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兩位玩世不恭的戲曲理論家

我們在前面的明清文學裡簡要提到過,明清兩代除了戲曲的創作和戲曲的表演活動極為昌盛,戲曲的理論研究也較為繁榮。我們在這裡首推兩位戲曲理論家, 一位是明朝的徐渭,一位是清末明初的李漁。

兩位玩世不恭的戲曲理論家

徐渭是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他一生坎坷,窮困潦倒,死前身邊只有一條狗,死後身上只蓋了個破草蓆,很是悽慘。但是他極有才華,他曾評價自己說“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他的大寫意畫和狂草極為有名,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開創者。他和王鐸兩人的狂草代表了明朝最高的水平。他的詩詞文章也寫的極好。同時他還是一個極為優秀的戲曲創作家和理論家,他創作了《四聲猿》《歌代嘯》兩大部極好的雜劇。他對中國戲曲的最大貢獻就是寫成了《南詞敘錄》,這是中國第一部關於南戲的理論專著,為後人研究南戲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

李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戲曲理論家、美學家。李漁極有才華,但是科場不順,一生連個鄉試都沒考中,只得了個秀才的頭銜。因此他一生都沒有做官,專心研究戲曲、文學等藝術。他無論是戲曲創作,還是戲曲理論研究都很有成就,被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 他寫的《閒情偶寄》是研究中古代戲曲最為系統的著作,被稱為中國戲曲理論的集大成之作。《閒情偶寄》還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散文作品,它不僅有戲曲理論的部分,還是關於養生、種植、建築、園林等各方面的內容,此部書還被近代文學大家林語堂評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李漁的戲曲代表作有《風箏誤》《奈何天》《意中緣》《美人香》等傳奇戲劇,大都被收集在了他的戲劇集《笠翁十種曲》。《芥子園畫譜》也由他所編,是後世學畫的入門教材,影響深遠。他還著有《笠翁對韻》是初學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影響也極為深遠。他還寫小說,著有短篇小說集《十二樓》,著有長篇小說《玉蒲團》,這部小說類似於《金瓶梅》一樣的豔情小說,被近代的各大導演配成了三級片。《玉蒲團》的創作也是基於李漁對《金瓶梅》的研究之後而寫的。據說他曾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李漁一生愛好廣泛,著作頗為豐富。

徐渭和李漁都為中國的戲曲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們兩人都是“怪才”,他們的一生也都極具戲劇性。他們兩人都是在中國科舉制度下的犧牲品,雖然他們沒有走上科考做官的道路,但是他們在藝術上不僅找到了出路,還成績斐然。他們成為了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名留青史。現代很多文青極為喜歡這兩個玩世不恭的古代文人。

兩位玩世不恭的戲曲理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