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已買房的人和未買房的人,可預期的3-5年內,生活會有什麼不同?

一誠不染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投資者而言,未來可能會很難熬


在目前的宏觀政策環境下,將來3到5年的房價大幅上漲是比較難實現的,儘管個別城市還可能會遇到房價上升的情況,但從大局看,房價依舊以維持穩定為主旋律。

對於那些在幾年前,購買房產用於投資的人群而言,房產增值的夢想可能會受到阻礙。最關鍵的點在於,目前限購限售的條件下,房產交易頻次下降,房產交易的週期被拉長,這也意味著資金週轉時間也被間接變長,增加了房產投資的機會成本。

對於剛需族而言,需要考慮具體的城市

儘管從總體上來看,近幾年並沒有出現房價大規模回落的現象,房產價值看上去似乎依舊堅挺,但本質上這一種堅挺與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而對於一些一二線城市而言,房價已經經歷過一輪上升,因此就算在近幾年擁有購房資格,搶到了房子,也需要以較高的房貸作為代價,生活品質上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而如果是在三四線城市,那麼幾年前還有撿漏的可能,有些城市在16年、17年之前,尚且屬於價格窪地。就這一部分剛需人群而言,房貸的壓力還比較小,對生活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但如果你在北上廣一線城市打拼,而把房產買在老家,既要負擔房租又要承受房貸,這對於一般工資水平的人群而言也是很難承受的。

購房與租房之間的價值差距越來越小

在十年前,購房似乎是一項非常穩健而又可靠的投資,憑藉可見的巨大回報率,房地產市場深深地吸引著無數家庭。而在過去擁有一套房產也同時擁有著享受當地基礎設施的利好,相當於是在一個城市長期發展的通行證。但隨著目前房價越來越高,獲得房產的成本越來越大,同時在租購同權下,租房也將獲得越來越多的權益。購房似乎不再是唯一的策略選擇。

對於廣大在一線城市努力奮鬥的青年人而言,拋開購房上的資格限制和資金上的巨大需求,就算是憑藉自己能力,在遠郊買了一套房產,日常上下班也是一個問題,並不能百分百享受房產帶來的生活品質提升。與其奔波兩地,還不如租一套好的房子。當然了,想要租到一套好的房產就要,獲得足夠多的信息,就要依靠一個優質的租房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已買房的人,往往會比較心安一些,但關鍵在於購房貸款佔比月收入的比例情況。簡而言之,如果房貸佔比月收入30%,尚且屬於比較正常的行為,即使未來房價下跌,乃至自己薪酬的滑落,也不會存在太多的衝擊影響。但是,如果購房貸款佔比收入水平達到50%以上,那麼就需要防範房價下跌所帶來的資產縮水風險。實際上,在房價持續上漲的過程中,往往是購房者,供房者的福音,而在此期間,壓力最大的,莫過於沒有買房或一直等待房價下跌的人。然而,在房價下跌之際,往往是沒有買房者的福音,而對於手持貨幣現金的人來說,可以利用房價下跌契機,低價購房,節省一筆開支壓力。但,在此期間,面臨較大壓力的,無疑是購房貸款佔總收入比例很高的供房者,而房價持續下跌,對供房者而言,不僅僅是承受著較大的房貸還款壓力,而且還面臨著房子跌價的風險,而對於非剛需的購房一族而言,似乎做著得不償失的事情。


郭施亮


以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明,已買房的人和沒有買房的,3到5年裡有什麼樣的區別。

我的感受就是這個區別應該會很明顯的,首先是每個月的定期月供會讓很多買房的人,基本上不是說消費降級的問題,而是根本就很難有消費了,每天都要考慮的怎麼縮衣節食。我現在就是每天想著多賺錢,如何開源節流。

現在只要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熱門的一線城市等,買一套基本的三居的房子的話,正常月供都要1萬上下是基本上都是妥妥的,那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也意味著要佔據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比例。

更何況很多人在首付的時候還是借款過來的,所以他要在還月供的同時,還要考慮著把前面首付的欠款給還了。所以他這個除了月供要還之外,還有更多隱形的債務壓力,再加上生活上的必要支出和子女的教育支出,還有老人的贍養支出,所以可見的這種家庭支出和負擔是很沉重的。

但是比起沒有買房的人,比較大的區別是內心會比較安定一點,畢竟有了自己的一個小窩,生活上會比較安居,沒有這樣的不穩定感和漂泊感。我以前就是租房遇到了各種奇葩的合租者的,同時還有不靠譜中介等等,搬來搬去真是太累了,真的是實在不想忍受了。

對於沒有買房的人,雖然也有房租的支出,以及有家庭的不斷的搬遷不穩定的因素,也是比較折磨人的,很難在城市裡面有安定感和安全感。

這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非常大的影響的,所以才會促使很多人無論如何都要買一套自己的房子。但是相對來說,他的經濟壓力會沒有那麼大一點。

總而言之,一套房子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房子的人,意味著有很大的壓力;但沒房子,也意味著有很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城市裡打拼、想要立足,真的是太難了。


水禾田


一、生活狀況的不同

已有房產的人未來的生活相對穩定,不用為租房瑣事操心,視購房情況不同,有房者分為全款購房與貸款購房兩種,全款購房者未來幾年的狀況可能會略微優於貸款購房者,因為日常支出中少了房貸這一項,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貸款買房的錢並不會隨著通貨膨脹而漲價,這部分錢相當於隨著貨幣的貶值而相對降價了,當然不論全款還是貸款,可以預見的是有房一族的生活狀況都會比租房一族自在許多。在這幾年中,有房一族即使是貸款買房也不必擔心房租的漲幅,不用擔心由於合同中斷而被迫搬家,不必被房東刁難,生活狀態更穩定,生活狀況更好一點,有了可以自己的做主的地盤,意味著可以隨心改變房屋設施,可以隨意購買不方便自動的大件家居設施,能大幅提高生活品質。

遙想三五年後,同樣工資同樣職位相貌硬件也相差無幾的兩人即將談婚論嫁,有固定房產就相當於如虎添翼,使自身多了一個加分點找到另一半的可能性高於無房者。而房價一直水漲船高,現在還可以考慮買不買房,以後也許就要考慮能不能買得起房了,而因此,現在無房意味著未來也許會在即將談婚論嫁時被房子這個難題困擾。

二、後代起跑線的不同

而對已經談婚論嫁,並打算,或者已經生育兒女的人來說,擁有自己的房子真是至關重要,房子所在地能決定孩子到了讀書的年紀後能去一所怎樣的學校,而對沒有本地戶口的人來說購房更是至關重要的大事,沒房子就意味著拿不到本地戶口,就意味著你的孩子不能在這個城市讀書,如果沒有一套房產,三五年後你的孩子即將入學,難道要將孩子送離身邊讓孩子在戶口所在的老家遠離父母獨自求學嗎?也許老家有老人可以幫忙看管孩子,但遠離父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並無益處,有房與無房,對後代的成長環境有難以忽略的影響,在有房的基礎上還有房區選擇等問題,暫且按下不表,但有沒有房,直接決定了後代的起跑線有沒有落後其他孩子一步。

三,有沒有房對生活的影響很大

總而言之,有沒有自己的房產對生活的影響真是難以忽視,經常聽人說買房要趁早,這句話不是沒有依據的,根據市場分析,未來幾年內房價很難下降,反而會根據各方需求政府管控供不應求等原因日益上漲,尤其是一些一線城市,可能現在手裡的錢還夠首付,三五年後連廁所的首付也付不起了。因此,如果對未來有一定要求,希望生活穩定,還是趁早置辦一套房產比較好,當然這個要視個人情況再做決定,不過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幾乎百利而無一害。


坤鵬論


我是一個在青島生活的創業者,說說我對房子的看法。

2016年的時候,青島李滄區重慶中路與金水路交叉口東側保利公館,與一旁的COCO蜜城,蜜城2015年銷售均價8500,2106年保利公館1.2萬,2017年漲到2.5萬……

我對象的同事,在俺家附近買的期房,2.2萬一平,2020年交房,每月還貸1萬左右,爺爺的退休金和積蓄、爸爸媽媽的退休金和積蓄,來支撐這套房子……。

再說說我吧,我是三隻蝴蝶中草藥口罩的老闆,在各地有200來個經銷商,不算有錢人,比工薪階層稍微好一丁點,我只有一套房子,一臺車。我為什麼不再買套房子?我說說我的看法,正好來解答題主的問題。

1. 房子是用來住的,投資房子賺錢的速度肯定比創業要快,而且不操心,但是之所以創業,多少都有些情懷和追求,我個人的人生價值不想寄託在買房賣房上。

2. 同樣的工資水平的話,有房子的人和沒房子的人,未來三五年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區別,有房子的人要還房貸,沒房子的人要交房租,生活水平沒有區別,無非就是心理上的感覺不同。同時:租房子不一定住的就簡陋,住自己的房子也不一定比租的房子豪華。80後買房安居樂業的心理,而90後95後00後的這種心理在減弱。

3. 投資房子要麼賣出去,要麼租出去,在我看來未來三五年,尤其是十年,二十年之後,越來越不樂觀。所以我沒有考慮再買房子。

一方面,國家很可能會補貼租房子,其實安居樂業,不一定買房子,租房子也未必不是安居樂業。如果我國經濟真的完成動能轉化,不靠房地產拉動,那麼很可能出臺租房補貼政策,或者提供比較便宜的房源。在這種大的政策面前,你想投資房子賣房租房,有很大的變數。

另一方面,房子會不會崩盤?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時間問題。崩盤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比如某些城市的鬼城,類似這種:地廣人稀,供大於求的地方,一定會很快崩盤。

第二情況:類似青島市區的房子,三五年、十年內,一定是越來越稀缺的優質資源,如果不讓繼續蓋房子,那麼會是更加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而外地來青島的謀生活的人存在剛需,所以短期內房子越來越貴。但是,用不了30年(貸款30年),80後的孩子長大了,90後的孩子長大了,95後的孩子長大了,那個時候,房子就不再是稀缺資源了,因為80後的孩子還是獨生子女多,90後也是。這些孩子長大了,結婚繼承最少2套房子,沒人買房子,房子就沒那麼貴了。

對房子,買房,更多的是我們國人對房子的信仰,今天貸款30年買房,跟租房30年相比,最後撈了套房子,這是絕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你是否想過:30年後,這套房子,對你的孩子來說是什麼?比如:30年前,農村老家裡,有一頭牛,就是個大資產。今天你告訴我你老家還有一頭牛:機械化不用耕地了,但牛要吃草,要人照顧,要打疫苗,是個負擔……。30年後,你留給孩子的這套房子,會不會是這頭牛呢?


三隻蝴蝶說創業


這個問題值得思量。簡化下,就是3-5年內,買房的與租房的,在生活上會有多大的不同。?

住的問題,是一個人、一個家庭最需要解決的事情。因此,不管過多少年,有房的人和沒有房的人,都會有差別,但從現在的政策導向下,也許這種差別會進一步縮小。

過個3-5年,已買房的人和未買房的人,生活有何不同?這個問題提得好。因為這個時間段,中國房地產的長效機制也許就發揮非常大的市場調節作用。那時的樓市景象,一定會與現在有大的不同。

首先,說下房地產長效機制。大家都注意到,本輪樓市調控已進行了一年多,持續的時間前所未有,且仍然沒有減弱力量的態勢。自1998年中國開啟商品房時代以來,中間也經歷過幾次的樓市調控,但這一次明顯的不一樣,一是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住等措施集中出擊,二是調控持續時間是以往所沒有的,三是本輪調控的終止線會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形成。

通俗點講,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逐步建立,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此舉意味著中國又一輪的住房制度改革正在開啟,即像報道所披露的: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關於長效機制所包含的內容,就像此前一些城市試點的“租購同權”,以及前一段時間很受關注的房地產稅立法,都涵蓋在其中。具體的說,未來,在土地、住房租賃、不動產管理等涉及住房的各個領域都將形成規範化、系統化的調整機制。

其次,無論當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樓市短效調控機制,還是正在逐步建立的房地產長效機制,其目標都是指向令房地產市場的穩健發展。穩健的含義只有兩個:不能讓房價大漲,也不會讓房價大跌。業內已有預測,在3-5年內,長效機制對樓市的作用將逐步放大,並走向成熟。

三是,過個3-5年,長效機制確立並完善後,房地產市場或會呈現三個特點:一是房價或許還會升,但波動性較小;二是,買房的與租房的,在城市生活的所享權益會進一步拉平,比如落戶,比如子女入學,等等;三是,市場供應更加多樣化,雖然熱點城市的供給仍然還會偏緊,但成本較低的租賃房源會加速擴容,比限價房更有競爭力的共有產權住房也會在更多城市推廣。

四是,已買房的人和未買房的人,在3-5年內的生活差別,只能有自己房子仍然在生活中具有較大優勢,比如穩定感,比如城市公共資源分享,比如結婚成家,比如子女就學。但隨著租購併舉的配套措施不斷完備,這種落差會被逐步縮小。有錢的就買房,差點錢的就租房,或許會成為主流生活。到那時,也許就有更多人選擇一輩子租房,而不是將租房當作一種過渡式的生活方式。


波士財經


以前買了房的人跟現在沒買房的人,已經不在一個層次。不買房的原因很簡單,手上的錢湊首付緊巴巴的,每個月揹負月供感覺就像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質量。

可是,房價大漲,月供也隨著收入的提高和貨幣貶值因素而輕鬆對付。問題是,以前不買房的人現在已經很難再買的起。所以江湖傳說經常煩著你的是房產銷售,但你最要感謝的人也是這一群人,當初咬咬牙的話現在生活將會是另外一個天地。

可能,有些人還要感謝堅決要自己買房的丈母孃。

經過了這一輪上漲,房價已經高企,這個時候到底應不應該買房,未來三五年怎麼樣確實是令人頭疼。沒有人敢打保票,但是手中有房心裡不慌。剛需者什麼時候上車都是對的。房價漲的時候是紙上財富,跌的時候也不會賣。

如果總是觀望的人,那麼之後不管能不能低價入市,總之精神會高度緊繃。自住者沒有什麼影響,投機者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小兵一枚


5年的經濟發展,一定是又上一個臺階,世界上沒有那個經濟體象中國一樣蓬勃發展。現在人民幣一塊錢大概等於日元16塊錢,等於韓元160塊錢,看起來日元韓元很不值錢,但日本韓國也不是一開始就用這麼大的金額的,而是在長期不斷印錢才形成的。每個國家都印錢,不僅日韓,美國、英國、瑞士、德國都印,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大的印錢空間。而資本項目管制下,以人民幣計價的房產,參考日韓的印錢歷程,還有很大的空間,韓國的房子,一套的價格是一兩億,五年甚至十年,20年後為什麼中國不可以呢?20年前的香港房價也像今天的一線城市一樣,也像今天似的有無數的人認為房價會跌持幣代購,20年過去了房價已經漲到了20萬30萬一平米,上週香港開盤的公寓14平米500萬港幣,買的早的人全都富上了天,持幣待購的人如今都在地上,貧富差距就此拉開,誰會相信中國的經濟不再發展?所以說眼光決定境界,房本在手心中不慌。


房產財經論


最大的不同分兩種情況。


如果房價持續上漲,買了房的人,尤其是多套房子的人,就是吃草根都是昂著頭的,喜不自勝的。然而,沒有房子的人就更焦慮了,就是吃著山珍海味都如同嚼蠟,心裡是五味雜陳啊。

如果房子持續下跌,那麼買了房子的人,會萬分痛苦,一邊要還房貸,一邊要省吃儉用,資產卻在貶值!沒有房子的人這下心裡平衡了,盼望著跌到沒人要的時侯去撿一套。

然而,房市的確存在很大風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由於吸附能力特強,雖然也有流出,卻不斷有人加入,房價是不會大跌的,跌也是郊區或者部分片區。對於二線以下城市,風險就大了。

很多城市的新區,新的小區,房子都賣完了,到了晚上亮燈的1/3都沒有!這是剛需嗎?都是屯房,是多套房的人。健康的房市一定是靠剛需的人撐起來的,這種全民投資房產的行為能是健康的房市?二線城市以下外地人流入少,城鎮化的高峰期已過,新農村如火如荼,誰進城?多出的房子賣給誰?很多縣城的房子都是鄉鎮上的人買的,平時住鄉下或者外出打工,這個也是剛需?這種兩邊住的不是剛需。

不要以為房子不會下跌,物價膨脹房價不漲也是下跌。



滬漂大吖生活錄


13年底買的第一套房,今年9月買了第二套房,符合你說的幾年前買房和現在買房。13你年底買的高位,因為14年就開始跌了1000多,買第一套的時候,光房貸就3800,工資去掉房貸還剩1000多,完全靠老婆養活。因為第一套剛需,所以根本不考慮價格,只看有多少錢,能買多少平。生活沒多大改變,就是不敢亂買買買,工作更加賣力了。然後去年9月就折騰這買第二套,去年看房的時候房價還沒漲,然後看了幾個月,家人始終反對,說已經在還貸了,幹嘛再貸款買房?於是邊看房邊試圖說服家人,拖拖拉拉到了今年4月,房價漲了50%,並且繼續再漲,最後在我確定無法說服家人的情況下擅作主張先斬後奏在9月把合同簽了交了首付款,此時買房的價格比去年看的時候貴了一倍,比4月份又貴了50%。買房這事決策的人多了真的欲哭無淚啊!第二套房就是個例子,比我當初看的時候多出一倍的價格買的。第二套每還貸3000。買完第二套真切的感受到還貸的壓力。於是更賣力工作了。沒買房時沒啥壓力,喜歡打遊戲,每個月打遊戲都要花一千來塊,沒啥奮鬥目標。買房後感覺手裡緊,就會想各種辦法把自己的時間利用起來,怎麼賺更多錢。我的買房感受是,讓我更積極向上了,等錢還的差不多了,我被壓力逼迫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收入增長了,以後我會有更好的物質條件享受人生。順便說下房價,13年買的房子雖然14年跌了1000,但是今年又漲了3000,今年買的房子到11月已經漲了500(每平計算)。房子我從來沒想從它那賺多少錢,我買房的初衷只是希望跑贏通脹,僅此而已。如果以後再有存款,我想花時間學習炒股,投資太單一風險無法分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