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投身革命一整家 兒孫七名成英烈

從霍山上大化坪,在離白蓮崖水庫大壩不到3000米的地方,有一座海拔約400米的小山,叫葉家高山。這裡依山傍水,茂林修竹,是葉氏宗祠“植本堂”的所在地,也是自元代延祐年間葉氏為避戰亂,由徽州婺源遷霍的聚居地。20世紀初的葉久大就住在宗祠旁的幾間老屋裡。“打土豪,分田地,建設工農蘇維埃”,他的一家全部投身於中國革命的土地鬥爭,為革命獻出了七個鮮活的生命。

他們是:葉久大的長子葉昌瑜、次子葉昌珩及兒媳吳忠貞、三子葉昌璜、四子葉昌珽,兩個孫子葉昌瑜之子葉鍾典、葉鍾讓。這就是霍山革命史上被白蓮崖人世代傳揚的“葉門七英烈”。

葉久大,生於清同治三年(1864)農曆的十月十九日,自幼聰明好學,在葉氏族產的資助下,讀了十幾年的“常學”,飽識“四書”“五經”,對《易經》《黃帝內經》等都能學以致用,遊歷了霍山的西南山區,成為舞旗河、良善鋪、漫水河、爛泥坳一代有名的“風水師”“中醫郎中”。1924年,霍山有了共產黨人的活動,他們以個人的名譽加入了國民黨,協助國民黨逐層建立地方黨部,興辦國民教育,在管家渡、上土市成立了第二、第三國民高等小學,在鐵爐山、良善鋪、多盤坳等地也成立國民小學,同時興辦農民夜校,推進國民教育。這些學校、夜校,自然成為早期傳播馬列主義,宣傳進步文化,開展工農運動的活動中心。這時期的葉久大同當地的王樹滋、王曉忠、許慧中、王雁書等進步人士就非常熟識,響應並支持著新生國民政府所發動的“國民教育”及“打倒軍閥、打倒列強”的北伐運動。作為遊方郎中、風水先生,與本來就是遠親或舊戚家住梅林坪的黎本益、舞旗河的喻石泉等革命家庭有著頻繁的交往。

1927年,正當北伐即將勝利之時,蔣介石公開背叛革命,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不久,汪精衛也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共分裂。南京、武漢離霍山並不遠,國民黨左派的屠殺共產黨人,公開鎮壓革命,迅速波及霍山。霍山國民黨黨部也成立了改組委員會,積極分共。霍山共產黨人的革命活動被迫轉入地下。

當時的葉家高山及甘塘坳、爛泥坳一帶以良善鋪保為中心屬國民黨團防第八區協防範圍,地方行政與聞家店、深溝鋪、燕子河等同屬於國民黨西鎮區黨部所管轄。處於霍山地理的中心,中原去漢中水陸交通樞紐地帶的舞旗河-甘塘坳是西鎮與南鄉各方勢力爭奪的領地。這裡的土豪劣紳較多,反動勢力也較為頑固。作為南鄉重鎮的舞旗河,在明清兩代及民國初期,本是霍山內山區最大的集鎮和水陸碼頭。是漫水河、大化坪、青楓嶺西南山區外接英山、嶽西等地各種山貨的集散地。當時居家180多戶,人口900多人,商店39家,竹、木、茶商行6家,肉、豆腐、掛麵副食加工店26家……還有河運工會、商會,手工業理事會、湖北會館、太湖會館等。春秋旺季,商旅雲集,甚是繁榮。因而,這裡也是國民黨地方黨部、反動武裝及大工商地主所聚居的地方。《霍山革命史》中的“喻氏六傑”隨祖輩從湖北經商出中原也定居在這裡。

那時東淠河漫水河流域,以從河沙中淘出的鐵砂為原料,以伐薪燒出的黑炭為燃料的冶鐵、制鐵手工工場就有黃石河、八塊地、白蓮崖三家,需要不少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淘沙工、冶鐵工及窯工,很多從金寨、嶽西、商城等地來的共產黨員都以冶鐵工及窯工的身份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葉久大理解革命,同情革命,支持革命,將在甘塘坳、梅林坪一帶從事地下工作的羅小山、黃小山、江茂林、江伯山、滕海清等十五名外籍窯工收為義子,提供山場讓他們燒炭,相處非常密切。在他們的影響下自己的兒子葉昌瑜、葉昌珩、葉昌璜、葉昌珽,兒媳吳忠貞及兩個孫子葉鍾典、葉鍾讓,也都秘密的參與革命工作。

國民黨左派的分共,使得大革命轉入低潮,也使得共產黨人清楚的認識到:必須組織自己的武裝,實行武裝暴動,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工農政權。為此,六安中心縣委書記舒傳賢和霍山縣委書記喻石泉決定在西鎮漫水河-燕子河、南鄉大化坪-舞旗河等地秘密組織農會、赤衛隊為開展武裝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做積極的準備。

為加強對武裝暴動的領導,1928年1月中共霍山特別支部成立,7月改為特別區委,書記仍由舒傳賢兼任,下設5個支部,黨員發展到50餘人。南鄉也相繼成立了中共特別分支部,書記為劉時佑。到了1929年1月,南鄉特別分支部改組為南鄉區委,發展黨員已有30人,區委書記有高維琪擔任。時至1930年4月,所發展的黨員包括良善鋪—甘塘坳一帶的陳發漢、羅小山、黃小山、王光運等已有36人。書記先後由高維琪、陳發漢擔任,支部委員有胡祥仁、胡錫朗、江伯山、魏衍、王光運等人,良善鋪有了自己的黨支部。南鄉特別區委的壯大使舞旗河—大化坪暴動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葉家高山、甘塘坳作為西大路(霍山出英山商路)上的中繼站,舞旗河的西南屏障,革命活動非常活躍。

“中國革命最重要的問題是農民問題”。為了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及政治覺悟,良善鋪的黨組織以高山的葉氏宗祠、甘塘坳的關帝廟、良善鋪的橋頭集等地為中心開辦了農民夜校、農民識字班。作為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葉久大、陳發漢、葉昌珽、鄭才義、朱思炎、王光運等擔任起文化教員,吸引了朱德元、朱德升、葉忠高、葉忠三、葉玉勝、葉昌珩、劉正敬、湯景如、湯業喜、葉忠讓、鄭啟和、王希友、葉忠典、朱思餘、孫淦科、張孝忠、張禮奎、章元奎、葉昌瑜、鄭才章、程仰旨、李仁炎、周發任、陳久陪、王忠業、葉忠寶、葉昌忠、葉忠金、張禮周、俞德祥、趙德全等上百名農民積極分子前來學習。他們教授文化,傳播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號召農民起來反抗壓迫與剝削。陳發漢、黃小山、羅小山、葉昌珽、朱思炎、何志清、王光運等革命同志從前來參加學習的農民及窯工中選拔身強力壯且有膽識的滕海清、朱德升、葉忠高、葉忠三、葉玉勝、葉昌珩、劉正敬、湯景如、李仁炎、朱思義、朱思尚、周發任、葉昌忠、葉忠金、張禮周等秘密成立農民赤衛隊,有葉昌珽任隊長;又選拔出葉昌瑜、姜宏發、鄭啟和、王希友、葉忠典、張孝忠、張禮奎、章元奎、鄭才章、程仰旨等有一定組織與號召能力的農民骨幹秘密成立農民協會,有葉昌瑜、鄭才章擔任農會主席,葉忠讓、鄭啟和、王希友、葉忠典、張孝忠、張禮奎、章元奎等任農會委員;年紀較小的朱思餘、陳久陪、趙德全等組織童子團,有葉中讓擔任團長。葉久大的一家葉昌珽、葉昌瑜、葉昌珩、葉忠典、葉中讓完全成為甘塘坳-良善鋪一帶土地革命的領導成員或骨幹分子。

與葉家高山-甘塘坳-良善鋪一樣,1928年的霍山南鄉與西鎮各地學校附近都組織了農民協會。由於參加農民協會的成員主要是所受壓迫與剝削最為深厚的僱農和貧農,他們的反抗最為積極,鬥爭也非常堅決。他們經常開會到深夜,討論如何開展抗租、抗債、抗糧、抗捐、抗稅的鬥爭,怎樣才能打倒土豪劣紳。1929年春荒時節,江茂林、江伯山、馮林、王發德等同志在多盤坳學校號召40多名農會會員,公開組織抗租、抗捐、抗稅的抵抗運動。當年秋天,這裡耕種何、儲兩姓大地主土地的農戶,全部沒有交租。這件事傳到甘塘坳-良善鋪,葉昌瑜也領導農民協會積極響應,紛紛拒繳佃租、雜稅,甘塘坳-御史墳葉、朱兩姓大地主家的租子也分文沒有收到。朱志尚本是晚清及民國初年霍山縣掌管衙門錢糧的官紳,氣得他不得不親自趕到霍山向縣國民政府求救。

隨著革命鬥爭的進一步深入,赤衛隊迫切需要武器。可槍支都集中在豪紳手裡,御史墳朱志尚家有護院快搶4支,舞旗河集鎮上豪強劣紳黎本泗、黎本汶組建的自衛團有快槍20多條,駐守在火神廟裡,不可強奪。1929年夏,葉昌珽與李志超、朱思義、朱思尚深入獵戶收集土槍。又以賭博為名聚集在爛泥坳葉昌珽岳父萬之園家秘密製造土槍、鋼叉來武裝自己。

1929年11月8日,黎本益參與指揮的武裝暴動打響了六霍起義的第一槍,佔領了獨山鎮,史稱“獨山暴動”。消息傳到家鄉,西鎮、南鄉的農民協會備受鼓舞。霍山南鄉-西鎮的武裝暴動加快了步伐。

這時,六安中心縣委書記舒傳賢,霍山縣委書記喻石泉,縣委委員吳仲孚等人來到了燕子河,與早期在西鎮工作的共產黨員伍淑和等開會,具體研究部署西鎮暴動問題。會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與我黨在十區聞家店、九區深溝鋪、八區良善鋪的武裝力量,特別肯定葉昌珽組織的赤衛隊很有戰鬥力。認為黨在西鎮舉行武裝暴動的時機完全成熟。

為取得紅軍三十二師支持,縣委派高起同志前往接洽,本是商南窯工的滕海清推薦可靠人員擔任紅三十二師嚮導,來西鎮配合暴動。

正當西鎮暴動處於一觸即發之際,國民黨西鎮事務所秘密開會,決定對包括伍叔和、葉久大一家在內的革命分子實行總逮捕,被列入反動派的黑名單,認為"可殺"的就達190多家。消息傳到甘塘坳,葉昌珽、葉昌珩、葉昌璜極其憤慨,區委根據縣委指示,當機立斷,決定先發制人,立即暴動。

11月19日,紅三十二師師長周維炯帶領紅軍80人,星夜趕到十區聞家店,配合當地的農民赤衛隊200餘人,一舉將駐在聞家店的十區民團包圍劫械,俘官兵20多人,繳獲步槍32支;打掉樓房灣豪紳地主餘良池家反動武裝,得鋼槍20多支;捉住在長山衝周家院子吃“同心酒”的西鎮地區反動鄉保長和團總王多宏等5名反動分子。紅軍隊伍乘勝向東進軍,進入八區防地太子廟,葉昌珽派葉昌珩帶領一支赤衛隊前來接應。會合後紅軍與赤衛隊分兩路西進,一路有葉昌珩帶領打掉太子廟、新鋪溝、楊氏祠等地的地主武裝進軍歇馬臺;一路有葉昌珽指揮的赤衛隊從良善鋪經甘塘坳翻鐵爐山到安家河,掃除沿途的保甲武裝,會師歇馬臺。對西鎮地區政治、經濟中心-漫水河形成包圍之勢。20日深夜,葉昌珽通過內線摸入八區團房器械庫將武器劫走,然後打開團防局大門,自衛團官兵70多人被俘。西鎮事務所、經濟維持會等反動機構迅速搗毀。葉昌珽繼續帶領赤衛隊配合紅軍、一鼓作氣進入九區回頭嶺、上土市到黃慄杪、深溝鋪、太平畈、何家坊。23日,九區民團失去抵抗,團總夏槐清住宅被焚,長子被擄,西鎮暴動獲得全勝。西鎮暴動的範圍由聞家店、燕子河擴大到深溝鋪(後名古佛堂)、黃慄杪、上土市、楊家河、包家河、高山鋪、太平販、道士衝、安家河、鐵爐山、甘塘坳、良善鋪、新鋪溝、爛泥坳等地,方圓百餘里完全被農民武裝佔領。

1929年11月21日,西鎮成立革命委員會(1930年4月更名為五區蘇維埃),各鄉隨即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葉昌珽同志也因指揮出色升任赤衛大隊大隊長。西鎮暴動的勝利,極大的激發了葉昌珽同志的革命豪情,為赤化全霍山做積極的準備。1929年冬,受組織的安排,他深入霍山城內偵察敵情,掌握國民黨縣常備隊的軍事部署,摸清營救同志出獄的線路。當敵人發覺搜捕時,葉昌珽已先敵一步化裝脫險,完成了任務。1930年1月30日,農曆春節,身為大隊長的他帶領一支游擊隊,配合紅33師順利攻進縣城,迅速打開監獄,營救出29名同志,還繳獲了一匹戰馬。

西鎮暴動的勝利自然為南鄉暴動創造了極好的條件。1930年2月,黨組織領導的南鄉赤衛隊下轄3個大隊,大隊長分別有胡祥先、方小五、江茂林等人擔任,隊伍迅速發展到400多人。

2月28日下午,紅33師20多人由朱秀文、沈全棟、饒秀雲、饒會龍等同志帶領,遊擊到舞旗河附近。共產黨員程玉清,江茂林帶領大化坪赤衛隊100多人來到舞旗河。在舞旗河、蘆柴灣一帶活動的共產黨員解宗濤帶領農協會員積極響應。葉昌珽從良善鋪也帶領一支赤衛隊經王家寨下王家畈前來策應。29日凌晨,紅軍和赤衛隊從龍窩、十八湍等處出擊,包圍了舞旗河集鎮。天麻亮時,四面槍聲大作,殺聲震天,紅軍和赤衛隊勇猛衝殺。自衛團亂作一團,邊打邊退,除被大部被擊斃外,其餘潰散逃竄,僅用了一個多小時就結束了戰鬥。紅軍、赤衛隊攻佔了舞旗河鎮,打掉了自衛團,繳槍13支,在草場河召開群眾大會,處決了自衛團團長黎元炳、反動保董李化俊和黎本泗的大兒子黎廷天,燒掉大地主黎本泗、黎本汶家3處房屋80多間,砍掉他家的旗杆,將黎原炳的頭掛在黎本泗家商店門口示眾,大滅了土豪劣紳威風。後來赤衛隊員從大觀巖熊洞裡又搜出黎本泗的兒子黎原八(黎本泗、黎本汶先己逃到城裡)帶到五區燕子河砍殺。

西鎮—舞旗河暴動獲得了全部勝利,將漫水河、燕子河、聞家店、爛泥坳、良善鋪、舞旗河、管家渡、大化坪等紅色區域連成一片。赤衛隊所到之處,豪紳地主紛紛逃到縣城。反動派絕望嚎叫:“西鎮、南鄉數十保竟陷入共匪勢力範圍之中”“霍西半壁,變為赤區”。

舞旗河—大化坪暴動勝利後,3月1日,在大化坪正式成立霍山縣第三區蘇維埃政府,下轄5個鄉蘇維埃。4月間,三區蘇維埃所轄調整為八個鄉——多盤坳、大化坪、留駕園、草場河、大沖口、舞旗河、良善鋪、千苙寺,各鄉都相應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西鎮暴動時,早一個月成立的良善鋪鄉蘇維埃劃歸南鄉三區蘇維埃管轄,名為三鄉蘇維埃。有葉昌珽、陳發漢、嚴宏章組建三鄉蘇維埃政權。葉昌瑜任鄉蘇維埃主席,葉昌珽兼任赤衛隊隊長,葉昌璜在赤衛隊擔任醫護隊長,葉忠典擔任蘇維埃交通委員,葉中讓任兒童團團長。葉久大一家成為三鄉蘇維埃的中間力量。蘇維埃政府設有土地、糧食、經濟、文化、交通等委員,分工負責,具體開展各項革命工作。貫徹六安中心縣委《關於徹底執行土地政綱的任務》的決定,執行六安六區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的《土地政綱實施細則》,打倒土豪劣紳,沒收他們的財產,分配給僱農、貧農,掀起了皖西革命的新高潮。

在這期間,作為蘇維埃主席的葉昌瑜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已有18歲的長子葉中典作為交通委員,協調各個部門工作非常出色,受到三區蘇維埃的賞識,後調任三區蘇維埃工作,任區委委員。作為兒童團團長的小兒子葉中讓看押反動分子,從沒失誤;管理沒收來的地主財物也秋毫不差,對革命無比忠誠,後來也調入三區編入赤衛大隊。葉昌珩的妻子吳忠貞極力支持大哥葉昌瑜的蘇維埃工作。騰出自己的廚房,拿出自家的用具,燒水、燒飯,為三鄉蘇維埃政權做好後勤服務。為了不耽誤自己的革命工作,也為了使自己的革命工作不拖累兒女,她與葉昌珩將七個女兒全部送給人家做童養媳。

反動勢力不會甘心自己的失敗,1930年5月12日,在紅軍主力支援潛山暴動之時,駐守六安國民黨軍潘善齋旅趁機攻入霍山縣城。蘇維埃500多戶房子被燒,1800餘名幹部群眾被殺。西鎮、南鄉的反動分子也蠢蠢欲動。6月14日,葉久大積勞成疾,毅然去世,終年67歲。臨死前囑咐兒孫們:堅定革命信念,“慢慢悠”,爭取革命的最終勝利。為了進一步掩護黨組織開展工作,作為長子的葉昌瑜決定不急著發喪,讓父親的墳葬了一個多月(因父親是風水師不使人懷疑),以便掩護同志們在此籌劃反“圍剿”事宜。7月下旬,葉久大終於下葬。那天,羅小山、滕海清、黃小山等15個“乾兒子”與葉昌瑜、葉昌珩、葉昌璜、葉昌珽一起披麻戴孝。這陣勢引起了地方反動勢力的警覺,加強了對黃小山、羅小山、滕海清及葉久大幾個兒子等革命幹部的監視。

1930年6月18日,紅三師與紅一師雖然收復了霍山縣城,因大量的幹部群眾被殺,政權並不鞏固。7月上旬,潘善齋旅再度攻陷霍山。8月,舒傳賢執行立三的錯誤路線率獨立師飲馬長江,配合紅軍攻打武漢,在落兒嶺與國民黨軍激戰失利,轉移到豫南山區。9月,南鄉赤衛隊併入霍山赤衛師,葉忠典、葉中讓隨中共霍山縣委、蘇維埃機關轉移,擔任保衛任務,一路激戰到潛山,直至到後來的解散。葉昌庭帶領一支游擊隊留下打游擊。9月末,紅軍撤離霍山。全縣被國民黨軍潘善齋旅和壽縣、合肥、潁上等縣來的自衛團佔領。反動勢力捲土重來,國民黨縣政府設清共委員會與清共總隊部,鄉設鏟共隊,保設清共局,甲設分局,組織地方武裝實行大搜捕。

葉昌珩於1930年9月首先被捕,22日被敵人槍殺於甘塘坳的大松樹下。死後敵人用煤油澆灌其身,將其燒成黑炭,日曬雨淋十幾天,無人敢收屍。

作為蘇維埃主席的葉昌瑜不久也被搜捕,被看押在沙塘灣俞家祠堂。29日晚,其岳母送了一罐子雞湯,母婿含淚告別。第二天一早押往鐵爐山刑場,臨刑時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

葉昌珽帶著三哥葉昌璜與赤衛隊,被迫四處遊擊。1930年底,在攻打駐楊家河的敵人時,僅五粒子彈衝破了敵人重兵封鎖。1931年春轉戰到英山紅石嘴,葉昌璜在戰鬥中英勇犧牲,赤衛隊潰散。葉昌珽潛回家鄉等待時機。地方鏟共組織掌握到情況後也加緊了對他的搜捕。由於叛徒的告密,1931年秋葉昌珽被捕,在甘塘坳的魁星潭英勇就義,時年27歲。

吳忠貞在丈夫葉昌珩與大伯葉昌瑜、小叔葉昌璜和葉昌珽相繼被國民黨殺害後轉入地下,仍然堅持革命。1932年10月28日,隱藏在孃家吳家院子的她被鏟共隊頭目吳道生髮現。吳道生偷偷前往甘塘坳清共局告密。鏟共隊隊長朱思元脅迫馮明發等隊員前往捕獲,將其押送到葉家高山自家的大門前,將吳忠貞的頭頸枕在一根木頭上,劊子手朱思元用大刀從頸部猛砍下去,吳忠貞身首分離,壯烈犧牲。

葉久大的長孫葉忠典、葉中讓,1932年8月隨紅軍轉移後失蹤。長孫女幼時被送何雲睦家作童養媳,參加革命後隨童子團打游擊到太湖縣章家嶺落戶,解放後回霍山找過孃家,後來保持書信聯繫。

葉久大一家當時僅剩下葉昌珩與吳忠貞年僅14歲的兒子葉忠學,葉昌璜年僅9歲的兒子葉中國。國民黨反動派堅持要將葉久大一家斬盡殺絕,舞旗河保董葉昌明與良善鋪保董葉昌宏堅決反對,以“父輩造反,後輩無罪”為由被擔保下來,並收留在自己家裡放牛,使得革命烈士家的香火得以延續。葉昌珽留下遺腹子葉忠根隨母下嫁,直到解放以後才認祖歸宗,回到葉家高山。

葉久大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

《霍山革命烈士名錄》錄入的就有葉昌瑜、葉昌珩、葉昌珽、葉鍾典、葉鍾讓,僅缺在英山紅石嘴犧牲的葉昌璜與被鏟共隊砍殺的兒媳吳忠貞。但在《霍山革命史》赤衛隊大隊長葉昌珽的簡介中承認:“葉昌廷一家為革命獻出了七條生命”。

另外《六安將軍傳》第97頁有這樣的記載:“滕海清,金寨南溪鎮(時屬商城縣樂區)人,1926年,他離家到霍山縣當窯工。1929年,在豫皖邊界的商南和六霍地區先後爆發了立夏節和六霍兩大起義,緊接著,我黨在這裡相繼組建了豫東南和皖西兩塊革命根據地。如火如荼的革命鬥爭,使滕海清和窯工們極為振奮。這年秋天,在滕海清的帶動下,30多名窯工在大化坪參加了游擊隊。1930年,滕海清調回家鄉南溪任鄉赤衛隊大隊長……1955年,滕海清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同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據筆者調查得知:六霍起義前,滕海清等這批從商城來的窯工有一批就住在現在屬於大化坪鎮白蓮崖村葉家高山當年的葉久大家,認葉久大為“義父”,以窯工為掩護從事地下革命。滕海清比葉昌珽小5歲,比葉忠典大3歲,和他們結成了好朋友,並一起投身革命,在葉昌珽的赤衛隊裡擔任班長。1930年9月下旬,霍山的土地革命遭到嚴重破壞,葉久大一家被國民黨反動派搜捕屠殺,滕海清和窯工們轉移回商城繼續革命。

(葉茂盛、朱紹堂調查並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