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二战中,坦克对于步兵而言,简直是一个要命的东西。面对这些钢铁巨兽,血肉之躯的步兵能做的似乎只有四散奔逃。但是这不代表步兵没有了对抗坦克的办法,步兵只要抄起自己的火箭筒,就能在近距离消灭这些钢铁巨兽。似乎对于步兵而言,对付坦克,就只有靠这个了。然而苏联在二战中,虽然有喀秋莎火箭炮,但是却没有开发火箭筒,这是为什么呢?

一、步兵手中的反坦克武器

事实上,打坦克这个问题,从一战的时候,就成了步兵的噩梦。索姆河战役的时候,英军的坦克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德军官兵几乎束手无策。这些一战的坦克,虽然速度不快,但是防御力还是杠杠的。

你说用手榴弹砸吧,扔过去就弹回来,你说用机枪和步枪打吧,那子弹打上去只能冒冒火星。面对这些钢铁怪物,德军毫无办法,只能四散奔逃。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从这之后,如何殴打坦克就成了问题。这玩意难对付归难对付,但仗还要继续打。毕竟不能见到这个东西就四散奔逃吧?那要都这样还打什么仗?大家回家抱孩子好了。

面对这些似乎所向无敌的铁壳子,前线军官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办法。不是呼叫炮兵用野战火炮轰击坦克,就是用装了K型子弹的毛瑟步枪射杀坦克里的车组成员,迫使坦克停下。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所谓K型子弹就是专业的穿甲弹头,德军正式名称,Patrone SmK Kurz 7.92mm 。K型子弹能用标准的毛瑟步枪发射,弹头是铁芯的,在和坦克装甲呈垂直射入的时候,有百分之三十的几率击穿8毫米厚的装甲。

如果在一百公尺内,那么它可以有几率打穿12至13毫米厚的装甲。还别说,自从有了这个之后,德军士兵面对坦克的底气还真的多了不少。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而更进一步的就是专业的反坦克步枪,毛瑟M1918型13.2毫米反坦克步枪。该枪重15.9KG,加了脚架后重18.5KG,枪长169.1厘米,手动栓式单发射击,有效射程五百米,发射的13.2mmX92钢芯弹药可以在100米内射穿22mm厚的装甲板。

当然了,这个玩意后坐力太大,士兵不能连续射击,否则肩膀会被枪托撞碎。而且因为这玩意太沉,伺候这玩意需要两个人,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了专业的反坦克武器,不用再凭几率打坦克了。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当然了,前线士兵们得不到这些玩意的支援,也是常有的事情。毕竟战线那么大,炮兵又要压制敌方火炮,又要压制敌方步兵,实在有些手忙脚乱,更别提反坦克枪还可能被坦克先一步敲掉。

所以前线士兵的应急方案就是把手榴弹捆到一起,然后塞到坦克旁边,直接炸飞坦克,或是炸掉坦克的履带。当然,这些都是应急手段,算不上正规方案。一战后,随着坦克在间战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反坦克手段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二、二战中的反坦克手段

二战中的坦克,相较于一战就更为不好对付了,因为不再是一战那些多炮塔邪教产物(笔者不支持多炮塔坦克,多炮塔坦克都是邪教)。经过间战时期的发展,坦克已经逐渐摒弃华而不实的多炮塔设计,转为了更适合坦克战和快速反应的单炮塔。

时对于步兵而言,尴尬的问题就在于,这些坦克的反应迅速,而且因为只有一个炮塔,所以坦克的防御更为优秀。这是因为同等的重量下,单炮塔坦克可以得到更为厚重的装甲,此时传统的反坦克步枪效果就开始变差了。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不过此时的步兵也不是完全没了对抗手段,反坦克炮的存在就成了坦克的噩梦。在一战结束后,专业的反坦克炮就和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事实上,这些反坦克炮可以被认为是加农炮的分支,特点是初速高,特点在于炮口初速高,炮身较为低矮以降低被发现的机会,而且因为巧合,这些反坦克炮大多都在37-40毫米。

当然,这主要是为了方便转移和拖拽,再一个当时的坦克,装甲厚度少有超过30MM的,所以这些反坦克炮也就够用了。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但是当间战时期过去,进入到二战时期的时候,这些37至40毫米的反坦克炮可就不太够用了,因为此时坦克的装甲厚度大幅度增加。

以法国战役为例,德国反坦克炮炮组就赫然发现,自己的PaK36反坦克炮毫无作用,这些发射37毫米钨芯穿甲弹的反坦克炮,根本打不穿那些法国的B1重型坦克或是英国的玛蒂尔达Ⅱ型坦克。

反倒是德军炮手们被英法坦克碾了过去。灰头土脸的的德军反坦克炮手大骂这些反坦克炮是敲门环,因为它们只能在敌人的装甲上制造点声响罢了。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既然37MM反坦克炮不好用,德军就开始推出口径更大的反坦克炮,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或是PaK40型75MM反坦克炮,甚至是把88毫米高射炮平射用来对付敌人的坦克,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不过这些玩意都比较昂贵,不是所有的步兵都能拥有的。那么没有合适的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面对坦克的冲击,差不多就只剩下死路一条。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不过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倒是有自己的办法,他们所开发的火箭筒就是绝佳的反坦克利器。1940年美国陆军上尉莱斯利·斯金奈结合了一名瑞士工程师的空心装药战斗部后,研发出了火箭弹,结合了自己的火箭筒后,完成了巴祖卡火箭筒。

这种危险的武器可以发射火箭弹,火箭弹命中目标后,可以对目标形成大量的金属流射,从而穿透装甲,把里面的车组成员活活烧死,或是把引擎打的燃烧,或是引爆弹药。而德军在1942年开始大量缴获,也将巴祖卡的口径放大到了88MM,制造了他们自己的火箭筒——坦克杀手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但令人奇怪的是,苏联却没有生产火箭筒,整个战争除了美国送来的巴祖卡火箭筒,或是缴获的铁拳和坦克杀手火箭筒,就再也没有了。这就很奇怪了,因为日本在战争末期都制造了多款火箭筒应急,为什么频繁和德国坦克交锋的苏军,却没有制造多少火箭筒呢?

三、反坦克手段饱和的苏联

事实上苏联不是缺乏反坦克手段,恰恰相反,苏联是反坦克手段过剩了。所以在战争期间,火箭筒这种东西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可笑,因为在整个二战中,苏德之间坦克厮杀最多,一场又一场坦克战就在苏德战场爆发。那么可以想象,苏联步兵所面临的压力是何等之大的,为何说苏联不缺乏反坦克手段呢?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这就要和苏联一个既定国策说起,那就是苏军的火炮大多都是可以平射的,而这也是苏军火炮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苏军很清楚在未来战场上,他们所遭遇的敌方坦克也会越来越多。

而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装甲部队虽然大胜了德国装甲部队,但是却在德国秃鹰军团的反坦克炮面前损失惨重。苏联专家在得知该情况后,哀叹道:“在这个年代,让坦克去进攻有反坦克炮守卫的阵地,就和一战让士兵迎着机枪冲锋一样。”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面对这个情况,苏联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个方案,制造新的坦克,苏军很清楚,对付坦克的最好办法,还是用坦克。但是战场那么大,步兵没有坦克支援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火炮平射。苏联在步兵支援这一层级的火炮,大多使用加农炮,因为加农炮初速较高,使用穿甲弹时可以有效的摧毁坦克。就算是使用高爆弹,也能对轻型坦克造成致命打击。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ZIS-3 76.2毫米加农炮,这种加农炮由苏联格拉宾火炮设计局设计,使用了ZIS-2加农炮的炮架,生产十分便捷,光是这一种加农炮,苏军就生产足足十万余门。而且该炮射速奇快无比,每分钟最快可以打出去25发炮弹。

苏联炮组往往死战不退,与德军装甲部队展开激战。战斗结果如果不是他们击退了德军坦克,那就是德军坦克从他们的身上碾过去。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气,苏军炮组往往会在火炮上写上“为了祖国母亲”,以证明自己的勇敢和忠诚。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而与之相对的,苏军还生产了大量的反坦克步枪。由西蒙诺夫设计的PTRS反坦克枪和捷格加廖夫设计的PTRD反坦克枪,构成了苏军步兵的反坦克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PTRS与PTRD所使用的穿甲弹,能在100米距离上击穿50-6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对于德国装甲部队早期使用的III号和IV号而言是非常致命的。

至于苏军的反坦克步枪火力旺盛到什么地步,这里有两个例子。1942年苏军装备了63000余支PTRS和将近185000支PTRD反坦克步枪

而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光是反坦克步枪弹药,就打出去了超过350万发,而且很大一部分是钨芯穿甲弹。可以想象,当年德国人面临的苏联反坦克火力,是多么可怕。

二战火箭筒盛行,为何苏联没有火箭筒?因为苏联反坦克火力过剩

结语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苏联的反坦克火力饱和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而且这还不包括那些专业的45毫米反坦克炮和各种平射的大口径加农炮或是榴弹炮。最为疯狂时,苏联人甚至使用B4榴弹炮平射,轰击德国虎式坦克,203.2毫米直接将这辆虎式坦克还原为了零件状态。

由此可见,拥有如此反坦克火力的苏联,自然不需要火箭筒这种武器了。因为他们的反坦克火力,已经足以抵抗德国装甲部队了。

参考文献:《二战尖端武器鉴赏指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武器》

《二战苏联陆军单兵装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