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獨角獸仍是風向標

導讀

作為非線性、爆發式成長的代表,獨角獸因其罕見性、低成活率、高成長性,及明顯區別於成熟穩定的傳統企業的突出特徵,被認為是新經濟的集中體現。


獨角獸仍是風向標


獨角獸涼了?

隨著金融大調整,創新創業熱潮消退,股市上獨角獸風潮已過,媒體輿論上也不再像過去兩年那樣對獨角獸津津樂道。

獨角獸減少或消失了嗎?

當然沒有!

與媒體輿論中對獨角獸的“冷處理”不同,獨角獸企業仍在快速增長。

知名資訊機構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中國新生獨角獸公司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一共孵化出了97只獨角獸公司,總估值達到1.2萬億元(1780億美元),行業遍佈消費者互聯網、網上購物以及電動汽車。差不多平均每3.8天就會誕生一隻科技獨角獸。

IT桔子數據則顯示,2018年有外部融資且估值超10億美元的優秀企業,中國共有203家企業上榜。

進入2019年,獨角獸增長的勢頭並沒有明顯改變。

風險投資數據網站CB Insights發佈新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3月5日,全球估值10億美元以上獨角獸企業有326家,估值總價值接近1.1萬億美元,總融資超過271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有119家企業首次躋身全球獨角獸陣營,相比2017年新增的71家,增長了67%。


獨角獸仍是風向標


獨角獸的能量

獨角獸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現象,背後顯然自有“套路”。

首先,衡量企業是否為獨角獸有三大標準。

價值標準

未上市企業、市場估值10億美元以上,其中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被稱為“超級獨角獸”。

技術標準

具有重大技術或模式創新、對社會發展影響深遠,如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創造了無現金生活新方式,芝麻信用開啟了個人徵信新維度。

時間標準

初創企業、創立時間一般不超過10年。

符合上述條件、能夠帶來巨大價值和能量的創業公司就像神話傳說裡高貴、罕見、出世便有異象的獨角獸一般,是商業生態中稀缺且珍貴品種,正暗含了獨角獸命名的意義所在。

其次,論其效果有三大特徵,低成本、高收益、高風險。

獨角獸扎堆虛擬經濟,天然攜有輕資產、高成長性的基因,不像實體經濟那樣受原材料、土地、渠道、物流等各種投入要素等限制,通常只憑著人才、技術、商業模式就能先聲奪人,吸引大筆資金,藉助流量迅速躥紅。

如拼多多憑藉低價拼團,一路“開掛”,上線不到3年時間,估值就超200億美元,是傳統零售國美電器市值的十倍。

同時,由於多數獨角獸處於燒錢階段,加之受市場追捧,在“只爭朝夕”的資本的外部推動下迅速催熟,其經營風險、投機性風險高企,“今天獨角獸、明天C輪死”(90%的B輪公司拿不到C輪融資),僅少數才能跨越“死亡谷”。

2015年前後,歐美就曾出現獨角獸批量死亡潮,多功能雲端筆記Evernote、在線文件同步工具Dropbox、可穿戴設備鼻祖Jawbone等一眾明星企業從估值幾十億美元迅速隕落。

拼多多也一度深陷假貨漩渦,上市5天市值蒸發50億元,亦是獨角獸成長中歷經生死劫的真實寫照。

再者,出手兇狠,難計後果。

獨角獸是科技創新的受益者,而受益於各類創新資源傾斜,更是科技變革的方向引領者,能在短時間內整合資源,推動科技指數級成長,帶來全球技術加速顛覆。

而技術創新也通過再造生產流程促進業態與模式創新,通過技術與傳統行業的“化學反應”促進產業創新,實現從“360行”向“3600行”跨越。

如此一來,獨角獸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等對傳統行業實現顛覆性變革,不僅對競爭者形成降維打擊,甚至是釜底抽薪,而且讓有關部門措手不及。

當初網約車一夜之間闖入了壟斷已久的出租車行業,頭部企業滴滴更在1年內拉昇至100億美元市值的規模,顛覆了整個出租車行業。


獨角獸仍是風向標


中美獨角獸差異

從獨角獸成長地圖看,中美已成為獨角獸的群棲之地。

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截止2019年3月5日,在全球326家獨角獸中,美國佔據48%位居榜首,中國憑藉92家(28%)位列第二,排名第三、第四的英國和印度,分別僅有17家和13家,各佔5%和4%,中美兩國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

儘管中美兩國形成雙寡頭局面,但發展情況不盡相同。

成長速度不同

中國獨角獸更容易“一夜成名”,互聯網領域獨角獸平均成長期是4年,而美國則要花費7年;其中,在中國2年內成為獨角獸的佔比為46%,而美國只有9%。

發展重點不同

美國獨角獸重在新科技,尤其是互聯網服務(網絡安全、人工智能)、醫療保健、大數據與雲計算等領域,佔比在47%以上。

中國獨角獸重在商業模式創新,尤其在滿足、挖掘用戶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深挖細分領域,僅電子商務就佔比超25%,而真正從事科技研發的偏少,如新能源汽車、大數據與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加起來佔比不足20%。兩者差異在交通領域表現得最為明顯,美國獨角獸集中於無人車技術,中國獨角獸多現於共享模式創新。


獨角獸仍是風向標


國內獨角獸分佈的地域差異

就國內而言,獨角獸地域分佈嚴重不均衡。

按恆大研究院口徑,截止2018年12月31日,中國地區廣義獨角獸161家、總估值7134.9億美元,其中狹義獨角獸137家、總估值6524.9億美元。

在獨角獸分佈的15個城市中,北上杭深持續處於第一梯隊位置,囊括了85.7%的獨角獸(北京74家、上海34家、杭州16家、深圳14家)。

GDP排名第三的經濟大省山東,因以加工製造為主,缺少具有活力的高科技民企、高科技人才,去年無一家獨角獸,今年因青島出現獨角獸才榜上有名。

即便是北上杭深也因各城市賦能差異而各有特點。

北京科創優勢明顯,已形成創新要素——人才、技術、資本“新三駕馬車”集聚格局,因而更容易搶佔風口,不僅數量上佔全國總量的半壁江山,而且主要集中在文化內容、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風口領域。

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為獨角獸成長提供了肥沃土壤,一半為新型互聯網+企業,也更專注經營相對垂直細分領域,如易果生鮮、小紅書、餓了麼等集中消費升級領域。

杭州則因新經濟基礎疊加市場活力,優勢明顯,體現在獨角獸的高市值上,其平均估值為121.66億美元,分別是北京和上海的3倍、3.1倍。

深圳是新一代創業者“天堂”,是“中國最具硅谷氣質城市”,近半的獨角獸為技術驅動型,孵化了一批以大疆創新、碳雲智能、優必選科技為代表的潛藏的擁有國際領先技術的“隱形冠軍”。

然而,不管地處何處,中國獨角獸都顯出其共性——近50%獨角獸都被互聯網巨頭收割。即大約一半的獨角獸與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京東相關聯,尤其是估值前十的企業,與巨頭關聯程度高達100%,較去年同期增長10%。

相較於北京、杭州、深圳這三座分別擁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城市集聚獨角獸順理成章,上海則顯得有些特別,獨角獸也就顯得“不隨大流”,醫療領域不止發展“互聯網+醫療”,更關注研發與平臺搭建,交通領域(蔚來、威馬)不追逐熱門的“共享”概念,而是做新能源、智能物聯等“硬科技”。

從行業來看,近年來獨角獸扎堆在互聯網、高新科技與高端製造三大領域。

以模式創新為導向的互聯網主要集中在以Airbnb、螞蟻金服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金融;

以技術為導向的高新科技與高端製造主要集中在以SpaceX、小米、Qultrics為代表的交通工具、硬件、大數據與雲計算。

模式創新講究“唯快不破”,而技術創新不會一蹴而就,這也導致近年來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獨角獸的快速湧現。

由此可見,作為非線性、爆發式成長的代表,獨角獸因其罕見性、低成活率、高成長性,及明顯區別於成熟穩定的傳統企業的突出特徵,被認為是新經濟的集中體現。

不過,獨角獸的意義遠不止於此。關於獨角獸的深遠影響,敬請關注後續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