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太平洋战争中,为什么美国的航空母舰比日本的更胜一筹?

夏梓琪


因为设计的理念不同。日本在二战前期的几艘著名航母,基本都不是围绕专业的航空作战能力建设的,其中最著名的赤城号航母还是用战列巡洋舰改造的。相比而言,美国几乎所有航母都是专门为航空作战能力设计制造的,也久经美国海军理论发展的牵引,最终发展为完全依靠航空器作战的全甲板攻击航母,也最终为现代航母发展开启了序幕。

图为突击者号航母,可见其宽阔的飞行甲板,他的排水量不大,但是所有的设施都是为了操作飞机而设置的,单就航空操作能力而言,他毫不逊于日本的大型航母。


美国式航空母舰的一大特色就是尽力的采用全甲板攻击的理念,航空母舰的任何设计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航空战力而进行,着区别于欧洲的战略投送型航母和苏联的载机巡洋舰型航母,也区别于二战时期日本的主力舰辅助舰角色。美式航母第一个探索全甲板攻击的是突击者号航空母舰。美国海军之所以设计建造突击者号航空母舰 ,是为了将其作为,几乎没有任何航母作战经验的美国海军的实验对象,主要用于验证全甲板攻击的理念。可见,为了验证一个军事理论,美国是愿意付出一艘航母的代价的,而美国验证完成证明成功后,日本才开始学习这些经验,那个时候早就已经迟了。

突击者号航母的CG模型,可见其已经非常接近现代航母的外观了。


以“突击者”号航空母舰为例子,他的船体设计完全从航空母舰的实际需求出发 ,与其他国家的航空母舰相比 ,“突击者”号的航速慢、武器装备欠佳且防护能力弱 ,但另一方面 ,尽管该舰的吨位不大 ,却搭载了大批舰载机。“突击队员”号的防护装甲十分薄弱 ,主要包括25毫米厚度的飞行甲板装甲和沿着吃水线在动力机舱外覆的51毫米厚的防护装甲。除了这些被动的防护措施外 ,舰上还加装8门5英寸(127毫米)口径防空火炮。

图为突击者号航母,可见其甲板堆满了舰载机。


该舰最初设计搭载战斗机和轰炸机各36架 ,以及4架多用途飞机。虽然突击者号的吨位远远小于列克星敦级 ,但是它却有一个更大的机库。突击者的机库尺寸是168.36×19.83米 ,与此相比较,列克星敦级的机库是134.2×20.13米 ,约克城号是195.2×18.91米。考虑到约克城号是美国海军战前设计的最完备的航母 ,突击者号的机库面积应该说是很对得起自己的吨位了。20世纪30年代初 ,它搭载了一支编制数量多达76架的舰载机联队 ,另外还在机库顶棚上吊挂了38架备用机 ,这一数字丝毫不逊于吨位比自己大出1倍有余的列克星敦级。可以说 ,单从舰载机联队规模的角度看 ,突击者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海事先锋


二战衡量航母战斗力就得看携带的舰载机数量!

美军的埃塞克斯级在35000吨左右,携带2个中队48架地狱猫战斗机,一个中队的24架海盗战斗机,一个混编鱼雷轰炸机中队12架复仇者和12架无畏者,共计96架作战飞机,另有7架后备机,总计103架舰载机。后期108架,全级计划32艘,实际建成24艘,建造时间在1942年开始到1946年

独立级轻型航母,满载排水量15000吨左右,搭载一个中队的海盗或者地狱猫,12架复仇者或者无畏者,另有若干备用机,总计40架舰载机,全级9艘于1943年在纽约造船厂建造!

塞班级轻型航母,比独立级稍大,属性基本一致,共生产2艘,1944年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标准排水6500吨,满载排水10000吨左右,舰载机为28架由 海盗 野猫 复仇者 无畏者组成的混编中队,1943年到1944年共建造50艘,各大战场均有身影!

博格级护航航母,由货船改装,满排15000吨,由于是货船改装吨位比卡萨布兰卡要多但是整体舰载机数与卡萨布兰卡差不多 30架左右,主要舰载机是携带反潜鱼雷的复仇者和野猫战斗机,共建成45艘,有11艘就在美国海军其余都作为援助送给英国!博格级有两个改型这里就不列举了!

还有一级也是护航航母,具体明显忘记,用于商队护航与反潜,共建造18艘

还有战前的列克星敦号 萨拉托加号 突击者号 约克城号 企业号 黄蜂号 大黄蜂号均能搭载100架以上舰载机,还有未来得及的中途岛级

中途岛级载机达到惊人的140多架 60000多吨的排水量

整个二战美军共建造150多艘航母

为什么美军航母能搭载这么多的舰载机?

这得从舰载机折叠优化说起



地狱猫 逆天折叠,侧面证明美军战斗机非常坚固


海盗


零式,搞笑般的翼尖折叠


99舰爆


F6F地狱猫和F4U海盗均能做到翼根折叠,而日军飞机由于材质强度问题只能做到翼尖折叠!

日军前期的航母赤城 飞龙 苍龙 加贺 赤城加贺排水量均超过4万吨 号称90架舰载机,但是有20架是拆开的备用机 实际只有70架左右

战争时期造的大凤号排水量和埃塞克斯级差不多35000吨,但是只能带60架舰载机,这差距也太大了

其余的均为轻型航母舰载机数量在30到50架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信浓号,比中途岛级还要多的排水量(装甲浪费空间)居然标准载机数是47架,最大120架(水分)由于雪风亲王号的保佑出门17小时死于射水鱼号手中

从以上数量表面,日军在航母、舰载机、电子技术、工业设计均比美国人要落后,武士道影响下精英越打越少,导致战局一边倒。

今天是7月7日,向中国军民致敬!


跨过高山越过平原


首先是舰载机的差别。战争前期,美国的F4F野猫仅略差于日本零式,美军通过战术协同对抗。战争后期的F6F地狱猫就远超零式,飞机性能逆转。

其次是舰载机联队的组织配备。由于机翼不能折叠,载机数量少于美国。日本是三机编队,每艘航母18架零式,多一点的如加贺27架。与轰炸机和鱼雷机相同。每艘航母54架是标准。美国采用双机编队,各个机种不是平均的。战斗机24架,轰炸机18架,侦查轰炸机18架,鱼雷机12架。标准载机量72架。

第三是美军重视侦查,有专门的侦察机中队。日本忽视侦查,靠巡洋舰的水上飞机提供侦查情报。中途岛作战还大量使用陆基侦察机。

第四,日本航空兵采用精英制,很高的淘汰率。培养时间长。美国采用合格制。中途岛作战,美国有些飞行员是第一次投放实弹!美军还有一项措施,把王牌飞行员调回陆地航校,用自己的实战经验去培养新飞机学员。使教学和实战紧紧挂钩。这样美国飞行员很快就在人员素质上超过日本。

美军在中后期组建快速航母打击群的时候,经历了充分论证讨论,又组织舰艇训练演习,制定条令,寻找完善指挥系统。日军的航母编队依靠长期训练,不断磨合熟悉才形成作战默契。美军航母先按照条令训练,然后加入航母合练,很快就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

综上所述,在硬件保证先进的前提下,军队组织方式,人员培养模式,指挥系统运作流程,都是实现战斗力的保证。

中国有了航母,在人员选拔培训上要建立完善、合理、高效的制度。在舰队建设上要正规化,严格按照条令执行,训练、演习、管理都要依规章。舰艇维护保养,维修,后勤补给,通讯指挥体系,都要有章可循,给指挥员一定的发挥空间。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美国早在1942年的珊瑚海战役中便已经开始反思和进步,而日本却一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在珊瑚海战役中,“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尽管被2枚鱼雷和2枚炸弹击中,但却没有被完全摧毁。其致命一击其实是燃油泄漏所致,最终导致爆炸,火势迅速蔓延,以至无法控制。为了防止其落入日本人手中,尼米兹只好下令由驱逐舰“菲尔皮斯”号担当“送葬人”的角色,向正在熊熊燃烧的“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的船壳发射鱼雷将其击沉。

由此,美国方面开始改进他们的航空母舰设备,特别是将航空气体的管道燃料换用成成二氧化碳气体。一直到今天,他们仍然会对所有的船只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同时安装的警示性雷达会在敌人攻击航母,形成战略优势之前提醒航母上所有人撤离。除此之外,“约克镇号”航空公司非常的严格,他们会接受大量的改进提议和惩戒措施。“埃塞克斯号”航空公司甚至更严厉,在战争期间保持没有一个人被击沉的记录。

“约克镇号”航空母舰,可谓是美军在战争前6个月里最有效的武器。它拥有先进的风险控制技术和和坚固的外壳。在与日本抗战期间,它曾因撞击而沉入珊瑚海,在中途又再次沉落,最后一次是被一艘潜水艇击沉。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第三次沉没,因为在那之前它已经修复过很多次了。日本的飞行员以为他们是在攻击一艘从没受损的船舰,但其实他们的队友最近曾向它投放了3枚炸弹,并在飞行甲板上留下过大洞。而“富兰克林号”驱逐舰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现出如何有效地保护船只免受火灾。1945年3月19日,它被两个550磅重的炸弹击中,当时在它的甲板和机库上还有着大量燃料,但最后这艘船舰却幸免于难。

事实上,日本航空公司也曾有过优良的航空母舰(“瑞鹤号”是一个很好的代表),而中途岛战役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四艘航母全部都被少量的炸弹击沉(在一般情况下,只有1枚炸弹)。堆放在机库里的的飞机以及燃料和弹药轻而易举就能会被引爆,就像人离开烧烤架的时间太长,结果会是一样的。在被炸弹击中后,船头燃烧,数小时后便沉没了。

在事件爆发后,美国海军有着非常积极活跃的反思过程。每一个决策都要详细分析,每一个行动都会进行研究。这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提高意识的过程。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想办法解决:如何在耗尽所有可用燃料之前,同时扑灭3架或更多装有燃料的飞机。要知道扑灭火焰是无比困难——即使是一个没有损坏的驱逐舰,也无法用足够的水来熄灭火焰。正因如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极其繁琐的程序,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灾难发生的风险。

相比之下,日本方面却试图隐瞒此次事件,而没有去研究解决办法。幸存者大多被转移到极度危险的地区中,他们很快便会死去。日本从而阻止人们知道灾难的发生,其实这并不是通往不断发展的正确途径。后来,日本人也开始改进燃料管道,不再往甲板下加油,也不再选择逃避问题的处理方式。但他们从未在风险控制或操作安全方面赶上美国。中肯的说,他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由于美国潜艇造成的持续威胁,他们无法得到很好的训练,因此在后来的战斗中,他们的作战经验相对缺乏。

“信浓号”航空母舰的损失原本是可以避免的。4艘潜艇鱼雷击中了它设计存在缺陷的鱼雷和主装甲带的下方区域。舱口盖没有密封,导致水流速度变得异常。而船员直到沉船前一直没有在意这个问题。 “大凤号”航空母舰,实施了错误的风险预防方案。鱼雷爆炸后,由于错误的堵住了通风口,导致汽油蒸汽扩散至整个船舱,而厚重的装甲阻碍了气体的释放,所以导致火势迅速蔓延至整个船只。


咖喱腊肉


仅从设计角度来看,同时期、同吨位下美国航母的设计水平是要略逊于IJN的

首先,机库面积是航母在保证出击效率和整备效率的前提下决定搭载量的重要因素,二战时期,舰载机的加油、挂弹均是在机库内进行的,而同时期的美军航母,机库面积远远小于她们的日本同僚,例如:

赤城6521/加贺7493

列克星敦2232

苍龙5338/飞龙5463

约克城2863

翔鹤5660

埃塞克斯3948

历史上美军的实际搭载量和IJN的搭载量差别并不大,原因就在于美军的大量飞机是系泊于飞行甲板的(英军也一样)

再说防护,我们以双方防护空母设计集大成者的翔鹤型和埃塞克斯型对比:

翔鹤:机库甲板:25mmDS+132NVNC(弹药段)/65mmCNC(轮机段)飞行甲板为强力甲板,仅有结构钢(按照IJN舰艇的通常结构标准,可能是25mmDS)

埃塞克斯:机库甲板:63.5mmSTS(无背板)

飞行甲板38mmSTS,强力甲板

相比之下翔鹤的弹药库和轮机舱的防护更加完善,NVNC作为专用的装甲钢,防护能力是要强于兼做结构钢的STS的(至少在这个厚度下是如此);仅有结构钢的飞行甲板在面对航弹/炮弹时,很有可能会形成无害通过,由机库甲板拦住,使其在机库内爆炸,避免对机库下的船舱或飞行甲板造成破坏

而埃塞克斯级的38mmSTS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对美海军设计史稍有了解人的都知道,衣阿华级战列舰上用于引爆航弹的“炸弹甲板”也是38mmSTS,目的是为了启动航弹的引信,使其在穿透前/穿透过程中爆炸,让爆炸能量大部分宣泄在舰体之外,避免其伤害主水平甲板上方的区域,在战列舰上可以这么做;但是在航母上,很有可能会造成飞行甲板被炸烂导致失去起降能力

航速,翔鹤级只比埃塞克斯级快1节,基本没什么区别

续航力翔鹤9700海里/18节,埃塞克斯15440海里/15节,埃塞克斯级要更强一些,但翔鹤级也能满足IJN的作战需求


赤松贞明


因为美国航母质量占优,占拥有多处补给站,亦是正义之师。

在世界航母建造史上,岛国日本曾经创造了建造航母的奇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总共拥有航母达29艘之多,当时堪称世界第一航母大国。其实早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为了进一步实现其对外扩张的野心,就曾不惜余力地大量建造航母,在1919年,就开工建造了第一艘满载排水量7470吨的航母“风翔”号。日本从此正式步入了航母时代。早在二战前夕,日本就已经建造和改造航母20余艘。二战开始后,日本又陆续建造了,“云龙”号、“葛城”号、“天城”号等航母,那时日本号称海上第一强国。

1941年12月7日,以航母为主的日本海军编队,偷袭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基地。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正式对日宣战,由此为日本航母敲响了丧钟。1942年5月,在珊瑚海海战中,满载排水量11000多吨的“祥凤”号被击沉,满载排水量25675吨的“翔鹤”号遭到重创。紧接着,在半途岛海战中,美国海军创造了奇迹,一下子就击沉了满载排水量36500吨的“赤城”号、满载排水量17300吨的“飞龙”号、满载排水量15900吨的“苍龙”号和满载排水量38200吨的“加贺”号4艘日本主力航母。在随后的海战中,日本海军的航母一艘接一艘地被击沉葬身海底。在所罗门岛海战中,满载排水量12732吨的“龙骧”号被击沉。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满载排水量29300吨的“大凤”号、满载排水量25675吨的“翔鹤”号、满载排水量24140吨的飞鹰”号被击沉。

不久,在1944年10月莱特湾的航母决斗中,美国又将日本满载排水量11190吨的“千岁”号、满载排水量15675吨的“瑞鹤”号、满载排水量11200吨的“瑞凤”号“和满载排水量11900吨的“千代田”号等4艘航母击沉。由此使得日本海军遭到毁灭性打击。美军趁胜追击,又在其他零星战斗中,将日军满载排水量17830吨的“冲鹰”号、满载排水量17830吨的“大鹰”号、满载排水量17830吨的“云鹰”号、和满载排水量17500吨的“神鹰”号等航母先后击沉。还有满载排水量62000吨的“信浓”号,在刚刚服役,航行仅17个小时就被美军击沉。这艘航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剩下还有满载排水量7470吨的“凤翔”号、满载排水量13360吨的“龙凤”号等航母和尚未完工的航母,在日本投降后,相继被美国下令拆毁肢解。就此一向狂妄自大的日本海军被美国海军彻底打垮。从此号称航母大国的日本,进入了无航母时代。以史为鉴,珍惜当下,好战必败。


PeiWei


航母的性能主要提现在舰载机上,日本的舰载机零式,比不上美国的海盗,而且美国的舰载机能折叠机翼,日本由于工艺不行,所以飞机不能机翼不能折叠,这就造成双方在飞机携带上的差距,第二日本由于造船工业上和美国巨大的差距,不能像美国一样的下饺子,在加上资源的匮乏才导致后期和美国在航母上的差距。前期的日本航母还是能和美国不分伯仲的,差距主要提现在后期。






所以,美国航母和日本航母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太平洋战争的中后期,这可以告我我们,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在战争中有怎么的决定性的作用。


狂人萨坎


就前中期来说,质量上并没有很大的差距,同样都存在设计上的缺陷,比如油气管道布局问题,双方都吃过很大的亏,后期日本资源不够,设计上自然要偷工减料,二战时期的日本造船业应该是有好几位鬼才的。

但是航母终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全方位的辅助才能展现能力,比如舰载机飞行员,对于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培养飞行员完全就靠汽油堆,有完善的飞行员培养机制,前线定期有熟练飞官回到学校做教官培育新的飞行员,反观日本在汽油捉襟见肘以后就很难舍得如此大手笔培养飞行员,而且舰载机的质量也越来越成问题,德国不愿转让煤转油技术,本子后期只能依靠全国挖松根提炼松根油,那玩意让本来还有些质量的飞机变得不堪入目。

然后就是美国完善的工业机制,让美国损管逆天的强,最有名的就是三天修好约克城,虽然是船坞作业,但是美国从来就不缺技术工人,临时调拨1500位技工不分昼夜的抢修最终造就奇迹,比起本子的信侬救日本,我倒认为约克城对太平洋战场的作用更大。而在日常海战中,航母的随船损管人员对于舰船的支撑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信侬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二吊子损管导致的。

这么看起来,总体给美国航母发挥的功效看,日本的就要逊色很多,所以海大从教育培训海军官开始,就强调一击制胜,全部的兵力用来进攻,所以航空兵没有完善的培训机构,舰载机强调续航、狗斗却忽视防护,航母强调舰载机搭载能力却忽视防空和自身防护,所以那种奇葩的航空战列舰的出现也就毫不奇怪了。


tony12345678000


仅从航母设计本身来讨论,以及对日后航母发展影响的角度来看,英国航母设计比美日航母更好,更符合航母发展的潮流。风暴舰艏、装甲飞行甲板都是二战英国航母的标配。而且从地中海和太平洋实战来看,英国航母抗打击能力远远好于美日航母。美国航母被日军神风机撞中,基本上都受重创,甚至被击沉。但是神风机的炸弹不能穿透英航母的装甲飞行甲板,英军只要清理一下甲板就能重新投入战斗。当然有利必有弊,英航母与吨位差不多的美航母相比,载机量要少1/3。


航母甲板降落成功


美国航母多啊,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性能又被美军破解了,航母数量舰载机质量日本已是劣势,中途岛一战日本又损失了上百名舰载机飞行员,一年半载都来不及补充,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