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中國鐵路數字經濟新展望

中國鐵路數字經濟新展望

中國鐵路數字經濟新展望

解筱文

“數字經濟”泛指以網絡信息技術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當今,在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徵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中,數字經濟更加顯現出共享、普惠和開放的經濟生態,帶來全新的發展動能。數字經濟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近年來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超過20.3%,顯著高於當年GDP增速,佔GDP比重達到32.9%,同比提升2.6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對2017年中國GDP的貢獻為55%,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發達國家水平。

鐵路作為國民經濟重要基礎產業,發展數字經濟不僅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社會不斷進步,也是鐵路持續健康發展的路徑之一。2017年,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鐵總”)實現收入合計約1.02萬億元,其廣義數字經濟規模超過全年總收入50%,但與全國數字經濟規模相比,不足2%。

鐵路與經濟社會密切相連、與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期望息息相關,系統完善的龐大鐵路網絡、高粘度的海量客貨用戶,以及持續多年提升的運輸服務信息化水平,客觀上促使鐵路具有發展數字經濟的強大動能和巨大潛力。

2017年鐵總運輸業收入6942.54億元,運輸成本支出7695.27億元,利潤-752.73億元;多元經營及其他的非運輸業收入3211.95億元,成本支出1890.14億元,利潤1321.81億。運輸業與非運輸利潤合併計算,2017年鐵總總利潤為569.08億元。

據上述數據分析,可知受制鐵路行業特性、成本支出、運輸價格、公益服務等條件制約,鐵路運輸業盈虧空間有限,處於虧損狀態。而基於運輸業之上的非運輸業,盈虧空間較大,正可彌補運輸業的利潤缺失,促進鐵路持續發展。

基於運輸業與非運輸業相得益彰發展的認識,發展鐵路數字經濟,一方面需要從基礎運維入手“節流”,另一方面更需推進運輸業與非運輸業融合發展,加力“開源”。概括起來,就是要實現基礎運維、現代物流、商旅服務三個方面的數字化。

第一,基礎運維數字化。鐵路基礎運維的成本較大,除運輸從業人員工資及附加費支付之外,年運維成本約5000多億元。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完善和改變鐵路傳統的運作和維護模式,優化運作,大力節流,促進鐵路高質量發展。

確保安全穩定。導入先進信息化技術,引入區塊鏈技術,以數字化的手段構建安全保障體系,實現動態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整治,為鐵路構築良好的基礎運維和穩定發展基礎。

提升運輸質量。雖然中國鐵路旅客週轉量、貨物發送量、貨物週轉量、換算密度世界第一,鐵路發展整體水平領先世界,但仍有深度挖掘的空間。目前國家鐵路運輸效益和質量還不夠高,人均勞產率約40萬元/人。需要進一步優化基礎運維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數字化運維重塑鐵路基礎運維體系,精細成本、定額和清算等管理,推動深層次的生產組織變革,提高運輸效率。通過互聯網手段,把鐵路重資產轉換和創造出更為巨大的商業價值,進一步探索引領新發展。

推進智能智造。鐵路是工業產品應用較為廣泛的行業之一,也是整個大工業、大物流、大消費、大交通環境的重要鏈接通道。加強鐵路與相關生產製造業數據對接,可融入工業互聯網全要素構建,與關涉行業、產業和領域,協同生產、智能智造,更大程度開掘數字經濟價值。

優化採購供應。鐵路是龐大的生產運作實體,具有公益和半公益性質,對社會貢獻率巨大,內在成本投入也十分巨大。可基於數字化標準,建立集中統一的採購供應體系,充分發揮鐵路高度垂直、統一完善的管理運作系統,戰略議價,科學採供,並加強鐵路多元企業高質量發展孵化,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優化生產和經營成本投入。

第二,現代物流數字化。貨運是鐵路最大的收入和利潤來源,但目前鐵路客運收入基本與貨運收入持平,2017年客貨收入分別實現3160.28億元、3197.46億元。所以要在鐵路貨運基礎之上,全方位開物流市場之源,大力發展數字化現代物流。

建立科學的價格體系。與公路、水運等其他運輸方式相比,鐵路物流的價格不夠靈活,與市場接軌不好。需要基於國家對鐵路價格的總體約束框架下,以鐵路物流大數據和社會運輸市場價格為依據,建立全國鐵路與市場價格實時變動的價格體系。從而在強化鐵總宏觀有度調控下,切實激發鐵路運輸企業的微觀主體活力,為發展鐵路現代物流,擴大市場發展,創造先決條件。

實施精準的運輸組織。鐵路是傳統的共享經濟典型行業,打造數字化的運輸組織,更有利用系統整合鐵路運輸資源,科學經濟分配運力,提升路網各節點通過效率,提高設備設施的共享利用率,達到精準化的運輸服務,激增整體路網規模放量。通過數字化對運輸系統進行流程再造,導入靈活市場化實時價格,可進一步挖潛鐵路運輸能力,由外而內倒逼運輸組織加快升級,全面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多式聯運發展的鐵路生產服務,向智慧物流、智慧鐵路發展邁進。

創新發展供應鏈物流。做大鐵路數字經濟規模的根本在於做大鐵路現代物流,而促進鐵路現代物流,創新發展供應鏈物流必不可少。單純的“站到站”鐵路貨運模式,早已不能“包打天下”,更不能適應現今市場多樣化、個性化等需求,對鐵路現代物流發展不斷提出新挑戰。數字經濟時代下,鐵路必須創新構建適合自身特點的供應鏈物流,兼具方案設計、幹線運輸、倉儲、區域配送、金融服務等諸多要素的超級物流系統,以鐵路為主導,靈活多樣整合運力和服務,讓鐵路成為中國整個大生產“工廠”與大消費“市場”間的數字化物流“傳送帶”,從而規模化擴增物流業務量,更大程度推動數字經濟增值。

第三、商旅服務數字化。數字經濟發展態勢是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線上線下全網融合。鐵路作為最為特殊而又傳統的路網型產業,向線上“上揚”,實現鐵路網與互聯網的融合,無疑是鐵路數字經濟增量的重要方式,特別是驅動鐵路商旅服務新動能的主要途徑。

打造商業平臺。目前基於12306網站的客票銷售已成穩定態勢,網售火車票比例超過80%,商旅服務板塊的餐飲、特產、約車、信用卡服務網上業務先期開展。以鐵路為主體,獨居特色的12306電商平臺雛形顯現。在此基礎上,要以商旅服務為重心,以金融服務為支撐,集納大旅遊、大文化、大商業相關的實物產品和虛擬產品,延展產業鏈和供應鏈,最大化和最簡化惠民為民,更大程度體現鐵路平臺化的商業價值。

深度挖掘商業價值。以高鐵商旅群體為主,普速商旅人群為輔,以社會化商業服務為導向,鎖定站車商業環境為載體,持續開發新的商業價值,實現基於旅客運輸之上的更多價值服務,特別是要探索開闢商旅服務數字化產品,以有利於服務環境優化和服務價值提升。比如,通過社會化合作,將高鐵商務座可打造成為功能性、保健性的物聯網健康產品。

充分利用數據價值。億萬旅客是鐵路旅行大數據的天然生產者,這是鐵路的無形資產。鐵路可依法合規,充分利用好這些大數據資源,與社會市場巧妙對接,更優化實現旅客服務,促使鐵路更多價值轉換和商業溢出。比如,科學設計規則,鐵路將一些知名企業、知名品牌的新產品,以允許進場和優惠廣告費的條件,免費向特定車站、列車商旅人群,以實物和虛擬贈送試用,直接獲取客戶體驗,不僅豐富鐵路旅行環境,降低鐵路運營成本,還讓旅客獲得更多獲得感,實現多方共贏。

總之,數字經濟是中國鐵路新的戰略性核心競爭力。鐵路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新技術,推動傳統鐵路經濟與數字經濟全面深度融合,驅動鐵路商業變革,重構鐵路經濟格局,擁抱數字經濟藍海,更大創造鐵路價值,更好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本文刊於2018年第9期《物流時代週刊》)

解筱文:戰略學者。主評時政、商業、鐵路、文化。微信公眾號:zgmjply(中國民間評論員)

往期相關文章

中国铁路数字经济新展望
中国铁路数字经济新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