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西貝憑什麼一年做到50多億?(餐飲業老闆都值得去學習、學習)

西貝憑什麼一年做到50多億?

西貝憑什麼一年做到50多億?(餐飲業老闆都值得去學習、學習)

餐飲行業的門檻很低,但做強做大卻很難。西貝這幾年的迅猛發展讓人刮目相看,特別是2015年開始了西貝莜麵村獨創的合夥人計劃(即“創業分部+賽場制 ”)後,門店和業績都實現了快速的增長,成為中國餐飲業裡面除了海底撈之外的另一面旗幟。

近年來,西貝的發展可謂是氣勢如虹,非常迅猛。這家創辦於1999年的西北菜館,截至目前,一共擁有300多家直營店,員工23000名,銷售額達到了50多億元。

西貝的名稱,來源於創始人賈國龍的姓,把賈字拆開來,就是西貝。賈國龍來自於內蒙古,從小就是一個愛折騰的人。大學沒畢業就退學,然後在老家開了小餐館。1996年,在自己29歲的時候,就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然而,賈國龍並不安於現狀,先後跑到北京學廚藝,再輾轉到深圳開海鮮餐館,但最終都鎩羽而歸。

1999年,賈國龍依然不死心,又跑到北京承包了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然而4個月下來,就賠了100多萬。最終他吸取教訓開始轉型,不再賣海鮮,改為專賣蒙古菜。這就是西貝莜麵村的起點。

餐飲行業的門檻很低,但做強做大卻很難。西貝這幾年的迅猛發展讓人刮目相看,特別是2015年開始了西貝莜麵村獨創的合夥人計劃(即“創業分部+賽場制 ”)後,門店和業績都實現了快速的增長,成為中國餐飲業裡面除了海底撈之外的另一面旗幟。


西貝憑什麼一年做到50多億?(餐飲業老闆都值得去學習、學習)

01.把利潤分給奮鬥者

賈國龍的企業經營理念深受華為任正非的影響。他說:“如果老闆學不了任正非捨得分錢,企業學華為白學。”

據正和島的報道,兩年前,賈國龍曾和高管們探討一個問題:西貝作為餐飲企業,到底人對企業發展的貢獻更大?還是資本更大?結論是,人的作用更大。

所以,西貝要玩奮鬥者的遊戲,而不是資本的遊戲。這也暗合了華為的基本理念,《華為基本法》第九條就強調,人力資本的增值要優先於財務資本的增值。

餐飲是個辛苦行業,基層的員工往往都是草根,知識文化程度不高,憑體力掙錢,一般待遇也不高。賈國龍希望能有所調整,給基層的人多一些利益。“但這個利益不是直接給、多給,我是希望優秀的人能夠做得更好,收入更高,希望通過這種模式讓他們幹辛苦行,一樣可以有好收入。”

在西貝,每開一家新店,總部佔股60%,團隊自己投40%,利潤也是六四開。西貝總部給了他們最大程度的股權下放,他們只需要向總部上繳60%的利潤,餘下的40%由管理團隊自行分配。

賈國龍將西貝的組織模式總結為:共創共享,就是團隊共同創造價值,然後再把價值按著評價的方式分配出去。

善於分錢,才能賺更多的錢。除了讓員工共享開店帶來的收益,賈國龍還主動帶頭把自己的錢分出去。

賈國龍認為,公司的老闆和高管是企業裡的食利者,他們一次入股永遠分紅,靠投資就可以坐享其成。而其中,老闆是公司最大的食利者,所以要帶頭分錢。“雖然我付出很多,但我得到的回報和付出真的匹配嗎?覺醒了,就要帶頭把錢分出去。”


西貝憑什麼一年做到50多億?(餐飲業老闆都值得去學習、學習)

因此,作為總部絕對大股東的賈國龍夫婦在西貝公開承諾帶頭分利,每年拿出自己50%以上分紅髮獎金。

2018年1月西貝年會,賈國龍現場發出7000萬“喜悅獎”。賈國龍還給分部老闆、總部高管立下一條規矩,年收入超出1000萬的部分,拿出50%激勵自己團隊裡各級奮鬥者。

賈國龍不怕高管“造反”?“西貝對這些分部老大、高管的各種激勵足夠,只有把他們的收入慾望節制住,不產生新的食利階層,激勵一線奮鬥者,才能保證西貝長盛不衰。這個遊戲越往後越厲害。”

賈國龍還提到,組織的競爭力是靠多個維度的因素保障的,分利只是其中一點。

當然“利”的刺激是有限的,而且容易疲乏,以高級幹部的收入水平來說,“利”不足以激勵他,他們還在追求做事的價值和貢獻,希望一份事業能夠體現個人的一些理想。


02.獨創的合夥人基址:創業分佈賽場制

2015年,為了激勵門店員工,西貝莜麵村獨創了一套“創業分部+賽場制”的機制,也就是西貝的“合夥人計劃”。

餐飲行業的擴張,往往是以地域作為依據,將部門劃分為不同的經營單位。然而西貝卻另闢蹊徑,它的十三個創業分部,都是以每個分部的總經理為核心創建,甚至名稱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創業分部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打破了傳統企業按照地域劃分的方法,還在同一區域讓多個創業分部同時開店,引入競爭機制。

“舉例來說,A老總在上海負責一個創業分部,只要符合條件,B老總也可以申請一個創業分部到上海去開拓市場,從而形成了與A的競爭。但總部會協調A和B門店選址,以確保A和B之間是良性競爭,而非門對門的’骨肉相殘’”。西貝莜麵村副總裁楚學友在接受採訪時說。

這就是西貝內部的“賽場制”,據說這是體育賽場的“裁判員制度”帶來的靈感。賽場制,顧名思義,員工之間要有競賽,比學趕幫超,賈國龍希望通過各種比賽把獎金分下去。

“西貝的價值觀裡邊有一個‘不爭第一我們幹什麼’ ,其實就是一種競賽文化。我要往下分,分給誰呢?比如三個人比賽,我就分給第一名,那第二名第三名也得想方設法做得更好,我覺得這個其實才是關鍵,就是不能平均分配,如果平均分配了,這個就成了大鍋飯。”賈國龍在一次採訪中說到。

從2015年開始,西貝讓15個創業分部以及下屬的各個管理團隊相互競爭。在西貝的擴張規則裡,除去為了避免惡性競爭的規模限制,如果兩個管理團隊看中了同一個城市,完全可以共同進駐,各憑本事。

創業分部負責在前線打仗,而總部則負責後臺賦能。西貝的系統開發、硬件全部是總部做,分部帶著人直接入駐就好了。而且供應鏈也是打通的,由採購到中央廚房再到門店。

“門店開發也是總部的,財務門店中控,他們分部招人自己招,培訓他們自己培訓。當然,整個培訓的體系是總部有標準,然後每個分部有對應的一個培訓體系,這樣的機制更能夠讓他們在西貝里面自己創業 。”

西貝憑什麼一年做到50多億?(餐飲業老闆都值得去學習、學習)

03.用一張經營牌照實現團隊“裂變”

在西貝,並不是每一個團隊都有資格開店。西貝總部會對創業分部每年發放“經營牌照”,通過利潤、顧客評價等指標考核進行“全國大排名”。

拿到牌照並非輕而易舉。“我們按季度為單位比賽,進行排名,分 A+、A、B、C 四個排名,獲得4個A才能換一張牌照,也就是開一家店,1個A+=2 個 A。如果拿到A越來越多,那這個團隊就越來越大,開的店會越來越多 。”賈國龍說,“我們最大的團隊,去年已經一個團隊的營業額就上十個億了 ”。

同時,為了降低創業團隊的資金壓力,西貝總部會承擔開店的前三個月所有的資金成本,這就讓西貝的團隊避免了資金鍊斷裂的問題,在一開始就勝過了許多獨立創業的小團隊。

但是,這種“庇護”並不是無限期的。以三個月為限,這些管理團隊負責的門店就需要實現盈利,和總部分享利潤。

也就是說,每一家新店開業三個月之後,西貝總部就開始進行資金迴流。這樣的機制運行之下,西貝總部基本上不會面對投資期限過長,無法正常運轉的問題。

但是,拿到一張經營牌照,並不代表它就永遠屬於你。每年西貝都會組織一個考核團隊,深入到門店中進行多種標準的考核。考核過後,西貝會將所有的門店進行一個“全國大排名”,排在後百分之三十的管理團隊,西貝會收回他們的經營牌照以及相應的股份。

西貝總部會收回那些排名靠後團隊的經營牌照,它會將那些牌照發放給排名在前百分之三十的管理團隊。

這些標準不僅僅是為了考核門店,它還是一種倒逼機制。

為了達到這些標準,西貝的各個分店必須不斷提升門店的品質,才能避免因為落後被收回牌照。最直觀的效果就是讓顧客體驗逐步提升,如果顧客在買單時評價某個菜不好吃,門店必須免單,損而耗的成本由管理團隊負擔。

除了佔據最大參考份額的利潤因素,還有顧客評價,門店環境,菜單創新等等指標。

但是,被收回牌照的團隊,並不意味著就要辭退他們,西貝會將這個團隊打散,重新分配到其他團隊中去,獲得新的股權。而且,即使團隊是處在重新分配的過渡期,西貝也會照常給他們發放薪水,讓員工省去了很多後顧之憂。

這就給了員工試錯的機會,上一次的失敗可能是因為客觀因素的制約,在下一次的重新組隊中,依然可以證明自己的個人能力。

西貝的願景是:全球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都開有西貝,隨時隨地為顧客提供一頓好飯,因為西貝,人生喜悅。“創業分部+賽場制”執行兩年來,新的門店遍地開花,似乎他們的夢想又前進了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