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山西夏县境内,有一个名叫“爨”的村庄,它有什么来历吗?

Emzie


“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这就是“爨”字。“爨”,读作cuàn。它的主要义项有两个,一是“炊爨”,一是“姓氏”。在山西夏县境内,就有这样一个名字叫“爨”的村庄。那么它有什么来历呢?

关于“爨村”村名的来历,有两种不同说法。

一种是“炊爨”。据传说,当年韩信攻打魏都安邑(今夏县禹王城,距爨村十二公里),在这一带屯兵。因此当地留下了许多与齐王韩信有关的地名。当年驻军的村庄都称“韩王村”,为示区别,分别呼作“陈家韩王”“乔家韩王”“樊家韩王”“双庙韩王”“上铺韩王”“双城韩王”等等。还有的以“师”命名,呼做“上师”“南师”“师冯”。至于“爨村”,则是因为驻扎火头军,是炊爨之所而得名。

一种是“姓氏”。认为爨村得名可能与魏国大将爨襄有关。《战国策·魏策》载,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王赏巴宁、爨襄良田各十万。这位爨襄,被认为是“古籍中有记载的爨姓第一人”。因为这里属爨襄食邑,故有“爨村”或“爨乡”之名,亦有爨姓人家。今天爨村早已没有了爨姓,而在与夏县毗邻的平陆县大山里,后南吴村、石穴村等却有几户爨姓人家悄然存在,而且附近还有一个“爨坡村”。这里的爨姓有可能是从几十里外的夏县迁来的,他们或许就是爨村人的后裔。


太原晚报


在山西有个叫爨的地方,是个村子,它在中条山下,山西夏县境内,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在魏国的故都安邑城附近。关于它的来历,还真有不同的说法与故事呢!

史书记载在秦末楚汉战争时,项籍立魏国贵族魏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郡,都安邑。汉王二年,魏豹降汉,不久又叛汉归楚,刘邦派郦食其游说不听,遂命韩信率兵攻魏,魏豹盛兵塞临晋,杜绝关河通道,韩信采用疑兵之计,佯装陈船欲渡临晋,暗中伏兵,从夏阳用木罂渡河,一举击灭魏军,俘获了魏豹。当地人传说,韩信攻打魏都安邑,也就是现在的爨村12公里,便留下了与战争有关的地名。爨村是因为驻扎火头军炊爨之所而得名。爨村村东的一大片耕地就是当时汉军演武练兵的场所。

还有一种说法,爨村得名是与一位魏国大将爨襄有关,魏惠王九年,公叔座为魏将,与韩、赵战于浍北,擒获韩国大将乐祚。魏王大悦,要以百万良田赏赐公叔座,他谢辞说,这都是大将巴宁与爨襄的功劳。于是,魏王就赏赐巴宁与爨襄良田各十万。这位爨襄被后世认作爨姓第一人,他是安邑人,当地有爨村、爨乡之名多与爨襄有关。

爨村这个地方,从秦开始,到现在一直承载着中国历史,丰富发展中国文化,此地不仅记载了秦汉史,还形成了中国民族史上一个重要部族、民系。增添了中国族谱学中新的姓氏,爨村地名本身,也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意义。这个村庄,古朴而鲜活,它固执有礼,又带着一份安逸,守候在大山之中。


a梦美儿


“爨”读作cuàn,是中国一个稀少的姓氏。相信这个村子以前有很多人姓“爨”,才叫这个名字吧。

爨姓虽然稀少,但在书法史上特别有名。有两块著名的碑是以“爨”为名的,被称为“二爨碑”,分别是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是很多书法大家学习的范本。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梦露居士


成年以后,我几乎天天接触这个爨字。因为我当年就工作在爨乡。至于山西夏县境内有一个名叫“爨”的村庄,村口照壁上面大大地写着一个爨字,则是第一次听说并看见照片。


前几年,有一个著名的小村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就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古往今来,许多北京土著居民自称来自山西省的大槐树底下。既然如此,两地都有一个叫爨的村庄,村口照壁上面同样大大地写着一个爨字,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人们根据《新华字典》解释说,爨有几个意思;一是生火做饭。二是灶。三是姓。我以为爨的含义是多方面的。

第一,爨是一种或几种民族的古称。我国人口数量排第六的彝族,有许多种称呼,其中就有一种称呼是爨,或者叫爨蛮。古代的东爨乌蛮和西爨白蛮,后来就发展演变成现今的彝族和白族。另外,哈尼等少数民族也曾经称为爨蛮。

第二,爨是古代一片辽阔的封疆。东汉末年,有一个地理实体叫做南中地区,包括现在的云南省和四川、贵州的一部分,这是是蜀国的大后方。南中地区辖牂柯,越隽,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七郡。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及以后,这里就是叫爨乡或者叫爨地。其中贵州和云南东部的个别地方叫东爨,云南大部叫西爨。这片地方唐代建立了南诏国,宋代建立了大理国。

第三,爨是古代云南的一个大姓。南诏以前,爨姓和霍、孟、雍一道成为云南最显赫的家族姓氏。南北朝时期,爨姓实际统治了整个南中地区,而且世袭罔替。有学者在研究爨姓是汉化的彝族,还是彝化的汉族,愚以为民族融合是必然趋势,不可能量化清楚的。传说中的爨氏后人填报的民族是汉族。

第四,爨是一种政治军事力量。唐宋时期,云南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叫做三十七部,有时又叫做三十七爨部,三十七蛮部。大理国就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大理国为了推翻大义宁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至少与他们举行过三次会盟。

第五,爨是一种书体。这种书体由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126号,坐落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的【爨宝子碑】和编号为127号,坐落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的【爨龙颜碑】保留了下来。两种书体别具一格,被誉为隶楷极则。

山西夏县境内叫“爨”的村庄,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会不会和古代南中地区的爨文化有某种联系呢?


十一老爹


爨姓源自云南曲靖,曲靖有大小爨文化,大爨位于曲靖市陆良薛官堡,小爨位于曲靖麒麟区。


南蛮洋芋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这个字。说是大火烧锅,水都cuan了(1980年)。这几年通过网络,才知道上面的兴的头不是锅,是多人举鼎……我名字就是兴。所以才有趣去查一下的。


欣赏作者尊重读音012


长見识,这个字压根不认识,经指才知,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