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膠州楊冬:負重30斤穿鉛衣做手術的大夫

楊冬,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心內科醫生,中共黨員,副主任醫師,畢業於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他,是中國700萬白衣戰士中的普通一員。

他,是萬千獻血大軍中的渺小一個,至今已獻血11000ml。

他,沒什麼豐功偉績,沒什麼汗馬功勞,“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他用自己的雙手和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心內科的團隊一起,用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片土地上人民的安康。

從小立志,軍旅生涯,堅定的是醫者的情懷

問楊冬為何學醫?他的回答乾脆利落“我的家人都是醫生,救死扶傷,受影響很大”受家人影響的緣故,他從小立志當一名白衣戰士,長大後如願以償,走在了這條與死神戰鬥的路上,永不疲倦。

92年參軍,在部隊醫院經過了軍人神聖的洗禮,見證了血汗男兒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看過了太多軍旅男兒受傷甚至危及生命的的生死時刻,他說,“我很幸運,還能做一點對別人有用的事。”軍旅生涯的磨練,堅定了他懸壺濟世的信念。

2004年轉業回到了家鄉,來到了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進入心內科,展開了他作為一名心內醫生的人生畫卷。你我都知道,做介入手術,是要承擔被介入機器輻射的風險,哪怕每次手術都要穿著重達30斤的鉛衣,鉛衣也只能包裹住身體的軀幹,其他部位仍曝露在外。他,就是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做了一例又一例,救了一個家庭又一個家庭,最多的時候,一天能夠達到12臺次,從手術檯上下來的時候,渾身是溼透的,腿甚至都是發顫的。也因為這個緣故,楊冬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其實早就符合二胎政策,為什麼一直都沒生,有人問的時候,他也總是笑著開開玩笑說,沒時間養。可有誰能懂,做心臟介入手術接收輻射是不符合優生優育的條件的。如果要生,就一定要停止進手術室,楊冬是心內科骨幹,權衡病人的利益,科室醫院的發展,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風雨兼程20餘載,堅持的是醫者的信念

在心內科的20餘載,楊冬的手機一直堅持24小時開機,全天候隨叫隨到,不管是正在吃飯還是已經熟睡,無論是颳風下雨還是寒冬雪夜,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這就是他的生活工作常態。

他工作的心內科老年病人多,急危重病人多,臨床工作繁雜而瑣碎,他奔波在臨床一線,用每一天的認真負責踐行著他的醫者諾言。

記不得一年中能有幾天是正常時間點下班,也數不清有多少個手術室裡搶救的夜晚,你能想象嗎?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再正常不過的睡一整晚的安穩覺,對於像楊冬這樣的醫生來說,也變成了一種奢侈的幸福。那是一個雨夜,車禍重傷的王先生被救護車送到了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在經過脊柱創傷外科和燒傷外科的接連的手術治療後,術後的晚上22:00左右,患者突發胸悶憋氣,出現呼吸困難、煩躁大汗等症狀,當值醫生第一時間彙報總值班,考慮到患者的複雜病情,總值班立即將情況上報副院長。副院長刻不容緩隨即趕到醫院,立即組織相關科室會診,楊冬白天看了全天的門診,身心疲憊的他接到電話後,仍然義不容辭的趕往醫院,拿起常年放在門口處的外衣就衝進雨裡。夜晚的雨越下越大,路面又溼又滑。一刻沒有耽擱,充分和家屬溝通後,心臟造影手術順利進行。凌晨3:35手術結束,術後患者轉危為安。參與搶救的楊冬拖著疲倦不堪身子伴著夜雨,回家……無數個像這樣的夜晚,無數個不眠之夜,他,無怨無悔,堅持著醫者的信念。

默默耕耘,堅守的是醫者的追求

關於心臟的病,不是急就是重,在這種高強度高壓力的崗位上,楊冬默默的堅守,作為科室骨幹,作為科室主任的左膀右臂,他盡職盡責的完成科主任交辦的每一項工作與手術,幫助關心科室裡每一個年輕的醫生學習與進步。每當有高難度的手術需要完成,楊冬總是衝鋒向前,與死神展開近距離的殊死搏鬥。經過多年的磨礪,如今在手術檯上的他成熟自信、熟練擔當,不僅能夠高質量的完成急重症心臟手術,更是秉記醫者的傳承信念,做好傳幫帶,將自己的技術與技巧傾囊相授,帶領科室年輕的醫生開展手術。“戰場”上,他颯爽英姿,從容應對,果決判斷;生活中,他謙虛、樂觀、友善、正直、樂於助人、勤於好學,技術好、醫德高尚是同事和他救過的無數患者對他真摯的評價,一面面錦旗是他的豐碑,一聲聲感謝是他過往最好的見證。

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像楊冬一樣的中心醫院人就是這樣,將許許多多的患者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拯救了他們的家庭,捍衛了他們的生命。救死扶傷,是楊冬的初心,更是他的至高信仰,是他窮盡一生無悔的追求,在這條路上,他將繼續無悔前行。

半島記者 黃超 通訊員 莊笑琳 宋曉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