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曹丕八岁时,已经是骑射的一名好手了,真是够优秀的

为了统一大业,曹丕日夜操劳。魏国建国后,东吴与蜀国的关系十分紧张。刘备为了给关羽报杀身之仇,亲自率军进攻孙权。孙权派使者到魏国,表示愿意对魏国称臣,曹丕就拜孙权为吴王。曹丕打算招降东昊,进攻蜀国。大臣刘晔劝曹丕改变战略方针,取器而攻吴。他说:“当今虽然三分天下,魏国十有其八,吴、蜀不过仅有扬州(今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赖、浙、闽一带)、益州(今川、云、甘、陕、鄂、贵部分地区)而已。

曹丕八岁时,已经是骑射的一名好手了,真是够优秀的

吴、蜀之间,互相攻伐,我们应凭借这个大好时机,渡江攻吴。蜀国闻讯,定来助战。东吴灭亡,指日可待。吴亡则蜀孤,也不能久存。"然而,这个意见当时没有被曹丕采纳。后来,东吴对魏国不再称臣。曹丕大怒,决定立即派兵攻打东吴。刘晔谏阻说:"东吴眼下是胜利之师,上下齐心,又有江湖之险,出兵不一定能取胜。”曹丕又听不进去。他率军亲征,到了广陵酒口(今江苏清江市北),大臣们都以为孙权会来投降,结果并非如此。曹丕只好作罢。

曹丕八岁时,已经是骑射的一名好手了,真是够优秀的

曹丕认为,利用孙、刘之间的矛盾,是使魏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丕向大臣贾调问计:“我要出兵统一天下,应该先攻东吴还是先攻蜀国?"贾诩建议曹丕先施以文德,然后征讨。他分析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一个据险守要,一个凭借江湖,困难是很大的。用兵之道,在于最敌论将,先文而后武。"曹丕不以为然,多次用兵征吴,结果都不能克敌制胜。从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夏天开始,吴、蜀结成军事同盟,双方信使往来不绝。曹丕统一中国的战略计划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曹丕八岁时,已经是骑射的一名好手了,真是够优秀的

第二年,曹丕又一次率舟师攻伐东吴。大臣们都对这次的战争行动议论纷纷。宫正鲍勋出来阻谏说:“我们多次和东吴作战,都没有取胜,这是由于东昊和蜀国唇齿相依,又凭借山水之险,有很大的优势。过去陛下亲御龙舟,出师不利的经验教训,应该汲取。”曹丕不仅不听劝谢,反而给鲍助以降职处。这年八月,曹丕率舟师自谯(今安徽毫县)沿涡水入淮河,十月间到达广陵故城。曹丕临长江而望,十余万魏军待命渡江,旌旗数百里,声势浩大。东昊的军队并不示弱,已经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当时已是初冬时节,曹丕感到对这次战争没有必胜的把握,考虑再三,只得撤军而归。他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

曹丕八岁时,已经是骑射的一名好手了,真是够优秀的

“唉!这真是划分南北的天险呀!”这已经是曹丕一生中最后一次带兵作战了,滚滚东逝的江水竟成了魏国不能逾越的障碍。魏国的水师比不上东吴,曹丕统一中国的大业没有能够实现。骑马射猎 不忘武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曹丕五岁时,父亲曹操见他生于乱世,就教给他射箭。曹丕头脑聪明,又能吃苦,居然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射箭的技艺学会了。曹操自然十分高兴,又教他骑马。曹丕八岁时,已经是骑射的一名好手了。曹操每有征战,都把曹丕带在身边,让他增长才识,熟悉兵法。

曹丕八岁时,已经是骑射的一名好手了,真是够优秀的

建安初年,曹操征讨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到达宛县(今河南南阳市),曹军打败了。乱军之中,十岁的曹丕硬是靠一身精熟的骑术,乘马逃出了险境。曹丕喜欢射猎,十里逐禽,百步驰射,对他来说.都算不了什么。曹丕也因此而强健了体魄。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春天,正是草浅兽肥的时节,曹丕手持良弓,身骑名马,纵横驰骋。一天功夫,竟猎得九头璋鹿、三十只雉免,尽兴而归。曹丕常说,射箭时,靶子固定不动,虽然百发百中,却不能说明射手才艺的高超,因为真正张弓射箭时,射物都是活动的。如果骑在马上,在平原上奔驰,在茂草中射中狡兽。

曹丕八岁时,已经是骑射的一名好手了,真是够优秀的

或者举弓从天空射下飞禽,并且弓不虚弯,所射必中,那才是真正的射术啊。曹丕时常外出游猎,这引起了一些大臣们的不安。有一次,曹丕正要出发打猎,忽然接到一份上疏,其中说道:“我们听说古代的三王五帝,无不是明本立教,以孝治天下。陛下应当向他们学习,也好让后世效法。为什么要做一些驰骋之事呢?望陸下深思。”曹丕看完后,竟然将它撕掉,然后纵马跃身,出发打猎去了。走到半路,曹丕又停住了马,问身边的侍臣说:“游猎和音乐,哪个更好呢?"

曹丕八岁时,已经是骑射的一名好手了,真是够优秀的

侍臣们回答:“游猎当然胜于音乐。”这时,那位上疏的大臣挺身而出,反驳说:“音乐可以使人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教化,有利于国家的安宁。要说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有用了。至于游猎,陛下在原野上驰驱,伤害生灵。虽然陛下以此为乐事,但愚臣还是不愿意陛下那样去做。”曹丕听了,显得有些不高兴,半天没有说一句话。又过了一会儿,曹丕下令:打猎的队伍原路退回,停止了这次行动。后来,他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如今二寇未灭,我之所以时常游猎,为的是时刻不忘戒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