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阿力遊北京——曾經的北京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舊址位於定阜街路北,1930年建成,為2層磚混結構,正門三層,有四面圍樓和中間樓房圍成兩個天井外牆磨磚對磚砌造,牆身厚重,收分明顯。正門為漢白玉大拱門,3個歇山式屋頂,屋脊正中豎十字架,四角加歇山式角樓。立面上混雜使用中國古建築手法,有綠琉璃瓦屋頂、漢白玉須彌座。

阿力遊北京——曾經的北京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主樓(今北師大繼續教育學院)

阿力遊北京——曾經的北京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位置圖

輔仁大學是一所由羅馬公教創辦的天主教大學,其前身是1925年天主教徒英斂之(1867-1926)和馬相伯(1840-1939)創立的輔仁社,1927年更名為北京輔仁大學,其名取《論語》中“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意。

民國時期的輔仁大學與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1950年10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接辦。1952年中國高校院系大調整,輔仁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併,現為北京市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阿力遊北京——曾經的北京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舊址牌

阿力遊北京——曾經的北京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教學樓

英斂之、馬相伯二人受天主教會之託辦輔仁大學,美籍教士奧圖爾任第一任校長,後由著名教育家陳垣出任校長,有政界、文化教育界名流張繼、胡適、傅增湘、翁文灝、沈兼士等任董事,執教者多為卓有成就的學者。輔仁大學先後設文、理、教育3學院,規模最大時有4個學院、13個系、6個研究所。

輔仁大學曾湧現出無數英才,美國高能物理學家鄧黎昌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放射藥物學家彭勤淄、美國邁阿密大學化學研究所夏松讕、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葉嘉瑩、日本駐華第一任大使小川平四郎等,都曾是輔仁大學的學子。我國著名指揮家李德倫、文物大師朱家溍、作家蕭乾等也曾在這裡就讀。

阿力遊北京——曾經的北京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文物標識牌

阿力遊北京——曾經的北京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

教學樓內部

輔仁大學學風非常嚴謹,常以一副“閉門讀書”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一句流行於京城的順口溜是:“輔仁是個和尚廟,六根不靜莫報名。”“嚴進嚴出”是輔仁大學的一大特色。考輔大,除筆試外,還要面試。

輔大一年有四次嚴格的考試,隨堂小考更是不計其數,課堂風紀也抓得極嚴。

輔大始終竭力設法聘請海內外知名學者前來任教。沈兼士(1887-1947教育家)、劉半農(1891-1934教育家)、薩本鐵(1900-1987化學家)、范文瀾(1893-1969歷史學家)、啟功(1912-2005)等聲譽卓著的學者都曾在這所學校任教。

阿力遊北京——曾經的北京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

教學樓內側

阿力遊北京——曾經的北京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

校內建築

輔仁大學還是1937年以後敵偽時期能夠繼續辦學的、為數不多的大學之一。1937年之後,日寇接管了北平的大學,唯獨輔仁大學沒被接管。主要原因是輔仁大學是一所天主教性質的大學,1933年該校改德國聖言會接辦,德國和日本是盟國,所以就沒被日寇強佔。當時的陳垣校長與德籍天主教代表出面與日寇交涉,堅持學校不掛日本國旗,不用日語課本,不把日語作為必修課,從而使輔仁大學成為淪陷區唯一不懸掛日偽旗幟、不用日偽所編寫奴化教育教材的大學。

1949年,解放軍入城後不到一個月,由中共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教員會,便向校長陳垣和教會代表明確提出,“今後的教育宗旨及措施必須符合新民主主義教育的精神”。

阿力遊北京——曾經的北京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

校內建築

阿力遊北京——曾經的北京四大名校之一(輔仁大學)

校內建築

在1950年6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新中國首任教育部長馬敘倫(1885-1970,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專門對輔仁“閉門讀書”的教育方式予以了批判,“決不能重蹈過去所謂‘為學術而學術’的覆轍,忽視人民和國家的需要。” 為此,北平解放之後,學校開始對專業和課程設置進行局部調整。《新民主主義論》、《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社會發展史》等政治思想課首當其衝,成為各系必修課程。 1949年秋季的“私立北平輔仁大學入學試題”,還特別增加了“政治常識試題”部分。一共二十道簡答題,題目包括“中國革命的對象是什麼?”“什麼階級可以革命?哪個階級領導革命?”等等。

1952年,中央政府按照蘇聯模式教育體系,對全國舊有高等學校的院系進行全盤調整。除經濟、哲學等系外,輔仁大學全部併入北京師範大學。曾經顯赫一時的輔仁大學自此在大陸消失,原校名撤銷。與輔仁一同消失的還有著名的燕京大學、聖約翰大學、金陵大學等十餘所學校。在20世紀前半葉,這些讓人如雷貫耳的校名,曾經代表了中國高等教育的頂尖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