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無術的寇準,為何能成為“北宋第一宰相”?

小末末末


必須說下寇準可不是不學無術,寇準至少還是出身於耕讀世家。寇準祖上幾代都是平民老百姓,但是知識改變命運,家裡一直沒放棄讀書,考試。到了寇準爸爸這一輩,終於考中了狀元。但是可惜啊,生不逢時,正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時代,讀書人肯定不像武人那樣吃香,沒混上什麼像模像樣的官職。

寇準能得到宋太宗的重用,也是很湊巧的一件事。寇準剛入官場沒多長時間,就接到一次任務,讓他押送一批軍糧,前往西北前線。要擱別人身上,這可是一件苦差事,前線可是打仗的地方,而且軍糧可能隨時被劫,還有生命危險。但是寇準接到任務之後就像打雞血一樣,保持著和軍方的密切接觸,而且在前線,認真的觀察,最大可能收集到各種有用的信息,開動腦筋,思考解決邊界問題的方法。幸運的是,安全的完成這次任務。回來之後,他把自己所看,所想所思,總結成了一篇書面報告,直接交給了宋太宗,宋太宗以看這篇報告,可以說是一見傾心,從此之後,寇準就開始順風順水。

當然,寇準被重用,直至宰相之位,僅憑一篇報告顯然是不可能的。還有其他原因呢。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寇準的家世。之前也提到了他家祖上好幾代都是平民老百姓,幾乎沒有任何強勢的政治背景,他老岳父那邊也是沒有多大勢力的小官。所以,不依靠於任何政治勢力,也沒有什麼強勢的政治背景,正是皇帝所需要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寇準為人正直。寇準敢於在當時大聲疾呼司法不公。有一個小故事是這樣的,當時有兩個人,犯了一樣的罪,一個是祖吉,一個是王淮。結果因為祖吉上面沒有人被抄家砍頭,王淮是當時宰相的弟弟,只是被打了屁股批評教育。寇準得知此事之後,直接上樹,同樣的罪,量刑的差別卻是這麼的巨大,這是嚴重的司法不公。就算是宰相他也敢得罪。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宋太宗個人因素了。宋太宗有一個偶像,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全心全意的向偶像學習,他甚至沉溺於角色扮演之中。既然是角色扮演,那就需要有給他搭戲的,這個搭戲的正是寇準。宋太宗多次跟身邊的人說,我有寇準就像唐太宗有魏徵一樣。這句話水平太高了,既誇寇準像魏徵一樣,是忠誠直諫之臣,又拐彎抹角的誇自己,和唐太宗一樣善於接受意見,接受批評,是一代明君。

這或許就是寇準一直能得到宋太宗信任的原因。

葛大爺扮演的寇老西兒真是絕了!


於史他說


寇準不學無術,說的是寇準和張詠之間的故事,張詠認為寇準是個奇才,但學術還有待加強,寇準問他應該怎麼做,張詠說你應該去讀一下《霍光傳》,寇準不明白什麼意思,於是就去讀,讀到"不學無術"四個字時,寇準哈哈大笑,說:"此張公謂我矣!""張公的意思是說我不學無術吧哈哈!"其實只是一句玩笑話而已,這是張詠在關心寇準、也看好寇準,因此才讓他去讀《霍光傳》。

事實上,寇準還是很有學問的,與不學無術不沾邊。《宋史》記載,寇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年十九,舉進士。"意思很明顯,寇準在少年時期就有英武之氣,而且非常博學,通曉《春秋》三轉,19歲就考中進士。19歲就中進士,這儼然是個少年天才。



當官後的寇準以"敢於直諫"出名,他與宋太宗當面議事時,經常與太宗皇帝爭得面紅耳赤,宋太宗氣的站起來要走,他一把拽住宋太宗的袖子,"令帝復坐",讓皇帝坐下,直到事情商量出結果才讓宋太宗離開。

有一年趕上旱災,宋太宗召集大臣詢問自己是否有政策過失,才導致天譴,大臣們都說這是天數,與政策無關,而只有寇準說:"大旱說明我朝的邢獄存在問題。"宋太宗非常生氣,讓他說個明白,寇準說出了最近朝廷處理的一樁案件,認為處理不公,存在官官相護的情況(當時寇準還不是宰相),宋太宗認為寇準說的很對,嚴肅處理了那個案子,還給寇準升了官。



到宋真宗時期,寇準成為宰相,當時趕上遼軍南下,一直打到了黃河岸邊,宋真宗有遷都的想法,遭到寇準的強烈反對,在寇準的要求下,宋真宗御駕親征,來到戰爭第一線的澶州。到達澶州後,宋真宗把前線的事務都交給寇準處理,寇準親自上城樓督戰,宋軍果然打退了遼軍,宋真宗感嘆說:"有寇準這樣的宰相,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寇準脾氣比較耿直,因此得罪了不少大臣,經常遭到讒言,但宋真宗臨死時,最信任的大臣除了李迪就是寇準。在宋真宗臥床不起病入膏肓時,由劉太后處理朝政,寇準擔心丁謂、錢惟演等佞人會在日後輔佐少主,因此密謀讓楊億輔政,但事情洩露,寇準被貶。寇準被貶時,宋真宗毫不知情。

被貶後,寇準的晚年生活比較淒涼,臨死前,他命人去取宋太宗賜給他的綬帶,沐浴後身著朝服綬帶面北而拜,溘然長逝。死後在歸葬西京的路上,聞訊而來的百姓設祭哭泣,立廟祭奠,可見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毫無疑問,寇準是北宋時期一位傑出的宰相,那麼他是北宋第一宰相嗎?恐怕這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因為北宋的名相實在是太多了,趙普、李沆、王旦、晏殊、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等等,每個人都很傑出,很難說誰是第一。要我說,我投范仲淹范文正公一票!


北宋一書生


寇凖,陝西渭南人,北宋詩人,政治家,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據《宋史》記載

“《宋史》:年十九,舉進士。太宗取人,多臨軒顧問,年少者往往罷去。或教準增年,答曰:"準方進取,可欺君邪?"後中第,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每期會賦役,未嘗輒出符移,唯具鄉里姓名揭縣門,百姓莫敢後期。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會詔百官言事,而準極陳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由此可見寇準是一個非常有學識的人,當年宋太宗在位,一直未立皇儲,這事也一直困擾著宋太宗,後來宋太宗駕崩後,其子徳昭未能即位,後寇準回朝,並告訴皇上:“為天下選擇國君,不能與后妃、中官(宦官)商量,也不能與近臣謀劃;應選擇眾望所歸者立為太子。”宋太宗低頭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輕聲問道:“襄王怎麼樣?”寇凖心中暗喜,便順水推舟地說:“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認為襄王可以,就請決定吧。”第二天,宋太宗便宣佈襄王趙恆為開封尹,改封壽王,後立為皇太子。

以上種種,足以見得寇準是一個才智雙全的男子,而且懂得邊緣控制,達到自己的想要的目的,所以個人覺得他非常有才華,不知我的解答是否能幫到你。


酒騎風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 應當指出的是,寇準不是不學無術,而是北宋學富五車著名的政治家詩人。他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北宋“第一宰相”這把交椅是不是他的歷史上沒有定論,但他從古至今備受歷代帝王推崇和人民的擁戴,這確是千真萬確的。

寇準小時候就非常聰明。七歲路過華山的時候,就做了一首詩氣貫長虹:“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19歲就高中進士,被宋太宗稱為“我得到了寇準就像唐太宗得到了魏徵。”真宗朝三次拜相,屢立奇功,被封萊國公。後被奸臣丁謂陷害,病死雷州半島。仁宗追贈他為太子太傅、中書令。歷史上稱他為寇萊公,唱戲時都稱他為寇老西,和白居易張仁願號稱“渭南三賢”。


寇準最為人稱道的是。一是“檀淵之盟”,二是造福雷州半島。當時遼太后親率女真鐵騎進犯中原,氣勢洶洶,大有黑雲壓城城欲催之勢。以王欽若為首的投降派力主遷都,宋真宗惶惶不可終日。寇準堅決主張抗敵,他勸真宗御駕親征,最終北宋保全了領土主權尊嚴,檀淵之盟的簽訂,為北宋贏取了一百多年的太平盛世,北宋也從此成為世界經濟文化中心,寇準也一步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相。寇準被貶雷州,他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指導當地居民學習中原先進文化,傳授農業技術、開渠引水灌溉良田;向群眾解說天文地理,破除巫術歪理邪說;修建真武堂,教書傳藝,讓鄉民的孩子也能讀書認字,這些措施都促進了當地經濟文明發展,也為邊境和中原融合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

寇準一生剛正不阿,忠於宋王室,體恤百姓。他多謀善斷,具有高超處理政事能力。當時就有民謠唱“要想朝廷好,就去找寇老”。他討厭官場上的阿諛奉承,著名成語“溜鬚拍馬”就出自寇準。當時寇準宴請賓客,鬍鬚上粘了幾點飯粒,丁謂就上前為寇準親自擦掉。寇準當時就斥責丁謂有失大臣大體,弄的丁謂很是沒面子。後來丁謂屢次和寇準過不去,但後來丁謂也被髮配雷州,寇準還給丁謂送去一隻蒸羊羔。寇準的僕人憤恨丁謂陷害寇準想去把丁謂殺掉,寇準就把僕人鎖在屋裡,直到丁謂遠離。這就是寇準的為人和度量。



寇準受到范仲淹脫脫王安石等歷史名人推崇,王安石曾有詩讚頌寇準“歡盟從此到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但寇準也有他自身性格缺陷,最受世人詬病的一是性情過於剛直,最終“臣不密而失身”,功勳蓋天卻不得善終。其二是生活奢侈,茶餘飯後必得妙齡女子歌舞才能歡心。據說有個歌女唱完寇準賞賜她一匹錦緞她還嘟嘟囔囔不高興,一個叫倩桃的小妾做了一首詩《呈萊公》”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由此可見寇準奢華,正是寇準這樣奢華家風,在他之後家道迅速敗落下去,所以寇準生前是“有官居鼎鼐”,死後就“無地起樓臺”了。

寇準生前也被人譏諷不讀《霍光傳》,所以仕途屢遭坎坷。但寇準絕對不是不學無術的霍光,相反寇準詩詞都很厲害,如“瀟瀟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就是非常有名佳作。目前還存有他的詩集3卷,這說明寇準絕不是不學無術的混混,相反他是治國安邦的行家裡手,他是《楊家將》裡讓人喜歡的寇老西,他是人們懷念的忠臣。“萬古忠魂依海角,當年枯竹到雷陽。”雷州寇公祠在,渭南寇準墓在,千年不衰的《寇準背靴》依舊在唱,一句話,寇準不死,寇老西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蟬鳴梧桐


“北宋無名將,南宋無名相”這句話總結的很到位,北宋時期的名相如過江之鯽,趙普,寇準,呂端,畢士安,丁謂,富弼,王安石,蔡京……無論是奸是忠,這一串的名字隨便拉出來一個,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一段膾炙人口的話題。而寇準無疑屬於其中的佼佼者。

“不學無術”是寇準好友及同僚的張詠借用霍光的典故對他的調侃和規勸,希望他不要像霍光一般。寇準剛正不阿,剛烈直率的個性的註定了他這一生跌宕起伏的命運。寇準在太宗朝就頗受器重,少年得志的他不懂得謙抑,常常犯顏直諫,令太宗下不來 臺,與唐時魏徵倒 有相似之處,他才幹卓絕,太宗對他很是 信任,曾問他繼嗣之事,寇準 回答說,皇上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最好 不要問三種人,一是女人, 二是宦官,三是近臣。自古至今,近臣參與冊立新君,總是會釀成 大禍,寇準想明哲保身,隱晦的提示太宗,自己不想 趟皇家立嗣的渾水,太宗屏退 左右問他襄王行嗎?寇準說知子莫若父,您覺得他行就馬上決定。這一番談話讓太宗下了決心,襄王趙元侃從眾多皇子中 脫穎而出,改封壽王,成為皇儲。寇準也因此被拜為參知政事(副丞相),可以說真宗繼位,寇準功不可沒。

寇準的巔峰之作便是在真宗朝出任宰相時,一力促成的“澶淵之盟”。真宗景德元年,寇準剛上任不久,契丹遼國 二十萬大軍攻下 高陵,直抵檀淵,整個 宋廷被 這個消息給嚇壞了,人心惶惶,是戰是和,爭吵個沒完,寇準卻泰然自若,極力要真宗 御駕親征,穩定局勢,真宗最後是在寇準的挾持下到了 前線,果然宋軍看到皇帝,果然 士氣大振,反攻遼軍,射殺了遼軍大將蕭墶凜,遼軍潰敗,蕭太后只能虛張聲勢,給宋朝壓力,實際上要求合議。寇準不打算議和,準備收復大宋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 幽州之地。可真宗鐵了心的 要議和,派曹利用去遼營 議和,並叮囑曹利用即使每年賠款一百萬也要答應。寇準聽到了 很痛心,在曹利用離開 行營時,一把拉住曹利用的手,厲聲說“賠款數目要是超過三十萬,回來要你的腦袋。”曹利用知道寇準的厲害,費盡心機將合約訂了下來,宋每年給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真宗高興地不得了,宋遼之間的戰爭總算有了了結,這就是給宋朝帶來百年和平的歷史有名的“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的簽訂,也讓寇準的聲譽如日中天,成為名副其實的宋朝大救星。可以後 寇準被陷害,也是被小人拿“檀淵之盟”事件來攻擊,說他出於私心,拿真宗皇帝的安危來成就 自己的功業,寇準百口莫辯,當一個偉人,真的不容易。


澹臺燭滅


寇準,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景德元年(1004年),出任宰相(同平章事)。當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反對南遷,力主真宗親征,從而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

中了進士之人被稱為不學無術?這話從哪裡冒出來的?

身為宰相,力排眾議,宋真宗聽說契丹人打到澶州城下,嚇得要跑路,陳堯叟與王欽若各自勸說皇帝去自己家鄉,寇準怒不可遏,斥責二人之後拉著皇帝一起親赴前線。

為了穩定軍心也穩定皇帝,他特意坐在城樓裡喝酒高談,讓皇帝和兵士的信心受到極大鼓舞。

這樣的人被稱為不學無術?

不過寇準一生的生活極盡奢華倒是真的,而且晚年參與到太監周懷政的宮廷政變之事。所以說寇準不學無術?這話有些太可笑.

寇準被貶永興軍,後來被啟用,臨赴京師之前,找人問詢此次吉凶.他想起曾經問過一位奇人,這位奇人名叫張詠,號乖崖。之所以說他奇是因為在他的治理下,蜀中平靜浪靜二十多年,以至於讓後者想為他著書立說都找不到理由,因為沒什麼可以記載的大事件。其實這也證明了這位奇人的能耐,不是去救火,而是讓火根本燒不起來。

  寇準曾問張詠,“乖崖,何以教準?”

  張詠回答他:“霍光傳不可不讀!”

  寇準時候真的去翻閱了《霍光傳》。

  霍光,是漢武帝劉徹的託孤臣子,乃是漢史中戰神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此人富貴終生,權傾天下,把持朝廷能夠說一不二。可他死後,霍家就被滅了族。

  可是寇準翻看完《霍光傳》,只看到書中最後一句評論--不學無術!他苦笑一聲,將書扔掉了。

  其實張詠的本意是讓寇準看這本書,要記住霍光的下場,即使權傾天下又如何?還不是被連根拔起?行走在大宋的官場,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要太過於暴露鋒芒,更不要樹敵太多,否則下場一定好不到什麼地方。

  估計張詠若是知道寇準這樣的態度,也是無奈。

  讓你看詹姆斯邦德007,是讓你看這小子如何身手矯健,如何的上天入地下海,你非要看他在每部電影裡辦了多少個女人,這方向就不對啊!

提問者的"不學無術"這話應該是來自於這裡吧?


縱橫無疆


“不學無術”並非是指寇準才學不足。

關於“不學無術”的出處,來自寇準向好友張詠請教為官之道,張詠讓他讀《漢書·霍光傳》,寇準讀到“不學無術”時哈哈大笑,認為這是張詠對他的評價。

其實“不學無術”並非是指寇準學識不足,而是另有深意。

因為寇準年輕輕輕就步入仕途,不是一件好事情。寇準18歲就考上進士,邁入仕途,但還沒有學會如何在官場中游刃有餘,“不學”是指政治經驗,“無術”是指政治技巧。

北宋朝堂政治派別林立,年輕的寇準得到皇帝賞識,既是幸事,也是不幸事,他很難想到,今後的仕宦生涯會如此大起大落。

寇準堪比唐朝名臣魏徵,敢於在朝堂之上和皇帝爭論,外加忠君愛國,被譽為“北宋第一名臣”。


五味社


北宋第一宰相是寇準嗎???這是誰評的?只知道北宋第一人范仲淹。如果寇準都是不學無術的話,你讓開國宰相趙普的臉往哪兒擱?寇老西憑什麼搶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的風頭?寇準很牛,19歲中舉,敢拉著皇帝老子的衣服不讓他跑路,把小皇帝騙到澶淵,把蕭太后包餃子。還囂張跋扈對皇帝小兒說,沒有我你怎麼能回到開封城。腦殘到了許悠的程度。寇老西是牛但絕對說不上第一宰相,


兔子202121952


走後門拉關係當上的吧,這種情況歷代王朝很多。

歷代統治者都是一個團伙一個團伙的,只有能力不行,必須入夥。


雲門磐石


寇準善詩能文,其七絕詩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流傳。

後代對寇準的評價是:我國北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