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長達三百多年都未能收回燕雲十六州,為什麼朱元璋用一年就收復成功?

歷史大變局


燕雲十六州地方雖小,但對中原王朝而言不亞於一道天塹,一道防守北方門戶的鐵鎖,燕雲十六州丟,則北方門戶大開,中原危矣,所以自從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以後,歷代的中原王朝莫不想將燕雲十六州收歸版圖,奈何中原亂成一鍋粥,收復之事只能一拖再拖,等到趙匡胤建立宋朝準備收回燕雲十六州時一個尷尬的現實擺在宋朝面前。



此時的契丹國力遠比北宋強盛,北宋兵力不佔優,唯一一次有機會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北伐,卻在高粱河之戰中功敗垂成,之後的北宋不僅要面對遼國還要面對西夏的騷擾,有心無力收復只能成為幻想。好不容易熬到遼國衰弱了,誰曾想金國又崛起了,並且金國比遼國更甚,直接終結了北宋王朝,偏居一隅的南宋自身生存都存在問題,收復燕雲十六州想都不敢想,如此下去一直到宋朝滅亡,燕雲十六州都沒能迴歸。


元朝末年朱元璋一年就收復燕雲十六州主要原因在於朱元璋面對的情況和宋朝完全不同,當時的元朝早已不是元朝初建時的元朝,近百年的奢靡生活消磨了蒙古人的戰鬥力,再加上元朝皇族內部的爭權奪勢內耗導致元軍的戰鬥力銳減。

而朱元璋這方呢?一有不世出的名將徐達、常遇春,二有徵戰多年且又打敗過陳友諒等藩王的精兵支持,三再加上元朝統治不得人心,此消彼長之下,朱元璋只用一年的時間就收回丟失400多年的燕雲十六州。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燕雲十六州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再加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地方雖不是很大但包含了燕山山脈太行山脈草原與內陸交叉部雲代地區。



這十六個州延長城一線鋪開,是長城的補給基地和屯兵軍營。當年秦始皇將燕趙秦三國長城連成一線為的是阻擋北方草原蠻族入侵,之所以建在燕雲十六州就是因為這十六州如一道屏障阻擋著北方蠻族的馬蹄。千年來因為有這道屏障華夏無異族之虞,但自後唐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拱手讓給契丹人以後,中原大地的廣闊平原就再也不能阻擋草原民族的馬蹄了。

兩宋三百年真正有機會收回十六州只有兩個人,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只是雄才大略的趙匡胤英年早逝,否則以他的謀略武功和手下一幫能征善戰的武將,收復十六州幾率還是很大的。而趙光義就比他的哥哥差了許多,“高梁河之戰”中中箭逃跑導致宋軍全線崩潰,從此兩宋再無財力人力組織一場如此壯闊的北伐,而北方自契丹人之後又接連出現強悍的女真人和蒙古人,讓收復燕雲十六州幾乎成為了不可能。



在被異族統治455年以後,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攻陷大都北京,燕雲十六州才重新回到漢人手中。

為什麼明朝會如此輕易的就收回兩宋三百年未曾染指的燕雲十六州?總結下來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對手不同。兩宋的對手是巔峰時期的大遼,等遼國虛弱的時候金人又崛起了,等金人虛弱天下無敵的蒙古人又來了。而明朝面對的是內鬥不止,七十年換了十任皇帝的腐敗元朝,曾經無敵於天下的蒙古騎兵到明初時早已沒有崛起時的那股銳氣。二,自身武力值不同。宋朝趙匡胤是武將自立,為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所以終宋兩朝始終在壓制武將,這就導致武將不能發揮能力,再加上文臣始終凌駕於武將之上,亂指揮和權利制衡再次讓武將沒有了發揮的餘地。而明朝朱元璋本身就是戰略大師,攻山東佔河南拒潼關最後拿下大都的戰略就是朱元璋本人制定,再加上有徐達常遇春這等無敵猛將,蒙元軍隊自然不是對手。三,經濟中心的轉移。兩宋時中原經濟中心已經南移,開封府的錢糧用度需要江浙皖湖廣自運河北運方能維持,中間損耗太大。而朱元璋自南方起家,鄱陽湖敗陳友諒得湖廣,擒張士誠得江浙,天下富庶之地得其大半,以此等經濟實力滅元自是手到擒來。

燕雲十六州這個曾經彪炳史冊,讓無數文臣武將想滋念滋的名字,在明朝之後終於漸漸沉寂。


無恥之徒31


宋朝重文輕武,著力發展武器裝備卻限制武將的指揮權,最終的結果是宋朝禁軍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儀仗兵!儘管歷史對宋朝的定位是一個大統一王朝,但實際上宋朝只是一個割據政權,他先後面對遼國、金國、蒙古三個北方王朝,多數時候宋朝都處在弱勢地位。要宋朝收復燕雲十六州,靠打仗當然是不行的,不論是遼國還是金國都可以暴打宋朝,宋朝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計劃是用錢贖回來而不是用軍隊打回來。朱元璋能在一年內收復燕雲十六州,那是因為明軍善戰而元軍頹廢了,君明將強,所以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滅元軍,收復失地!

燕雲十六州處在長城以南,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五代後晉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以獲得遼國的支持。公元938年燕雲地區脫離中原王朝控制,公元1368年徐達北伐元朝收復失地,燕雲地區脫離中原王朝時間長達430年之久!趙匡胤雖然雄才大略,但他畢竟不是柴榮皇帝,無法做到十年內平定天下;趙匡胤前後三次進攻遼國扶持的北漢割劇政權,都因為遼國的軍事幹涉而無功而返。趙光義繼位後,意圖擊滅北漢,平定遼國,結果他的才能還不及趙匡胤,雖然攻滅了北漢,但是兩次伐遼皆兵敗而歸!趙光義之後,北宋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收復燕雲十六州徹底成為大夢!

北宋重文輕武、重經濟與文化建設,忽視軍事建設,因此北宋禁軍戰鬥力十分低下,北宋也很難出名將!北宋防範武將十分嚴格,管理軍隊也十分死板,固然保證了內部的穩定,但也失去了軍隊的戰鬥力。北方軍隊(遼、金、蒙古)來犯,宋朝軍隊多數時候是一觸即潰,很難見到殊死抵抗;儘管宋軍缺馬,但是他們逃跑的速度十分快,金軍騎馬都追不上逃命的宋軍!南宋建立後,好不容易出了一位能征善戰的岳飛,訓練了一支足可以擊敗金人的岳家軍,但是趙構一心求和,又怕岳飛謀反,故而誅殺了岳飛,解散了岳家軍。南宋自拆長城,又被金國壓縮在江南一帶,收復燕雲十六州更成為春秋大夢!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他的軍隊南征北戰,皆為驍勇善戰之軍;老朱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一代明君,帝王之術高深莫測;徐達、常遇春皆是不出世的當世名將,用兵經驗十分老道!元朝入主中原後,蒙古軍快速腐化墮落,軍隊戰鬥力呈幾何速度下降,全國各地起義不斷,各地梟雄將精銳蒙古軍擊滅。老朱後發致人,他統一江南後命徐達、常遇春率領25萬精兵北上與元軍決戰,併發布了檄文,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明軍北伐獲得了廣大北方漢人的支持!老朱敢想敢打的態度決定了他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求和贖地的做法決定了他們不能收復失地。


大秦鐵鷹劍士


這是一種非常無理的比較。我看到好多回答對明軍戰鬥力好一通分析,然後對宋軍習慣性的嘲諷一番,因為宋軍弱明軍強,所以朱元璋很快收復幽雲,宋軍320年都收復不了。這並不是重點,其實根本原因就是一個:元朝末期的軍隊戰鬥力,和忽必烈時期的元軍戰鬥力有可比性嗎?根本沒可比性。這就好比拿清軍入關時的八旗軍戰鬥力和鴉片戰爭時的八旗軍戰鬥力進行對比。



一個王朝在剛剛興起時有開疆拓土的需要,尤其蒙古帝國,史無前例的征服亞歐大陸,蒙古鐵騎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坐穩天下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不可避免的受到漢化,經過97年的消磨,朱元璋面對的蒙古軍隊早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和當年滅金滅西夏滅南宋的蒙古軍隊戰鬥力不在一個層次上,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吧,明擺著的事。飽暖思淫慾,奢侈之心一起,進取之心就消退了。元朝97年時間,足可以變換幾代人,末年的蒙古士兵還有當年元世祖時期的那種茹毛飲血之氣嗎?所以朱元璋能滅元成功,很快收復幽雲。



趙匡胤建國時,幽雲十六州在一個強大的遼國手裡,等到他平定南方,宋太宗兩次北伐時,遼國正處在國力巔峰期,幾乎是不可能被打敗的,但即便如此,北宋總計發動三次大規模北伐戰爭,不能說不想收復幽雲十六州,也不能說打的不夠勇敢,而且取得過多次大勝,其中湧現的名將只是在今天不為人知罷了,大家總是更喜歡拿靖康之變說事,北宋167年,靖康之變只有2年,其他165年的歷史呢?有多少人瞭解?對遼作戰取得過多次大捷的李繼隆將軍直至今日依舊默默無聞,沒人願意去了解,一提起宋遼戰爭大家就覺得北宋很慘很慘,這對李繼隆、楊業、潘美、範廷召等當年浴血奮戰過的將領們非常不公平。



兩宋擁有320年的漫長曆史,不僅經歷了強大的遼國,還經歷了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的交替更換,經歷了女真的崛起,經歷了党項的崛起,經歷了蒙古的崛起,這些民族在崛起之初都是具有極強破壞力的,他們的崛起往往伴隨著侵略與屠殺,在這種外部條件下兩宋能堅持320年,我覺得大家應該給予一些尊重。



朱元璋沒趕上蒙古的崛起,倒是趕上了蒙古的衰落,他的子孫明英宗趕上了瓦剌部落的崛起,於是他被俘虜了;後來韃靼部落興起,也是頻繁南下,嘉靖時期一度打到了北京附近;這還僅僅是兩個部落而已,並非大一統帝國,如果明朝遇上當年成吉思汗親手締造的蒙古帝國,遇到忽必烈的蒙元,會是什麼結果呢?南宋抵抗了40多年,明朝能抵抗那麼久嗎?誰都無法下結論。後來的後金證明,明朝面對一個新興少數民族政權崛起時,也是束手無策,薩爾滸之戰不也是一敗塗地嗎?

所以,我覺得軍事層面單純的褒揚明朝貶低宋朝是幼稚的,兩國的外部環境不同,宋朝無論是建國時的外部環境還是整個320年曆史中的外部環境,都要比明朝來的更加惡劣。300多年沒收復幽雲,和一年收復幽雲,沒有可比性。


北宋一書生


這是個非常無理的問題,北宋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遼國,朱元璋面對的則是一個衰敗的蒙元,根本沒有辦法去比較。

北宋初年實際上是非常有希望收復燕雲十六州的,但是高梁河之戰趙光義輕敵大意,準備不足。雍熙北伐趙光義倒沒什麼大毛病,但是將星雲集的東路軍開始搞事情,順風順水的好局面因為東路軍給折騰沒了。


兩次北伐均功虧一簣,使朝廷上以防禦為主的念頭佔據上風。後來西夏崛起,使北宋再無良馬可用,且西夏,北宋,遼三國形成了微妙的關係,使收復燕雲十六州更為困難,北宋仁宗之後,攻滅西夏成了比收復燕雲十六州還要緊的事。

拖來拖去女真崛起了,女真風捲殘雲般滅掉了遼國的北宋,南宋縮到了淮河一線,離燕雲十六州更遠了。實際上南宋也有機會,不僅能收復黃淮海失地,甚至還能收復燕雲十六州。那就是岳飛最後一次北伐,此次北伐,岳飛收復洛陽,進軍朱仙鎮,離開封只有幾十裡遠,且當時中原各地都有義軍高舉義旗響應岳飛,金國人在中原的統治已經瀕臨崩潰,只可惜。


此後南宋朝廷主和派佔據上風,孝宗時期進行隆興北伐,大敗。韓侂冑為了緩解內部矛盾發動開禧北伐,前期出師不利,吳璘之孫吳曦還投降了金國,後期南宋穩定了局勢,也收復了四川,形式轉向南宋的時候韓侂冑又被內部殺了,宋金罷兵議和。

兩宋雖然始終沒能完成任務,但是可以看出三百年來或者是君,或者是臣,一直有人在努力。

而朱元璋就簡單多了,朱元璋誓師北伐的時候,實力就已經比元朝要強了,攻打大都的時候基本已經把元朝壓到長城一線了,腐敗無能,內鬥不斷的元朝怎麼能抗得住朱元璋的進攻呢?



守仁讀仁


北宋不能收復幽雲而明朝能驅除韃虜的原因有下幾點:

一、對手不同。

北宋建國初期恰好也是遼國最強大的時期,此時遼國正值聖主遼景宗在位,政治清明,遼國勢力達到全盛。北宋這邊由大將曹彬、潘美、楊業等名將組成的全明星陣容,兩次帥軍伐遼均以失敗告終,嚇得北宋從此再無收復幽雲之念。



而元朝末年時期蒙古貴族之間內鬥非常厲害,他們各自傭兵自重,互不救援,便於明軍各個擊破。此時元朝已經日薄西山,政府內部腐敗黑暗到了極點,民心盡失,根本無法組織國力與明軍抗衡。

二、將帥不同。

宋朝初期並無卓越的騎兵將領,跟遼國打仗必須得用騎兵,宋軍陣容裡找不出能帶領大規模騎兵軍團的名將。

而明軍裡徐達、常遇春等都是不世出的名將,他們對於騎兵軍團的運用能力已經不弱於蒙古軍隊。



張睢陽齒


元朝自己折騰弄得烏煙瘴氣,離心離德,蒙古軍隊早就被糖衣炮彈炸的沒了戰鬥力,種姓制度弄得百姓怒火中燒,加上水災,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紅巾起義,劉福通,韓山童,陳友諒,徐壽輝,張士誠都是一時豪傑,尤其是劉福通和徐壽輝領導的起義軍抗元意志堅定,給後來老朱統一天下準備了先決條件


水管工人帥大叔馬里奧


大多數朝代開國之初的戰鬥力都是最強的,宋朝也一樣,如果宋太祖能多活幾年也許能收復幽雲十六州,可惜他很蹊蹺的去世了,沒能完成統一大業,繼任的宋太宗政治鬥爭是高手,軍事能力不行,在太祖手下如魚得水的幾員大將,到了他手下都成了廢柴,加上宋朝的政策一直是抑制武將,最終宋朝在軍事上一直沒有大的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那可是從普通士兵一步一步爬上來的,軍事能力不是一般的強,而且他壽命夠長(活到70歲,當皇帝30年),在位期間基本上統一了中原地區,繼任的朱棣也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直接把蒙古給打到貝加爾湖以北去了。


三碗不過崗硬剛


主意是朱元璋運氣。元朝末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而北方的元朝卻在內訌,殺能臣去功臣,元朝雖有大兵百萬,但缺少能將。算來算去,只剩下一個王寶寶,還在山西太原。元順帝無可奈何,做出了遷都的決定。朱元璋不會給元順帝留下一絲再回北京的念頭,一直把他趕到大漠深處,從此,元朝再也沒有回到長城以南,直到元朝滅亡。


暖風9156


一、外部原因:圍繞宋朝,北方政權有遼國、金國、蒙古國,西北有西夏國,西南有大理國,且這些政權的軍事力量都很強大;

二、內部原因:宋朝一直重文輕武,經濟和文化非常發達,但軍事實力相對來說不強;

三、戰略原因:宋太宗趙光義曾兩次出兵收復燕雲十六州,但都失敗了,此後整個宋朝有心無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