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有很多人写关于月亮的诗词,而写太阳的感觉较少呢?

小梁动漫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在古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间相当无聊几。无月有雨的时候,“闲落棋子挑灯花”,晴朗有月的夜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也正是生活与月亮的高度吻合。而太阳的变化单一,不足以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

夜静悄悄时,诗人面对月亮,很容易发出感慨。在如雾如纱的月光笼照下,一切景物都模糊如幻,产生朦朦胧胧的美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念亲人“千里共婵娟”,思想红颜花前月下,浪漫无比!………月光下,有淡淡的忧伤,有浓浓的甜蜜,有柔情似水的温暖,有如梦似幻的佳景。心境深处的情感由然而生。太阳下,一切浪漫雾消烟散,诗人的感慨当然少了。

自古太阳与太阴,与人类的男女相对应。太阳属阳刚,太阴(月亮)属柔弱。女性的多愁善感柔情似水和月亮也有密切相关,总是诗人不间断的题材。所以诗人写月亮也许和赞美女性有一定关系吧!


明日黄花昨儿郎


月神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古人对月亮的崇拜明显高于太阳,日出日落是你的规律,呵护庄稼生长是你的职责一样。而月亮晚上升起来有它的神秘感,朦朦胧胧的。农历产生是根据月亮的运行推算而来的。有了农历劳动人民看节气春种秋收。从远古人们就有想到月亮上看看去的念头,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带人类奔向月亮,吴刚玉兔陪伴月亮上多了人间的烟火。月圆月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传唱千年。


诗词奴隶


诗仙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己是家喻户晓,连三岁的孩童都能信口道来,的确是千古名句,妙在什么地方呢?诗人借月亮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特别是洁白如霜的月圆之夜,身在异国他乡,面对夜空中的一轮圆月,由然引发一番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和淡淡离愁,引起人们对它强烈感情的共鸣。月缺月圆,即是代表着人间的相聚离别,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在我看来,太阳也同样散发着灿烂的光辉,它和月亮一阴一阳,主宰着世界万物,互相平衡,互相互补,在自然界中,同样是我们歌颂赞美的唯美风景。

太阳,它光明、炽热、热情、奔放、驱散黑暗,阴霉,化腐朽为神奇,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各种生命和万物,特别是人类更是离不开太阳,它给予人们温暖和希望,重生,万道光芒普照大地。

它的光芒甚至是会胜过月亮的,没有太阳,生命万物将不复存在。其实写太阳的诗句也很多,近代把共产党比做太阳,救黎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也比作冬日里的暖阳。把恋人比作“你是我心中的太阳”。秋天,有了金黄色的太阳,才会收获坚实饱满的硕果,大地才会呈现出一片丰收,富裕的繁荣景象。

那古人又为什么去更多的去描述月亮呢?因为月亮的寓意比较广泛,意境太唯美,古人寄予月亮太多的个人情怀,无论是月缺月残,离愁别恨,或是花好月圆,佳人重聚,良辰吉日,万家团圆,都会借月亮去表达,去抒情。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是最典型的一句借月亮来抒情言志的句子,借月亮来抒发自己博爰赤诚的情怀,希望普天下的人们都能在这皓洁无垠的月光下过的更好,更幸福,同时也感叹世事变化的无常,就象时圆时缺的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由而引发感慨。

古人把“婵娟”一词也比做月亮,比作月中的嫦娥仙子,用来赞美美貌温婉的女子。美好姻缘,良辰吉日,或者金榜提名,洞房花烛,都来用作“花好月圆”一词,圆月也正是吉利的寓意和象征。

荷溏月色,安静清幽的夜晚,柔和、迷离的月光,多象一位美丽,含情,安静的少女,如玉兰花般的幽香,在恬美的月光下吐露着诱人的芬芳,给人们带来太多心旷神怡的无穷暇想。在这样的夜晚,内心总是会迸发无尽的思念,爰恋和情感的波涛。因而,千百年来,也诞生出那么多关于月亮的华美诗篇,以至青史流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