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肺癌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靶向藥產生耐藥性了!「精華帖」

靶向藥雖然是治療肺癌的秘密武器,但服用靶向藥容易產生耐藥性。今天,“問上醫”就跟大家講講出現啥症狀就說明產生耐藥性了,要及時更換藥物。


肺癌的靶向藥都有哪些?

肺癌主要分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現階段,只有非小細胞肺癌(像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肺癌)有靶向治療方案,具體包括:

(1)EGFR抑制劑

能抑制EGFR的藥物主要有:第一代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第二代的阿法替尼;第三代的奧希替尼。

肺癌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靶向藥產生耐藥性了!「精華帖」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是進口藥,埃克替尼為我國自主研發的,這3種藥物,化學結構類似,療效都差不多,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也區別不大(腹瀉、皮疹、痤瘡、皮膚乾燥和瘙癢)。

不過,一代藥物與靶點的結合並不牢固,時間一長就自動分開了,容易出現耐藥。於是就有了第二代靶向藥阿法替尼,它能永久地鎖住靶點,關閉癌細胞信號通路、抑制腫瘤生長。但發生不良反應可能性較第一代藥物高,主要表現為腹瀉、皮膚問題,口腔炎以及甲溝炎。

三代靶向藥奧西替尼主要用於一代、二代治療後出現耐藥性的治療。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足球場上的替補隊員,在特定位置球員出現體力不支時替補上場的。

肺癌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靶向藥產生耐藥性了!「精華帖」

(2)ALK抑制劑

ALK是一種淋巴瘤激酶,它能與體內特定的蛋白融合,導致多種基因變異,具有致癌性。

目前,抑制ALK作用的藥物有:第一代的克唑替尼;第二代的色瑞替尼、艾樂替尼。

色瑞替尼和艾樂替尼常用於經克唑替尼治療失敗或不能耐受的晚期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沒有上市。

(3)抗血管生成

除了針對腫瘤本身驅動基因的靶向治療,腫瘤微環境也是另一項治療的靶點。腫瘤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血管來供給營養,而刺激血管生成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就成了我們重要的擊打目標。

貝伐珠單抗,作為一種血管內皮抑制素,它可以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結合,減少腫瘤附近微血管生長。不過,貝伐珠單抗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較高,有8.4%~21%的患者因為不良反應不得不終止治療。

肺癌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靶向藥產生耐藥性了!「精華帖」


為什麼吃靶向藥一定會產生耐藥性?

肺癌靶向治療,耐藥的發生率基本上是100%。這是因為,雖然靶向藥能抑制腫瘤的信號傳導,造成腫瘤細胞生長停滯、萎縮甚至死亡。但一種靶向藥只能針對某一個蛋白、分子起作用,也就是說只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一條通路。如果讓癌細胞找到了新的“生路”,靶向藥就會失效。

肺癌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靶向藥產生耐藥性了!「精華帖」


靶向藥耐藥有啥表現?如何應對?

靶向藥耐藥總結起來主要有三種形式,分別是遲緩耐藥、局部耐藥和爆發性的耐藥。不同的耐藥情況,處理方式不同:

(1)遲緩的耐藥

服藥期間,每次做CT檢查,報告都顯示較前略飽滿、較前略增大。雖然沒有新的病灶出現,患者也沒有強烈的不適感,但腫瘤並沒有減小,腫瘤標誌物還有所升高,說明患者已經出現了緩慢的耐藥。

如何應對:對於緩慢的耐藥,一般會建議患者繼續服用原來的靶向藥物,必要時可以加上1個化療的藥物(像替吉奧義、培美曲塞)或抗腫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安維汀、恩度)。條件允許的患者,最好還是做一個血液NGS檢測,檢查身體裡是不是已經出現了耐藥基因。

肺癌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靶向藥產生耐藥性了!「精華帖」

(2)局部耐藥,出現了局部寡病灶

服用靶向藥後,腫瘤有見減少,但卻出現了其他部位的轉移,像孤立的腎上腺轉移、孤立的顱內轉移甚至孤立的骨轉移。這種情況往往說明患者出現了局部耐藥。

如何應對:出現這種情況的患者,建議繼續原來的治療方案。在此基礎上,對轉移部位,再有針對性的解決。

(3)爆發性的耐藥

出現爆發性耐藥的患者,在複查時會直觀的看到腫瘤增大,腫瘤標誌物升高,甚至有其他部分的轉移,患者可能還伴有疼痛、咳嗽、頭暈等症狀。

如何應對:如果是這樣,不要猶豫,立即改換其他治療方案,否則只會延誤治療時機。


“問上醫”-來自

古城西安的醫生團隊,為您分享更多科學實用的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