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做標準化管理,制度、流程、崗位職責和績效,先做哪個後做哪個?

騫王講管理


對於一個小微企業,生存是第一位的。再完善的制度、流程都是服務於當下拿到更高的業績,公司創造更好的利潤。

1先做崗位職責

基於公司目標,明確每個崗位要的目標,以此來倒推崗位核心職責。

說白了,就是來一個人,知道幹什麼,怎麼幹能拿結果。

在前期,還可能出現一人多崗的情況,崗位職責最重要的不是分工明確,而是崗位職能和結果的明確。

2、再做績效

做績效,也是基於公司業績的設計,讓在上班幹活兒的人對於工作成果的標準更清晰。

說白了,就是清楚怎麼幹,幹得更好能掙得更多,進而有更大動力幹得好。

好得績效能讓員工動力足,公司創收,員工的薪酬也有增加空間。

特別注意:績效通常和薪酬在一起,單純是為了考核的目的而做的績效,通常都會有反作用力。基於薪酬動力的績效最佳。

3、做制度

員工正常工作拿到結果,基於績效主動做得更好,帶來收益穩定的情況下,才是制度文化流程開設運轉的前提。

要理解,一開始過分強調製度,或設計嚴苛的制度,不能吸引人來和留下,不能創造好的工作氛圍,都不利於拿業績的狀態。活著,和創造利潤一直都是主線。

做制度,是一步一步來的。前期的制度就是簡單,滿足日常運轉需要的就行。後期制度的完善,最好的是基於企業運轉過程中出現的一次次事件,一次次需要明確的情況,逐步添加。

特別不建議的是照網上或大企業拿來主義的直接改。

如果制度的每一條都是基於企業發展,融合老闆的處事風格,符合實際情況訂立的。會無形中成為公司文化和行為準則的基石。執行實施起來非常紮實有底氣。

4、最後是流程

為什麼,流程是讓一切運轉起來更順暢和高效,減少內耗。經過無數次崗位成果的實踐運轉,才能總結出最優的流程,最適用實際工作的流程。

流程的梳理,往往都是發現公司運轉中的不順暢的問題而倒推思考怎麼去調整的。也基於數據。所以,流程放在了最後。

5、總結,調整,變化

這點最重要,因為以上四步初步形成後,都只適用於當下的一個階段,市場是變化的,人是變化的,企業的發展目標和規劃也是不斷變化的。不管是管理人員,還是老闆,接納變化,專注目標不斷總結、調整、變化。一定能形成適合自己企業的標準化流程。

依此而來的標準化管理,會特別紮實,根植於心的東西更有力量。

僅個人觀點,僅針對小微企業的建議。


梳理流程


我是聊哥,

資深人力資源產品經理。

在這裡說一個簡單的邏輯:

績效是考核人和事的,制度是管人的,人是做事的。

在企業管理中,

一定是先有事,再有人,再有約束人的制度,然後才有對人事的考核。


根據以上邏輯,我的建議是:

一、先規範流程:

流程針對的是“事”,包括了內部管理和對外經營的所有事,

把所有事的流程進行梳理,規範每一個流程要點、標準,以及每個事情對應的角色。

流程相當於把每件事作了拆解,將不同崗位的人對號入座,

每個流程環節都是一個點,像珍珠一樣,

整個流程就是串起珍珠的線。


二、再梳理架構和崗位職責:

根據流程中界定的事情,和對應的人,

進行職能的梳理,就是把事情“合併同類項”,

一個類別,就是一個崗位的職責,

如果類別過多,那就分大類,再細分小類,

大類就是部門,小類就是崗位。

這樣,一個公司的架構就形成了。


三、然後建設制度和機制:

制度是各個職能針對各自負責的領域,

制定的管理規範,

是約束員工行為,保證組織運行的基礎。

機制是流程正常執行的保障。

如:各項管理規定是制度,例會、計劃、總結等是機制。


四、最後制定績效考核機制:

根據企業的目標、公司流程標準、崗位職責等,

制定各崗位的績效目標和考核機制。


作為一個企業,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崗位職責、管理架構、績效體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但管理體系的建設,需要按照各個系統之間的關係,有序推進,不可本末倒置。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供參考。



我是聊哥,

16年職場經驗的資深人力資源產品經理。

【關注我】

更多職場乾貨等你來拿!

【我保證】

每一篇文章,每一份問答,

都是誠心之作。


聊哥聊職場



企業要做標準化管理,制度、流程、崗位職責和績效,先做哪個後做哪個?


根據自已的職業經歷和實戰經驗,總結如下觀點:企業要做標準化管理,首要應該做的是“商業模式的標準化”,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業務模式的標準化”,這一點是企業標準化管理的先決條件,無論是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標準化、崗位職責的權責明確、績效這些都是“加強企業內部的協同力”,所以,一定要“業務模式的標準化”……


業務模式的標準化制度之後,順應的依次就是:管理架構(組織架構)——工作流程——崗位職責——管理制度——績效體系……



企業標準化管理具體地說:首先要制定明確的“業務模式流程圖”,業務模式流程的標準化,就明確了人、物、財、權、責的明確化,業務模式決定了“管理架構”,事實上不同的商業模式組織形式是不同的,工作流程——崗位職責——管理制度(對內獎罰,對外的業務管理)——績效體系(如KPI,量化考核)



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或是某一句話對你有價值,請關注我,感謝你的分享。


今日頭條孫洪鶴,創業教育、品牌營銷專家、創投專家《創業五部寶典》主編,互聯網暢銷著作〈風口〉聯合主編,自媒體原創作者,歡迎關注我每天的今日頭條原創文章,更多的實戰分享請關注我今日頭條動態,也歡迎大傢俬下交流,如若認同請幫忙分享轉發


孫洪鶴


我的實戰流程是:1、公司主業務流程梳理;2、組織架構確定;3、部門內業務流程梳理;4、定崗、崗位職責;5、工作量評估、定編;6、崗位工作清單、流程關係圖、流程核決權限、作業標準、輸出結果,形成《崗位手冊》;7、崗位價值評估、定崗位職級;8、定薪酬結構、考核體系。供參考。


大劉職場悟


實際操作過程中,制度、流程、崗位職責和績效並沒有非常明顯的先後順序,但在具體某件工作上還是存在的,這個順序是:制度—崗位職責—流程—績效。

1、目的都是為了實現企業戰略目標,最低也是實現年度經營目標。

企業願景、使命決定了戰略目標,進而分解成年度目標。為了達成年度目標,可以倒推具體需要完成哪些工作。這就決定了每一項工作都包含了三件事:幹什麼?怎麼幹?幹到什麼程度?

制度解決的是不能幹什麼,是底線問題。

流程解決的是怎麼幹的問題。

崗位職責解決的是幹什麼,應該幹到什麼程度的問題。

績效是解決幹好了和沒幹好應該怎麼辦的問題。

2、整體來說,並不存在先後順序。

2.1、業務在變化,客戶在變化,技術在更新換代,社會環境同樣在變化,這一切都要求我們的制度、流程、崗位職責和績效要跟著變化。因此,我們不可能先把所有流程的標準化建設完成後,再去做績效的標準化。

2.2、大企業可以做到應崗設人,小企業很多時候還是因人設崗,特別是技術骨幹提拔到管理崗位時,你不得不調整崗位職責,因為你的科長並不勝任科長的崗位職責。

這就要求你要調整流程,改變決策體系。因此,標準化工作要從下向上做,越是基層工作,越要先做標準化。

2.3、所有一切都是為了戰略目標和年度目標服務的,一旦目標發生改變,不要說制度、流程、崗位職責和績效的調整,就連企業文化的解釋都跟著需要調整。

因此,標準化工作不需要考慮先後順序,遵循的原則是:基層工作優先標準化、容易的工作優先標準化、相對穩定的工作優先標準化、對目標影響大的工作優先標準化!

3、具體工作上的排序。

針對具體某項工作,還是存在先後順序的:

我們需要先設底線,也就是制度;

再決定幹什麼和幹到什麼程度,也就是崗位職責;

接下來才是怎麼幹,也就是流程;

最後決定幹好幹壞如何處理,也就是績效。

例如:當多個項目在資源衝突的情況下,應該先保哪個項目?

3.1、我們需要先定原則,項目優先級排序原則,這就是制度。原則不同,各崗位的決策權限就不同。

如果客戶排第一,那麼項目優先級排序的決策部門是市場部門;如果現金流排第一,那麼項目優先級排序的決策部門是財務部門或者營運部門;當然,質量排第一,決策部門就是質量部門。

3.2、崗位的職責範圍發生變化,那麼做事的流程就跟著發生了變化。

3.3、績效和流程的標準化建設順序只由一件事情決定,那就是績效裡是否對流程的執行進行考核。如果考核,績效排最後;如果不考核,沒有順序問題。


鄒宇189


這個問題可以分開看,制度、流程一直以來都是人力資源部的職責之一,但好像又不隸屬於任一模塊,我更習慣於將制度流程理解為運營管理的內容;而你提到的崗位職責、績效則屬於傳統的人力資源範疇,屬於組織發展模塊。界定清楚這幾個概念,進入正題。

我認為應該先崗位職責,再製度流程、再績效,接著說說每一塊分別應該怎麼做,以及它們內部的邏輯關係。

1、崗位職責

目前的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企業戰略也要動態調整,組織架構調整與優化也會比較頻繁。有了組織架構,再整並部門、崗位,通過工作分析,輸出崗位JD,明確崗位職責。

2、制度流程

任何一個崗位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必然與其它部門和崗位發生工作聯繫,如何規範這種聯繫,確保權責清晰、責任到崗?此時,制度、流程粉墨登場。流程就是將同一價值鏈上的崗位串聯起來,通過明確流程牽頭人,規範各個流程節點的權限,來推動工作成果的輸出。而制度呢,則是作為流程有效運行的一個權威性保障,主要目的在於規範流程中各個部門、崗位的權責,表單內容及配套的獎懲機制等。所謂“制度以流程為體現,流程以制度為依託”。

3、績效

如果說績效屬於標準化管理的內容,那你要做的績效應該是在崗位職責、制度流程明確後,以崗位職責為內容來源,以流程處理為數據來源,提煉諸如準確率、及時率、達標率、計劃完成率等“標準”、“規範”的KPI考核指標來嚴格執行。

然而,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與其將績效停留在這些可人為設定且無太大事實價值的指標上,不如多從財務、客戶、乃至經營的維度上做一些引導,KPI需要聚焦,別在純職能的過程性工作上糾結太多。

綜上,做標準化管理,應該先崗位職責,再製度流程,最後才是績效。


職場百態1020


本人有六年的流程管理的實踐經驗,從我個人的角度看企業如果要做標準化管理,順序為:

1.優先梳理好各部門的流程和制度,在梳理流程的同時,崗位職責也進行了同步的梳理

2.再站在公司的角度,建立好流程制度框架,強化部門的職責和時間節點

3.當流程體系框架初步形成後,再進行落地工作,落地工作的同時需要併入績效體系,進一步促使流程管理體系的落地。

4.最後根據標準的流程和制度對接實際業務,進行PDCA的循環,不斷優化,解決企業在運營中存在的問題。


阿里山禮品筷


企業實行標準化管理,要明確標準化管理的前提和目的,標準化管理是一流企業或說是走向一流企業的象徵。正所謂“一流企業創標準,二流企業創產品”。標準化管理的企業在公司各部門都有嚴格執行制度(該怎樣操作,應得到怎樣的結果),目的就是“在一般情況下,讓不同的人在處理同一件事情得到同樣的結果,使結果效益達到更高。”

作為管理者或作為標準化管理推進者。

1.首先明確標準化管理的實施前提條件和目的,明確公司各部門各崗位標準化深度,具體部門具體分析標準化程度(如一些智囊部門和研發部門在一些工作流程上標準化程度不能太高,否則會影響部門職能分工及降低工作效率正常輸出;如生產部的常規性操作工作則可高程度的標準化管理,如成本控制,崗位安全操作規程,輔助性工具怎樣使用,勞動保護用品怎樣穿戴等等),如果不具體分析崗位情況可能就會出現“一抓就死”的局面,使企業失去活力。

2.具體分析各崗位屬性後,就各部門各崗位形成崗位鏈(公司架構細化到崗位),根據崗位職責分析各崗位(上下游)之間的關係,各崗位在組織運行中主要起何種作用,承擔組織分配的任務是什麼。

3.梳理各崗位之間的職責和業務流程,清晰瞭解崗位與崗位之間協作要求,防止由於缺乏系統性和全局性的把控,導致推進標準化管理過程中在崗位與崗位之間發生衝突或矛盾,導致標準化管理與既定目標偏離。

4.根據以上三點,讓員工參與標準化管理制度的起草和修訂,讓執行層和管理層對任務崗位實際情況有充分的認識和互相的理解。防止制度和執行出現兩張皮的現象,初次發佈的標準化管理制度應有個適應期(試運行),在適應期內糾偏員工普遍存在的不規範行為,在糾偏中優化標準化管理方案。待管理制度細則和員工行為高度匹配後,再發布正式的管理制度。

5.明確標準化管理獎懲制度——績效考核措施。首先績效考核措施應緊扣標準化管理方案細則,把標準化管理方案融入到績效考核中去。其次考核方案應不斷的完善,防止績效考核措施不能有效影響員工行為,對於一些標準化管理推進過程中不達標考核應盡力杜絕“多獎浪費”,“少獎白給”,“多罰造成矛盾”,“少罰不起作用”的被動局面,所以績效考核要不斷完善和改進。

根據以上分析,作為管理者推進標準化管理步驟是:

認識標準化管理實施前提和目的——充分了解各崗位職責——明確各崗位業務流程——發佈標準化管理制度——落實標準化管理獎懲(績效考核)制度。


白衣經管論


題主提問的關於企業標準化管理制度流程架構等先後著手問題。這個問題具有一定普遍性,但是,沒有標準答案,因為不清楚您所在的企業所從事的具體業務、公司的性質和規模(集團型、民營、國企、上市企業等)、公司發展所處的階段、公司的屬性(貿易型、生產型、銷售型還是綜合型等)、公司現在的情況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標準化管理的設計,而且這些關鍵要素不是分散的,是一個體系。所以針對不同的公司情況,這些管理要素先後順序是不同的,題主不要糾結於先後問題,而是要把重點放在建立的標準化管理方案能否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管理方案是否適合企業?不必跟風。至於順序戰略需至於管理指引之首,其餘一般的操作:首先明確您公司的戰略規劃(方向性及能否獲取競爭優勢)>組織管控(管控模式、組織結構、權責系統)>流程管理(一級流程、二級流程、三級流程)>資源保障及績效驅動(組織績效、流程績效、員工績效、人力資源、It系統貫穿等),從而使整個企業管理有責、有序、有效。


品略077


題主,你好!

進入標準化管理階段的企業,通常都是具備一定規模.公司業務,人事,收入趨於穩定。是時候進行內控管理調整,加強組織的協同作戰能力,為業務的發展、增長,擴張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能力。

作為領導,思考的首要問題是未來的業務發展方向和業務模式。也是企業未來3年的戰略發展目標和戰略計劃。

在企業中短期的戰略方向和核心業務確定的前提下,針對以上問題推盟結合自己幾年的創業經歷,得出以下觀點為。

第一是確定新的組織管理架構,原因是新的組織架構調整是企業治理中難度最高,障礙最多的一個環節。新的人事調動和任免,必然產生新的領導權力,新的資源分配。作為企業負責人要保證組織穩定性,同時確保新的組織架構能誕生新的戰鬥力。一個人的領導力主要就是看架構設計,人事調整和人才發揮。

第二是制定崗位職責,在保障組織戰鬥力其他各個環節中推盟較重視崗位職責。通常要求貫串上中下三層,高層決策的權力分配,中層的核心職責,基層的執行細節。

第三是績效考核指標,績效指標和考核辦法主要依據來源於企業的戰略目標,各崗們的主要職責要求及歷史數據。績效思考的維度是可達到數據目標和分配的薪水基數;考核主要是制定各崗位的獎懲辦法和標準。

第四是梳理工作流程,新工作流程的再造主要是優化前期的工作方式,提高效益。通常遵循以提高個人作業效益為出發點,確保商品或服務生產的質量更高為原則。整體設計上有三個維度作參考個人操作上最簡化,時間成本最少;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協同和傳遞距離最短;個人完成作業的物資成本最低。

組織架構設計與優化,制定崗位職責,制定績效考核標準,再造工作流程都是屬於企業管理制度的組成部分。作為企業領導在明確以上問題的主次優先後,所需處理的動作是完善,制定企業管理的其他制度如保密,財務,文化等,讓企業的整個管理形成閉環,形成企業有章可循的法律約束力。用制度驅動組織作戰,從而達成企業的戰略目標。

以上是推盟看創業,個人的心得體會。敬請大家留言評論交流心得。

喜歡,加關注。專注分享營銷,管理,創業之心得!

推盟讓分享更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