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隋煬帝和漢武帝有什麼相似之處?

阿濤先生說過


兩個帝王最大的特點都是好大喜功,還有幾個相似點如下:

1、漢武帝與隋煬帝的出身都是帝王之家,而且兩個人的起點都在父輩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在他們做為新皇帝前,他們的前一代人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基礎,而且國力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2、漢武與隋煬帝年青時都非常有為,早年他們都曾經有過不少成功的政治經驗。

3、他們繼承皇位都相對比較容易,雖然楊廣做了些手腳,劉徹也經過一些曲折,但最終都算比較順利的得到了皇位。


4、他們在繼位一開始都有不少的執政成績,應該說開始時很有作為,但是後期驕奢淫逸,頻繁的對外用兵,並且戰爭的規模都是很大的,這也是他們的一個特點。

5、他們後期因為好大喜功的性格,對外持續用兵,導致國內矛盾非常激烈,漢帝國與隋帝國的國庫都很空虛。


隋煬帝與漢武帝的結局雖然不同,隋煬帝時期就把隋帝國搞垮,而漢武帝還算好,沒有出現很大的國內問題,主要原因是漢武帝的基礎更經得起揮霍,漢武帝前面幾代積累下的根基要比隋煬帝只經一代的基礎更堅固。


管庸書舍


感覺很多歷史發明家胡說八道,對漢武帝形同汙衊,而對煬帝歌功頌德。正好現在在精研漢史,略說一下。

漢武帝與隋煬帝,的確有相似的地方。

一者,兩者都好對外用兵。隋煬帝三徵三敗。武帝其實是先贏後敗。在他統治末期七萬軍馬被匈奴包了餃子。

二者,在他們的管理下,國家都有貧困化傾向。兩人都把國家的財政搞得很慘。不過貌似楊廣還要更慘些,所以直接亡國。武帝雖然搞得民生凋敝,好在漢朝還持續了幾十年。

三者,兩人的統治其實都很殘暴。武帝動不動就“族誅”,甚至逼死了自己的妻兒。煬帝更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害死了自己的兄弟,修運河,徵高麗,害死人民數以萬計。

四者,兩人都好建工程。煬帝的大運河自不必說,武帝也搞了很多皇家園苑,如上林苑、仙人承露盤。最重要的,他遣大將唐蒙開通了“夜郎道”,這是條從四川經貴州到達廣西的“高速公路”。通過它,首先收服了南越,後來順帶把貴州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五者,兩人都搞了很多新制度。漢武帝發明了鹿皮幣,專賣制度,隋煬帝開了進士科。

六者,兩人都愛好文學,漢武帝有《思奉車子侯歌》和《李夫人賦》傳世。隋煬帝也有《飲馬長城窟行》。

但實質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武帝是真正的對國家版圖有貢獻的人。敗匈奴,收南越,通西域。而煬帝對國家版圖的貢獻是現代歷史發明家吹的。收南陳他其實只是個掛名統帥。拓青海的工作其實漢武帝已經做了,霍去病打通了西域的大門,經略西北的名將趙充國就是武帝朝晚期嶄露頭角的。只是被“發明家”歸於煬帝名下,因為煬帝在那時對盤踞在那裡的吐谷渾取得了一些勝利,重新設置了下郡縣。然而很快又被人家奪走。楊廣一生都沒拿下高麗,而漢武帝在公元前108年就滅亡了“衛氏朝鮮”,將其設了四個郡。

第二,武帝是真正制度的開創者。獨尊儒術統一了思想。訓煉新軍改革了軍政,鹽鐵專賣控制了財政。而煬帝呢,相比遜色很多。所謂“開科舉”,也是現代人吹的,在這方面,真正有貢獻的是他的父親。而科舉制的前身,就是漢武帝的“察舉制”,第一次開啟平民做官的通道。當時的很多老百姓,如公孫弘,朱買臣,甚至窮的飯都吃不起,就是靠這制度當了官。而煬帝的“科舉”提拔了哪個平民?他的粉知道的說一說?

第三,武帝真正加強了中央集權。他用“推恩令”削平藩王,建立新軍保衛中央。煬帝所謂用對高麗用兵來對付“關隴貴族”也是現代人吹的,不然他也不會用“驍果營”作他最後的護衛。

所以可以說武帝與煬帝的區別就是現實與幻想的區別。武帝是真正作了實事的。而煬帝的功績以吹噓的居多。那麼他們有這樣下場的區別也不奇怪了。

當然,武帝也有先天好於煬帝的優勢。

首先,經過“文景之治”,西漢的財政十分健康,為他作各項事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甚至認為,武帝以前的自由經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健康的時期。而相反的,隋朝雖經“開皇盛世”,但其實是虛假繁榮。登記在冊的土地數量遠遠超過實際數量,甚至超過現在中國的土地面積。結論就是隋文帝交給兒子的其實是個定時炸彈。而煬帝沒有意識到其危險,而變本加厲,濫用民力到了瘋狂的地步。

其次,武帝個人也有反省的因素。他最後下了《輪臺罪已詔》就是對自己錯誤的自責。而煬帝卻採取了自暴自棄的方法,只顧哀嘆:“大好頭顱,誰人斬之。”依然不肯面對自己的失敗。

第三,是時代環境的不同。西漢的軍隊系統是以“良家子”為主,也就是中產階級,兵士有穩定的經濟基礎,根正苗紅,堅定地圍繞在皇帝周圍。職業軍人時代才剛剛起步。軍人只在一定時間內服役。而隋代的軍人已經職業化了。因此,對他們的直接軍事長官遠比對行政官員服從。軍人依賴於軍餉生活。這也就對軍隊系統背叛隋煬帝創造了條件。

第四,當然還有個原因是漢武帝命好。一開始就遇到了衛青和霍去病,如果他開始遇到的是李廣利,估計也夠嗆。但相比之下,隋煬帝手下不是沒有良將,但他失敗點在於一開始就和軍方搞的很不愉快。滅南陳時就和韓擒虎,賀若弼爭功,鬧的差點坐失戰機。後來親手把元勳宿將幾乎殺了個乾淨,親手培養的幾個大將不是背叛就是和他一起被架空。說到底還是他得罪的人太多,跟著他混只有死路一條。

最後漢武帝還有個優勢就是活得夠長。他統治有54年,煬帝只有14年,他的一生還沒武帝的統治時間久。其實要是武帝只統治煬帝統治的14年,那他絕對是個完美的皇帝,名聲可能比文帝景帝更好。他出的大部分問題都是人生最後階段出的。要他一上臺就那麼做,估計也幹不了多久。

以上只是個粗疏的比較,如果細化對比的話,差距更大。而歷史的真相往往藏在細節中。武帝的一生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無為期”,“英明期”,“荒淫期”,“瘋狂期”,時間分別是六年,十六年,二十年,十二年。隋煬帝的統治期卻只有十四年。而實際上,最後四年他己經四面楚歌了,也就是說,他的真正政治生命只有十年,頂天了算十二年。在生命的最後兩年他龜縮在江都,拼命享受生命最後的繁華。而漢武帝拋開親政前“無為期”的六年還有四十四年。實際上他的整個統治時間比隋朝還長十六年。別說隋煬帝,就算他叫上自己的爸爸隋文帝也不夠比。(有些人對隋文帝似乎有更高的評價,特別是外國人。這裡不做討論。)怎麼比?漢武帝15歲繼位,統治的前六年都在祖母竇太后的手心裡當

乖寶寶。而隋煬帝三十五歲繼位,大業六年運河已經修完了,接下來四年就是三徵高麗了。等漢武帝大破匈奴的歲數,隋煬帝也才開始修運河呢。也許武帝就是煬帝的偶像,但他根本無法與武帝相比。大業結束三十一年後已經是唐高宗時代。換句話隋煬帝也就是用比武帝更快四倍的速度在折騰國家,不出問題才怪。

到了讓漢武帝聲望大跌的最後十二年,但他一直到死依然牢牢掌握著權力。別說他父祖的老本,就連他自己前42年的執政老本都沒吃完,就這樣他還下《罪己詔》,隋煬帝在他面前只能算一個不懂事的娃娃,兩者怎麼比?就像學霸和學渣在同一場考試中同樣幾道難題都丟了分,但你能說學霸能夠和學渣等量齊觀嗎?因為說到底,學霸的成績是真實的,學渣卻是有人幫他改的。

一個具體實例就可以證明漢武帝和隋煬帝的巨大差別。在兩人的生命最後時期,都遭到了身邊人的刺殺。刺殺武帝的是一個叫“馬何羅”的侍衛,他是孤身行動,被同為侍衛的匈奴王子金日磾發現,在一番搏鬥後,馬何羅被制服處死。而驍果衛幹掉隋煬帝的過程簡直是一呼百應。宇文化及本來還沒這個打算都被推舉成了老大。這就說明了煬帝有多麼不得人心。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2250980304730658"}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漢代是歷史上空前繁榮的一個時代,這一時期出現過很多有作為的君主,這其中就有漢武帝。然而如果仔細研究漢武帝一生所做之事,其實和隋煬帝十分相似,但前者名垂千古,後者卻以亡國之君著名史記,為什麼同是為了江山社稷隋煬帝卻臭名昭著呢?

其實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漢武帝即位之後也專注於戰事,尤其是擴大西部疆域,他數次派兵北擊匈奴,戰爭是十分勞民傷財的一件事,所以文景之治時期前輩留下的豐盈國庫幾乎因為這些戰事出現了虧空,當年隋煬帝就是因此而走向了滅國的道路。而漢武帝之所以沒有因此使國家走向衰敗還因為他身邊的一位大臣——桑弘羊。

週日閱讀獎勵已送達!馬上領取!

廣告

週日閱讀獎勵已送達!馬上領取!

由於桑弘羊出色的能力,漢武帝將他提升為大農丞的副手,大農丞是漢代掌管財政的最高官員,於是桑弘羊經濟學的能力也在一點一點地展示出來,桑弘羊著手進行關於經濟的改革,在安撫內地流民這一方法上,桑弘羊選擇了將國有土地借給沒有土地的流民,使這些流民能夠有土地耕作自給自足,百姓對這一舉措十分滿意。

這一時期桑弘羊由於這些出色的能力而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除了增加國庫收入,使虧空問題得到了解決,他的很多經濟改革依舊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貨幣改革這方面,桑弘羊為了整頓貨幣混亂的局面於是規定了統一的貨幣,這一做法不僅解決了貨幣私鑄問題,還因此增加了財政收入。

在桑弘羊經濟改革的這一時期的所作所為使漢朝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除了這些之外,他還曾提出過均輸法、平準制,是歷史上最早不依靠農業富國的經濟學家,他從工商部門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為增進財政收入作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桑弘羊雖然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結局卻並不如意,他最終因謀反之罪被滅族,雖然如今人們對他的作為褒貶不一,但正是因為他的存在使漢武帝成為和隋煬帝不一樣的人!





北國曆史


漢武帝和隋煬帝實際根本沒有多大區別,隋煬帝可能還好一點,隋煬帝沒有修煉長生不死和大勢屠殺自己親屬,哈哈,但是歷史就是以成敗論英雄的,隋煬帝下場不好是他的政治環境沒有漢武帝強,隋煬帝是2世,隋朝沒有長時間休養生息,所以根基沒有漢武帝牢固,漢武帝是修養了一百年,而隋煬帝根本沒有任何休養生息,當然你可以算是隋煬帝沒有戰略和歷史眼光,還有一個是國際局勢不同,隋煬帝處的時代,周圍少數民族政權都發展起來了,力量都不是漢武帝那個時代能夠比擬的,例如朝鮮半島隋煬帝時代出現了王朝國家形態,力量比漢武帝時代大至少10倍,漢武帝時代朝鮮半島僅僅只是酋邦時代,並沒有形成統一國家,隋煬帝就是栽在朝鮮半島上面,幾次征討損失慘重,隋煬帝應該是搞不明白,為什麼以前中原大國收拾朝鮮半島易如反掌,自己這麼費勁呢!哈哈,這個也是導致他不服氣用強的一個重要原因,哈哈,許多歷史問題只有經過長時間的思辨才能明白的,例如漢朝的時候為什麼對付遊牧民族非常容易,但是為什麼後來就不行了呢?其實古代中國人很長時間不明白其中道理的,現代才給出解釋,原來是漢朝的時候遊牧民族沒有馬鞍和馬鐙。


血山飛蟲


漢武帝和隋煬帝都是偉大的皇帝,依靠上一代積攢的強大經濟基礎,進行軍事征服,開疆拓土,對中國版圖的擴張和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方面做出巨大貢獻,歷史影響深遠。

漢初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經濟迅速發展,到漢武帝時代,國力已非常強大。漢武帝憑強大經濟實力東滅衛氏朝鮮,南服百越,西征大宛,北擊匈奴把帝國版圖擴展到漠北草原。

隋煬帝則打敗吐谷渾,中央王朝首次把青海地區納入版圖。隋煬帝又派人去夷州,遠征林邑,三徵高勾麗,雖敗猶榮,體現大國擔當。

政權形式上,漢武帝設中朝加強中央集權,地方設十三刺史部,解決王國問題。隋煬帝則實行科舉制選撥官吏,對後世影響巨大。

隋煬帝又修建了大運河,把帝國南北連接起來,經濟效益自不必說,對國家統一意義重大。

漢武帝和隋煬帝過度使用武力,都對國家產生不利影響。漢武帝晚朝,經濟凋落,烽煙四起。漢武帝比較清醒,果斷停上軍事征伐,又頒佈《輪臺罪已詔》承次自已過失,人民原諒了他,避勉了國破家亡的命運。

隋煬帝則沒有那麼幸運,三徵高勾麗失敗,修建大運河耗盡國力,人民揭杆而起,關隴軍事貴族叛賣了他,直接導至隋帝國覆滅。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為百姓辦事要腳踏實地,不能急功近利,摸著石頭過河,風險巨大。



關東俠客


漢武帝和隋煬帝兩個帝王,在後世中是兩個極端。漢武帝因為攻打匈奴而被後世所稱頌,隋煬帝卻被後世稱為暴君,事實上並非如此,他們兩個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漢武帝登基之後,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後世兩千多年的主要學說,確定了儒家在中國文學上的地位,漢武帝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隋煬帝時期開始增設進士科,為唐朝以後科舉制奠定了基礎,科舉制起源於南北朝時期,隋文帝時期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度,隋煬帝時期增設進士科雖然與唐朝的科舉制有一定區別,但是為科舉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科舉制一直到清末才結束,是封建時期寒門士子進入官場的渠道,而且楊光也是尊崇儒教和孔子。

兩位帝王都是征戰四方的帝王。漢朝時期面臨的主要外部威脅就是北方的匈奴,在漢武帝之前匈奴一直是漢朝的威脅,屢次騷擾漢境,漢高祖劉邦被圍於白登後來陳平設計才得以逃脫。漢武帝主政後,漢朝國庫豐盈,軍隊強盛,開始對匈奴作戰,派衛青霍去病等征討匈奴,收復河西地區,霍去病更是深入匈奴王庭,達到祁連山匈奴聖地,封狼居胥,使漠南無王庭,匈奴遠遁漠北。後期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為漢宣帝把西域納入版圖打下基礎。隋煬帝繼位後攻滅吐谷渾,討占城,大敗契丹,大宴突厥,征討琉球,使隋朝疆土擴大至印度支那的安南、佔婆、及臺灣等地。在海南島上分置儋耳、珠崖、臨振三郡,北邊有五原郡為隋朝開疆拓土。

兩位君主都是有能力的帝王,不過有功也都用過。漢武帝在晚年因為巫蠱之禍使太子劉據和衛皇后自殺,更是因為巫蠱之禍牽連幾萬人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晚年下罪己詔,並且休養生息停止對外作戰,為昭宣中興奠定了基礎。

隋煬帝在位時,為了打通南北經濟動脈,下令開鑿京杭大運河為後世南北交流做了很大的貢獻,並且派兵三徵高句麗,為了消除東北部的威脅,為了東北部疆土的穩定做出了貢獻。不過因為隋煬帝開鑿運河三徵高句麗失敗,而導致民變四起,最後被殺。唐朝建立後對隋煬帝並沒有公正的評價而是把他描繪成了一個昏君暴君,因為昏庸暴政才導致隋朝滅亡。這件事情上隋煬帝更像商紂王帝辛,帝辛當年也是因為對外連年作戰導致周朝在後邊起兵打敗紂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