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產業觀察|原料藥陷入“暴漲風波” 打擊壟斷還須彌補法律漏洞

產業觀察|原料藥陷入“暴漲風波” 打擊壟斷還須彌補法律漏洞

摘要:藥品供應乃是社會民生問題,不僅關係著藥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更關係著廣大患者的切身利益。原料藥被壟斷不可小覷,監管部門要加大加強執法監管力度,對於壟斷行為,一經發現,不能一罰了之。

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報道

雖然,包銷協議並不違法,但這張小小的協議背後的“威力”卻是無窮的。

近日,遼寧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網發佈一則預警通知顯示,涉及81種不能正常供應配送的藥品。其中,12個藥品由於原料、企業生產線改造等原因造成產能不足,13個藥品由於採購不到原料而停產,17個藥品以原料藥價格上漲、中標價格低為由,不能正常供應。

據媒體報道稱,由於原料藥被經銷商壟斷,用於治療鼻炎、皮膚黏膜過敏等的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原料藥一個月漲了58倍,從400元/kg漲到23300元/kg,這或涉及1000億元規模成品藥市場的正常生產與銷售。

據業內人士透露,雖然這款原料藥是小品種,但是,其應用廣泛,恐將涉及1000億元規模成品藥市場的正常生產與銷售。

要麼採購不到,要麼就得出高價購買。在眾多不能正常交易的藥品中,記者注意到,一種名為苯酚的原料藥從最初的230元/kg漲到23000元/kg,這種價格高得離譜的原材料也讓採購藥品的企業陷入了兩難。

事實上,藥價偏高,這種惡性循環的惡果最終還是由患者來“買單”。

難以界定的投機者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除了遼寧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網發佈的81種不能正常配送外,還有浙江多家藥企均購買不到一些藥品。

例如,浙江某藥企負責人對媒體表示,他剛剛收到員工整理上來的報價單,5種原料藥被經銷商壟斷。他說,雖然報價單價格離譜,但是,總經銷還給了他另外一個方案,原料藥供貨價格漲一倍,但是,藥品銷售每片他們給返利0.05元。

這位負責人還說,以目前漲價的幾種原料藥來核算,廠裡一年的原料成本至少增加180萬元,聽上去不算多,但情況正變得糟糕,今年的原料藥展會,很多原料藥不肯籤合同了。

那麼,到底是誰壟斷了原料藥了呢?“這方面,絕大多數不是原料藥企業的行為,而是中間商,也就是坊間常說的藥販子。”施維雅(天津)製藥有限公司公共事業部高級區域經理蔡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他們通常通過和原料藥生產企業談判,談判成功後雙方簽訂包銷協議,從而,在原料藥市場,其壟斷也就形成了。

蔡宇向記者舉例說,中間商往往在某地註冊一個“皮包公司”,和多家原料藥廠家分別簽訂包銷協議,造成市場壟斷。如果藥廠與其他藥廠聯合串通漲價,這就明顯違反了反壟斷法,只要有證據,監管部門就可以對這幾家串通漲價的藥廠進行處罰。但這種案例還是比較小的,造成壟斷的往往是中間商所為。

記者也注意到,有藥企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我們廠裡的採購員幾年前曾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說以後肌苷(一種用於白細胞減少症、各種心臟疾患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原料藥)供貨都跟他聯繫,他們是‘全國總經銷’了。開始我們以為是詐騙電話,結果跟原本供貨的原料藥廠聯繫居然是真的。”

有業內人士透露,全國肌苷原料的生產企業不過兩三家,所有供應都被這些“總經銷”捏在手裡。肌苷被“總經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漲價。例如,2015年7月,肌苷價格從92~95元/kg一下子漲到200元/kg,漲幅超過100%,今年7月漲到600元/kg。三年漲了5倍。

蔡宇告訴記者,這些“總經銷”其實就是藥販子,他們手上的包銷協議雖然會造成市場壟斷,但從包銷協議這張紙來說,並不違法,甚至說很難定性。但是,對於藥販子壟斷市場的行為來說,是違法的。

堵漏洞重點在於監管

蔡宇說,這些中間商一旦“東窗事發”,他們就會直接跑路,而註冊的“皮包公司”並不值錢。據他了解,中間商也被監管部門抓過幾次,因難以定性最後不了了之,出來後的他們又會再次“捲土重來”。

事實上,原料藥被壟斷的情況近些年來越加嚴重。據北京市醫藥行業協會提供給代表委員的材料顯示,近年來,部分品種普藥的原料藥壟斷經營現象日益嚴重,特別是有些生產廠家較少的普藥原料藥,廠家生產出原料藥後並不直接賣給藥品製劑企業,而是先賣給某個商業公司,商業公司幾個月後再轉手將原料藥賣出,價格成倍上漲。同時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便與生產廠商或經銷公司簽訂包銷協議,壟斷經營,控制市場,獲取非法鉅額利潤。原料價格上揚,勢必讓成藥價格水漲船高,這已經成為造成藥品價格大幅上漲的一大原因。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內知名藥企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目前原料藥企業審批數量少,造成供不應求,一些生產企業或經銷商開始結成聯盟,控制供給行政壟斷,人為抬高原料藥價格。那麼這種行為為何不進行處罰呢?事實上也有處罰。比如,去年兩家公司的行為被認定為“價格壟斷”,因此被罰款44.39萬元。可是,相對於非法所得,罰的幾十萬元不痛不癢,反而客觀上縱容了炒原料藥行為。

通過記者的走訪瞭解到,原料藥之所以被中間商壟斷,往往是鑽了法律的漏洞,再加上經銷商這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行為,從監管層面來講,監管方面其難度也可想而知。

“藥品供應乃是社會民生問題,不僅關係著藥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更關係著廣大患者的切身利益。”華南智慧創新研究院院長曾海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原料藥被壟斷不可小覷,監管部門要加大加強執法監管力度,對於壟斷行為,一經發現,不能一罰了之。

曾海偉說,從原料藥價格暴漲的事件來看,首先,監管部門在監管方面存在不足;其次,監管政策明顯跟不上市場發展需要,因此,需要完善法律政策,落實責任主體,真正做到守土有責,監控有效。

蔡宇建議,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對原料藥價格進行監測,雖然一些原料藥比不上水、電、肉、菜這種大眾產品。但是,原料藥涉及民生及用途廣泛,監管部門應該對涉及基本藥物,常用藥物的原料藥設立監測清單;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藥企反壟斷法的宣傳,要儘量保障市場供應,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執法,對違法行為堅決查處,對累犯要從重處罰。

“對於一些原料藥不合理的價格波動,要及時監測,涉及壟斷違法的,要及時糾正。如果確實因為一些原料因為環保等因素出現的價格上漲,監管部門也應該及時向社會公佈。”蔡宇說道。

产业观察|原料药陷入“暴涨风波” 打击垄断还须弥补法律漏洞
产业观察|原料药陷入“暴涨风波” 打击垄断还须弥补法律漏洞

中國產經新聞

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产业观察|原料药陷入“暴涨风波” 打击垄断还须弥补法律漏洞

訂閱:cien_offical

产业观察|原料药陷入“暴涨风波” 打击垄断还须弥补法律漏洞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产业观察|原料药陷入“暴涨风波” 打击垄断还须弥补法律漏洞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产业观察|原料药陷入“暴涨风波” 打击垄断还须弥补法律漏洞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