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腹有詩書真的會氣自華嗎?蘇軾的一首冷門詩賞析!

蘇軾的這首《和董傳留別》可能並不為人們所熟知,但其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卻廣為傳誦,原因就在於它經典地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係。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這首詩是蘇軾罷官鳳翔籤判赴汴京,途經長安時,與朋友董傳話聚臨別留贈董傳的。董傳當時在鳳翔窮困潦倒,正準備參加科舉考試。次年蘇軾回長安後作此詩。說白了,這首詩就是蘇軾知道曾經的窮朋友準備參加科舉而對他說的一番鼓勵的客套話。

兄弟你雖然窮,穿的都是粗衣劣布,但是你書讀的多,學問大,氣質好啊。跟著那些老秀才們整日裡吃糠咽菜有啥意思,還是跟跟我一樣考個公務員更有前途。你口袋裡也沒幾個錢,等錄取之後別學那些富貴人家買匹高頭大馬在京城裡騎著得瑟,有工夫不如去繁華路段看看哪些擇婿車上的姑娘對你有意思!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俺的名字!

腹有詩書真的會氣自華嗎?蘇軾的一首冷門詩賞析!

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中國人向來重視讀書,那麼讀書到底能不能讓人“氣自華”呢?這個問題的重點便在於如何理解“氣”。氣無關相貌,也不僅僅指氣質,而是一種氣場、氣度,是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以及具體行為,能夠讓人感受到你渾身散發著一種人格魅力,一種力量、一種嚮往。

而這些難以描述的外在感知,正是通過內心世界所構造的。讀書能夠加速構建內心世界,但並不能完全或成功的構造內心世界。讀書人中,也不全是蘇軾、王陽明,還有孔乙己,錯誤的讀書也會讓人更加的執拗和迂腐,這種人也就談不上華不華的了。

詩書讀得多,並不能讓一個人“氣自華”,關鍵是你讀了那麼多書,用在何處,體會在何處,踐行在何處。讀書,它不是用來炫耀學識的,也不是用來貼金裱玉,也不是為了增加談吐的資本。而是用來修養內心,培養品性,提升思想境界的。

腹有詩書真的會氣自華嗎?蘇軾的一首冷門詩賞析!

陸毅飾演的蘇軾

可見,腹有詩書不僅僅是指“讀書”這個動作,而是梳理自己思想、修正自己行為的這麼一個過程,只要有這個過程,至於你是讀書、看報、混社會...又有什麼分別呢?

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但每次一都能隨遇而安,並造福於一方百姓。他對生活總能抱著欣賞和熱愛的感情去看待,乘一次舟、淋一次雨、吃個荔枝、一條魚、賞月聽風……等等,他都能從中體會到獨特的樂趣。這種豁達、放曠,樂觀,與自然同樂的心性,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的。當我們能感覺到“人間有味是清歡”,自然就會明白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