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苏联海军型ZU-23-2

海军型双联23毫米87倍径高炮,从陆军型ZU-23-2发展而来

图为芬兰Kiisla级巡逻艇kurki号上安装的该炮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波兰ZU-23-2M

ZU-23-2M“麻雀”是波兰从陆用牵引型ZU-23-2改进出的海军型,以替代25毫米2M-3M高炮。1970年,华沙科技军事大学开始研发ZU-23-2M,项目最初代号“ 蛇鹫 ”,后改名“麻雀”。1972年,塔尔努夫的机械设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确定了该炮的战技指标,获批。1975年,用陆军版改装了三台样炮,其中两台进行了测试。1976年,该炮安装在扫雷舰上测试,发现问题并拆卸;1979年,波兰生产了6台改进型样炮,于当年10月开始测试,同年12月,测试成功量产。但实际上,该炮由于进度拖延压缩了测试周期,服役初期液压系统等出现故障,陆续拆除;直到1983年换装新的液压机构才解决。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ZU-23-2M量产至1990年,共生产130座;它的其他名称还有PAM-23(意为“海军防空炮”)或23-2PAM。该炮座舱上部为透明塑料,火炮由液压驱动,发射23x152mm炮弹,无需穿透甲板,适合小型舰艇。而AK-230则需穿透甲板而安装于稍大的舰艇。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性能:

弹药:23x152mmB

炮手:1人

弹药类型: OFZT(燃烧弹),弹头重量188.5克; BOD(曳光弹),弹头重量190克

倍径:87.3

炮管冷却:气冷

设计日期:1970年代

服役日期:1970年代至今

重量:2.5吨

复进:气体作用式

俯仰:-10至+88°

炮口初速:970米/秒

供弹:2×50发弹链

数量:130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波兰ORP Kaszub号小型反潜舰后方安装了3座ZU-23-2M

波兰ZU-23-2MR

80年代,波兰感到ZU-23-2M性能不足,计划在陆军版ZUR-23-2S的基础上开发海军型。ZUR-23-2S的火炮与2枚9M32M“箭-2M”(北约代号“SA-7B”)便携式防空导弹组合成弹炮合一系统,并升级了GP-1R光电瞄准具。。塔尔努夫的机械设备研究与发展中心负责研发火炮,而装备技术军事学院研究GP-02MR瞄准具。火炮可以对付水面、空中和地面轻型目标。它由杰隆卡的塔尔努夫机械厂和装备技术军事学院(WITU)共同生产。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ZUR-23-2S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SA-7B

1986年,海军计划给207工程扫雷艇吨位以上的船安装ZU-23-2MR;1988年9月,样炮在ORP“鹰”号扫雷艇上试射。1989年,四座全设备样炮安装在ORP“卢布林”号登陆舰上,然后在测试中选出最好的设计方案投产。由于ZU-23-2MR延期交付,部分舰艇仍然使用ZU-23-2M。首座生产型ZU-23-2M没有装新瞄准具,只配备标准瞄准具;直到1996年,才开始换装GP-02MR瞄具。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ORP“鹰”号

该炮又名为23-2PAMR、“麻雀II”或“麻雀-2MR”,火炮增加水冷套筒,弹箱备弹提高至200发。改进了液压机构,两路供电,与火控系统结合,提升了作战效率。2001年,继续升级了水冷套筒,内有闭合回路冷却液。由于“箭-2M”的红外导引头发射前需加热,易贻误战机,后来用自研的“雷霆”便携式防空导弹替代了前者。它的作战对象是低空飞行的飞机、直升机、带弹翼的火箭、士兵、非装甲目标、轻装甲目标。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雷霆”

该炮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简单、重量轻、适装性好、自动化程度较高、命中率较高的优点。至2000年生产了29座。

性能:

服役时间:1990年至今

炮手:1人

宽度:2.85米

高度:1,7米

俯仰:-10至+90°

供弹:共200发弹箱

瞄具:GP-02MR

数量:29

ZU-23系列小口径舰载高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