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慈禧太后為何容不下珍妃,原來珍妃是個前衛的女子

熟悉晚清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光緒帝最寵愛的妃子是珍妃,而不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后。在後宮妃嬪數量方面,光緒帝可謂是整個清朝之中最少的,加上皇后一共才三人——隆裕皇后、珍妃和瑾妃。

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親弟弟桂祥的女兒,比光緒皇帝大三歲。她容貌醜陋、馬臉高額、瘦弱駝背。光緒雖對這位皇后極為不滿,但是,他又無力反抗,因此,光緒從來都不親近她。

慈禧太后為何容不下珍妃,原來珍妃是個前衛的女子

皇帝最寵愛的就是珍妃。珍妃,滿洲鑲紅旗人,姓他他拉氏,小字珍珠,生於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於光緒十四年被選為嬪。光緒二十年,其被晉封為妃。又過了6年,光緒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珍妃不幸被投井身亡。

當時八國聯軍藉口義和團“排外”而進攻北京。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逃往西安。臨行前,慈禧太后命太監將幽禁於北三所壽藥房中的珍妃喚出,推入慈寧宮後順貞門內的井中淹死。當時珍妃年僅25歲。

珍妃的一生極其短暫,可她的美貌深入人心。那麼,這位年輕的他他拉氏女子究竟有多美呢?其實關於珍妃的外貌略有所聞,因為珍妃的生活的年代,距離現在也不過100多年。其實在光緒年間,科技逐漸開始發達。珍妃入宮時,照片技術已傳入中國。不過很多人思想保守,認為相機致使人損壽。珍妃卻能接受照相術,成為清宮后妃中,照相最早者。

慈禧太后為何容不下珍妃,原來珍妃是個前衛的女子

照片中的珍妃長圓臉,下巴稍尖,大眼睛,兩彎眉毛修成山字眉,寬鼻樑,蒜頭鼻,一張櫻桃小口,梳著晚清時滿族婦女中流行的“兩把頭”髮式,上面插以珠翠花朵,左右還彆著兩隻絹蝴蝶,右角加一縷絲穗,身穿大鑲邊的長袍。從照片上可以看出,珍妃性格活潑,充滿朝氣。

慈禧太后為何容不下珍妃,原來珍妃是個前衛的女子

事情發生在光緒帝登基的第十四年,也就是光緒成為傀儡皇帝額第十四年就準備大婚了。當時慈禧安排了數百秀女,經過層層選拔後,剩下十來個“美女”供光緒選擇。最後選妃的環節,慈禧叫上光緒和宮中幾個命婦坐在殿中,看皇帝選妃。這個環節在《甄嬛傳》也是有的,太后和雍正皇帝坐在殿中,甄嬛、沈眉莊等人一字排開在門口跪下。當年慈禧跟光緒就是這樣坐在殿中,看著外面十來個女子。慈禧首先發話了,說後宮好久沒這麼熱鬧了,讓皇帝選一箇中意的為皇后,順便選幾個妃子納入後宮。光緒微垂著頭,也不看外面的女子,說全憑皇爸爸做主。慈禧還是堅持讓光緒自己選,光緒便抬起頭看了幾眼外面的女子。看到一個十分漂亮的女子,正打算走過去選她。慈禧看著不對勁了,馬上乾咳一聲,說皇帝,皇后人選必須慎重考慮,我看葉赫那拉氏不錯,就她吧。

光緒便放棄了選哪個非常漂亮的女子,就說是,這皇后人選便定了。慈禧知道光緒喜歡美女,但是她不能讓光緒的後宮有美女,便把光緒想選的那個特意排出去了,嫁給其他皇室子弟了。然後選了自己的侄女葉赫那拉靜芬為光緒的皇后,順便把生下幾個不怎麼漂亮的指給光緒當妃子了,其中就包括珍妃、瑾妃。然後靜芬跟光緒大婚,靜芬就順理成章成了裕隆皇后。

在歷史上,珍妃被慈禧投井的事人人皆知。珍妃是光緒最寵愛的妃子,而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卻一直不得寵,為了珍妃,光緒做了很多破格的事,慈禧本來就討厭珍妃搶了聖寵,這下便對珍妃懷恨在心,一直想找機會除掉珍妃,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根本的還是珍妃的一個特殊“癖好”!

慈禧太后為何容不下珍妃,原來珍妃是個前衛的女子

珍妃的特殊癖好就是她老愛穿著男裝見光緒,在古代女子穿男裝本就不夠得體,何況她是皇帝的妃子,這何以服眾呢?但最恨本的不在這兒,在於珍妃穿著男裝去的地方!

慈禧太后為何容不下珍妃,原來珍妃是個前衛的女子

慈禧長期控制光緒,這讓光緒的性情大變,非常與常人不一般,經常半夜起床批閱奏摺,期間經常會大發雷霆,拍桌子又摔東西,光緒生氣的時候,總喜歡找珍妃來解悶說話,但是,大家都知道古代女子不可參政,這樣的祖制光緒也不好打破,於是珍妃便經常女扮男裝,穿著男人的衣服去找光緒。

例如,年僅十幾歲的珍妃十分喜歡照相,她把照相作為自己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她託人買來照相機,不拘姿勢,任意裝束地拍照,不僅在自己的寢官拍照,而且在皇帝的養心殿以及她經常去的其他地方拍。她還喜歡給別人照,教太監照相。據說珍妃暗中指使一個姓戴的太監在東華門外開設了一個照相館。皇后知道後,便向慈禧告狀,慈禧下令查封照相館,打死戴姓太監。再如,按宮中規矩,妃子不能乘八人轎,只能坐四人轎。光緒帝曾特意賞給珍妃一乘八人轎。一次珍妃乘坐時,被慈禧知道了,慈禧大怒,命人當場將轎摔毀。

慈禧太后為何容不下珍妃,原來珍妃是個前衛的女子

珍妃對皇官中的爾處我詐、鉤心鬥角極為反感。她也不曾向強大的保守勢力屈服,仍舊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方式生活。她有思想,關心時局,經常與皇上談論政事,在與光緒帝相處一段時間後,她發現光緒帝不是甘當傀儡的人,他也希望能夠勵精圖治,治國安民,如今被慈禧壓制,手中無權,因而鬱郁不得志。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影響下,接受變法主張,試圖維新政治,富國強兵。珍妃堅決支持皇帝變法,積極支持變法運動,為皇帝出謀獻策,尤其在精神上給光緒帝以巨大的支持。忌妒珍妃的皇后趁機大肆傳播謠言,惹得慈禧對珍妃怒火中燒。

慈禧太后為何容不下珍妃,原來珍妃是個前衛的女子

光緒倒是很樂意,這可惹惱了慈禧,慢慢的宮裡便有流言說珍妃參與朝政,幫著光緒看奏摺。這可讓愛朝政如命的慈禧怎麼能忍受?這樣明目張膽的去光緒批閱奏摺的地方,還鬼鬼祟祟男扮女轉,這不是明擺著向慈禧挑釁嗎?這樣的做法狠狠打臉太后啊!於是便打入冷宮。

慈禧太后為何容不下珍妃,原來珍妃是個前衛的女子

慈禧西逃,走到路上,又想起冷宮裡的珍妃,怕她被釋放後,再出來作妖,於是又返回去,把珍妃投於廢井之中。自此,光緒最寵愛的妃子珍妃便命隕於廢井,後來為了紀念,那口井便被命名“珍妃井”。

提起珍妃來,她並不是塊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過權,賣過爵,只是在老太后的嚴威下哪能容她放肆。倒是光緒非常值得同情的。這裡不談他的政績,只談他的生活,尤其是愛情。我們說他是個痴心的皇帝。如今宮廷劇不少,可惜沒有一出寫光緒的愛情戲。他的事比起唐明皇楊貴妃來,比起梁山伯祝英臺來,不知要纏綿多少倍。

據老宮女說:“劉太監自從來到山西后,因為是從大內來的,比較可靠又懂規矩,又是李總管的徒弟,於是就派在光緒跟前當近侍。他看到光緒整天呆呆地坐著,對任何人都是淡淡的,對飲食更是不挑不揀,漠不關心,每餐六菜一湯,不管別的人吃什麼,他永遠是如此,一直到西安都是這樣。最愉快的時候,是光緒和太監們下象棋,很平易近人,下完棋後,仍然像一塊木頭,兩眼痴呆呆地一動也不動,急躁發脾氣的性格根本不見了。好像他下定狠心,不管外界如何,他只是裝痴做啞。一個血氣方剛的人,收斂到這個程度,也是非常痛苦的了。

“他念念不忘的只有唯一的知心人珍妃了。

“光緒對珍妃一見鍾情,他哪裡知宮廷裡政治生活的險惡。

瑾妃“在西安,我們住在北衙(南衙是總督衙門,北衙是巡撫衙門。老太后先住南衙,後搬到北衙)時,因為地方窄小,皇后和皇上住在一間大房子裡,中間用隔扇隔開,兩屋通聯。這可能是老太后的巧安排吧,但光緒從來不理皇后,而皇后呢?也從來不服氣

“有人說,自從珍妃死了以後,光緒把愛珍妃的感情移到瑾妃身上了,那也是無中生有的話,根本沒這回事。光緒是個性格孤僻而又多疑的人,如橫下一條心,九牛也拽不回來的。他早就認定瑾妃並不忠心耿耿和他一條心,珍妃的打入冷宮,受隆裕打嘴巴的凌辱,他清楚地知道,瑾妃也曾經順水推舟地說過些不合情理的壞話。所以光緒對瑾妃也是冷冷清清,在西安看不出對她有任何和顏悅色的表現。

“辛丑年迴鑾以後,為了掩蓋老太后的殘暴,為了緩和國內外的輿論,說珍妃擔心自己受辱,在洋人進宮前,投井殉節,特命珍妃的孃家,下井打撈。按規矩,嬪妃的家屬,根本不許進宮,除非嬪妃生孩子。平常家屬要買通大太監,才能和嬪妃通消息,這也是太監們的一筆收入。現在讓她家裡人撈屍,這是天大的恩典。

但是裕隆皇后實在長得太對不起觀眾,長的不怎麼樣就算了,還駝背。而瑾妃雖然胖了點,不過也比靜芬好,最後對比之下,最出眾的就是珍妃了。然後光緒無奈之下只能寵愛最漂亮的珍妃。更可貴的是這個珍妃還挺懂光緒的,不過也是個不夠聰明的主兒,導致自己草草收場,在光緒帝的生命裡早早就領了盒飯。

其實為光緒選妃,完全是慈禧一個人的意思。選誰都是慈禧一個人決定了。光緒根本沒有說不的餘地。可以確定的是光緒是非常不喜歡皇后的,兩人夫妻感情也不和。面對皇后和瑾妃,皇上果斷選擇了寵愛珍妃。這都是慈禧在光緒選妃時就造成了的。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末代皇帝溥儀逐出紫禁城。同年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昔日供一人獨享的秘殿寶笈,正式向民眾開放。為了傳承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讓這些稀世珍寶傳播更加廣泛,在院長易培基的倡導下,故宮的工作者人員開始拓印古器、影印字畫,並出版了印刷精美的專刊《故宮月刊》。由於博物院經費奇缺,不能連續支付昂貴的出版費。於是,1929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在成立4週年之際,《故宮週刊》問世了。

《故宮週刊》第30期曾出版了“珍妃專號”,這是畫刊的惟一專刊。畫刊編輯為了求真求信,多方查訪當時還在世的故宮太監宮女等人,結果查訪到了白姓、劉姓的兩位宮女和當年的太監唐冠卿。但白姓宮女早年曾為珍妃之侍女,在珍妃被慈禧責罰幽禁之後即被逐出宮,故而對於珍妃被幽禁以後的事蹟並無所知,投井之事亦只是得之傳聞。劉姓宮女的出宮時間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其時尚未發生義和團之亂,對珍妃投井之事亦只是得之傳聞。但唐冠卿自稱不僅目睹了珍妃之死,而且還聽到了慈禧與珍妃的對話。為此,畫刊對他作了專訪,並將談話記錄公之於眾。

其內容是:“庚子七月十九日聯軍入京,宮中驚惕萬狀。總管崔玉桂率快槍隊60人守蹈和門,予亦率40人守樂壽堂。時甫過午,予在後門休憩,突觀慈禧後自內出,身後並無人隨侍,私揣將赴頤和軒,遂趨前扶持。乃至樂壽堂右,後竟循西廊行。予頗驚愕,啟曰:‘老佛爺何處去?’曰:‘汝勿須問,隨餘行可也。’及抵角門轉彎處,遽曰:‘汝可在頤和軒廊上守候,如有人窺視,槍擊毋恤。’予方駭異間,崔玉桂來,扶後出角門西去。竊意將或殉難也,然而亦未敢啟問。少頃,聞珍妃至,請安畢,並祝老祖宗吉祥。後曰:‘現在還成話嗎?義和團搗亂,洋人進京,怎麼辦呢?’繼語言漸微,噥噥莫辨。忽聞大聲曰:‘我們娘兒們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雲未犯重大罪名。後曰:‘不管有無罪名,難道留我們遭洋人毒手麼?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懇,旋聞後呼玉桂。桂謂妃曰:‘請主兒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兒下去,我還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痴,不知所措。忽聞後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掙扭之聲,繼而砰然一響,想珍妃已墮井矣。斯時,光緒帝居養心殿,尚未之知也。後玉桂疽發背死。”

“珍妃專號”中還曾附有一張根據唐冠卿的證詞所繪製的《珍妃最後幽禁處及投井經過路線圖》,此圖上標明瞭慈禧與珍妃對話地點和唐冠卿所處的位置。於是,有人在此圖中找出了唐冠卿談話的破綻:慈禧與珍妃對話地點與唐冠卿受命把風的頤和軒外角門轉彎處相距甚遠,以這樣的距離,他怎有可能聽到他的證詞中所提到的慈禧、珍妃及崔玉貴三人的對話呢?由此,“珍妃專號”中記錄的珍妃之死,也因遭到置疑而成為一家之言,珍妃之死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