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在生命的盡頭,這6位著名作家道出了生命的祕密

今天推薦的這套書,實在是!太!好看了!小編拿到手之後根本沒剎住車,一口氣看了一下午(老闆:記得加班寫稿。)

如果你也喜歡讀文學作品,那這6個人你肯定並不陌生:海明威、博爾赫斯、馬爾克斯、波拉尼奧、馮內古特和華萊士。

這套書彙集了他們生前接受過的“最後的訪談”

在訪談裡他們暢所欲言,聊愛情、名利、作品、心情,幾乎說盡了人生的道理。


在生命的盡頭,這6位著名作家道出了生命的秘密


他們是影響一代人的文學大師。

有 2 位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有“顛覆了小說世界”的,有粉絲過億的,有各類大獎拿到手軟的……

採訪他們的人也超級厲害。

想要聽故事,拋磚引玉的人當然不能太差。

這套採訪出自超一線大刊的金牌記者,包括《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時尚先生》等。記者的看家本領就是挖故事、聊人生

這是套早就火遍全球的網紅書。

一經出版,《最後的訪談》就憑藉精彩內容和超高顏值在Instagram和twitter上迅速走紅。

和普通傳記放作家大頭貼不一樣,這套書的封面圖特意邀請了美國布魯克林插畫師手繪作家肖像,藝術性很強。加上平裝小冊子的設計輕薄便攜,整套書好看又好讀


在生命的盡頭,這6位著名作家道出了生命的秘密



有了受訪者和採訪者的雙重保障,《最後的訪談》想不好看都難。

《洛杉磯時報》甚至給予了這樣的評價:“從很多方面來看,這甚至比閱讀他們的小說更有趣。


在生命的盡頭,這6位著名作家道出了生命的秘密



海明威大家都太熟了,硬漢文學、諾獎得主、冰山理論……連一會要介紹的馬爾克斯都是他的小迷弟。

不過,厲害歸厲害,海明威並不是個高產的作家。或者說,他不樂意高產。

在他看來,“作家可以與井類比,有多少種井,就有多少種作家。重要的是井裡要有好水,最好能規律地抽出定量的水,而不是把井抽乾,然後等它再被注滿。”

他有一張專門統計字數的表格,會嚴格控制自己每天的創作字數。如果哪天不小心寫多了,第二天他就會去墨西哥灣釣魚。

海明威活得過分真實又簡單,對他來說,生活就是“書籍,愉快的聊天,旅行,釣魚和射擊”,

以及“每天游泳八百米”。

他講話也從來不會藏著掖著,這也正是他的可愛之處——

“這種對話不會讓你覺得無聊嗎?這類私下的文學八卦,就像洗著三十五年前的髒衣服一樣讓我覺得噁心。”

在紐約安靜地共進晚餐時,他憂鬱地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突然說道,語帶驚訝:“你知道嗎——我認識的所有美女都在變老。”

關於“為什麼住在古巴”這個被問了32958次的問題,海明威也不會給什麼好臉色:“如果你老是問些老套的問題,你也只會得到老套的回答。”


在生命的盡頭,這6位著名作家道出了生命的秘密



加西亞·馬爾克斯,同樣是諾獎得主,魔幻現實主義大師,在全球讀者上億,美國總統克林頓是他的頭號粉絲。

在小編眼裡,馬爾克斯算得上是天賦型選手,能一直寫,還一直寫得超級好。

他熱愛寫作勝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沒有什麼能阻止我繼續寫下去……我想我一直不停地在寫,也是因為懼怕死亡。如果我就此停筆,那我很快就會死去。”

對馬爾克斯來說,自己“成也《百年孤獨》,‘敗’也《百年孤獨》”。

完成這本小說,讓他第一次對孤獨有了強烈而深刻的感受。“就好像你可以通過周圍眾多的人群來感知自身的孤獨一樣。圍繞你的人越多,

那種渺小感就愈發強烈。”

成名之後這種孤獨感愈發強烈。

記者出身的馬爾克斯始終認為,“新聞才是我真正的職業”,可惜“大明星”身份和“自由”,就像是魚和熊掌,很難兼得。

他駕車到一個小鎮採訪,卻被早早蹲守在當地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圍觀報道。馬爾克斯嘆口氣說,“我,變成了新聞本身。”

沒辦法,馬爾克斯只能把一肚子熱情全扔給了小說寫作,於是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枯枝敗葉》、《沒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霍亂時期的愛情》……誕生了。


在生命的盡頭,這6位著名作家道出了生命的秘密



被稱為“作家中的作家”的博爾赫斯,對中國文青的影響大到什麼程度呢?

上世紀的文學圈對他有這麼一句評價——誰不讀博爾赫斯,就必定是文學之盲;誰不談博爾赫斯,也彷彿等於無知淺薄。

據說卡爾維諾排隊去見博爾赫斯的時候,也是畢恭畢敬,洗耳恭聽。在他看來,博爾赫斯不亞於一座活的圖書館。

雖然名聲在外,博爾赫斯本人卻是非常低調謙遜。

關於他的這冊訪談,開頭收錄的一篇大學生對他的採訪。

他們在短短十五分鐘裡就聊到了福克納、惠特曼、梅爾維爾、卡夫卡、亨利·詹姆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叔本華

……博爾赫斯像個慈祥的長輩,幾乎知無不言。而且,每隔五分鐘,博爾赫斯都會停下來問一問採訪者:“不會無聊吧?不會失望吧?”

在他看來,自己也並不是什麼天才作家。他的書房裡甚至找不到一本自己的書——

“我寫的東西怎麼敢與托馬斯·布朗爵士或是艾默生的鉅著為鄰呢?我只是個無名小卒而已。”

“我寫過的書並不能證明什麼。它們是最不值一提的。”


在生命的盡頭,這6位著名作家道出了生命的秘密


羅貝託·波拉尼奧,被譽為拉丁美洲的艾略特和弗吉尼亞·伍爾夫,是馬爾克斯盛世過去後,終於再次在拉美大陸扛起文學大旗的人。

他不是天賦型的強輸出選手。對於波拉尼奧而言,“閱讀比寫作重要”,所以從小他就是個書呆子博覽群書的詩人、作家。他小說中的人物,也全是作家、詩人、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等形象,帶有一些自傳性色彩。

廣泛的閱讀,讓波拉尼奧的文學品味日益刁鑽。他甚至藉著博爾赫斯《惡棍列傳》故事的外殼,虛構了一本書來吐槽同行,這就是《美洲納粹文學》。

這本書收錄了92名美洲文壇作家的創作故事,吐槽的辛辣程度完全不輸吐槽大會的段子。

但他自己又是個玻璃心。

“你是否為你受到敵人的廣泛批評而流淚?

“有許多許多次。每次我讀到有人說我壞話,我就開始哭,我在地板上爬,我抓自己,我無限期停止寫作,我失去食慾,我不怎麼抽菸,我去運動,我去海邊散步,那裡離我家不到三十米,我問海鷗,它的祖先吃魚而魚吃尤利西斯: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沒有傷害你。”


在生命的盡頭,這6位著名作家道出了生命的秘密


提到馮內古特,就不自覺讓人想唱周杰倫那首《黑色幽默》。作為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人物,馮內古特最擅長以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悲劇性內容

他整個人生線就像是外國版的“禍福相依”故事。

從小聽話,考上了康奈爾大學,卻被一家人逼著讀了一個毫無興趣的化學專業,年年掛科。

還好趕上二戰,開開心心棄學從軍,但沒多久卻兵敗被俘虜。

幸運的是,馮內古特居然在一場幾個小時內死亡十三萬五千多人的無差別轟炸中活了下來。地窖救了他一命。

更幸運的是,親歷這場空襲後,馮內古特寫出了暢銷小說《五號屠場》。他自己這麼解釋這件事兒:“我從每個死人身上賺到三美元。”

他就是這種,總能把黑色幽默、諷刺和科幻與人文主義結合在一起的人。

從二戰中倖存,但接連失去朋友、妻子和無數所愛之人之後,馮內古特的人性觀非常值得回味——“我覺得,存在於生活中心最恐怖、最嚇人或是最悲劇的偽善,就是那個無人敢碰的真相——人類不愛生命。”

更黑色幽默的是他的墓誌銘——“一切都是美好的,沒有傷害。”


在生命的盡頭,這6位著名作家道出了生命的秘密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美國當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當然不是那個中國版麥當勞的快餐店。早在1996年就靠小說《無盡的玩笑》震驚文壇,被譽為“一代人的聲音”

和海明威一樣,華萊士死於自殺。可能是因為抑鬱症的緣故,他的文字機智、幽默,但也非常毒舌,看起來很過癮。為了保持靈感不受影響,他甚至試圖停藥,但卻加重了病情。

讀者評價他說,“這是一個自己用文字吹個氣泡,然後又悄悄刺破的人。”

華萊士也會調侃自己的小說家身份:“小說家都是喜歡拋媚眼的人。他們往往會躲藏起來伺機窺探。他們是天生的守望者。他們是觀察者。他們就如端坐在地鐵裡的人,冷漠的注視中暗含鬼祟,眼光近乎貪婪。”

他的這本冊子裡收錄了六篇有關他的採訪,包括他自殺前所做的最後一次對談。華萊士侃侃而談當代美國的狀況——娛樂、自律、生活、文學,以及他自己無法模仿的寫作風格。

總之,看這些訪談,相比啃他們的作品容易多了。短短半小時,幾乎可以滿足我們對一個作家全部的好奇心。

所有關於人生的道理,都在這套書裡說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