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抗戰中日本人用的擲彈筒是迫擊炮的一種嗎?

小5小8


圖注:侵華日軍在作戰中,頻繁使用八九式擲彈筒,它是日軍中近距離步戰的火力之源

擲彈筒,也有將其稱之為“超輕型迫擊炮”的,它在發射原理上與迫擊炮有相似之處,但不同之處也有很多,擲彈筒口徑一般50毫米以下,比迫擊炮口徑更小,同時單兵攜帶不佔編制,如果說迫擊炮是一種步兵炮的話,那麼擲彈筒則劃歸“單兵輕武器”更為合適。可以說一個是炮,一個則可以劃分到輕武器(槍)的範疇。

具體到擲彈筒的用途,我們可以看到,50米以內是手榴彈的有效殺傷區域;500米以上是火炮的有效殺傷區域,而在二者之間卻是一個壓制火力的空白區域,擲彈筒的出現恰恰解決了50米到500米的距離上壓制火力薄弱的問題,它是介於步兵炮和手榴彈之間的壓制武器。

抗日戰爭中日軍大量裝備了擲彈筒,用得非常普遍和頻繁,因此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一提起擲彈筒,大家就會首先想到抗日戰爭中的日本軍隊。日軍使用的擲彈筒是“八九式擲彈筒”, 以其體積小、重量輕、機動性好等優點,被美、蘇等國稱為“日本陸軍極具創意的一種步兵支援武器”。

八九式擲彈筒射角大,彈道彎曲,可殺傷躲藏在工事和隱蔽物後的目標;體積小,發射筒長254毫米,重僅4千克,便於攜帶,可隨一線步兵行動,並隨時提供曲射火炮支援;操作方便,雖然也像迫擊炮那樣將彈體從炮口放入,但並非通過自由落體擊發,而是在炮彈落入炮管底部後,手工操作發射裝置,將榴彈推出炮管。這種擊發方式的好處在於易於操作,可發射手榴彈、燃燒彈等多種彈體;爆炸半徑約10米,對50米到500米距離上的集群目標殺傷力較大。

日軍一個步兵連,編制9具擲彈筒,比起一連僅有2門的“60小炮”,可以說擲彈筒是日軍連排作戰威力最大,火力最強的壓制武器。如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在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攻打淶源作戰中,就因遭到日軍密集擲彈筒的嚴重殺傷,被迫放棄攻城。而在長沙戰役中,日軍集中使用擲彈筒作為壓制武器,火力非常密集,壓得國民黨軍隊抬不起頭,無法有效還擊,造成重大傷亡。

當然,八九式擲彈筒也存在一些缺陷,射速較慢,遠遠比不上輕型迫擊炮;由於沒有瞄準具,只能由炮手用手固定進行概略瞄準,射擊時靠的是射手的感覺和經驗,這就使命中率存在著很大的運氣成分,而且擲彈筒發射的榴彈,不像迫擊炮彈那樣有控制方向和彈著點的尾翼,從而導致射擊精度不高。但在正面激烈作戰集中使用的時候,這種缺陷往往得以彌補。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在抗日戰爭中,可不光日本人有擲彈筒,咱們中國軍隊也曾大量仿製和裝備擲彈筒,僅國民黨軍隊就仿製裝備了4萬具以上。不過擲彈筒這玩意兒,瞄準不易,太依靠單兵個人素質和經驗,因此需要在訓練有素的老兵手裡才能充分發揮威力,而當時國民黨軍士兵訓練時間短,一線士兵傷亡比例極高,往往一場戰役下來,戰鬥骨幹損失8成以上,沒有高素質老兵操縱,擲彈筒的威力無從發揮。因此在抗日戰中中後期,國民黨軍隊已經放棄擲彈筒這一裝備,轉而裝備和發展輕型迫擊炮。


兵工科技


在日軍當中,50毫米擲彈筒是步兵小隊武器,也屬於一種輕型迫擊炮。在美軍步兵排級火力支援武器是60毫米迫擊炮,在德軍是50毫米迫擊炮,在蘇軍也是50毫米迫擊炮。

二戰各國步兵排一級支援火炮基本都是50-60毫米迫擊炮。中型迫擊炮,日軍也有主要是1934年配發的94式90毫米迫擊炮和1938年開始配發的97式90毫米迫擊炮,主要當做步兵大隊武器,甚至是後期簡易步兵師團步兵聯隊,乃至炮兵聯隊直屬武器。

日軍在當時我國華中和華北,也設立了迫擊炮大隊,1個迫擊炮大隊裝備36門90毫米迫擊炮。以增強機動性,特別是代替山野炮,在山地運動。我們一般說的小鋼炮,實際上就是日軍的90毫米迫擊炮。論重型迫擊炮,日軍二式120毫米迫擊炮和96式150毫米迫擊炮主要是裝備迫擊炮聯隊,日軍有一種專門的迫擊炮聯隊,全部裝備迫擊炮。當時,主要是擔任反登陸作戰任務,部署在海岸線附近的坑道當中。

至於區別,擲彈筒比迫擊炮,相對簡化,沒有支架和緩衝裝置。採用線膛,可以發射手雷,當然也有專門的擲彈,其他發射原理等等與迫擊炮一樣。所以,美軍稱其為輕型迫擊炮。

作為一種步兵小隊武器,擲彈筒提供了日軍主要的近戰火力,擲彈筒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有非常近的射程,而不是遠射程。由於日軍步槍都是栓動單發步槍,沒有持續射擊能力。想要命中單個目標,或者遏制對方近距離衝鋒,乃至是近戰槍戰當中,都不是很好的選擇。

因此,日軍在近戰當中,就用靈活機動最小射程只有20米的優點。這就是二戰日軍能和美軍打近戰最重要的武器。在超近距離使用擲彈筒速射壓制美軍的卡賓槍和衝鋒槍。在美軍記錄的沖繩戰役當中,在大部分相距幾十米的近戰當中,日軍都採用了這個戰術,否則光靠38步槍打近戰,日軍早就死光了。擲彈筒是日本步兵中隊以下單位,在二戰的最主要殺傷方式。


深度軍事


當然算,擲彈筒本身就是一種超輕型的迫擊炮,但我覺得它也具備槍榴彈的一些特徵,因為它可以拋射91式手雷,只是將槍榴彈那種用空包彈燃氣推射的方式改成了在手雷底部加裝一個發射筒用以推進。

當時美軍繳獲了日本八九式擲彈筒之後還饒有興致的稱之為Knee Mortar(膝蓋迫擊炮),因為他們本來以為這玩意是可以架在大腿上發射的,直到有一天一個傻逼腿骨斷了。

雖然說擲彈筒是一種超輕型的迫擊炮,但它效用是不錯的。首先他就很輕,方便單兵攜帶,發射專用的八九式榴彈時最多能飛700米。150克的裝藥以及鋼殼產生的破片殺傷效果很兇猛。

沒有專用彈時候發91式手榴彈的時候最大射程190米,但倒不是說它只能打那麼遠,而是手雷在飛出的時候拉環就自動掉了,它引信延時就只有7秒

這玩意由有經驗的射手使用時精度不錯,加上輕便,能在出其不意的死角藉助其曲射彈道發射,當時我軍不少火力點都是被這玩意敲掉的。


瘋狗的輕武


舊日本陸軍的擲彈筒,是一種奇特的步兵兵器,從原理結構等方面看,顯然屬於迫擊炮,日本陸軍也將其算作是一種輕型的迫擊炮。

(左側為十年式擲彈筒,右側是89式重擲彈筒)

這種武器的誕生,受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方槍榴彈的影響,日本軍隊由此產生了研發一種適合單兵使用的榴彈發射器,後來結合了迫擊炮的原理,於1921年定型了第一種擲彈筒,即“十年式”,口徑50毫米,其構造簡單,主要由筒身、柄杆、駐鈑三個部分組成,可拆卸組合,便於攜帶,發射時可採用單腿跪姿或俯臥姿態操作。

(日軍以單腿跪姿使用89式重擲彈筒的情景)

“十年式”裝備部隊後,因為攜行方便,操作簡單,且威力相對較大,深受步兵歡迎,日本又於1930年定型了威力加強的“89式重擲彈筒”。

就威力來說,擲彈筒算是一種一線的小型火力加強武器,對於壓制敵方人員,或者擊破簡易工事還是具有很不錯的作用,還能用於發射煙幕彈、信號彈等特種彈藥,而且靈活機動。下面是日軍抗戰時期使用的“十年式”和“89式”的相關參數,供參考:

“十年式”擲彈筒

總重:2.5公斤

射速:40發/分鐘

射角:45度

射程:220米(最大)

殺傷半徑:7米(採用91式手榴彈時)


“89式”重擲彈筒

總重:4.7公斤

射速:30發/分鐘

射角:45度

射程:670米(最大)

殺傷半徑:10米(採用89式榴彈時)

(完全分解狀態的89式重擲彈筒。)

除此之外,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還對擲彈筒有新的念頭,諸如研製專門用於攻擊坦克、裝甲車輛的平射擲彈筒等等。同時,二戰時代,日本還試製了2種新式的,採用和迫擊炮彈一樣的尾翼彈的擲彈筒(“試製100式”和“試製大擲彈筒”),但並沒有量產。


海研會


【共享軍事知識,關注扶斬軍事】

抗日時期日本是同時擁有迫擊炮和擲彈筒兩種武器的,不過擲彈筒其實就是一種超輕型迫擊炮,因為具有曲射攻擊的能力,給抗日軍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二者的區別在於三點:



1.結構不一樣,大家對於《亮劍》的這個橋段應該很熟悉,上圖中“柱子”使用的就是一種迫擊炮,它包括底板、支架、身管、瞄準裝置、緩衝器等,可以通過調節方向機旋鈕,調節瞄準位置,而擲彈筒是沒有支架、瞄準裝置和緩衝器的。


圖為士兵使用擲彈筒

上圖可見士兵右手拉住擲彈筒的下部拉栓,而迫擊炮只需要藉助炮彈下滑動能撞擊底火,所以使用擲彈筒攻擊目標主要依靠射手的經驗,對士兵的素質要求更高。

2.射程不一樣,由於擲彈筒是有膛線的,而迫擊炮都是滑膛結構,所以迫擊炮的射程要遠遠大於擲彈筒,迫擊炮的射程能夠達到800-1500米,而擲彈筒僅有200-500米。


圖為迫擊炮彈

3,使用的炮彈不一樣,上圖為迫擊炮彈,可以明顯的看出彈體是有尾翼的,而下圖中擲彈筒使用的彈藥是沒有尾翼的,所以一些制式手榴彈也可以用擲彈筒發射。



抗日戰爭中,日本侵略者給我國軍民造成了大量的傷亡,希望大家勿忘國恥。

您的每個點贊和評論都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我是扶斬軍事,喜歡軍事問題的朋友請關注我😄


用戶93342802823


其他的回答都說道了兩者的性能和結構以及如何操作~我來說點其他回答沒有說到的~

不同點,主要是因性能特點上的不同而滿足不同級別單位的戰術需求,應用於不同級別的戰鬥或對付不同的目標。

首先要科普一下日本帝國陸軍的編制以便了解擲彈筒和不同口徑迫擊炮在不同單位不同戰術縱深發揮的作用:日本陸軍的聯隊旅團師團編制山寨自法國,最基礎的編制叫做步兵分隊(組)。

步兵分隊(組),由13-16人組成,裝備三八大蓋人手一把,九一式手雷或九七式手雷若干。

小隊,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八九式擲彈筒)和二個或三個步兵分隊(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

中隊,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日軍的一個標準的步兵中隊(181人)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大隊,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 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併到聯隊裡。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藥小隊),每小隊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中隊只有8挺);一個55人的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藥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或1門81mm九七式迫擊炮), 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包括一個27人的彈藥小隊,兩個31人的炮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或81mm九七式迫擊炮)。在這些少量的炮中隊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槍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槍的小隊,這種情況下,彈藥小隊要擴充為39人。

聯隊,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攜帶聯隊部和直屬各中隊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藥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藥。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中隊部, 1個觀察班, 一個31人的彈藥小隊,三個31人的炮小隊(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或90mm九四式迫擊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中隊部,21人的彈藥小隊,3個33人的炮小隊(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小隊(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小隊(5到8臺電臺),在戰鬥中電話和電臺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軍醫和衛生員若干。

====擲彈筒=====

八九式擲彈筒,口徑50毫米,全炮長413毫米,炮筒身長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腳長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腳板高60毫米,腳板寬67毫米,有效射程500米。發射直徑為49.5MM的九一式手榴彈。


九一式手榴彈總重:530公克,裝藥類型:黃色炸藥,裝藥量:65公克,引爆方式:7~8秒長燃燒型引信。

日軍還有一種裝在三八式槍口的榴彈發射器可以發射97式手榴彈,97式和91式性能差不多,是為了減少生產成本取消了彈體下部的發射藥室。這個射程就更短了,幾十到100米左右。

主要戰術性能特點:重量輕,攜帶和移動方便快速,僅1人就能快速操作,射角大,彈道彎曲,射程不遠。殺傷效果好,由於單兵攜帶且可以隱蔽在障礙物後發射,隱蔽性很強。

戰術應用:發射藥少射程短,擲彈筒適用於分隊,小隊級別戰鬥,或在大型防禦戰、掃蕩戰、進攻中跟隨小隊/分隊在最前線提供火力支援,殺傷躲藏在工事和隱蔽物後面的敵人,快速攻擊沒有頂蓋或遮蔽物的機槍/炮火力點,打亂敵衝鋒陣型/干擾指揮。發射的炮彈即手榴彈,沒有氣動設計,重量分佈不均,炮彈在飛行時姿態不固定,精度著急,彈丸質量輕速度慢裝藥少,無法攻擊碉堡或有木質頂蓋的火力點。

=====分割線===

下面來聊聊迫擊炮/曲射步兵炮

通常日軍把90mm以下口徑的迫擊炮歸類為步兵曲射炮,屬於步兵武器,90mm以上才叫迫擊炮,屬於炮兵武器有單獨的迫擊炮單位。

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大隊級別的火力支援武器,通常每個大隊配屬兩門,口徑:81.4mm,炮管長:1269 mm (L15.6),炮重量:22.4 kg,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火炮俯仰角: 45 to 85 度,彈丸重量:3.33 kg,彈藥初速:196 m/sec,最大射程:2850 m

九九式81mm曲射步兵炮,輕型支援火炮,裝備日軍輕裝滲透部隊,傘兵部隊,用來提供火力支援,口徑:81mm,炮管長:620 mm (L7.6),炮重量:23.7 kg,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火炮俯仰角: 45 to 85 度,彈丸重量:3.33 kg,彈藥初速:180 m/sec,最大射程:2000 m

九四式90mm輕迫擊炮,步兵輕型支援火炮,裝備日軍野戰步兵聯隊,每個聯隊設置了炮兵中隊,每個炮兵中隊4-6門,除了用來對付機槍陣地與戰壕,並配合聯隊/師團的山炮或野炮單位進行戰場壓制,此外也是日軍用來發射化學炮彈的主力火炮之一。

口徑:90.5mm,炮管長:1270 mm (L14),炮重量:159.0 kg,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爆破杵,火炮俯仰角: 45 to 80 度,彈丸重量:5.26 kg,彈藥初速:227 m/sec,最大射程:3800 m。

九六式150mm中型迫擊炮,戰場支援火炮,裝備日軍獨立迫擊炮聯隊(師團長指揮或戰區司令指揮的獨立炮兵單位),破壞力超(變)強(態),用於在大型進攻行動時攻擊永久公事,重要軍事目標。

口徑:150.5mm,炮管長:1325 mm ﹙L12.7﹚,炮重量:722 kg,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爆破杵,火炮俯仰角:﹢45 to﹢80度,彈丸重量:25.65 kg,彈丸重量:214 m/sec,最大射程:3900 m

迫擊炮主要戰術性能特點:重量比擲彈筒大,零件比擲彈筒多,無論是進行移動行軍還是發射步驟一人無法操作,需要專門的編制(炮分隊/炮小隊)。


圖中像獵槍彈一樣的那個就是迫擊炮的基本發射藥管,僅使用基本藥管就叫做0號裝藥,增加一個附加發射藥包就叫1號裝藥,兩個就是2號裝藥,以此類推,3號,四號。。。根據你目標距離不同,使用不同量的發射裝藥,再看圖中彈體上的圈圈(藍色方框處)這個東西叫閉氣槽,因為迫擊炮彈壁與炮管之間留有間隙,火藥氣體經過這個地方會產生渦流,渦流可以避免發射藥氣體浪費,儘量多的利用火藥氣體。相比擲彈筒射程有保障!迫擊炮可以跨越山丘,己方戰術縱深對目標進行打擊。

迫擊炮有專門的瞄準設備,彈體的形狀呈流線型,減小風阻,設有尾翼,保障飛行穩定,相比擲彈筒精度有保證!

迫擊炮彈裝藥更多,彈體質量大,威力更大,同樣是從上方打擊目標,迫擊炮能穿透有頂蓋的火力點,永久/半永久公事。

榴彈(破片殺傷人員),縱火彈(殺傷人員破壞設施/財產),煙霧彈(遮蔽戰場、干擾視線),化學彈(殺傷人畜),照明彈(夜戰照明,指示目標),爆破杵(破壞公事/設施),迫擊炮有更多種多樣的裝藥,實現不同的戰術功能!

戰術應用:中隊/大隊級別戰鬥火力支援,或在大型防禦戰、掃蕩戰、進攻中跟隨大隊聯隊提供火力支援/戰場覆蓋、摧毀工事/堅固火力點,化武攻擊,戰場照明。


季戊四醇四硝酸酯


本文得由軍武奇兵給在座的各位好好說道一下!

這個玩意在二戰中主要裝備鬼子的部隊,其他各國少有裝備。首先你要知道,擲彈筒的別名就叫輕型迫擊炮。從它的彈道、性質和一部分發射原理來看它確實屬於迫擊炮,只不過它的射程和威力遠不如迫擊炮。可能因為西方等國的火力輸出都大大強於日軍,這才導致他們一點不屑於使用擲彈筒,但是給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造成重大傷亡的正是這種看不起眼的“擲彈筒”。另一方面美軍不使用擲彈筒的原因是他們大批量裝了槍榴彈,這種武器幾乎可以取代擲彈筒,但是發射姿勢方面顯然沒有擲彈筒更靈活。

鬼子的擲彈筒可以在任何情況下迅速發射,一般旁邊會有一個供彈手,可進行快速連射。

鬼子在二戰中一共使用過兩種擲彈筒,一種是大正十年擲彈筒,這種比較垃圾的我們就直接略過。後來鬼子裝備了改進完善的八九式擲彈筒,這兩種擲彈筒都為50MM口徑,不過後者的有效射程已經達到500米,遠遠大於早期的200米。至於威力麼沒法說,因為鬼子經常用它打毒氣彈,可以說殺傷力不小,不過普通流彈的威力要比手雷大一些,德國方面使用的擲彈筒口徑就要比鬼子的大的多,所以威力也更大。

其他國家裝備的擲彈筒都寥寥可數,可能這種武器特別適合“矬子”級別的日軍吧。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來這種東西其實就是小口徑、小型化的迫擊炮而已,鬼子後來為了增加射程也開始給榴彈加裝發射藥量。

我們提起二戰日軍武器最先想到的都是“三八大蓋”、“九二步炮”、“歪把子”等這些武器,其實我們往往忽略了鬼子真正的奪命殺器--擲彈筒。這種東西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老兵,提起來都非常憤怒而又害怕,只要是己方重機槍火力點一開火,馬上就會招致日軍擲彈筒的攻擊。而且它被分發到日軍班排級建制,無處不在,給抗日軍民帶來極大殺傷。在戰爭中我們的戰士繳獲了不少鬼子的擲彈筒,於是馬上進行大批量仿製,終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鬼子也嘗足了挨炸的滋味。

軍工廠正在仿製鬼子八九式擲彈筒

我軍戰士使用自己製造的擲彈筒

擲彈筒的好處就是非常輕便,一個人就可以攜帶到處走,而同樣口徑下的迫擊炮要比擲彈筒重兩倍,並且還需要發射架和底座,再加上彈藥手,迫擊炮小組的成員也至少三人。不過在戰爭中後期日軍在各個戰場上完全失去海空優勢的情況下這種武器已經沒有太大的作用,因為美軍的海空火力覆蓋基本都是虐著日軍打,而且陸上的謝爾曼坦克和美軍班排的60毫米炮擊炮都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攻擊日軍。

即便在抗日戰場上,戰士們也開始使用美軍60毫米迫擊炮,性能和威力都碾壓鬼子的擲彈筒和迫擊炮。

歡迎各位親們的踴躍交流,謝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戰武奇兵


擲彈筒和迫擊炮發射原理相同,但口徑比迫擊炮要小,一般為50㎜!重量比迫擊炮輕,被稱作輕型迫擊炮!


迫擊炮只可以發射迫擊炮彈,但擲彈筒可以發射日軍的手榴彈。但是發射手榴彈時,由於氣閉性差,發射手榴彈時,射程只有200米左右。

擲彈筒的優點是質量輕,可以由單兵攜帶,射速快,每分鐘可以發射30發炮彈,由於為曲線彈道,擲彈筒可以用來殺傷掩體後面的敵人。

作戰時,可以有效殺傷敵人,掩護己方部隊。而且由於操作方便,可以移動,可以有效躲避敵方的炮火和機槍的殺傷!還有就是可以躲在掩體後面發射,可以保護炮兵安全!



還有一個特點是可以發射化學彈藥,所以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多次違背國際公約,用毒氣彈殺傷我國抗日軍民!

缺點是射程不夠遠,一般只有三百米左右,炮彈殺傷力也沒有傳統迫擊炮那麼厲害!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繳獲日軍擲彈筒以後加以仿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日軍予以沉重打擊!

日軍在二戰中使用了大正十年擲彈筒和八九式擲彈筒。前者由於性能不佳,射程短,很快被後者取代!八九式也是日軍二戰中主要裝備的擲彈筒。



隨著時代的發展,擲彈筒最終被射擊精度更高的槍榴彈,迫擊炮和火箭筒替代!


武六七


投彈筒理論上屬於一種輕型的迫擊炮,發射原理是通過炮筒中的炸藥,推動炮彈前進,起到攻擊遠處敵人的作用。雖然投彈筒也能夠發射炮彈,但是威力和射程同真正的迫擊炮有一定的差距。二戰時期的迫擊炮重量大多數在150公斤以上,像日本的150mm中型迫擊炮,重量達到了722KG,需要用汽車才能夠拉得動。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迫擊炮,實際上都是投彈筒。因為迫擊炮的機動性能差,不能隨著士兵一起衝鋒。士兵衝鋒的時候如果遇到掩體內的敵人,手榴彈距離不足的情況下,就可以用投彈筒解決。



投彈筒在二戰前期主要是日本和德國裝備,投彈筒的射程在200米左右,射擊精準度非常差,特別是攻擊遠距離目標的時候,只有老兵才能夠打得準。投彈筒雖然簡單,卻對於提升部隊作戰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真正的迫擊炮只有聯隊建制的部隊才具備,而投彈筒則是可以裝備到基層部隊,這樣在化整為零的小範圍作戰中,小股部隊也能夠擁有一定的炮火支援。


投彈筒部隊能夠跟隨衝鋒部隊一起移動,投彈筒的重量只有2.7KG,一個士兵就可以抱起來,炮彈的重量也比較輕,一名士兵可以攜帶八枚炮彈,一個投彈組一般有兩名士兵,能夠同時攜帶16枚炮彈作戰。投彈筒並不挑剔炮彈的種類,在使用完炮彈之後,也可以用香瓜手雷替代,只是射程會下降一些。因為這個武器在抗戰前期十分好用,我國軍隊在繳獲投彈筒後,也仿製了這種簡單實用的武器。


投彈筒屬於一種特殊的武器,抗日戰爭前期的時候,投彈筒的確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隨著戰爭的不斷進行,投彈筒的缺點也逐漸暴露出來。投彈筒的射程不如步槍,只能跟隨前線部隊一同衝鋒,容易成為對方狙擊手的目標,《亮劍》中趙剛就一槍擊斃了一個日本投彈筒兵。投彈筒的殺傷範圍只有5米,殺傷力也比較有限,達不到正常迫擊炮的威力。到了二戰後期的時候,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著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日本人的投彈筒絲毫沒有用武之地,投彈筒逐漸的被真正的迫擊炮所替代.


軍武小咖


不是,發射的彈藥也不同,擲彈筒打的主要是手榴彈發射距離也很近根本就不能算炮,這東西其實只能算成一種早期的槍榴彈。

日本的91式手榴彈擰上尾部的發射藥之後就能通過擲彈筒發射

二戰時的日本本質上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窮非常落後的國家,所以在製造武器的時候非常強調彈藥的通用(因為可以節約生產線),所以就搞出了發射手榴彈的擲彈筒和裝入步槍彈夾的大正十一年式機槍(歪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