自己,為什麼我還要遭受毒打,甚至父親的行為都快造成我失明的危險,

我完全不知道存在這個家庭裡有多少意義,我覺著我不該來到這個世界。

我來到這個世界,我沒有感受到父母對我的愛,我連正常孩子應該享受的基本權利都被剝奪,

我還是他們的孩子嗎?我是他們的孩子為什麼還要遭受這樣的責難?

大概,種種的心理因素一直影響著我們的"殺魚弟",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對自己不好,自己來到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義。

父母本是自己人生的最大倚仗,最後卻成了心裡最大的悲苦,帶著這樣的苦是否要繼續存活下去?自己已經沒有了根本,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顯得一點都重要!甚至自食其力了還要百般折磨,這顯然是"殺魚弟"內心不情願看到的,所以,父親的任何一次嚴厲或者暴行都會直接引起小孩子奮起反抗的心理。

當反抗的次數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小孩子畢竟是依靠著父母生存的,當生存的路已經無法可走,應當獲得的正常人的自由權利也被剝奪,連一個靠都沒有的情況下,自己還怎麼活、

人生的命運又是那般悲催,重重心理因素積累之下,選擇結束生命尋求解脫顯然成就了最後的行為。

所以,在我看來,"殺魚弟"的行為完全是一種精神障礙,在他的精神世界裡,沒有一個好的社會氛圍,沒有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孤獨,無助,無望,猜忌和被歧視充斥著一個不健康的身心,最後才釀造了今天的悲劇。

對於這個社會,相信還有一些像"殺魚弟"這類情形的孩子沒法正常入學,同樣也擔負起一定的家庭生活責任,當他們擔負起做人該負的責任的時候,自然要求社會和家庭要賦予他們正常人的權利,當這種正常的訴求遭遇地抵制的時候,內心顯然是反感的,而家庭方面的規訓一旦過於嚴厲,自然產生逆反心理。

因為,我們真的沒法要求一個能夠同等付出且能夠自食其力的小孩還要生活在我們嚴厲的管轄範圍之內,因為我們自己都不願意遭受那樣的待遇!

青年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儘管"殺魚弟"的行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特例,但我們的社會和家庭一定要關注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而自殺行為又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故而,我們社會應該從各個方面去著手和關心年輕一代的未來成長,只要多關心,多預防,世界一定變得更加美好!


紅小影


“殺魚弟”、今年17歲的蘇州小孟服用劇毒農藥百草枯自殺,“悲劇”背後有著深層的心理和社會原因。

先來看心理原因。

首先,親子關係和教育存在重大失誤。說到親子關係和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最早最好的人生啟蒙教育,對孩子以後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十分廣遠8年前的網紅的意義。親子關係和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為孩子營造足夠的安全感,絕對不能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讓孩子整日活在驚恐中,可惜這最重要的一點,一些家長至今還不太清楚。據鄰居透露,小孟的父親常常打罵孩子,最嚴重的一次,打得小孟差點摘除眼球。

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容易產生自卑、敏感、恐懼和抑鬱情緒,甚至內心極度偏狹、自私、憤怒,容易產生過激行為,這是悲劇發生的首要原因。

其次,沒有解決好“青春叛逆”的問題。青春期屬於人生的特殊時期,由於這個時期的發展是非常複雜的、充滿矛盾的,又被稱為“叛逆期”、“危機期”。處在青春期的少年兒童,身體急劇發育,心理發展卻相對滯後,因而具有身心發育不平衡、情緒起伏波動大的特點,所以會更加在乎自尊,表現出敏感和爭強好勝,容易在生理、社會和心理的不平衡中產生矛盾衝突,對待事情常常會產生偏激的看法,從而引起嚴重不良情緒的產生。反觀“殺魚弟”小孟,從小跟著父母到處奔波,居無定所,又生活在菜場這種人員混雜的地方,況且還沒能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不僅本該在正規的學校裡獲得的行為能力沒有,還會產生和“混雜人員”接觸交往上的心理落差感、迷茫感。再加上小孟的父親只知道賺錢,而卻認為讀書無用,這就導致父母對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小孟缺乏正確的理解和引導,也是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過早讓孩子接觸與其認知不相稱的事物。小孟的父母不僅對其缺乏應有的關愛,還讓孩子過早去殺魚,接觸“血淋淋”的場面,這對尚處於認知幼稚階段的小孟來說,無異於是一場難以承受的“打擊”。心理學理論認為,超出與其年齡相匹配的認知體驗,尤其是涉及“血腥”“冰冷”的東西,會使心理發生扭曲,容易產生冷漠、孤獨、無助甚至絕望的心理感受。這也就驗證了小孟為什麼用犀利、冷漠的眼神殺魚、賣魚,而不是這個年齡本該流露出的純潔和無暇的目光。正因為由於小孟的父母不會去理解孩子的心理體驗,而小孟有什麼心事也不願和父母交流,同時又缺乏朋友傾訴,時間一長,壓抑的不良緒總會爆發,這也是悲劇發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再來看社會原因。

社會上有少數人懷有“獵奇心理”,由於他們的盲目叫好,使得小孟的父母看到了“發財”的捷徑,就是通過孩子來招攬生意,可以獲得不菲的“經濟利益”,這又是悲劇發生的又一原因。

基於以上四點原因,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一,父母要給孩子創造安全的成長氛圍,給孩子濃厚的家庭的溫暖,對孩子健康成長具有相當重要的心理意義,這不僅讓孩子感到實實在在的穩定,而且使孩子們心理上有一種踏實感,給孩子愛,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可以讓孩子慢慢懂得愛,這對孩子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只有得到足夠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就會非常自信,有很強的自知力和理解別人的能力,且心理耐受性好,環境適應能力強,具有很好的人格魅力。所以,讓孩子獲得安全感,是家長首先要做的。更是親子關係和教育最重要的內容。


二,(1)父母需要正視少年兒童的“青春叛逆期”。青春叛逆期是少年自我意識發展,成人感出現所帶來的心理和行為表現,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作為父母,一定要正視這一現象,到這個時期父母不能再把子女作為支配的對象,要認識到子女也已經不再依從父母,成為獨立的自我了。

(2)父母幫助少年兒童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的要點。在叛逆期到來之前要做好思想準備,注意調整與子女的關係和改善對他們的態度,為正確對待反抗期做好鋪墊;要尊重孩子獨立自主的要求,尊重他們所需要的隱私權,遇事多同他們商量,傾聽他們的意見;父母對子女要以友相待,要和他們建立起朋友式的關係,能夠交流思想,吐露心聲,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以朋友的關係對他們進行幫助和引導;引導子女正確地接納自己的變化,正確對待自己成長、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3)教給“青春叛逆期”少年兒童情緒調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緒。“叛逆期”少年兒童的情緒變化強烈,帶有衝動性,且不善於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出現抑鬱、焦慮、憤怒等消極情緒時,應教會他們積極的應對方法。如糾正非理性的觀念,參加集體和文體活動來轉移注意力,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理性面對情緒的週期性變化等。

三,要正確安排“青春叛逆期”少年兒童去做與他們認知相匹配的事情。父母要根據子女的認知發展的特點去引導和安排適應性的活動,這樣有助於實現他們自我意識的順利完成。


四,遇到類似情況,社會“關心下一代”等相關機構有義務及時介入,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心理干預,尤其對家長要進行有關“親子關係和教育”的知識培訓和指導,使他們瞭解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科學規律。

總之,對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兒童,對一個需要用愛來包裹的稚嫩心靈,父母一定要帶給他們安全感,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相待,充分尊重他們的意願,切忌打罵孩子,多給孩子以愛的關懷,努力創造適合他們心理安全成長的環境,這些都會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白新明心理健康到家


99隨便語: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不要苛求孩子,也不要苛求孩子的父母,他們也不想如此。

誰是殺魚弟?

事情需要回顧到7年多以前,大約在2010年11月份,一篇叫作《蘇州最年輕殺魚弟!絕對震撼你的視網膜神經》的帖子出現在網上,迅速爆紅。

殺魚弟就是帖子主角,叫孟凡森,當時年僅9歲。

孟凡森家賣魚的攤子,在蘇州市官渡裡立交橋附近,化肥廠菜場的對面街邊。

筆者已在蘇州生活超過20年,在2010年的時候,官渡裡附近屬於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居住在那裡的,大多是從外地來蘇“討生活”的外地人。

孟凡森就生活在一個外來人口家庭。

父母是山東人,當年生有5個孩子(據說現在已經有6個),孟凡森是家裡的老大,5歲左右來蘇州,跟著父母賣魚為生。

在2010年11月帖子爆紅,9歲的孟凡森對於自己的“出名”,其實很反感,有記者曾記載這樣一件事,當這名記者找到正在賣魚的一家三口,表明身份,“小魚老闆”孟凡森突然發火,一聲不吭端起一盆魚池裡的水,潑了記者一身魚鱗。

第一,蘇州有多少外來討生活的人?

不計其數。

20多年前筆者剛來蘇州的時候,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小城”,市區人口不過7,80萬,加上縣級市和農村,也不過2,300萬人口,但到了現在,全市常住人口,已經過千萬!

9幾年的時候,我妻子廠裡有個打掃衛生的老阿姨,蘇州長橋鎮人,平時沒法回家,到了週末才能乘郊區公交回家,好像回家探親一般。

但是現在,長橋那個地方几乎屬於市中心了。

20年裡,蘇州這座城市擴張了N倍,人口暴漲之下,多出來的人口,從哪裡來?

殺魚弟一家,筆者一家,這樣的外來人口,組成了“新蘇州人”群體。

第二,生活在蘇州的人,都是富人嗎?

在很多人眼裡,蘇州是個好地方,以一個地級市的身份,曾經佔據全國GDP排行榜第4名的位置,生活在這裡的人,都是富人。

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筆者曾在蘇州當律師,接觸過不少外來人口家庭,坦率地說,殺魚弟孟凡森這樣的家庭,在蘇州不是少數。

蘇州在快速擴張過程中,外來人口賺錢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蘇州的生活支出成本高,房價漲得快,很多外來人口家庭的收入,大部分被迫砸進了房子。

有句話叫,“新蘇州人”辛苦半輩子,換來一套蘇州的商品房,然後發現,自己並沒變成蘇州人。

第三,殺魚弟為何沒有上學?

據2010年的媒體報道,孟凡森曾被父母送進一所民工小學,但沒幾天就跑回家,跟著父母賣魚,漸漸成了那條街上的“名人”。

由於有年幼的孟凡森在,他們的生意一直很好。

2010年孟凡森被叫作“殺魚弟”後,他家的魚攤子,甚至直接改名叫作“殺魚弟水產”。

又據說,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出名後的孟凡森再次被送去民工小學,但他又跑回來了,依舊跟著父母殺魚,賣魚,直到現在。

第四,我們能指責殺魚弟的父母嗎?

我認為不能。

道理很簡單,就算是一個魚販子,也明白孩子讀書比不讀書好,假如這是個富裕家庭,孟凡森的父母,一定不捨得讓自己親兒子,從小就跟著自己賣魚。

但是沒辦法,這戶人家有6個孩子!

孟家的魚攤應當比較賺錢,但這麼多的孩子要養活,這家人應當也想賺錢在蘇州買房子,讓自己變成“蘇州人”,在巨大的壓力下,作為家中長子的孟凡森,他當然應當被“犧牲”。

這很殘酷,但卻是現實。

第五,殺魚弟喝百草枯自殺,我們同樣不能指責他。

殺魚弟很可憐。

今年已經17歲的孟凡森,他的青春期是在魚攤子上完成的,這樣的經歷,我們無法強求他,不出現任何心理問題。

據報道,8月3日,殺魚弟因為價格問題,和客戶發生衝突,他的父母沒有站在他一邊,這讓殺魚弟很氣憤,一怒之下喝下了百草枯。

目前,殺魚弟雖然已經脫離生命危險,但百草枯對身體的傷害極大,他已經在事發後第二天,從蘇州市立醫院,轉院回山東治療。

而這件事,早在8年前就有了預兆。

2010年剛剛9歲的孟凡森,由於“眼神犀利”被叫作殺魚弟,由於對記者不喜歡,就用魚池裡的水潑向記者,性格明顯暴躁。

然而,這一切都不是他的錯,是生活環境造就。

結束語:是生活造成了殺魚弟的悲劇,是社會造就了現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上的一分子,我們的力量有限,能做的僅是適應社會,讓自己生存下去。


99隨便


我是一名中學老師,非常關注青少年的成長。17歲的少年,正處花季,如此就自殺了,讓人唏噓感嘆。我想就這個現象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這位少年在八年前,也就是八九歲的時候,因為在菜市場幫助他的父親賣魚,殺魚的技術嫻熟而成為網紅,被稱為殺魚弟。成為網紅之後,很多網友覺得他在這裡賣魚非常的可惜,於是把他給弄到了學校去讀書。到了學校之後呢,這個孩子又學習跟不上。後來又被他的父親這個可以弄到菜市場,繼續賣魚,以殺魚謀生。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加上週邊沒有朋友傾訴,他經常和他的父親吵架,賭氣。這次也是因為和家長鬧矛盾,因而想不通而自殺。從這個過程來看,這個孩子悲劇命運的造成與他的父親有直接的關係。

該讓孩子讀書的時候不讓孩子讀書,卻讓孩子去殺魚,到學校裡了,孩子課跟不上,又讓孩子回來殺魚。這個父親可謂非常不負責任。根本就沒有讓孩子讀書的想法,沒有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在孩子最適合學習最有可能對學習感興趣,最有可能把學習搞好的年齡段兒,耽誤了孩子。家長可能是為了生存,可能是為了讓孩子幫助一下自己,卻讓孩子過早地從事成年人所做的工作,家長是實實在在的使用童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使用自己的孩子也是做活兒,也是違法的。

古代孟母三遷,是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一次遷徙離開了墳地,因為孟子經常在那裡學別人上墳;第二次遷徙離開了菜市場,因為孟子經常在那裡學習別人做小買賣兒。第三次遷徙,孟子搬到了一所學校旁,因為在那裡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三遷,是家長為孩子付出的典型。對比孟母三遷,我們看看這個殺魚弟的家長,可為糊塗。不僅讓小孩子做那麼辛苦的工作,而且讓孩子做那種很血腥的工作,這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的成長是極不利。

宗教是講究禁止殺生的。認為殺生可以激發人潛在的惡,也就是說會讓人的內心變得兇慘。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宗教當中說,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講的就是要保持自己內心的那種善良。這個殺魚弟在幼小的年齡就整天殺魚,在心智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就整天見到這種血腥的場面。很難說他的心靈不會受到摧殘。因此,我感覺他所從事的這個工作與他後來形成的心理的閉塞,自卑甚至抑鬱是有很強的關係的。當他叛逆期來到的時候,他不知道如何和家長溝通,家長也不理解他,於是產生矛盾,因此就造成了他的自殺。

從這個故事上我們再一次認識到,愛護孩子,就要給孩子提供最良好的教育環境,在她最需要教育的時候給他以最好的呵護。工作謀生可以耽誤孩子是不能耽誤的。耽誤莊稼,一年欠收;耽誤孩子,一生無成。我是一名老師,因此我非常關注青少年成長。如果你認可我的觀點,請關注支持我,我們一起為孩子成長搖旗吶喊,揚帆遠航。

我寫本文時,殺魚弟據說還在醫院接受治療,情況危急。腎臟受到了嚴重的損壞,已經進入尿毒症期,肺也受到了損害,目前正在接受綜合治療。此情此景,讓人揪心。我們只能祝願這個可憐的孩子,能渡過這場劫難,早日恢復健康。

為這個孩子祈禱祝福吧。


平原春秋


8年前爆紅網絡的殺魚弟如今服毒自殺,這個殺魚弟也許覺得人生無味了,別人可以讀書寫字,他確在這裡天天殺魚。看到這些魚活奔亂跳的,一下子就被殺死了。感覺死與不死都是在一念之間的舉動。

覺得他的生活過得比常人不一樣,現在出門需要文化的地方很多,一個小夥子沒有文化有點讓人不相信,可能本身有自卑感很重,加上父親下手打他時這麼毒。為了弟妹他付出了所有的一切童年所擁有的歡樂,但是父親還這麼對他,弟弟妹妹和他一樣年齡時也許他的父親就不會叫他們去殺魚。同樣的父母待遇不一樣,也不可能殺魚一輩子,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況且他也沒文化,也沒錢,誰會看得上一個殺魚弟呢?越想越傷心,越想越沒希望。再說父母也不關心他,甚至於經常罵他打他。所以就造成了他輕生的念頭。

另外有一種說法,少殺生。這個錯誤我有一個朋友也犯過,當時有一兩年時間她的酒樓生意特別好,一天人來人往的,樓上樓下的都站滿了人有時候還是排著隊來吃魚。一天殺三五十斤魚是正常的,後來有一個人說了一句,太殘忍了這麼多魚活蹦亂跳的,幾下子就把他殺死了。後來她想想也是的,最後很少賣魚了。改成賣排骨最多,因為別人殺好了才去買這樣會好一些。她自己自創了一個特色排骨味道很好的,有很多人都從很遠地方慕名而來吃這個特色。

也可能是殺生太多還是怎麼回事,她也受傷了,現在酒樓也不開了。在生活中有能力的情況下,盡力而為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此祝願殺魚弟能夠度過這次難關,能夠從新開始新的生活不在殺魚了。


貴劉延瓊


這個男孩今年17歲的話,就應該是2001年出生的。我知道,2001年在我們國家,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一家生六個小孩絕對是超生了。看到他父母在菜市場賣魚,說明他們是從農村作為超生游擊隊來到城市的。

在我們老家農村,當年違反計劃生育超生的家庭,那可是要提心吊膽東躲西藏,到外面打工謀生的。而且超生的小孩沒有交完罰款,是永遠上不了戶口的,所以這樣家庭的孩子沒有上學,可能與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有關。

我記得前幾年夏天我回老家的時候,我們村有一個外出多年打工的人,回到村裡找村幹部,說是為孩子讀書的事要上戶口,孩子七歲了在外面漂泊了七年,沒有交罰款就上不了戶口,也就上不了學。我當時看到的情況是,他請求村幹部幫忙說好話,看能不能少交一點罰款,解決孩子戶口的問題。

這個“殺魚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到17歲,可想而知,他的童年是另類的童年,埋藏在他心裡的苦,外人又如何測猜得透呢?雖然他與他父親的爭吵是誘因,但深層次的原因,一定與他內心的孤獨封閉,再加上沒法和社會正常接軌的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家庭背景有關。

我對農村的情況比較瞭解一點,至於說得對不對,還請大家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參與討論。


山人的生活感悟



秀子


這個孩子肩上承擔了太多東西 ,完全沒有童年,再加上父親的惡劣體罰,他不被看見,不被愛,人生絕望,這是他悲劇的主要原因。

家庭壓力大,被迫成為懂事的孩子

一家六個孩子,他排行老大,父母理所應當的把他放在了承擔責任的位置上,一個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年齡,卻練就了一身熟練的殺魚手法,看似成熟淡定,卻有著與年齡不符的特徵,被網絡大肆宣揚。

懂事的孩子總是被社會過渡讚揚,其實懂事的背後是得不到愛、是討好、是無奈。

總之生活壓力算是一個問題,也不算,因為即使貧窮,但是可以給物質以外的東西,比如愛。

父親太過嚴厲

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自己的節奏,當父親太過嚴厲和粗暴,小孟沒有個人的自由和意願,只能被迫地聽從父親,孩子必然會積壓很多的憤怒。但是他當時還小,無力還擊,但是總有一天他有力量了會狠狠的報復,這也就是後來自殺的原因。

不要以為孩子打打就會聽話,其實孩子才是親子關係的導演,他看似言敗,但內心一定會記著每一筆賬,然後等到時機用盡全力去報復,不惜傷害自己。

因為父母過度殘暴而釀成的悲劇其實很多,我們都知道一些父母打的很厲害,孩子上網、打架依舊不改的例子,不是因為孩子死性不改,而是他更多的是在與父母做對抗。


正值青春期

作為青春期的男孩,也是最該奮起的年紀,與父親爭話語權,爭自由,而他的父親太強,他多次反抗無果,最後就只能用自殺予以對抗,因為自殺是對父母最大的報復和攻擊。

他沒有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沒有辦法去追求自己人生理想,所有的力量都被父親暴力給壓下去,可能小的時候也只能順從,沒有辦法,但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了,有自己的想法,也想有自己的自由。

其實,不是青春期孩子就一定會叛逆,而是父母過度控制,使他們積攢了很久的對抗力量,就等青春期自己強大了一起奮起,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問題。


對小孟的故事心痛、惋惜,但類似的故事在中國千千萬,被迫懂事的孩子,被父母控制的孩子,為自由和權利犧牲自己的孩子,內心的心酸都很少被看見。


我是一個認真回答問題,認真寫文章的心理諮詢師,如果你對心理、情感、親子感興趣,歡迎關注我,有問題也可以私信我。


心理心情


剛看到這個題目,說實話,我真不知道八年前有這麼一個小網紅,我首先想到的是17歲,正值上高中,喝百草枯,無藥可救,5毫升致命,離後悔的機會都不給你,難道又是受不了當今的教育方式,是成績不好還是學校不好,亦或是老師傷害了他?但接著看下去,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這孩子根本就沒有正經上過學。問題出在家庭教育上或者個人認知上。

作為一個一線教師,我看慣了對現行教育的批判,對老師的指責,而“殺魚弟”的過激行為是近年來第一例和學校教育和老師撇清關係的事件。

也許做為一線教師,我被質疑慣了,或者我堅信我只有資格質疑自己的教學水平,而沒有權利去指責別人,包括這孩子的家長,我寧願揹負是非不分的罵名,也不願一味指責所謂的教育方式當與不當。無論是學校教育或者是家庭教育,因為我最清楚現行教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存在太多太多的問題。

我是語文老師,我有更多的機會和孩子們談心,多年來,我鼓勵我的學生,寫日記,寫真心話,寫對身邊的人和事的看法,想法,寫最真實的感受,我不是因為想探究學生們內心的隱私,我是想通過日記這一橋樑分析孩子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多年跟我的學生的交流中,我看到的青春期孩子們發映出來的最多的心理問題分為三種:

一、自卑心理

對自己極度不滿,感覺自己活得沒有價值,沒有樂趣,看不到人生的希望。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有逃避或厭世的心理。

二、抱怨心理

自卑心理是向內發洩的,而抱怨正好相反,是向外發洩的,他把對生活學習上的一切不滿,歸宗於別人,或是父母,或是學校,或是老師,覺得自己的生活中的不幸都是他們對自己的錯誤做法造成的。

三、報復心理

報復心理是在報怨心理的基礎上產生的,當積怨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就會表現在“破罐破摔”的心理,表現為跟讓他不滿意的人(父母或者是老師)對著幹。

而這三種心理問題經常相輔相生,影響著一代青少年做出過激的事情來,然而慶幸的是,我們還有教育,家庭教育出問題的,學校或老師的教育會給予引導,幫忙解開痛苦的心結,而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老師的教育都是另自己不解的,我們還有大量的文學作品的引導,多讀些書,在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的燈光照耀下,總能找到上帝留給每個人的那扇窗,或者是我們還有朋友,有時候朋友的力量也足以讓我們發現自己的價值所在,人生的樂趣所在……

然而,可憐的“殺魚弟”身邊只有父母和五個比他還小的弟弟、妹妹,只有幹不完的活,掙不夠的錢,無邊的生活壓力,沒有朋友,沒有老師、沒有書籍……當自己的心理出現解不開的疙瘩,當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樂趣,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機械的重複中,看不到更美好的希望,你讓他拿什麼來安慰自己,誰又能來拯救他?

雖然中國現行教育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沒有教育卻是萬萬不行的,起碼教育是我們萬千老百姓走得更高更遠的唯一橋樑,也是一條充滿希望的路。而青少年只有透過教育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通過聽取老師的教導知曉站在不同的角度、換位思考,心胸才會更闊,或者通過接觸文學作品,與書中各色人生交流,才會進一步啟發心智,成長為一個成熟負責、身心健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