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可预期的3-5年内,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一诚不染


你好,嗨住租房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投资者而言,未来可能会很难熬


在目前的宏观政策环境下,将来3到5年的房价大幅上涨是比较难实现的,尽管个别城市还可能会遇到房价上升的情况,但从大局看,房价依旧以维持稳定为主旋律。

对于那些在几年前,购买房产用于投资的人群而言,房产增值的梦想可能会受到阻碍。最关键的点在于,目前限购限售的条件下,房产交易频次下降,房产交易的周期被拉长,这也意味着资金周转时间也被间接变长,增加了房产投资的机会成本。

对于刚需族而言,需要考虑具体的城市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近几年并没有出现房价大规模回落的现象,房产价值看上去似乎依旧坚挺,但本质上这一种坚挺与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而对于一些一二线城市而言,房价已经经历过一轮上升,因此就算在近几年拥有购房资格,抢到了房子,也需要以较高的房贷作为代价,生活品质上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而如果是在三四线城市,那么几年前还有捡漏的可能,有些城市在16年、17年之前,尚且属于价格洼地。就这一部分刚需人群而言,房贷的压力还比较小,对生活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如果你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打拼,而把房产买在老家,既要负担房租又要承受房贷,这对于一般工资水平的人群而言也是很难承受的。

购房与租房之间的价值差距越来越小

在十年前,购房似乎是一项非常稳健而又可靠的投资,凭借可见的巨大回报率,房地产市场深深地吸引着无数家庭。而在过去拥有一套房产也同时拥有着享受当地基础设施的利好,相当于是在一个城市长期发展的通行证。但随着目前房价越来越高,获得房产的成本越来越大,同时在租购同权下,租房也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权益。购房似乎不再是唯一的策略选择。

对于广大在一线城市努力奋斗的青年人而言,抛开购房上的资格限制和资金上的巨大需求,就算是凭借自己能力,在远郊买了一套房产,日常上下班也是一个问题,并不能百分百享受房产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与其奔波两地,还不如租一套好的房子。当然了,想要租到一套好的房产就要,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就要依靠一个优质的租房平台。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网打尽,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已买房的人,往往会比较心安一些,但关键在于购房贷款占比月收入的比例情况。简而言之,如果房贷占比月收入30%,尚且属于比较正常的行为,即使未来房价下跌,乃至自己薪酬的滑落,也不会存在太多的冲击影响。但是,如果购房贷款占比收入水平达到50%以上,那么就需要防范房价下跌所带来的资产缩水风险。实际上,在房价持续上涨的过程中,往往是购房者,供房者的福音,而在此期间,压力最大的,莫过于没有买房或一直等待房价下跌的人。然而,在房价下跌之际,往往是没有买房者的福音,而对于手持货币现金的人来说,可以利用房价下跌契机,低价购房,节省一笔开支压力。但,在此期间,面临较大压力的,无疑是购房贷款占总收入比例很高的供房者,而房价持续下跌,对供房者而言,不仅仅是承受着较大的房贷还款压力,而且还面临着房子跌价的风险,而对于非刚需的购房一族而言,似乎做着得不偿失的事情。


郭施亮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已买房的人和没有买房的,3到5年里有什么样的区别。

我的感受就是这个区别应该会很明显的,首先是每个月的定期月供会让很多买房的人,基本上不是说消费降级的问题,而是根本就很难有消费了,每天都要考虑的怎么缩衣节食。我现在就是每天想着多赚钱,如何开源节流。

现在只要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热门的一线城市等,买一套基本的三居的房子的话,正常月供都要1万上下是基本上都是妥妥的,那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也意味着要占据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比例。

更何况很多人在首付的时候还是借款过来的,所以他要在还月供的同时,还要考虑着把前面首付的欠款给还了。所以他这个除了月供要还之外,还有更多隐形的债务压力,再加上生活上的必要支出和子女的教育支出,还有老人的赡养支出,所以可见的这种家庭支出和负担是很沉重的。

但是比起没有买房的人,比较大的区别是内心会比较安定一点,毕竟有了自己的一个小窝,生活上会比较安居,没有这样的不稳定感和漂泊感。我以前就是租房遇到了各种奇葩的合租者的,同时还有不靠谱中介等等,搬来搬去真是太累了,真的是实在不想忍受了。

对于没有买房的人,虽然也有房租的支出,以及有家庭的不断的搬迁不稳定的因素,也是比较折磨人的,很难在城市里面有安定感和安全感。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影响的,所以才会促使很多人无论如何都要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但是相对来说,他的经济压力会没有那么大一点。

总而言之,一套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房子的人,意味着有很大的压力;但没房子,也意味着有很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城市里打拼、想要立足,真的是太难了。


水禾田


一、生活状况的不同

已有房产的人未来的生活相对稳定,不用为租房琐事操心,视购房情况不同,有房者分为全款购房与贷款购房两种,全款购房者未来几年的状况可能会略微优于贷款购房者,因为日常支出中少了房贷这一项,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贷款买房的钱并不会随着通货膨胀而涨价,这部分钱相当于随着货币的贬值而相对降价了,当然不论全款还是贷款,可以预见的是有房一族的生活状况都会比租房一族自在许多。在这几年中,有房一族即使是贷款买房也不必担心房租的涨幅,不用担心由于合同中断而被迫搬家,不必被房东刁难,生活状态更稳定,生活状况更好一点,有了可以自己的做主的地盘,意味着可以随心改变房屋设施,可以随意购买不方便自动的大件家居设施,能大幅提高生活品质。

遥想三五年后,同样工资同样职位相貌硬件也相差无几的两人即将谈婚论嫁,有固定房产就相当于如虎添翼,使自身多了一个加分点找到另一半的可能性高于无房者。而房价一直水涨船高,现在还可以考虑买不买房,以后也许就要考虑能不能买得起房了,而因此,现在无房意味着未来也许会在即将谈婚论嫁时被房子这个难题困扰。

二、后代起跑线的不同

而对已经谈婚论嫁,并打算,或者已经生育儿女的人来说,拥有自己的房子真是至关重要,房子所在地能决定孩子到了读书的年纪后能去一所怎样的学校,而对没有本地户口的人来说购房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没房子就意味着拿不到本地户口,就意味着你的孩子不能在这个城市读书,如果没有一套房产,三五年后你的孩子即将入学,难道要将孩子送离身边让孩子在户口所在的老家远离父母独自求学吗?也许老家有老人可以帮忙看管孩子,但远离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并无益处,有房与无房,对后代的成长环境有难以忽略的影响,在有房的基础上还有房区选择等问题,暂且按下不表,但有没有房,直接决定了后代的起跑线有没有落后其他孩子一步。

三,有没有房对生活的影响很大

总而言之,有没有自己的房产对生活的影响真是难以忽视,经常听人说买房要趁早,这句话不是没有依据的,根据市场分析,未来几年内房价很难下降,反而会根据各方需求政府管控供不应求等原因日益上涨,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可能现在手里的钱还够首付,三五年后连厕所的首付也付不起了。因此,如果对未来有一定要求,希望生活稳定,还是趁早置办一套房产比较好,当然这个要视个人情况再做决定,不过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几乎百利而无一害。


坤鹏论


我是一个在青岛生活的创业者,说说我对房子的看法。

2016年的时候,青岛李沧区重庆中路与金水路交叉口东侧保利公馆,与一旁的COCO蜜城,蜜城2015年销售均价8500,2106年保利公馆1.2万,2017年涨到2.5万……

我对象的同事,在俺家附近买的期房,2.2万一平,2020年交房,每月还贷1万左右,爷爷的退休金和积蓄、爸爸妈妈的退休金和积蓄,来支撑这套房子……。

再说说我吧,我是三只蝴蝶中草药口罩的老板,在各地有200来个经销商,不算有钱人,比工薪阶层稍微好一丁点,我只有一套房子,一台车。我为什么不再买套房子?我说说我的看法,正好来解答题主的问题。

1. 房子是用来住的,投资房子赚钱的速度肯定比创业要快,而且不操心,但是之所以创业,多少都有些情怀和追求,我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想寄托在买房卖房上。

2. 同样的工资水平的话,有房子的人和没房子的人,未来三五年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有房子的人要还房贷,没房子的人要交房租,生活水平没有区别,无非就是心理上的感觉不同。同时:租房子不一定住的就简陋,住自己的房子也不一定比租的房子豪华。80后买房安居乐业的心理,而90后95后00后的这种心理在减弱。

3. 投资房子要么卖出去,要么租出去,在我看来未来三五年,尤其是十年,二十年之后,越来越不乐观。所以我没有考虑再买房子。

一方面,国家很可能会补贴租房子,其实安居乐业,不一定买房子,租房子也未必不是安居乐业。如果我国经济真的完成动能转化,不靠房地产拉动,那么很可能出台租房补贴政策,或者提供比较便宜的房源。在这种大的政策面前,你想投资房子卖房租房,有很大的变数。

另一方面,房子会不会崩盘?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时间问题。崩盘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比如某些城市的鬼城,类似这种:地广人稀,供大于求的地方,一定会很快崩盘。

第二情况:类似青岛市区的房子,三五年、十年内,一定是越来越稀缺的优质资源,如果不让继续盖房子,那么会是更加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而外地来青岛的谋生活的人存在刚需,所以短期内房子越来越贵。但是,用不了30年(贷款30年),80后的孩子长大了,90后的孩子长大了,95后的孩子长大了,那个时候,房子就不再是稀缺资源了,因为80后的孩子还是独生子女多,90后也是。这些孩子长大了,结婚继承最少2套房子,没人买房子,房子就没那么贵了。

对房子,买房,更多的是我们国人对房子的信仰,今天贷款30年买房,跟租房30年相比,最后捞了套房子,这是绝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你是否想过:30年后,这套房子,对你的孩子来说是什么?比如:30年前,农村老家里,有一头牛,就是个大资产。今天你告诉我你老家还有一头牛:机械化不用耕地了,但牛要吃草,要人照顾,要打疫苗,是个负担……。30年后,你留给孩子的这套房子,会不会是这头牛呢?


三只蝴蝶说创业


这个问题值得思量。简化下,就是3-5年内,买房的与租房的,在生活上会有多大的不同。?

住的问题,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因此,不管过多少年,有房的人和没有房的人,都会有差别,但从现在的政策导向下,也许这种差别会进一步缩小。

过个3-5年,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生活有何不同?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这个时间段,中国房地产的长效机制也许就发挥非常大的市场调节作用。那时的楼市景象,一定会与现在有大的不同。

首先,说下房地产长效机制。大家都注意到,本轮楼市调控已进行了一年多,持续的时间前所未有,且仍然没有减弱力量的态势。自1998年中国开启商品房时代以来,中间也经历过几次的楼市调控,但这一次明显的不一样,一是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住等措施集中出击,二是调控持续时间是以往所没有的,三是本轮调控的终止线会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形成。

通俗点讲,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此举意味着中国又一轮的住房制度改革正在开启,即像报道所披露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关于长效机制所包含的内容,就像此前一些城市试点的“租购同权”,以及前一段时间很受关注的房地产税立法,都涵盖在其中。具体的说,未来,在土地、住房租赁、不动产管理等涉及住房的各个领域都将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调整机制。

其次,无论当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楼市短效调控机制,还是正在逐步建立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其目标都是指向令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稳健的含义只有两个:不能让房价大涨,也不会让房价大跌。业内已有预测,在3-5年内,长效机制对楼市的作用将逐步放大,并走向成熟。

三是,过个3-5年,长效机制确立并完善后,房地产市场或会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房价或许还会升,但波动性较小;二是,买房的与租房的,在城市生活的所享权益会进一步拉平,比如落户,比如子女入学,等等;三是,市场供应更加多样化,虽然热点城市的供给仍然还会偏紧,但成本较低的租赁房源会加速扩容,比限价房更有竞争力的共有产权住房也会在更多城市推广。

四是,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在3-5年内的生活差别,只能有自己房子仍然在生活中具有较大优势,比如稳定感,比如城市公共资源分享,比如结婚成家,比如子女就学。但随着租购并举的配套措施不断完备,这种落差会被逐步缩小。有钱的就买房,差点钱的就租房,或许会成为主流生活。到那时,也许就有更多人选择一辈子租房,而不是将租房当作一种过渡式的生活方式。


波士财经


以前买了房的人跟现在没买房的人,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不买房的原因很简单,手上的钱凑首付紧巴巴的,每个月背负月供感觉就像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可是,房价大涨,月供也随着收入的提高和货币贬值因素而轻松对付。问题是,以前不买房的人现在已经很难再买的起。所以江湖传说经常烦着你的是房产销售,但你最要感谢的人也是这一群人,当初咬咬牙的话现在生活将会是另外一个天地。

可能,有些人还要感谢坚决要自己买房的丈母娘。

经过了这一轮上涨,房价已经高企,这个时候到底应不应该买房,未来三五年怎么样确实是令人头疼。没有人敢打保票,但是手中有房心里不慌。刚需者什么时候上车都是对的。房价涨的时候是纸上财富,跌的时候也不会卖。

如果总是观望的人,那么之后不管能不能低价入市,总之精神会高度紧绷。自住者没有什么影响,投机者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小兵一枚


5年的经济发展,一定是又上一个台阶,世界上没有那个经济体象中国一样蓬勃发展。现在人民币一块钱大概等于日元16块钱,等于韩元160块钱,看起来日元韩元很不值钱,但日本韩国也不是一开始就用这么大的金额的,而是在长期不断印钱才形成的。每个国家都印钱,不仅日韩,美国、英国、瑞士、德国都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大的印钱空间。而资本项目管制下,以人民币计价的房产,参考日韩的印钱历程,还有很大的空间,韩国的房子,一套的价格是一两亿,五年甚至十年,20年后为什么中国不可以呢?20年前的香港房价也像今天的一线城市一样,也像今天似的有无数的人认为房价会跌持币代购,20年过去了房价已经涨到了20万30万一平米,上周香港开盘的公寓14平米500万港币,买的早的人全都富上了天,持币待购的人如今都在地上,贫富差距就此拉开,谁会相信中国的经济不再发展?所以说眼光决定境界,房本在手心中不慌。


房产财经论


最大的不同分两种情况。


如果房价持续上涨,买了房的人,尤其是多套房子的人,就是吃草根都是昂着头的,喜不自胜的。然而,没有房子的人就更焦虑了,就是吃着山珍海味都如同嚼蜡,心里是五味杂陈啊。

如果房子持续下跌,那么买了房子的人,会万分痛苦,一边要还房贷,一边要省吃俭用,资产却在贬值!没有房子的人这下心里平衡了,盼望着跌到没人要的时侯去捡一套。

然而,房市的确存在很大风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由于吸附能力特强,虽然也有流出,却不断有人加入,房价是不会大跌的,跌也是郊区或者部分片区。对于二线以下城市,风险就大了。

很多城市的新区,新的小区,房子都卖完了,到了晚上亮灯的1/3都没有!这是刚需吗?都是屯房,是多套房的人。健康的房市一定是靠刚需的人撑起来的,这种全民投资房产的行为能是健康的房市?二线城市以下外地人流入少,城镇化的高峰期已过,新农村如火如荼,谁进城?多出的房子卖给谁?很多县城的房子都是乡镇上的人买的,平时住乡下或者外出打工,这个也是刚需?这种两边住的不是刚需。

不要以为房子不会下跌,物价膨胀房价不涨也是下跌。



沪漂大吖生活录


13年底买的第一套房,今年9月买了第二套房,符合你说的几年前买房和现在买房。13你年底买的高位,因为14年就开始跌了1000多,买第一套的时候,光房贷就3800,工资去掉房贷还剩1000多,完全靠老婆养活。因为第一套刚需,所以根本不考虑价格,只看有多少钱,能买多少平。生活没多大改变,就是不敢乱买买买,工作更加卖力了。然后去年9月就折腾这买第二套,去年看房的时候房价还没涨,然后看了几个月,家人始终反对,说已经在还贷了,干嘛再贷款买房?于是边看房边试图说服家人,拖拖拉拉到了今年4月,房价涨了50%,并且继续再涨,最后在我确定无法说服家人的情况下擅作主张先斩后奏在9月把合同签了交了首付款,此时买房的价格比去年看的时候贵了一倍,比4月份又贵了50%。买房这事决策的人多了真的欲哭无泪啊!第二套房就是个例子,比我当初看的时候多出一倍的价格买的。第二套每还贷3000。买完第二套真切的感受到还贷的压力。于是更卖力工作了。没买房时没啥压力,喜欢打游戏,每个月打游戏都要花一千来块,没啥奋斗目标。买房后感觉手里紧,就会想各种办法把自己的时间利用起来,怎么赚更多钱。我的买房感受是,让我更积极向上了,等钱还的差不多了,我被压力逼迫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收入增长了,以后我会有更好的物质条件享受人生。顺便说下房价,13年买的房子虽然14年跌了1000,但是今年又涨了3000,今年买的房子到11月已经涨了500(每平计算)。房子我从来没想从它那赚多少钱,我买房的初衷只是希望跑赢通胀,仅此而已。如果以后再有存款,我想花时间学习炒股,投资太单一风险无法分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