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岳飛為什麼必須死?

DK160151136


岳飛的死,是各方博弈最終得出的結果。

首先,岳飛的官是趙構給的,但是岳飛的兵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招募的,因此,這隻軍隊敢稱“岳家軍”。兵權不在中央,必然遭到猜忌!

岳飛代表的是全民族的利益,但是,更迫切的是北方失陷土地人們的利益,而南方地主士大夫們則不會這麼認為,南宋政權是建立在南方地主豪紳的基礎之上,趙構可以說是他們選出來的維護自己利益的皇帝。相對於,收回故土這件事,南方地主想的更是自己的權益。

在南宋建立之前,雖然經濟重心不斷向南遷移,但是政治重心重來都在北方,因此,很容易出現北方氏族打壓南方氏族的情況。而建立南宋之後,情況就變過來了,政權牢牢掌握在南方地主的手裡,北方地主則淪為落水狗,不投降就成難民了。

加上大量流民和財富進入南方,無疑降低了勞動力的成本和增加了南方的財富,在二戰中,由於德國迫害猶太人,大量猶太人帶著財富和人才跑到了美國,對美國的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大量北方失去土地人跑去南方成為勞動力,而且帶去了北方的先進技術,南宋的經濟因此得到發展。

因此,相對於收復故土這件事,他們更關心的是偏隅南方,對於北伐,如果北伐勝利,對他們沒有什麼好處,而且政權的主導權反而可能會再次回到北方地主階層手中;而如果北伐失敗,金國可能直接南下滅了他們的老窩。這在他們看來,是一場冒極大風險而可能獲得不到收益的戰爭。

在岳飛於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是多方都沒有考慮到的,朝廷看到了求和的希望,以戰求和是中國人最喜歡做的事情。當時金國也是害怕的,因為,當時的金國並不是鐵板一塊,是短時間內打敗遼國和北宋建立起來的,武力打下的江山,加上落後的統治機構和不完善的統治政策,短時間內不一定能坐住打下的江山。

在這樣的背景下,金國率先拋出橄欖枝,與南宋進行議和,但是議和的條件是必須先殺岳飛。

這個方案,得到了南宋朝廷的大部分人的認可。

那麼,為什麼趙構也同意了呢?

如果北伐成功,則趙構一定會成為千古明君,最起碼也會像劉秀一樣,開創一個時代,難道真的是趙構的昏庸嗎?

趙構並不是昏庸的皇帝,他只是自私,缺乏遠見。

當然,擁有這樣的性格,是趙宋血統的真傳,要知道趙構的祖宗,宋朝的開創者趙匡胤就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對於武將,天生就是不放心,誰能保證岳飛不是趙匡胤,岳飛手下的人,不是趙匡胤底下那些人。

像郭子儀那樣的人,自古只有一個,晚上睡覺都得把大門開著,怕皇帝猜忌,岳飛一心只想著戰場,只想著打仗,上哪知道文人的心思是如此複雜。

從岳飛的悲劇可以看出,南宋必然滅亡。


史論縱橫


岳飛之死,乃是南宋政府中抗戰派與投降派尖銳鬥爭的又一回合的悲劇結局。

岳飛的殺身之禍,只是因為他堅持以武力抗擊金人,堅決反對賣國投降的所謂“講和”而招惹了來的。

岳飛不僅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而且善於帶兵、練兵。岳飛帶出的軍隊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巨大的戰鬥力,堪稱無不“以一當十”。尤其是岳飛曾經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能夠在野戰中與金國倚為支柱的女真騎兵爭雄。


在南宋初年的諸大將中,只有岳飛是進攻型的將帥。南宋的其他將領中,吳玠、劉錡是防禦型的將帥,守則有餘,攻則不足。

韓世忠的抗金意志很堅定,但是軍事較強,本是秦檜和趙構共同要對他下的毒手,岳飛是個心地坦蕩真誠無私的漢子,然而岳飛卻把這消息告訴韓,韓立馬跑到陽痿趙構那大哭,然後趙構等人遷怒岳飛,岳飛其實是替韓死的。

加完顏宗弼(金兀朮)要求和談的條件,殺了岳飛!


再加上,功高震主,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岳飛不死,宋高宗趙構睡覺都睡不著,總覺得有人想造反。

宋高宗趙構不想殺岳飛,十個秦檜加上萬俟卨、張俊綁在一起也奈何不了一個岳飛。宋高宗趙構要想收拾岳飛,哪怕是上帝親自出手勸阻也救不了岳飛的命。皇帝覺得你是忠犬,就算你惡貫滿盈也是皇家的走狗,皇帝覺得你不是忠犬,就算你比楊家將還要忠義十萬倍在帝王眼裡也還是居心叵測圖謀不軌,無論你如何辯解也是枉然,管你冤枉不冤枉。

其實抓岳飛時,他己知自己的結局,可岳飛卻依然去赴死,沒有造反(他有這能力),沒有叛逃(金國早非常看重他的)。


也正是因為岳飛始終一致地收復失地,迎回先帝(老實的河南人),反對任何形式的叛國和賣國罪行,當然遇到膽小且想安寧私心的趙構和被金放回來當內應秦檜的忌恨,且終至以身殉之,所以他才能夠成為我們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之一。

岳飛為忠義而生,為此而死,他的死,大義凜然,重於泰山。


蓉兒是妹紙


1142年初,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宋高宗趙構殺害,年僅39歲。岳飛生前一心收復山河,抵禦外敵,可謂戰功赫赫,對於這樣一位民族英雄被害,古往今來,多少人為其憤憤不平,稱為奇冤。

但是客觀上講,岳飛的死並不是偶然,他戰功赫赫,他手握大軍,他不顧皇威,這樣的人在歷史上並不少,其中漢朝的韓信便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們有很多共同之處,細想之下,他們的死因可見一斑。

一,性格耿直,不會情人事故

說岳飛是“政治白痴”,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耿直的性格促使他從來不考慮皇帝心思,與同朝大臣關係也不好,本來耿直的性格是好事,但是伴君如伴虎啊,這些都是官場生存的關鍵,可以不屑,但是不能不顧。

二,過多幹涉皇帝私事

岳飛曾上疏建議宋高宗立太子。高宗沒有生育能力,僅有兩個養子,這就尷尬了,於是在皇帝心裡埋下了殺心。古往今來,有軍權將軍都儘量避免皇儲事件,但是岳飛的直接干預,直接導致了君臣間隙。

三、手握大軍,軍威大於皇威

宋朝自高祖趙匡胤立朝以來,就一直防止著武將手握大軍,手掌軍權,但是岳飛手握岳家軍,軍事才能卓越,並且,岳飛還不聽話,這讓皇帝哪裡放心的下。岳飛在軍中的威信過高,使宋高宗感到巨大威脅。

四、政治分歧是根本原因

岳飛與宋高宗政治分歧較大。岳飛一心“還我河山”,“迎回二聖”,由此可見,岳飛愛國,但不一定忠於趙構。在岳飛看來,宋高宗趙構只是個臨時皇帝,而在趙構看來,他現在才是皇帝,他的心裡只有"穩定”,所以,這才是岳飛死亡的真正原因。

所以,綜上所述,岳飛在當時的趙構看來必須死,岳飛死了,自己的皇位才安定。


青梅煮史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不瞭解這段歷史的,說多少也不明白,瞭解的點個題目就能明白,我就依照個人理解點題+稍微解釋吧

1,不會做人,毋庸置疑嶽王爺是個戰爭天才,他第四次北伐的時候戰爭天賦達到頂峰,其作用的穿插作戰一直到二戰才被廣泛應用,但傭兵自重也會讓趙構頭疼,而且動不動就撂挑子不幹了,回老家。這種威脅聖上的舉動在任何朝代都是死罪。韓世忠被陷害,跑到皇帝年前大哭求饒,交了兵權回家養老。岳飛覺得自己沒錯,所以不肯求饒,所以。。。

2,政治遊戲,趙構一直想議和,所以一直不同意岳飛的北伐大計,直到完顏宗弼因為韓世忠,岳飛,劉錡,吳氏兄弟等猛將鎮守各個重鎮無法突破,而且還可能被直搗黃龍的危險,再有自己國家政治出現了問題,看到攻南宋無望才議和。議和之後,中興四將就沒了用處,都被調到臨安安排了相當於副總理的職務,其實這個時候他們的悲劇就已經開始了。

3,得罪權貴,秦檜第一個想下手的並非岳飛,而是資歷比岳飛還高的韓世忠,並找到岳飛,想讓岳飛幫他,岳飛大怒拒絕並寫信告密,讓權相秦檜懷恨在心。

4,岳飛的死其實是皇上授意的,岳飛被害之後,滿朝都不敢提岳飛的名字,韓世忠念及舊情曾經找過秦檜,問其原因,秦檜說出了那句名言莫須有。注意一下,後人對這三個字有誤解,第一,韓世忠不是質問,因為官階實在差太遠。所以秦檜回答這三個字沒有任何害怕的成分。第二,莫須有並不是應該有吧,而是還需要什麼理由嗎?敢這麼回答韓世忠的詢問,無非兩個原因,第一,金國人是秦檜的後臺,在議和協議裡有南宋不能換相條約,這也是趙構都忌憚秦檜的原因。第二,皇帝本來就授意殺害岳飛,所以秦檜才這麼有恃無恐。

純手打,個人見解,有不對的希望各位仁兄指正。


小石頭136719854


岳飛是個將軍,在他的眼裡只有勝負,沒有爾虞我詐。只有忠孝兩全,沒有反覆無常。所以,這也就是岳家軍,做事光明磊落,受百姓愛戴,能吃苦耐勞,經常打勝仗的主要原因。

就是因為岳飛太過耿直了,只會一味地做事,根本就不會揣摩別人的心思,所以,他在官場上並不能左右逢源,呼風喚雨。

要不怎麼可能有小人秦檜出風頭的機會。

可能大家不知道,岳飛每次出征打仗之前,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大有一番誓死殺掉金賊,一雪大宋恥辱的豪邁之情。而且他還振振有詞,出兵前都會大聲喊道:“帶領岳家軍,直搗黃龍穴,迎會宋欽宗,宋徽宗兩位皇帝。”

可是,岳飛有沒有想過,若是把宋徽宗和宋欽宗給迎會來,現任皇帝,宋高宗趙構怎麼辦?無論什麼年代,一國不容二主呀。

要知道宋高宗趙構這個皇帝來路有點不明呀,他的皇位並不是按照祖制傳承的。是因為老爹宋徽宗和哥哥宋欽宗給金軍俘虜了。趙構因為幸運兒逃脫後,後來在大臣的擁立下當了皇帝,建立了南宋政權。

可是,他的皇位並沒有得到老牌皇帝宋欽宗和宋徽宗的認可呀。

萬一這兩位舊帝,真的被岳飛給救了回來,宋高宗是不是就要退位讓賢了。

若是這種結果,肯定不是宋高宗趙構想要的。

畢竟他已經嚐到了手中握有重權的甜頭,你若是讓他放棄,給殺了他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說每次趙構看到岳飛出兵,真的是又激動,又忐忑。激動的是國家終於有了一個猛將能和金軍相匹敵的岳家軍。忐忑的是,岳飛別真的把金兵給打敗了,然後直搗黃龍穴,迎會宋徽宗和宋欽宗。

總之,岳飛每次出兵,他都不安心。

這就為岳飛悲慘的命運,埋下了伏筆。當然岳飛的死和秦檜有很大的關係,若是南宋沒有秦檜,岳飛可能也死不了。

再一個岳飛必死無疑的緣由,就是他太功高蓋主了。一說岳家軍,一說岳飛,大家都知道他們很能打,對他們豎起大拇指。

可是,這樣的人也是最讓宋高宗趙構擔心的。

若是大家熟悉北宋的歷史,就應該知道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故事。

趙匡胤也是一個武將,而且很有威望。趙匡胤就是在手下人的謀劃下,經過黃袍加身,奪了後周的權,當上的皇帝。

如今的岳飛,是不是也有趙匡胤當年的風頭?

也就是說岳飛若是想當皇帝,是不是也就是一句話的事。這是宋高宗趙構不得不考慮的,也是令他最為擔心的事情。

在南宋和金簽訂了《紹興和議》之後,武將對於趙構來說,基本上就沒有用了。就這樣趙構在秦檜的煽風點火之下,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給殺害了。

以上就是岳飛不得不死的大致原因。


史學達人


  岳飛實際是南宋初年主戰派與主和派鬥爭的犧牲品。處死岳飛其實是宋高宗趙構的意思(“乃上意也”),秦檜不過是前臺執行者。設若不得到皇帝的默許,秦檜豈敢擅殺大將。而岳飛之死一言概之太過於自我,說了做了超出自身職責範圍的話和事觸犯了帝王大忌。

  中興四名將中其他三人最後都算善終,為何岳飛功大反遭殺戮。個人認為他首先對政治敏感度差,對軍事要服務於政治,武將對皇帝絕對服從的意識淡薄。當時的政治大局勢是皇帝要和,要安全保住自己位子。而岳飛主戰,並以“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為號召(即宋徽宗、宋欽宗。其實“迎回二聖”是趙構率先提出的政治口號,至於真迎假迎則就很難說了),弄得趙構心裡頗為不滿,因為無論如何,若是宋欽宗回來(時宋徽宗已死),總是個問題。

  其次他本身性格也有問題,遇事喜歡賭氣。比如他就接管淮西軍一事與宰相張浚發生牴牾,然後就自行辭職回家。此後張浚多次彈劾岳飛處心積慮想兼併別人的部隊,以辭職要挾皇帝。

  另外岳飛還犯了一個大忌,就是武臣建議立儲。立儲一直是皇帝最為敏感的家事,最忌諱大臣,尤其是武將主動提出。而岳飛則是當面向皇帝提出了建議,結果遭到了趙構嚴斥:“你雖出於忠心,但你手握重兵在外,這種事情不是你所應當干預。”但後來岳飛仍不死心,又在一封密奏中談到這個問題。

  在趙構已經喪失生育能力情況下,岳飛雖出於忠心,但難免招來皇帝都對他的厭煩猜疑。

  根據史料,秦檜提供給趙構的岳飛罪狀主要是如下三條:

  一,淮西戰敗之後,岳飛曾經當眾罵道:國家了不得了,皇帝又不修德。

  二,朱仙鎮班師之後,岳飛曾問張憲:天下事該怎麼辦?張憲則回答:就看您想怎麼辦。

  三,據傳岳飛曾經說過:自己與太祖趙匡胤都是三十歲就當上了節度使。

  北宋對文武大臣比較寬仁,除了謀逆之外基本沒有死刑判決。但在紹興十一年十二月,趙構批准賜岳飛死,並親筆將判徒刑兩年的岳雲改判為處死。

  判決公佈後,“天下冤之”。紹興十一年陰曆大年除夕,岳飛父子被絞死於臨安大理寺之風波亭。

  最後補充下:評價一段歷史,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首先不要自己假設立場,其次要站在當時歷史環境來看。當然最好是相同高度,更有準確性。比如毛主席對曹操諸葛亮的評價為什麼那麼到位,蓋因高度到了。沒有那麼高的高度怎麼辦?那就多研讀對比史料,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歷史上再偉大的人物,他首先也是人不是神。如同戲曲評書影視劇取代不了正史一樣,神化的人物也是以人為原型。假使沒有十二道金牌,岳飛即便直搗黃龍,迎回二帝,則趙構內心也不會以為其有功。帝王心術都是以自身利益至上,皇帝需要的是對自己的絕對服從者。岳飛自想建功,不知揣摩帝意,不考慮皇帝的想法,也是趙構後來不喜歡他的主要原因。皇帝要和談,岳飛一武將不聽指揮並要直搗黃龍,犯了人臣大忌,尤其宋代,極其防範抑制武將。所以岳飛軍事水準沒問題,但政治上確不適應於時代,觸犯了皇帝的利益。在宋代,岳飛大約是第一個被判死刑的大臣。


趙燕雲


以“精忠報國”為己任的岳飛,歷來是百姓崇仰的對象,那麼他的死,到底冤不冤?在民間看來,那肯定是很冤,甚至是千古奇冤。也難怪,岳飛對朝廷忠心,對百姓仁慈,對士兵寬厚,本人也是廉明節儉、一心報國。他率領的隊伍不僅軍紀嚴明,而且戰鬥力超強,如果岳飛不死,南宋極有可能會收復故土、痛飲黃龍。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高大全”神一般存在的人物,竟然被殺了。不冤,才怪?



然而決定岳飛該不該殺的畢竟不是百姓,而是高高在上的宋高宗。有種說法從南宋到今天仍在流傳,說是岳飛的死,純屬秦檜等人誣陷,高宗屬於被矇蔽。如果你堅信這種說法,說明你對歷史的理解還非常幼稚。記住,決定岳飛最終命運的是宋高宗,不是秦檜。如果高宗內心裡信任岳飛,即使做不到百分百放心,也絕不會輕易將他處死。而他之所以殺死岳飛,那肯定是覺得他有該死的充足理由,大體說來無非三點:


1.岳飛不講政治


宋高宗的一生,內心處有兩條禁忌話題容不得外人觸碰,一是迎回二帝,二是擇立儲君。迎回徽欽二帝雖然是宋高宗一直在高調宣講的政治口號,但內心裡則根本不這樣想,讓二帝爛在北邊才是他最希望見到的結果。這種心理,雖然跟高宗當王爺時受父親哥哥冷遇有關,其實更深層的則關係到二帝迎回來後自己該往哪兒擺的難題。高宗的心理,其實很多大臣都明白,即使連韓世忠、張俊這幫武將心裡面也透亮,雖然口號該喊還得喊,但千萬不能較真,更不能付諸實際行動。



但偏偏岳飛在這件事上犯了“大混”。他不僅在公開場合高調喊“贏回二帝”,在軍中也以此激勵士兵,就是在私下裡與高宗會談時也這麼講,如果發現皇帝有片刻的思想遲疑或動搖,甚至還跟皇帝急眼。而且他不僅喊口號,而且還真的付諸於行動,這可真是要了命!高宗眼見岳飛如此不上“道”,內心處的不滿日益加深,“秋後算賬”是早晚的事。


再說第二條禁忌話題。金兵第一次南渡時,高宗因為驚嚇過度,竟然喪失了生育功能,唯一的孩子趙旉最後還夭折。為延續帝位,高宗雖然收養宋太祖的兩位七世孫趙伯琮(即後來的宋孝宗)、趙伯玖為養子,但內心處還抱有恢復生育功能,生一個親生子的幻想,所以遲遲不肯明立儲君。這種“難言之隱”純屬帝王家事,皇帝不會講,大臣不敢問,這是一種必要的默契,可偏偏又被岳飛打破。



紹興八年(1138年),岳飛回朝述職,辦理完公事後,竟然又管起皇帝家的“私事”,公開上書要求高宗立儲!這一下又犯了兩大政治禁忌:暴露皇帝不能生育的隱私,以及武將干政,尤其是第二條最是要命。高宗見到奏摺,嚴厲斥責岳飛,此時的君臣關係算是徹底鬧僵,岳飛在高宗心中被徹底判了死刑。


2.岳飛違制抗命


不管與金人議和的決定是否合理,那畢竟是高宗皇帝親自拍的板、定的調,做臣子的想得通最好,想不通也得奉命。可岳飛偏偏很任性,先是對皇帝的決策指手畫腳、冷嘲熱諷,“和議”完成後又公開反對,反對無效後,又以辭職作威脅,向高宗表達不滿,真是有點“混不吝”。



早在被殺前5年(1137年),岳飛就因為和張俊有矛盾,立馬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札子,不等高宗批示便“撂挑子”走人,害得高宗派人連勸6天才把這位“爺”請回來。兩年後,岳飛對於“和議”不僅冷嘲熱諷,還再次上札子要求辭職,這一次直接遭遇高宗無視。1140年,岳飛回朝後,因為對朝廷不滿,再次請求解職,被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為由拒絕。連續四年時間,一而再,再而三的違制抗命,即使脾氣再好的皇帝,也難免動殺心。


3.岳飛功高震主


宋朝有制約武將的“家法”,武將政治地位低,不能幹政,即使行軍作戰也必須遵照皇帝授予的“陣圖”,不能自作主張,戰事結束後立即要交出兵權,培植自己的勢力那是想都不要想事情。我們看“中興四將”的其他三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便做得很好,打仗時堅決服從指揮,戰事結束後馬上交出兵權,在朝時堅決不碰政治,讓高宗內心處一百個放心,外人想誣陷都不成。


但岳飛偏偏不是如此。岳飛作為武將,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一向以高調示人,顯得很“另類”。不僅如此,他還長期把持兵權,以至於他統領的兵被稱為“岳家軍”,雖然很齊心協力,很能征善戰,但對朝廷來說,卻越強越危險。高宗內心處有殺掉岳飛的一千條理由,但最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岳飛手握兵權、功高震主,對帝國來講就是“隱患”,如果岳飛不識趣,“自廢武功”,解決他是早晚的事兒。



就這樣,岳飛雖然是個大英雄,但是他不講政治、違制抗命、功高震主,有這三條要命的“罪狀”卻不自警醒,掉腦袋是早晚的事兒。從這三點分析,從高宗的角度來看,岳飛的死,還真不冤。放任何人在高宗的位子上,都很難找出比這更合適的選項。畢竟,皇帝們內心處喜歡的還是聽話的人,古今皆然。


文史磚家


岳飛的死是一種悲劇,也是南宋偏安一隅的政策的犧牲者。因為以南宋的實力是沒有辦法攻擊並且統一北方,這個時候還是騎兵天下,南宋有利的並不是騎兵。你可以參看一下韓世忠將兀朮圍在黃天蕩就知道南宋強悍的是什麼?


而南方的水網讓北方的騎兵也沒有辦法發揮他的速戰速決的能力,這也就保護了南宋得暫時的安全。南宋局面一旦穩定,主戰派就失去了市場。宋之前是尚武的,主政的大部分是武將。但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武將的勢力就大大的下降,文官的勢力抬頭。這個是從宋元明清都一直如此。

打仗要花費的10萬人馬糧草供給是一個大大問題,趙構也只也是希望能夠收復北方,但是實際上沒錢了。你可以當參照北宋初年,他們是存錢,然後想拿回幽雲16州但是失敗了。所以沒有辦法支撐繼續打下去。



岳飛用了12道金牌才召回,這就犯了宋高宗的大忌,因為宋朝對武將是十分猜忌,而且是拼命打壓的。他們情願不要戰鬥力,也不願讓武將專權。這個從杯酒釋兵權裡面可以看得出來。所以岳飛犯了大忌,這是宋高宗想殺他的原因之一。


這裡面秦檜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當秦檜感知到宋高宗這個意思的時候,他就馬上開始著手怎麼謀害岳飛,有人說給秦檜翻案,這是宋高宗的意思,不應該怪秦檜,這簡直是胡說八道。要知道整個陷害過程全部是秦檜一手策劃。秦檜為了加速跟金國聯盟,所以就直接誣陷岳飛。所以他釘在恥辱柱上是翻不了的。


知常容


岳飛死了,是因為在能決定他生死的人眼中他必須死。那誰能決定他的生死?當然不是在金人鐵蹄下痛苦呻吟的老百姓,而是坐在廟堂之上的一個半人。一個人是宋高宗趙構,半個人是以秦檜為代表的朝廷主和派。這一個半人中哪怕有半個人努力一下,岳飛也許就可以活下來,不過是罷官流放罷了 。可惜他們都不想讓岳飛活。


首先,說高宗。

趙構因為不受待見反而因禍得福。沒有被金人一網打盡,得以跑到南方苟延殘喘建立了南宋。在風聲鶴唳的逃跑和流亡中,趙構都被嚇陽痿了。最後終於可以喘口氣了。如果能和金人議和當然求之不得。但是岳飛不肯,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意思,他的背後站著一堆手握兵權的軍人,這其中就有韓國忠。這群當兵的也讓趙構忌憚不已。此時天下未穩,自己雖然是名義上的皇帝,但天下還不是誰有兵誰說的就算啊。“苗劉兵變”就是例子。岳飛戰功赫赫,威望很高,手下那幫讓金人哀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岳家軍更是如狼似虎。岳飛天天高喊著要收復失地。要是順著他的意思接著打下去趙構肯定不幹。但要是不順著岳飛的意思他學苗劉二人搞兵變怎麼辦,以岳飛的威望,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所以看來趙構想自己當家做主和金人議和,只有殺了岳飛。但自己不能動手啊。擅殺功臣可是影響自己名聲和威望的。得找人幹,誰?當然是秦檜。

再看看秦檜

秦檜曾被俘虜,是不是奸細另說。但絕對是個主和派。主和派和主戰派的爭鬥也不是一兩天了。現在天下終於穩定了些,岳飛他們的戰功也使金人迫於壓力,不得不議和。這也正是議和好時機,而且皇帝也支持。只是那幫主戰的都不服氣。必須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收拾岳飛最好,給那幫主戰派一個威懾。至於怎麼處置岳飛,皇帝的意思是殺了,還要殺張憲和岳雲。這活皇帝不幹,太髒,所以只有秦檜來幹。這也是一樁和皇帝的交易,終生的榮華富貴和位極人臣換後世的罵名。有的人肯定不會幹,但秦檜會。所以在他看來,岳飛也非死不可了。

於是,一代民族英雄冤死風波亭。兩個換來兩個苟且之人的半生偷安與榮華富貴。


朱鐵平


那誰不想做皇帝,多麼爽的一件事。不弄死你岳飛,我皇位不保了。

還有一點岳飛根本沒把高宗放在眼裡,這點跟岳飛的性格有關。高宗下了12道金牌,嶽哥才回去,高宗當然很生氣了,你小嶽嶽還拿不拿我當朕啊?本來讓你回來只是不想讓你救二聖的,沒想到你竟然這麼不聽話。弄死得了,我還能繼續做皇帝,吃的好,玩的好。雖然我與你岳飛無愁,但為了高宗的利益,你就犧牲一下自己吧!
在加上金國的謠言,以及宋朝當時是重文輕武,加上秦檜的言語。高宗本來就想弄死岳飛,這下更吃了定心丸了!所以就委屈岳飛了,還要嫁禍一下秦檜。哈哈皇位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