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做好農機行業“加減法” 實現“乘法”式發展

我國雖然是個傳統農業大國,但相對而言,農機行業起步晚、發展慢,與美國等農業發展高度機械化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高端產品供應不足、中低端產品同質化、兩極分化態勢明顯、低價無序競爭等問題依然困擾著我們。

如何行之有效地促進我國農機行業發展一直是我國不容忽視的熱點話題之一,此前兩部委印發的《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更是明確了對農機購置補貼的各方面意見,加之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對於農機行業的推動作用更是毋庸置疑。那麼,在當前背景下藉助各方面政策做好農機行業的“加減法”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做好農機行業“加減法” 實現“乘法”式發展

“加法”:各項惠農政策加加加

《意見》發佈後,各省市抓緊貫徹落實,為農民購買農機提供保障。在近日,天津市就正式啟動了今年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中央財政共安排了7740萬元補貼資金,市財政安排了2000萬元補貼資金。據悉,預計在農機補貼政策的拉動下,今年天津市的農機購置總投入將達到2億元,補貼新增農機具數量將達到4000臺左右,約2000戶申請人可從中直接受益。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生產逐漸實現標準化作業,專業的農機手不足的弊端也隨之暴露出來,對於農機手的的專業培訓亟不可待。不久前,山東省展開了系統的農機手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了:針對農機從業人員,開展農機實用技術培訓;針對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開展農機合作社帶頭人培訓;針對農機駕駛,開展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培訓。只有通過這一系列培訓項目實施,進一步緩解農村勞動力緊缺的現狀,才有可能真正培養出會操作、善經營、能維修、懂管理的農機技術人員隊伍,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另外,各地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和農機專業合作社還經常組織專業人士對農機進行全面檢修和保養。檢修工作人員深入各村組、合作社及農機戶家中,上門指導和幫助農機手全面檢修、調整、維護保養農機具,同時,加大宣傳農機檢修、操作、保養及安全等知識的力度,確保農業機械化生產順利進行,不誤農時。

“減法”:稅收、落後產能減減減

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三項最新舉措,讓不少企業感受到了實惠。

農機行業投入成本高,企業研發製造難度不斷上升,尤其是對於小微企業而言更是壓力重重。稅收新措施的實施,有效地彌補了企業不斷增加的成本,緩解了農機企業的生存壓力,使農機可以把更多的成本轉而投入到研發創新當中,利於整個行業在市場中的良性發展。

此外,農機行業的“減法”還可以理解為對落後產能的逐步淘汰,業內周知,我國農機行業仍然面臨很多發展問題,而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逐步淘汰落後產能則有利於整個行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優化資源配置。

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協調發展,做好農機行業“加減法”,才能保證整個農機行業實現“乘法”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