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命八大臣的唯一善終者,其餘七個都處死入獄,為何景壽恩寵不絕?

用戶68712571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北狩”熱河已一年有餘的31歲的咸豐皇帝陷入了彌留之際,預感大限將至的咸豐皇帝在臨終之前對於未來朝廷的權力格局進行了精心周密的佈局。當時擺在咸豐皇帝面前的事實是:作為咸豐皇帝唯一兒子的皇長子載淳年僅六歲,無法理政,中宮皇后孱弱,向來對於政治毫不關心,而皇長子生母懿貴妃雖表面波瀾不驚,實則對於權力有著極大地渴望,而八大臣之中,除額駙景壽外,其餘人員皆為肅順親信。為了不使全力過度集中在某一個人手中,咸豐皇帝制定了八大臣輔政,兩宮太后最終裁決的政治佈局,實際上是讓兩派互相制衡,從而確保皇權的最大利益化。



然而後來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咸豐皇帝預料,慈禧太后在咸豐皇帝去世後隨即與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將咸豐皇帝臨終前託孤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盡數罷免。八位託孤大臣雖然被免職問罪,但是對於八位大臣的處理方面,慈禧太后還是加以區別對待的,這其中既有對為首的肅順賜以公開問斬,也有對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賜自盡的處理,但是八個人中,卻有一位,幾乎沒有受到實質性的處罰,僅被斥以“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的罪名。這個人就是景壽,那麼為何八大臣之中的景壽能夠逃脫處罰,成為唯一的漏網之魚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景壽其人有著特殊身份:

景壽出身滿洲大姓富察氏,是道光、咸豐兩朝著名的外戚。道光二十四年,年輕的景壽因為才華出眾儀表堂堂而被道光皇帝指婚,成為了道光皇帝寵愛的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的駙馬,壽恩固倫公主生母靜貴妃是道光皇帝晚年最為寵愛的嬪妃,母女二人都為皇帝所寵愛使得景壽一時間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皇親國戚,也成為了日後登基的咸豐皇帝的姐夫。似乎道光皇帝對於這位女婿非常偏愛,親賜給他紫色韁繩,讓其騎馬時佩戴,彰顯尊貴身份。


景壽和壽恩公主,是在道光二十五年正式成婚的。在成親之前的這段時間裡,道光就先賞景壽頭品頂戴,讓他進入上書房陪皇子們一起讀書。景壽和當時還是四阿哥咸豐皇帝奕詝、六阿哥奕訢年齡相仿,又有靜貴妃作為共同的額娘,同窗學習,關係自然不會差。後來咸豐即位,也比較重用和親近這位姐夫,從散秩大臣、御前侍衛一步步提拔,最終讓景壽子承父業,當上了咸豐朝的御前大臣。

其次,景壽在八大臣之中非常低調: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69歲的道光皇帝駕崩,二十歲的咸豐皇帝即位,景壽又再次被提拔成御前大臣,從此,景壽開始進入清廷權力中樞,驟然得到提拔,一時間景壽大權在握,同時又是當朝皇帝咸豐的姐夫,換做一般的人而言一定會表現的相當之高調,然而身居高位,身份顯赫的景壽卻仍然十分低調,不僅低調而且聽話,咸豐皇帝安排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平時也是寡言少語。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關於景壽其人有多麼出眾的才華和處事能力,對於景壽的最多記載,就是低調,這既與景壽平時素來低調的個性有關,更與其身居高位,作為外戚的那份謹慎。



咸豐九年,身體素來羸弱多病的壽恩固倫公主去世了,但是公主的去世似乎並沒有影響到景壽在咸豐皇帝心中的地位,景壽依舊頗受重用。公主去世後的第二年,英法聯軍侵華,咸豐帝攜后妃皇子和一干大臣等倉皇逃到熱河,景壽也在隨行的大臣之中。一年後咸豐皇帝駕崩,額駙景壽成為了咸豐皇帝八位託孤的輔政大臣之一,八位顧命大臣的排名之中,景壽排在肅順之前,位列第三,僅次於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雖然景壽的排名非常靠前,但是在八大臣之中,景壽的表現卻讓人感到失望,他依舊是沉默寡言,似乎對於權力並不熱衷。顧命八大臣是咸豐一朝中首屈一指的高官,前面四位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皆為御前大臣,後面四位、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是軍機大臣。八位大臣之中,主要以四位御前大臣為主,也正是這四人中除去景壽的三人曾多次與慈禧太后當面發生過激烈的衝突,以至於日後慈禧發動"辛酉之變"徹底要打壓的四人,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額駙景壽和大學士肅順。



但是在載垣和端華被賜死、肅順被問斬後,同樣作為御前大臣的景壽卻僅被降低了額駙的品級,受賄了紫色的韁繩,與其餘四位軍機大臣一同被免職,同時又僅遭到了一句“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的申斥。這一切既有景壽身為國戚的緣故,而更多的則是,景壽並未參與肅順等人的與慈禧太后爭權奪勢行動之中,這在八位大臣之中,是唯一的特例,也正是因為如此,低調的景壽成為了八大臣之中唯一的漏網之魚。

第三,景壽並非肅順親信:

景壽免於重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並非肅順一黨,這在八大臣之中也是唯一的特例。肅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早在咸豐皇帝生前就已經形成,咸豐皇帝生前對此心知肚明卻置若罔聞,八大臣之中,除了景壽之外,其餘六人皆是肅順親信,也是肅順既得利益的忠實維護者。從八大臣對待慈禧太后的態度上就不難看出,咸豐皇帝死後,八大臣因為朝政權力分配的事情與與兩宮太后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相對於其他七人表現出的咄咄逼人,景壽是這樣表現的:杜翰頂撞太后,氣得慈禧渾身發顫,景壽保持沉默。肅順嘵嘵置辯,嚇得小皇帝尿了褲子,景壽保持沉默。最終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將八位大臣盡數問罪,景壽依舊三緘其口,保持沉默。慈禧等人深知景壽並非肅順黨羽,所以對於他的處置,基本流於形式,並沒有深責。


景壽的低調也成就了他日後的復出,在辛酉政變發生半年之後,被免職的景壽得以復出,一生低調的景壽被慈禧太后任命為正紅旗滿洲都統,這也是慈禧太后啟用景壽的開始,然而景壽的好運並沒有到此為止,同治四年,慈禧將榮壽固倫公主嫁給了景壽的兒子志端,榮壽固倫公主是奕訢的女兒,慈禧收她做乾女兒。成為公主公爹的景二度與皇室聯姻,再次成為了國戚。光緒十五年,61歲的景壽離世,成為了咸豐八位顧命大臣中唯一的善終者。


歷史課課代表



問題題目有點語病吧,在這裡糾正一點,顧命八大臣中並非是除卻景壽其他七人都被處死。

具體懲罰結果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兩個鐵帽子王被賜死,協辦大學士肅順被處斬。剩下包括景壽在內的五大臣被革職問罪。

當然活下來五個人中,其餘四人仕途是到此為止了,餘生只能是老老實實遠離廟堂之上,而景壽則是沒過多久被重新起用,甚至是被重用。

為什麼會這樣呢,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景壽的身份在顧命八大臣中不說是最尊貴的,但卻是與皇室最親密的人,因為景壽是咸豐帝的姐夫,同治帝的姑父。

其他兩個鐵帽子王還有肅順雖然是宗室子弟,但他們屬於是遠支了,所以說景壽的身份,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是最尊貴的。

當然這只是主要原因之一,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在於景壽這個人很懂自保之道。如果說顧命八大臣分為兩派的話,那麼一派就是景壽一個人,一派就是以肅順為首的七個人。

肅順這些人擅權欺負慈安和慈禧兩位太后的時候,景壽並沒有參與,他一向是小心翼翼的,不說話不表態的。

正因為這樣,所以景壽在顧命八大臣被收拾以後,只是獲得一個“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罪名,之所以處罰他,更多是其他七人都處罰了,不處罰他也不合適,所以懲罰以後沒多久,便被重新起用了。


宋安之


“祺祥政變”之後,清文宗(咸豐帝)留下的輔政八大臣,被殺的被殺、流放的流放、罷官的罷官……可有一位卻非常特別,他就是景壽。即便在“祺祥政變”剛剛收尾時,景壽也僅僅是被“撤職”而已,依然保留了公爵和固倫額駙待遇!同治元年陰曆二月,景壽便被重新啟用、出任都統,一個月後又成為了御前大臣。同治三年,景壽再次升遷,出任執掌“紫禁城保安隊”的領侍衛內大臣之一。為何景壽能在“祺祥政變”中全身而退,而且事後立即又被重新啟用呢?因為一個人,他的夫人固倫壽恩公主!

固倫壽恩公主何許人也

從固倫公主的封號來看,這位公主自然是皇帝嫡出的女兒。但是,這位固倫壽恩公主的身份還是有些特別的,她最初只是清宣宗庶出的女兒,直到清宣宗去世一直如此。之所以在道光二十四年被清宣宗冊封為固倫公主,完全是因為出嫁時抬高其夫家待遇的政治需要。

但是,這位公主後來的確成為了皇后之女!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因為清文宗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早逝,清文宗幼年是由庶母靜皇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撫養長大的。清文宗即位之後,將養母靜皇貴妃尊為了康慈皇貴太妃,並在其臨終前將其尊為了康慈皇太后。不久之後康慈皇太后去世,諡孝靜皇后。

當然,這並不是景壽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孝靜皇后的兒子、固倫壽恩公主的胞弟——恭忠親王奕訢!說到這裡想必大家也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祺祥政變”的主力軍就是固倫壽恩公主的這位胞弟。在“祺祥政變”之後,奕訢成為了議政王併入主軍機處,是除了兩宮皇太后之外,彼時清王朝最大的實權人物!

“祺祥政變”之後,兩宮皇太后地位尚未完全穩固,很多方面還不得不倚仗奕訢,雙方正處於“蜜月期”。這個時候,如何處理景壽成了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不得不謹慎面對的問題。端華、載垣、肅順這些遠支宗室處理起來容易,但對於景壽,兩宮皇太后不得不投鼠忌器。固倫壽恩公主不僅是清文宗的姐姐,而且還是奕訢的胞姐!不看僧面看佛面,動誰也不能動她的丈夫。

背景深厚的額駙

景壽不僅是清文宗和奕訢的姐夫,他還有另一重身份!景壽姓富察氏,說到這裡想必大家也能猜出一二了。對,景壽出身清高宗(乾隆帝)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家族,景壽的曾祖父明瑞是孝賢純皇后的親侄兒。富察氏家族一門出了兩位郡王(傅恆、福康安父子)、好幾位公爵,在整個清王朝歷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嘉慶四年之後,富察氏家族雖然逐漸“降溫”了,但在清王朝的政壇上依然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勢力,直到道光、咸豐年間,富察氏子弟依然活躍在清王朝的政治舞臺上。清宣宗在將女兒嫁給景壽時特地將這位庶出的女兒封為了固倫公主,實際上某種程度上也是出於拉攏富察氏家族的政治需要。而且,景壽本身還承襲了一等誠嘉義勇公爵位,地位是相當顯赫的。

景壽在輔政八大臣中的地位

景壽雖然也屬於輔政八大臣之列,但是他與端華、載垣、肅順那幾位遠支宗室走得並不親近,某種程度上,景壽甚至充當了清文宗牽制端華、載垣、肅順等人的一種存在。清文宗對於景壽與奕訢的關係一清二楚、也不可能不清楚,他之所以把景壽納入了輔政八大臣之列,其本身就已經說明問題了。

因此,在端華、載垣、肅順等人逼宮之時,景壽並沒有過多涉足其中,更多地是採取了超然的態度。或許正是因為沒有與兩宮皇太后發生正面衝突,無形中也幫了景壽大忙。否則,就算奕訢保住了他一時,奕訢倒臺之後呢?掌握實權的慈禧太后還能容得下景壽嗎?他憑什麼安安穩穩活到了光緒十五年?要知道,光緒十年奕訢就被慈禧太后通過“甲申易樞”踢回家抱孩子去了!

綜上所述,景壽不僅是清宣宗的姑爺、清文宗的姐夫,他的夫人固倫壽恩公主還是恭忠親王奕訢一母同胞的親姐姐!而且,景壽本身還是出身富察氏家族的世襲一等公。這幾點加在一起,別說他在輔政八大臣中並不是針對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主力,就算是,兩宮皇太后也不得不投鼠忌器,不是嗎?他得以善終並不意外。或許也正是因為景壽這個人不犯嫌,沒有與慈禧太后發生過正面衝突。即便在慈禧太后與奕訢爭鬥期間,他依然沒有受到太多衝擊,安安穩穩一直活到了光緒十五年,以一等公之尊安然辭世。

最後順帶說一句,景壽不僅是奕訢的姐夫,還是他的親家公,景壽的兒子志端娶了奕訢的女兒固倫榮壽公主。雖然奕訢與慈禧太后鬥了一輩子,但慈禧太后與奕訢的這個女兒關係卻好得不得了。據知情人回憶,整個清宮之中敢公開指責慈禧太后的,只有這位公主!足可見這位公主與慈禧太后的關係。作為她的老公公,慈禧太后多少還是要給景壽一點面子的,不是嗎?景壽得以善終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對顧命八大臣中的七人都進行了嚴肅的處理,偏偏對景壽只是有一點小小的懲戒後,就把他提拔起來,而且恩寵不斷。這是怎麼回事呢?

(慈禧劇照)

1861年8月17日,31歲的咸豐帝在熱河因病去世。

咸豐帝在臨終前已經把後事做了妥善的安排:

一是立皇長子載淳為繼承人。

二是考慮到載淳才6歲,不具備親政的能力,所以替他安排了輔政八大臣,他們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和焦佑瀛。

三是交給皇后鈕祜祿氏一枚“御賞”的印章,同時又交給載淳一枚“同道堂”的印章。交待御旨上沒有加蓋這兩枚印章,都不作數。當然,由於載淳年紀小,所以他那枚印章交給懿貴妃(後來的慈禧)掌管。

咸豐帝之所以這樣安排,是有他的道理的。

一方面,懿貴妃為人強勢,一直有參政的野心。他擔心子幼母壯,會出現外戚干政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學士肅順在朝中勢力強大,也讓咸豐擔心他會重演多爾袞、鰲拜等人幹權攝政的歷史。

所以,咸豐思來想去,決定讓他們互相牽制,這樣才不會對載淳的帝位產生威脅。

然而,讓咸豐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剛駕崩,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便發生了權力之爭。

隨後,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地篡奪了政權。才被任命的顧命八大臣,無一例外地都淪為了階下囚。

(景壽劇照)

以慈禧心狠手辣的性格,對和她爭名奪利的八大臣,當然恨不得斬盡殺絕。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她不僅對御前大臣景壽從寬處理,在她垂簾聽政的漫長歲月裡,還對景壽恩寵不斷,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景壽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於世宦之家,父親是工部尚書博啟圖。

早年,道光見景壽長得眉目清秀,很喜歡他,特意命他在上書房和皇子們一起讀書。

1845年,壽恩固倫公主到了婚嫁之年。

由於壽恩固倫公主的生母是道光寵愛的靜皇貴妃,再加上道光也很疼愛她,所以就把她指配給了景壽。這樣一來,景壽就成了身份顯貴的固倫額駙。

咸豐繼位後,對景壽更是恩寵不斷,先是授予他蒙古都統一職,次年又提拔他為御前大臣,不光如此,還賜給他入八分王爺才能享用的紫色韁繩,以示恩寵。

景壽之所以深得咸豐恩寵,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景壽說起來是咸豐的親姐夫,但他為人低調,平時少言寡語,從沒有藉著外戚的身份胡作非為。

二是,景壽任勞任怨,咸豐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從來沒有怨言,且對咸豐非常忠心。

三是,咸豐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去世得早,咸豐是由靜皇貴妃帶大的,由於靜皇貴妃對他視如己出,給予了他很多母愛,所以他對靜皇貴妃充滿了感激之情。

因此,景壽在咸豐在位時,不光地位顯赫,還深得咸豐器重。當英法聯軍攻打北京城,咸豐逃往熱河時,自然他要隨駕左右。

如此也就不難解釋,為何景壽能位列顧命八大臣之一了。

(肅順劇照)

慈禧在處置顧命八大臣時,也體現了她高超的政治能力。為了不引起朝廷動盪,她僅處死了核心人物肅順、端華和載垣,剩下的人中,4人分別被革職流放。唯有對景壽只是削職,並保留公爵和額駙的品級。

縱是如此,慈禧還是很快就恢復了他的官職,並仍把紫色韁繩賜給他。

次年,慈禧又授予景壽領侍衛內大臣。

當時,慈禧最寵愛榮壽固倫公主。雖說榮壽固倫公主是恭親王奕訢的女兒,但她從小就被慈禧當女兒一樣養在宮裡,所以身份非常高貴。

慈禧為了籠絡景壽,又特意將榮壽固倫公主下嫁給了他的兒子志端。

1874年12月,慈禧再次任命景壽負責神機營事務。

慈禧之所以對景壽恩寵不斷,其實可以從慈禧給景壽的罪名中窺出一二,那麼慈禧究竟給他扣的是什麼罪名呢?

慈禧在給景壽定罪的時候說:“身為國戚,緘默不言。”意思是說,你身為皇親外戚,可是你竟沉默不語。

也正是“緘默不言”,讓景壽不僅保住了性命,而且還得到了慈禧的原諒。慈禧在對他進行小小的懲戒後,便很快就恢復他的官職,並對他恩寵不斷。

(參考史料:《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滿清末年,由於英法聯軍發動第2次鴉片戰爭,咸豐皇帝被迫逃往承德山莊,最後死在了那裡。咸豐皇帝死了之後,曾經留下過以肅順為首的輔政八大臣,來輔佐年幼的皇太子。

不過對權力非常熱衷的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了政變,很快就把輔政八大臣拿下,開始了垂簾聽政的生涯。而輔政八大臣,作為政治的鬥爭的失敗者,命自然好不到哪裡去,好幾個都被殺,輕的也被流放。而在輔政八大臣之中的景壽卻沒有什麼事,只是開始的時候象徵性的撤了職,後來不久又被重新啟用,並且是恩寵不絕。

為什麼景壽命這麼好,沒有受輔政八大臣的牽連?因為首先他就是出身豪門的富察氏,大家看清工具看的多了,就知道富察氏這個姓在滿清絕對是一大姓,並且出過很多皇后嬪妃。雖然到了咸豐皇帝這一代,富察氏已經沒有以往那麼風光,但依然是每一代都有封疆大吏出現。而景壽本身在年紀輕的時候就被當時的道光皇帝看中,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也就是駙馬。

而景壽這位夫人的母親也不簡單,她曾經是道光皇帝的皇貴妃,親自撫養過咸豐皇帝,也就是說是慈禧太后的嫡婆婆。還有一點就是景壽的這個夫人和恭親王正好是一個母親,並且正好是恭親王的姐姐。換言之,景壽正好是恭親王的親姐夫。所以有了這麼兩層關係在內,景壽雖然在輔政八大臣之列,但是慈禧太后和恭親王也法外開恩,沒有嚴辦他。看來裙帶關係在哪兒都有用,因為輔政八大臣中也有地位和家門比景壽高的,但是和慈禧太后和恭親王關係不怎麼樣,所以就被嚴辦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不對吧,顧命八大臣當中惟有肅順、載垣、端華三人是直接處決的,而景壽五人皆是被撤職,都有著各自的活路,當然,這其中自然是要數景壽混的最好。

那麼,為什麼作為顧命八大臣之一的景壽偏偏就沒有被過多的處分,反而在之後又出任御前大臣呢?



一,固倫額駙,身份顯赫

景壽是富察氏,家世也頗為高貴,並且因為人長得比較帥,就被道光帝的六公主給看上了,兩人喜結連理,於是景壽就成了駙馬。

六公主是奕訢的親姐姐,並且因為素來受到道光帝的喜愛,所以被封為固倫公主,而壽景也就水漲船高成了固倫額附,在身份地位上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雖然在兩宮太后和奕訢發動辛酉政變的時候,六公主早就已經亡故,但是畢竟景壽還是奕訢的親姐夫,所以有這麼一層關係,他的結局自然是八位顧命大臣中最好的。

二,為人低調,韜光養晦

如果說因為沾親帶故而讓景壽與其他顧命大臣有著不同的結局,那顯然是很不容易站住腳跟的。

其實能夠讓景壽免遭兩宮太后(主要還是慈禧)秋後算賬的,主要還是景壽這個人不會去招惹人家。

雖然知道自己是駙馬,但是他卻並不會因為自己身份地位的不同便故意去得罪人家,所以風評還算不錯。

在咸豐時期,他就保持著低調的做事風格,皇帝說幹什麼就幹什麼,任勞任怨,也就受到咸豐皇帝的看重,在臨終之際將其列為八大顧命大臣之一。



而在肅順與慈禧的爭鬥中,景壽也是選擇兩耳不聞,不偏不倚,兩邊都不開罪。在這段時期,大體上都是兩宮太后落入下風的,所以這時候見到景壽沒有落井下石,不免對他也有一些好感的。

在事後清算中,雖然景壽並沒有欺負過慈禧同治母子,但是畢竟還是顧命大臣之一,所以為了給百官一個下馬威,也為了保持公平性,也就沒有將景壽從中剝離,而是選擇將其撤職,並且降級,以觀效尤。

在得到這個處罰之後,景壽還是沒有怎麼吭聲,堅決擁護上級的決意,所以在政治態度上就給領導好的印象。

所以沒過半年,朝廷又有了重新起用景壽的信號先是讓他成了鑲紅旗蒙古都統,再是官復原職,接著又恢復了他固倫額駙的品級,可以說是風光無限。不僅如此,在慈禧的授意,將榮壽固倫公主(奕訢的女兒,慈禧的養女)嫁給了景壽的兒子。

所以,相比於身份而言,能夠令景壽免遭清洗的,更在於是他的政治智慧。在這波橘雲詭的官場當中,誰也難以保證會發生怎樣的變故,所以惟有在平時韜光養晦,方才能夠駛得萬年船


妙齡老翁談歷史


景壽,富察氏;五世祖李榮保,是清高宗乾隆帝嫡妻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之父,追授一等承恩公。

高祖傅文,是乾隆朝名臣:領班軍機大臣、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一等忠勇公傅恆的四哥,承襲一等承恩公。

曾祖明瑞,是乾隆帝寵臣: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嘉勇忠銳公福康安堂兄。而明瑞自己也是雲貴總督兼兵部尚書、一等誠嘉毅勇公,屢立戰功。

在對緬甸的作戰中,明瑞為主帥,孤軍奮戰,力戰不屈,身負重傷,不屈自殺。乾隆帝聞報十分哀傷,為明瑞等戰死的將領在京立祠祭祀,並親臨明瑞府為其奠酒,賜諡果烈。

景壽祖父惠倫、父親博啟圖,都承襲曾祖明瑞的一等誠嘉毅勇公爵位,惠倫還戰死於嘉慶初年的平定白蓮教起義作戰中。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六歲的景壽被選為道光帝第六女固倫壽恩公主額駙,大婚後承襲父爵,成為一等誠嘉毅勇公。

而固倫壽恩公主,是道光帝靜妃所生,即日後的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與將來大名鼎鼎的恭親王奕訢為同母姐弟。景壽其實是奕訢親姐夫。

所以,景壽家族,即是勳臣、又是外戚、還是功臣烈士之後,門第煊赫。景壽自己更是皇室至親,於皇家關係匪淺。

同時,景壽為人低調平和、專注差使、做事認真,所以道光帝對於這個女婿是十分的器重,先後被授予內大臣、八旗都統等職。

咸豐帝繼位後,也很倚重這個老實本分的姐夫,升其為蒙古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重要職位。即使姐姐固倫壽恩公主在咸豐九年去世,咸豐帝也沒有減少對於姐夫的恩寵,倚重同時,加授皇室宗親才能享用的紫色馬韁給他。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咸豐帝倉惶逃離,“秋獮”避暑山莊。御前大臣景壽隨扈同行。抵達熱河後,咸豐帝諸事多安排景壽辦理,以示對於至親的信任。

在集尊貴、皇親、權力於一身後,景壽難得地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依舊多做少說,不摻和朝政鬥爭。對於顯貴們的權力紛爭,均保持著距離。咸豐帝尤其看重這一點,更加對景壽倚重。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病重,於是開始考慮身後政治格局,為兒子載淳安排贊襄輔政大臣(即顧命大臣)。

本來,最有資格出任輔政大臣的,是咸豐帝的六弟,聰明幹練的恭親王奕訢。但是,因為之前兄弟間的齟齬、及皇室至親的忌諱,無論如何,咸豐帝也不願、不能、更不敢將社稷託付給自己的親弟弟,生怕當年多爾袞之事重現。

在考慮了良久之後,咸豐帝選擇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軍機大臣景壽;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兵部尚書穆蔭;軍機大臣匡源;軍機大臣杜翰;軍機大臣焦佑灜;一共八人,來給自己的兒子當顧命大臣。

同時,咸豐帝為了制衡顧命大臣,又安排了皇后及皇子的監督權: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皇子年幼、其實由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掌管),對於每道奏摺,有最終決定權。

七月十七,咸豐帝病逝於避暑山莊,獨子載淳繼位,即同治帝,尊嫡母鈕鈷祿氏為母后皇太后,即慈安太后,生母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即慈禧太后。

此後,掌握了朝廷施政權力的顧命大臣們,在實際上的首腦肅順主導下,把持朝政、排擠遠在京師與英法聯軍議和的恭親王一系,並輕視嗣皇帝,逐漸開始與兩宮皇太后產生尖銳矛盾,並弄得不可開交。------“嘵嘵置辯,已無人臣禮”、“聲震殿陛,天子驚怖,至於涕泣,遺溺後衣”,雙方爭吵激烈、互不相讓,而顧命大臣態度惡劣,把小皇帝都嚇尿了褲子,實在也是太無人臣禮了。

對於皇帝小舅子任命的這個“贊襄輔政大臣”,景壽十分清楚,自己是頂替了本該就任此職的另一位小舅子:恭親王奕訢的位子。

本來顧命大臣的安排,除了臣子,還要有至親,而至親中,沒有誰比奕訢更有資格。但是咸豐帝的猜忌、及實際掌握皇帝身邊大權的肅順的反對,使得奕訢被排除在外。為了塞人口實,這才將自己這個皇帝的姐夫當做至親,安排進來。

這種權利頂峰的爭鬥,景壽不想也不敢摻和。在其他顧命大臣與兩宮太后發生衝突時,在場的景壽一律閉口不言,或是以帝室女婿身份出面打圓場、和稀泥,暗地裡還是站在皇帝一邊。這對於屢次被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們輕視冒犯的兩宮太后來說,感覺只有這個六姐夫還算恭順、為自己著想,也為以後景壽的命運埋下伏筆。

在以肅順為首、日漸跋扈的顧命大臣步步緊逼下,兩宮太后不甘大權旁落,聯絡在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借給咸豐帝奔喪為機,密謀推翻咸豐帝所安排的政治格局,清除顧命大臣,攫取大權。

咸豐十一年(1861年)九月二十三,咸豐帝靈柩自避暑山莊啟程,返回北京。路上,兩宮太后藉口皇帝年幼,經不起路途辛苦,於是安排肅順率大隊奉靈柩緩緩前行,而皇帝奉兩宮及其餘七位顧命大臣抄小路提前回京,用以隔斷各顧命大臣之間聯絡。

九月二十九,皇帝抵京後,兩宮立即聯手恭親王奕訢,頒佈諭旨,宣佈以載垣為首的顧命大臣們的罪狀,革除載垣、端華、肅順等人任職,罷去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人軍機職務。

九月三十,遣醇郡王奕譞,於密雲逮捕隨靈柩而行的肅順。至此,兩宮皇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的政變,大獲全勝,史稱“

辛酉政變”。

而對於顧命大臣中,唯一看著還算順眼,平時侍奉皇室也算恭順的景壽,為了不讓外人落下閒話,在政變時,象徵性地一併免去了景壽的御前大臣、顧命大臣職位,但是保留了一等公爵、固倫額駙名號,暫時回家閒住,以避風頭。

此後,對於其他顧命大臣,朝廷嚴厲處置:

怡親王載垣:賜自盡;鄭親王端華:賜自盡;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革職、削官、流放。

而兩宮及恭親王最為痛恨的肅順,被處以極刑。

兩宮不顧肅順宗室身份(肅順為鄭恭親王烏爾恭阿第六子,鄭親王端華六弟,宗爵二等輔國將軍),違反祖制:宗室有死罪,亦不得顯戮,止於宗人府空房賜死的規定,硬是將肅順綁縛菜市口,公開處斬。肅順即使再跋扈無禮,也從沒想過危害兩宮、皇帝、恭親王諸人的性命,如今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讓人嘆息。

半年後,風頭過去,皇帝的六姑父、兩宮及恭親王的六姐夫,一等誠嘉毅勇公復出。

同治元年(1862年),被授予正黃旗蒙古都統,三月,復授御前大臣。同治三年(1863年)七月,歸還賜紫韁待遇,十月歸還領侍衛內大臣之職,恩寵一如道光、咸豐舊時。這也是兩宮太后對於他當初不落井下石、反而盡力維護、忠心不二的回報。

同治五年(1866年),景壽的兒子志端,奉詔尚固倫榮壽公主。公主是恭親王奕訢長女,被兩宮太后養在宮中,成為咸豐帝名義上的養女,所以有公主封號。

而志端生母,就是道光帝的第六女固倫壽恩公主,與恭親王同為孝靜成皇后所出,是固倫榮壽公主的親姑姑。

景壽與志端父子二人,都成為皇室女婿,固倫額駙,娶得還是親姑侄,這在整個清朝,都是罕見的。

而景壽與恭親王奕訢,即是郎舅,又是親家,關係緊密,親上加親。這也是當初辛酉政變時,景壽沒有被追究,得以平安保全,之後不久又恢復全部職銜的原因之所在。

同治十年(1871年),志端不幸去世,但這也沒有影響到景壽的以後恩寵。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同治帝去世後,景壽以皇家尊親,被授命在其餘各職之外,再管理神機營事務。這表示這位皇家的女婿,依舊被委以重任,榮寵不衰。

光緒十五年(1889年),距離辛酉政變後已近三十年,六十一歲的一等誠嘉毅勇公景壽去世,朝廷賜諡號“端勤”對其一生做出蓋棺論定。

而當年他那些贊襄輔政同僚們,早就在政變發生時身敗名裂、甚至橫死;只有這個低調為人、頭腦清醒的固倫額駙,在同僚紛紛倒黴時,能夠安然無事,榮寵不衰,可以為“低調、忠厚、自知”的處事之道作出最有力的佐證了。


伯虎42


富察·景壽,出身滿洲八旗之首——滿洲鑲黃旗,滿洲貴族高官子弟。其所在的富察氏家族即為清朝著名的外戚家族,景壽的曾祖父——富察·明瑞乃系乾隆皇帝原配嫡後富察皇后、寵臣富察·傅恆的侄子。
出生高貴、背景強大,道光、咸豐兩朝的富察氏家族雖然不及乾隆朝鼎盛,但景壽一門世代承襲一等誠嘉毅勇公,代代有封疆大吏、八旗高級武職官員出現,實力強大依然是清朝統治階層所必須仰賴、倚重的滿洲貴族家族所在。

道光二十四年,由道光皇帝親自指婚,將自己的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指配給了景壽,同時年僅16歲的景壽被特旨恩賜頭品頂戴,留上書房讀書。

也就是說,這位滿洲貴族子弟,在年僅16歲尚在讀書期間,就已經成為妥妥的正國級幹部。

擁有了“額駙”這一特殊身份,再加上富察氏家族強大的政治勢力,富察·景壽在咸豐一朝的仕途升遷,絕對可以用“平步青雲”來形容。

咸豐六年,官至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咸豐十一年,咸豐皇帝臨終之際,任命景壽為“顧命大臣”,手握實權、位極人臣。

《清史稿·列傳一百七十四》有載:

十一年七月,上疾大漸,召肅順及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入見,受顧命,上已不能御硃筆,諸臣承寫焉。

也就是說,咸豐皇帝臨終之際,除了安排景壽作為顧命大臣以外,還同時安排了愛新覺羅·載桓、愛新覺羅·端華、愛新覺羅·肅順、託和絡·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共計八位大臣,共同襄助年僅6歲的同治皇帝,佐理朝政。

但這八位輔政大臣掌握最高權力的時間並沒多久,權力慾望極強的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就聯合留守京城的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發動了著名的“辛酉政變”,成功取得朝政大權,成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而“贊襄政務多專擅”的八位輔政大臣會有什麼下場,可想而知。

愛新覺羅·肅順,被斬於菜市口;

愛新覺羅·載桓、愛新覺羅·端華,被賜自盡;

託和絡·穆蔭,被撤職流放;

匡源、焦祐瀛,被罷職還鄉;

杜翰,被罷職,流放新疆;

而在“顧命八大臣”中排名第三名,地位舉足輕重、影響力非同小可的富察·景壽,在犯下了“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於載垣等竊奪政柄不能力爭,均屬辜恩溺職”的大罪後,卻被處以了“著即革職,加恩仍留公爵,並額駙品級,免其發遣”的最輕處罰。

囂張如慈禧太后,也會有所顧忌?

作為嚴重性威脅和挑戰慈禧太后獨掌大權的“顧命八大臣”之一,富察·景壽為何能夠得到慈禧太后的“例外寬宥”?

面對富察·景壽這位顧命大臣,慈禧太后還真得做出讓步和寬容!

為什麼?

因為富察·景壽除了滿洲勳貴,擁有富察氏家族的龐大勢力外,還擁有道光皇帝“女婿”的身份,而且景壽的這位嫡福晉相當的不一般。

富察·景壽的嫡福晉乃系道光帝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其生母乃系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孝靜成皇后為何能被慈禧太后如此忌憚?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有載: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女。後事宣宗為靜貴人。累進靜皇貴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歲,妃撫育有恩。文宗即位,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居壽康宮。咸豐五年七月,太妃病篤,尊為康慈皇太后。

也就是說,這位曾經撫養過咸豐皇帝的皇貴妃,因“撫育有恩”,在咸豐五年被尊封為了皇太后,成為了慈禧太后的嫡婆婆。對待自己婆婆的女婿、自己丈夫養母的女婿,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做出讓步。

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讓慈禧太后真正忌憚,必須給面子的人物乃系孝靜成皇后的另一個孩子——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

也就是說,壽恩固倫公主乃系“辛酉政變”的頭等功臣、慈禧太后的“大恩人”——愛新覺羅·奕訢一母同胞的親姐姐。

富察·景壽即為恭親王奕訢的親姐夫!

有恭親王這個“小舅子”做後臺,富察·景壽能夠得到慈禧太后的“法外開恩”,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清史解讀》


正說清代十二朝


這裡的“顧命八大臣”指的是咸豐帝留下的八位輔政大臣,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而這七個人中,只有一人善終,並且恩寵不絕,他就是景壽。

富察·景壽,滿洲鑲黃旗人,他的父親是雲貴總督明瑞的孫子,明瑞則是傅恆的侄子,傅文之子,也是出身顯貴。道光二十五年,他娶了道光帝第六女壽恩固倫公主,成為固倫額駙。因自小與咸豐帝、恭親王伴讀,且幾人都是靜貴妃所撫養,感情自然深厚一些。

到了咸豐帝時期,景壽已是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內大臣。咸豐九年後,壽恩公主去世,咸豐帝對景壽的器重不減反增,當然景壽本質上也是一個老實人,或者說他是十分識時務、認清現實的人。在咸豐帝任命顧命大臣的時候,把景壽加了進去。

前面我們也說了景壽,沒有了公主做靠山,景壽愈發謹慎起來。在肅順與兩宮皇太后起爭鬥時,無論是什麼,景壽統統選擇緘默不語,彷彿屏蔽了信號一般。恭親王和兩宮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時,景壽還是緘默不語。最終,顧命八大臣被打倒了,其餘七人或被殺被流放,唯有景壽只是被削去職位,連公爵及額駙品級都保留著,這樣的結果可謂是八人中最好的了。

這次卸職後第二年,景壽又再次被啟用,同治四年,他的兒子又尚了恭親王奕訢之女榮壽固倫公主(慈禧養在宮中)。一直到光緒十五年,景壽去世。

在晚清的波橘雲詭中,景壽明哲保身,塵埃落定後不降反升,不由得讓人覺得十分不可思議。但是細細究來,我們發現,首先景壽是個徹底的老實人,作為大清的駙馬,景壽一直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權力是皇家所賦予的,且本來自己也不夠格坐上這個位置的,只是為了排擠恭親王奕訢,自己被送到了這個位置上。綜上,景壽對兩邊的鬥爭就沒有那麼熱衷,反而是緘默不語明哲保身,這也讓他在後來的政變中,安穩的活下來了。


若淺話史


為什麼在“顧命八大臣”中,惟有景壽一人能夠明哲保身呢?

這得從這八人的政治角色說起。

排在前兩位的載垣和端華,分別是怡親王和鄭親王,是大清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也是咸豐最信任的兩位王爺。第四位的肅順是鄭親王端華的弟弟,官居協辦大學士。這三人結成一黨,是“顧命八大臣”的領袖。因此政變失敗後,這三人都遭到了殺身之禍。

而後面的四位大臣,穆蔭、匡源、杜翰和焦佑瀛,為五位軍機大臣的其中之四。此四人,均為肅順一黨,因此得以名列輔臣。而另一位軍機大臣文祥,因為是恭親王的人馬,因此也被排擠在外。

而景壽,在這八人中比較另類,他是大清的駙馬爺,咸豐皇帝的姐夫。作為一名外戚,景壽本來不應干預政務,因此他也並非肅順一黨。

在熱河行宮,景壽的主要職責是陪大阿哥載淳讀書,本來他作為一個駙馬,是不夠格當這個顧命大臣的。在當時,若咸豐一旦賓天,眾望所歸的顧命大臣本是恭親王奕訢。

肅順與奕訢不合,需要設法阻止奕訢進入顧命之列,但不能直接把他排除在外。因為清朝祖制,在指定顧命大臣時,必須有“親”有“賢”。載垣和端華雖為親王,但他們是遠支皇族,顧命大臣中必須有咸豐的親族在列。肅順要排擠掉奕訢,便把景壽端出來,讓他來坐了這個位置。

因此,景壽被列入“顧命八大臣”,一開始就是被肅順所裹挾進來的,他本人並不是肅順一派的人馬,因此在與慈禧等人的權力鬥爭中,景壽就沒有表現得那麼積極。並且從後來景壽得到的待遇來看,他可能還曾經暗通款曲,充當過慈禧等人在八大臣中的內應。

景壽雖然表面上是肅順一邊的人,但內心裡卻沒站錯隊。因此“顧命八大臣”被扳倒後,同僚紛紛倒黴,只有景壽一人得享榮寵,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