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我一直喜歡餘秋雨先生的厚重的筆墨。

從最初的《行者無疆》,他帶領我漫遊各國,再到後來的《吾家小史》,我跟著他目睹著小家的興衰。然後,我遇到了第三部他的作品——《文化苦旅》。也是從這部作品中,我認識了她——敦煌。

初觸那讓我神往的美麗,是通過餘老的《道士塔》和《莫高窟》,我不知道它哪來那麼大的魔力,竟幾次逼得我潸然下淚。胸中的那麼一點憤懣,不由得便燒出了一片火熱,有一種玉碎難挽的悲愴,有一種金鑲苦全的慶幸。我想,敦煌怕是已成了我的一種情結了罷!我迫不及待的想靠近她,又莫名的害怕著某些難以名狀的物什,從而猶豫徘徊,徒留遺憾。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我多想,推翻那道士塔,將那些斑駁了歲月的土磚砸向那愚昧的姓王的道士,或是成為一個瘋傻的痴人,不由分說的撲上前去,將他塗抹在那些絢麗筆畫上的灰白,狠狠地塑在他身上,封了他的感官,不讓他愚昧的思想把這淨地汙毀,錮了他的手腳,不讓他蠢笨的身影將著聖土濁辱。他既已償還不了這文化的重債,但總該為了這民族的傷疤哭一哭。

即使可以,讓我穿越了這數十年的光陰,奔在他面前,我依舊痛恨著自己的無能為力。因為我阻不住那一隊隊載著我的至寶的隊伍的遠去,那些響在通往莫斯科、歐美的路上的駝鈴,迴盪著的是一個民族的悲哀哭泣。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有人說,倘使那些珍貴的典籍壁畫未流傳開去,也不見得有如今敦煌之盛名,但,就算她孤單的寡淡的存留在歷史的某些塵埃之後,等著來人挖掘,也總比被粗魯的無知的派送給那些異文明的行騙者強。因為,就算他們再珍惜再寶貴這些風情迥異的斑斕,他們也沒有那個底蘊去把這其中的意畫一一發掘。那是上千年文明的積澱啊!那是古史的生動鋪陳啊!誰給了他們自信,讓他們誤以為,看到了顏色,瞭解了年代,便讀懂了敦煌!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那黃沙裹挾著的歲月中,我看到了,我的敦煌她皺起了眉峰,我聽到了,她悲傷卻還倔強的號叫。

是啊,這近千個年頭,並未造就一個奢華的標本,敦煌,是喘息了一千年的生命。強悍過始皇的重劍,豐富過釋迦的佛心,更精美過李杜的詞句。她透著一種光,引眾人膜拜,她傳著一種類似鐘鳴的震耳之聲,響的渾厚,傳的久遠。這樣的敦煌,我急切的想靠近她,這樣的敦煌,我卻未曾敢站在她的面前。其實我也知道,我對敦煌的這種怯懦,是對她宏大文化的畏懼。我害怕我到達時,只能短淺的看到幾尊佛像,幾個泥窟,我害怕我走近時,根本碰觸不到歷史的厚重感覺,我甚至害怕,當我妄圖尋到,聽到一些什麼時,敦煌斜給我一個“生人勿近”的眼眉。是的,只有你在歷史中觸摸了,在傳承中柔撫了,在無盡的風沙中佑護了,你才敢說你去過敦煌,你看過飛天。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千古明月照今人,只是我的敦煌,有了連臆想都無法癒合的創傷,那不只是一個文明的缺失,那更是一個民族的缺失。

原諒我,只是想在這飛天的祭場,酣暢淋漓的哭一場!

敦煌!敦煌!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作者:秦嘉鑫,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士官學院2017級電氣自動化技術(陸軍)二班學生。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秦嘉鑫:敦煌——讀《文化苦旅》得此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