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便士是生活月亮是梦。那要怎么在赚取足够“六便士”之后还记得看“月亮”呢?

小陆蠢子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个“月亮″,但“月亮"却总是被“六便士″击得粉碎。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为了“六便士″而努力。

“六便士"和“月亮″在现实中很难兼得,保罗.高更、小说《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都是看到了“月亮″却失去了"六便士"。

事实上在获得“六便士"的过程中“六便士"便渐渐成为了“月亮"。这也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放弃“月亮″,而是在赚取“六便士"的时候偶尔抬头看看“月亮″,净化一下自己世俗的心灵。

生活的意义就是这样,知足长乐就是最大的幸福。




杂谈今古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却磨得很细。有人说看完《月亮与六便士》会对爱情失望,其实人生漫长,漫长得转瞬既逝。其实人人都爱天上的月亮,但却离不开脚边的一枚六便士的硬币。

我想与其说怎么在赚取足够的“六便士”之后还记得看“月亮”,不如说无论何时都要记住自己心中的月亮,像《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查尔斯一样终其一生都是在追逐月亮的人。

记住心中的月亮,就像《千与千寻》中白龙告诉千寻如论何时都要记住自己的名字,要做内心坚定的人。没有六便士的时候尚且有梦想,“满地六便士”时何不抬头看看月亮。



小鱼一起看世界


志在远方,活在当下。月亮和六便士之我见。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经典之作,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一名证券经纪人,后来为了追求绘画艺术而舍弃优越生活,奔向孤独的远方。这里提出了一个梦想和现实的选择问题。

对此我的观点是这样的,高晓松有句家喻户晓的歌词: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话说的没错,但是假如你完全执念于那个远方,而忽视当前的生活,最后的结果是个悲剧。所以最好是志在远方,也要活在当下。



我可以用另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牧羊少年准备离开他的羊群去金字塔下面寻找珠宝,临行前,先知撒冷之王给了他很好的建议,撒冷之王舀了一勺油,然后对牧羊少年说,你尽可以去追寻你的风景,但永远不要忘记勺里的油。你尽可以去寻找你的珠宝,但不要忘了你的羊群。实际上,我们知道,小说的最后,珠宝就在当初的出发之地——羊圈里。

月亮和六便士也是这样,我想说,月亮不是总在天空,月亮可能就在你脚下的六便士里。梦想在远方的田野里,但也在当下的生活中。所以我觉得,既要仰望明月,也要低头看路,不要看不起那六便士。梦想需要扎根生活,一步一个脚印去追寻,但不能抛弃生活,那样,梦想也就变成空中楼阁。

孔子有两个得意弟子,颜回和子贡,颜回一心求学,子贡一心赚钱。颜回为了学问,生活困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结果20多岁就死了。子贡一心赚钱,富甲一方。但孔子觉得他有点俗。

孔子就不一样,孔子有伟大的梦想,但也从不标榜清高,他教学生上课要收费的。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是注意,这里是“不义而富且贵”,不是“富且贵”,孔子从来不排斥富贵,只是前提是“义”,而已。所以你看,孔子比他的两个徒弟都强,既不做颜回,又不做子贡,孔子就是孔子。

所以颜回就是只看着月亮,子贡只看着六便士,但孔子既能看见月亮又能看见六便士,所以他才是真正的传奇。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和见解。


文趣新


六便士能够赚足够吗?你需要正视这个问题,《西红柿首富》中王多鱼继承了巨额财产,准备捐赠时仍然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苦苦计算所需财产,因此财产不是你仰望星空的唯一桎梏,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想想阿波罗神殿上的名言:认识你自己,相信你会在追求六便士的同时记得看一看月亮。


一匹马的村庄


月亮与六便士给我的感受是,无论是单纯意义的追逐六便士,还是单纯的追逐月亮都不可取。没有所谓的足够之说。我们唯一需要做的是在即世俗,也理想。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完全的理想是无根之木,完全的世俗则心灵空虚。所以我只求两者兼顾,只问方向不问结果。踏实生活


隔壁老王聊传统文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月亮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梦想。我们在赚取六便士的路上会疲惫,狼狈,放弃,而我们坚持前行的力量,是为了心中那一片净土,是我们想要去守护的。

月亮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我们会被诱惑引诱,变得贪婪,迷失自己。忙忙碌碌一生,却会在一个情绪低落的夜晚,在午后一觉睡醒之后面对夜幕降临的茫然,在华灯宴席,觥筹交错间人影交叠,恍若如梦。一瞬间,金钱,权利,功名利禄幻化轻烟,什么才是最要的呢?汲汲营取一生,带不走,留不住。最后,我们只剩自己。

月亮,一直都在。是我们在不经意间丢失了它,午夜梦回时,却发现一直陪在我们身边。


做个山神


梦之所以是梦因为它很纯粹,有了六便士可能就不想那个月亮了,或者说那个月亮已经不是曾经那个月亮了!


短发及耳的茶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物质和精神本来就是相对的,古人云诗穷而后工,大意如此。当然我也不否认在金钱和艺术之间游刃有余的少数人士。但那毕竟是少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